突围城乡二元物流 企业难涉农村深水

时间:2023-06-27 07:50:02 | 作者:admin
□本报记者李娜     “重生产,轻流通”、“重城市,轻农村”的传统流通模式,已被与时俱进的政策所抛弃。产销渠道开始实现对接,城乡逐步推进一体化建设,也已作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实施细则列入其中。     此外,在 《决定》中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提出应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但来自城市的大型企业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其中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乡现代物流的一元对接。而企业面临怎样的问题?出路何在? 上下游对接困难     住北京南四环的王大爷,最近心情不太好,他告诉记者,去年种香瓜,刚保了本;今年,改种白菜,却落得个 “贱卖”的境地,每斤三毛都还卖不出去。王大爷让记者给分析,明年的市场行情,种啥能赚钱呢?     像王大爷这样的疑问,在目前农村的自产自销模式中普遍存在。对从事多年农产品市场交易的北京锦绣大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义忠而言,农产品的 “贱卖”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在于缺少相关的组织对其生产流程进行指导和监管。     王义忠表示,目前农村的流通水平过低,农产品从源头市场到一级、二级批发市场的信息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的上下游渠道过于复杂,无法实现有效对接。     金色谷超市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李苏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农产品从源头到下游这个产业链中的亏损,必须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据了解,金色谷最先在国内提出和实现农资销售、农副产品回收深加工、日用百货送上门的 “三网合一”工程,并被国家商务部定为2007年全国 “农业物流”重点研究课题,由国家统一供货,杜绝假农资坑农;回收的农副产品经深加工冷藏,冬季再销往国内大城市,价格翻番,农民直接受益;日用品送上门工程使农民兄弟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国家统一配送的名牌日用品。     李苏苏告诉记者,金色谷提出的“三网合一”,被农民俗称为 “一来二去”。 “一来”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建设,将城市需求有意识地分散反馈给各县市; “二去”通过渠道建设,实施订单农业,为农民的农产品销路“牵线搭桥”。在贯彻落实较好的情况下,能将物流成本减少30%~50%。     此外,金色谷也在探索通过搭建农产品交易市场这个平台,来解决农村农产品市场行情闭塞、单一的现状。李苏苏强调,解决信息不畅、渠道过于复杂的难题,必须形成现代化的农村生产模式,这就要求规模性、专业性的物流企业来组织和协调。     李苏苏指出,当前物流的上下游,还没有实现现代化模式上的对接,因此提升物流意识是关键。企业要从生产过程中充分挖掘其第三利润源,农民要从中实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应,必须走现代流通模式之路。     业内人士分析,要打破生产与流通的障碍,必须构建农产品产地流通网络和销地流通网络。在产地流通方面,应建立和完善产地批发市场、农资供应链和农产品零售连锁;在销地方面,应实现农产品经营连锁化。当地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产地农民、产地农业公司同销售地的农产品批发企业和大型超市连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稳定。 规模效益受制肘     王大爷在接连种瓜、种菜赔本后,开始读书看报,知道现在养虾很有赚头。可投资大虾养殖,需要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他问记者,像他这样的情况,应通过哪种渠道贷款?     对此,李苏苏告诉记者: “我们正在筹划一个项目,关于对农服务的专项资金,通过企业做担保,为农民做小额贷款。”但这类生产模式如何建立集约式生产和流通?     王义忠告诉记者: “农村现在普遍上采用的还是自然经济,规模太小、法律主体不清,容易导致交易不清楚,加上没有担保基金,制约了城乡合作。要吸引大企业进驻,亟待解决的一个就是担保基金的建立。这个基金,应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并且赋予企业一定的商业化指标,走市场化路线,改变过去以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     对于衔接城乡经济建设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希望获得有保证的规模效益。而这个前提可能是农村相关产业的规模化生产,规模化流通。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商务部提出的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累计投入13.6亿元,支持2547家企业建设30万家连锁 “农家店”,覆盖80%以上的县市,而这也带来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     早在2005年,商务部商业改革司曾向外界表示,商务部将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安排500亿元政策性贷款,扶持全国20家大型流通企业的发展。当时预计2006年安排100亿元贷款。但有业内人士称,实际贷款远没落实这么多。     商务部提出的500亿元,各地的分配额度都有涉及。具体到从商务部到企业的中间环节,很难落实,主要还是机制问题。李苏苏表示,金色谷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 “十一五”的重点支持单位,在2005年申请的3000万元资金,在商务部审批后至今,仍未得到国家开发银行的批复。相关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使这笔资金无法落实。     这个浩大工程催生着规模化、专业化的农村流通,但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却需要土地、资金等多方面支持,让很多专业物流企业望而却步,只有中邮物流等部分传统农村物流龙头企业参与。     记者在和李苏苏的采访中,了解到金色谷在河南、四川等地农村农产品市场,已具备完善的上下游网络体系。她还向记者透露,正和全国新农村建设委员会接触,在酝酿策划 “农民的第一张信用卡”。     金色谷梦想着做 “农村的沃尔玛”,经过长达8年农村物流的摸索,李苏苏言谈中,仍不敢称经验。她告诉记者,由于贷款资金不到位,公司的一系列实施方案被迫延后或搁浅,目前公司还未步入预期轨道。 管理服务两手抓     记者从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了解到,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实施中,县城商贸物流中心作为一个桥梁或平台贯穿其中。单纯依靠县城商贸物流中心,在王义忠看来,并不能解决城乡合作上一系列的制约问题。     城乡合作,互利是合作之根本。王义忠表示: “在多年的合作中,由于分工不明确而引发的商业纠纷一直存在。”     在城乡合作上,应建立同等的管理平台。王义忠认为,应在农村建立行业协会。目前,企业进驻农村遇到商业等纠纷时,主要是通过村委会解决,实际上村委员的角色很难处理纠纷时的公平、合理。所谓 “农村行业协会”,属于一个准政府组织,它应由政府、企业、农民等三者共同参与,并且应具备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产业或行业准入标准等。     合作中的商业纠纷,通过相关行业组织或政府提供措施支持,自然能减少矛盾冲突。李苏苏认为: “主要还是投资人的审慎,应本着双赢的理念,找到合适的投资人,然后在资金和合作意向上达成共识。”     现代流通的理想模式是在整个的物流体系中,尽可能地投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李苏苏表示:“农村物流绝不能生搬硬套,大而洋。在仓储、配送等相关配套设施上,不一定要兴建,应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可以从简易物流出发,再逐步推进。这是现代流通模式发展的一个方向,必须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物流意识和宣传企业的商业模式。”     “其次,农村物流必须更市场化。比如,四川多山区,交通运输容易受阻,去发一趟车,回来是空载,这个就加到成本中,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成本。假如回来是满载的,至少可以节约成本30%~40%,再通过集约型管理,以充分、合理的配送,节约成本基本上接近70%。”     王义忠建议,在城乡物流一体化合作上,应采取先试点再推行的方法。目前,我国的农村发展水平不一,应根据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等进行具体规划,关键在于因地制宜。     李苏苏认为,对参与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使配送服务科学化、技术化和专业化。使企业能做到零库存,卖方也能做到零库存。虽不可能完全做到,但应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无限地接近,无限的完美。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