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巨头物流信息化
时间:2023-05-17 21:39:27 | 作者:admin
率先结束WTO保护、全面向外资开放的国内零售行业,在外资零售业巨头圈地、并购的大规模扩张挤压下,正在寻找新突破口。对它们来说,合理的门店布局和选址可以减少投资失误,培养高效的人才团队是发展的根本,供应链的优化整合是创造良好工商关系和盈利模式的关键,不断改善的配送方式和配送能力是提高商品周转率、降低缺货率和跨区发展的核心环节,而遍布各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则扮演着“中枢神经”的重要角色。
信息技术在国内零售企业被接受并发展10余年之久,一些信息化应用较为领先的零售企业已经将其信息化建设重点从10年前的门店系统,经过后台信息处理阶段发展到目前的供应链建设和智能系统应用阶段。此外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零售企业甚至开始采用RFID等新技术。不过这些零售巨头的物流信息化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模式。
一、利群集团
青岛利群集团在国内零售业颇有些“另类”——只立足山东半岛都市群,进行区域化连锁经营,做区域领先的零售商;它选择的业态也是国内少有的“百货+超市”。近几年,这个“偏安一隅”的零售企业发展快速,创下了国内零售行业多个第一。如果连锁经营是利群的发展战略,那么IT是利群的第一支撑战略,物流是利群的第二支撑战略。
在利群,信息化之所以能成为第一支撑战略,源于它一次次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充当了业务创新“发动机”的角色。利群成立独立的现代化物流公司时,全部商品不但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且一步到位做到了进价核算和单品管理。而在当时,这是困扰国内零售企业的两大管理难题。
物流中心成立后,利群借助IT的支撑开始在零售行业的重要成本环节——库存上下足了功夫。为了削减零售门店的家电库存,他们提出“大家电零库存”,依托物流中心做到了零售家电直送。按传统的家电送货方式,从厂家到仓库,再到门店库房,最后到客户家里,至少有4~6次搬运。而在家电直送模式下,利群的客户购买信息能够实时从门店传送到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把所有门店信息汇总后,信息系统会立即排出送货路线图,工人装车后即可按图送货上门。
利群集团计算机中心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非常细致的库存管理指标体系,可以分析每张商品单据。此外,系统还建立了非常多的硬性管理指标,如不动销天数,如果商品进货后在多少天之内没有销出去,相关管理者将会受到处罚。这套体系中的很多指标被宝洁中国所借鉴。
目前,利群的信息化平台正在从企业内部向上游6000多家供应商和200多家下游客户、600多家加盟便利店延展。其协同供应链系统已上线,它将信息交换、订单管理、付款全部纳入了这套系统,并准备向合作伙伴完全开放自己的销售、库存信息。在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同时,利群的CRM系统几乎同时上线。利群的客户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在网上看到自己在利群的任何一个门店的购物明细。利群希望帮助自己的客户建立起明确的消费账,提高促销的针对性,进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二、联华超市
作为连续9年位居国内连锁业百强首位的联华超市,目前的连锁门店超过3200家,并以每年200多家的速度增长着,业务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100多个城市,并已经从一个单业态、区域性的企业发展为跨区域的多业态模式。
联华拥有让人称羡的规模的同时,其“跨地区、规模化、多业态”的发展战略无疑给信息化提出了巨大挑战。我国零售企业多为区域性质,在跨区域、多业态管理上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此外,联华很多店面或子公司是近几年来不断收购而来的,这对全集团统一管理和运作带来很多难题。
通过整整10年的信息化历程,联华已经形成了零售业标准的IT系统架构,包括3大核心系统:基础门店系统、各个层次的业态总部或区域总部管理系统、物流系统,以及具有垂直职能的由集团总部集中建设、管理和支持的财务、人力资源、资产管理等系统。他们还下大功夫统一了不同业态、不同区域分公司的商品编码问题,这使物流配送等环节可以实现跨区域和跨业态工作。
在联华制定的“跨地区、规模化、多业态”的新发展战略下,信息系统对这艘“零售航母”进行集约化管理,无疑是联华近两年信息化建设的主轴。目前,联华应用系统是“集中+分布”的结构,每种业态采用的是不同的门店管理系统,但是在一些能够“集约”的地方,他们尽量集约资源。如在会员卡管理上,顾客在联华的任一业态的单店办理会员卡,即可在联华旗下各种业态店内使用。另外,联华的底层IT基础设施也在逐渐集约化,他们已在上海率先建设了华东区域的网络枢纽,支持近2000家门店、总部与物流中心之间每天的数据传输,大大减少了子公司重复投资、网络不易维护的弊端。
2005年4月,联华启动的耗资亿元的协同供应链平台是其走集约化道路的最大胆尝试。联华为了避免供应商同多个子公司打交道而使用不同的供应链平台,与IBM、特力集团签署了集约化供应链平台项目。合作项目将首先建立联华超市旗下大型综合超市业态的电子订单、网上对账和结算、数据分析及共享等供应链管理及支撑体系;然后逐步向超市、便利店业态延伸。这次试点先从世纪联华大卖场业态开始,到去年年底已经有1700家供应商在线使用。新供应链平台应用后,最大的成效就是业务透明。
三、九州通集团
2005年,九州通集团的销售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0亿元人民币,但和医药流通行业的其他企业一样终归没有摆脱低利润的困扰,这个行业目前的利润率仅有1%左右。幸运的是,九州通的电子商务平台正在成为这个传统医药流通企业的新利润增长点,被内部人称为九州通的“新蓝海”。
医药物流企业普遍没有产品研发能力,也没有自己的产品,如果要增加自己的价值,就只有通过合理的流程、快速的反应速度以及新商业模式,而这些又只有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支持才能实现。
九州通医药网站对于九州通集团而言,其意义早已超越“扩大销售、变销售信息为一种有用的资源”的初衷,现在该网站以服务九州通内部子公司为主,整合了九州通集团上游上千家药品研发、生产企业、下游8000余家医药经销商、药店、诊所、医院和政府采购团体,平均日访问量达6000多次。上游制造企业可以用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了解其产品在九州通集团各公司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有效地对生产经营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该平台影响的扩大,新的利润增长来源还来自为新药在网站上千家制造商会员中寻找买家。这项新服务为九州通医药网带来不菲的收入。
现在,九州通医药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在初期的“鼠标+水泥”模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过去,他们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和后端物流、配送系统的良好集成,进行药品交易、高效配送,从中赚取服务费用;现在,他们则通过更高门槛的服务,如为药品研发前寻找买家、为他们提供具体药品的市场前景分析报告等,赢取难以复制的优势。
物流与IT结合建立供应链平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物流优势,实现高效物流对企业生产、销售和创新的支持,在利群集团、联合超市和九州通医都得到了有力的证实。但供应链平台的重心则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性质,如联合超市集中于门店管理系统,利群集团集中于库存管理系统等等,因此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物流操作,建立供应链平台时,应结合企业实际有所偏重。
背景:
虽然零售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的收益显而易见,但是国内零售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成功案例还不多见。即便已经采用了,应用的深度也有限,仅限于第三方物流输出管理并为其顾客送货上门,并未尽享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好处。
分析:
以发展最为迅猛的家电连锁业态为例,考察前三强――国美、苏宁、大中的物流运作。国美采取的租赁仓库和实行车队外包,安装和售后则采取外包或供应商自己安装的策略。苏宁多年来大力投入自营的物流系统,2005年3月,苏宁宣布斥资10亿元启动为期3年的“5315”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目前杭州、广州、南京、上海、北京5个大型物流基地已经启动,并与SAP系统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对接。三强中唯有大中电器采用第三方物流作为其业务支撑,但应用的深度有限,仅限于第三方物流输出管理并为其顾客送货上门,并未尽享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好处。
国内零售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三:首先是零售业对于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成功模式及其效益回报的认识还不深,因而缺乏动力;其次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尚不成熟,无法为零售业合作伙伴提供深入完整的服务;最后,零售企业前期普遍投入自营物流,这些“历史包袱”对于向物流外包转型构成了障碍。
零售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理想模式应当是实现“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即商品进到第三方物流库房时,仍属于供应商的库存,直至零售商要货时才划拨所有权。“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实现方式之一。虽然不经由第三方物流也可以实现VMI,但如果能由利益中立的第三方物流来协调则效果更佳。因为这能使供需双方都取消各自独立的库存,提供的需求信息更为准确,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化咨询、广泛的市场信息还能使企业获得更准确的需求信息,使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物流活动更加经济和高效。
零售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来实现对供应商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模式,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首先,零售商对于计划与之合作的供应商来说,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就是说,零售商是该供应商的关键客户(KA),才有可能影响供应商采取这种增加自己库存的方式。毕竟VMI使供应商承受了更多的库存压力,而零售商则享受了“要货有货,不要货时零库存”的好处。而面对强势供应商时,则很难达成“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合作。
其次,计划推行VMI模式的零售企业高层已经接受了这种先进的库存管理模式,愿意把自己的需求和库存信息与供应商分享,并愿意缩编自己的物流部门;
第三,VMI模式具有排他性。供应商与零售商应该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供应商依托于零售商:零售商的业务拓展到哪里,供应商就跟随到哪里。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共有目标、共享利益与共担风险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模式。
观点:
对于零售商而言,实施VMI的理想模式是“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使供应商承受更多的库存压力。不过,需要上述的三个前提条件,才有可能达成这样的合作。
我国港口以其大进大出的集疏运能力和在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主导;
我国航运企业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水平,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使其成为世界物流的主要力量。
11月9日,在2006年武汉国际物流博览会上,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有关专家说,大力发展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形式,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育港口核心能力
在物流供应一体化过程中,由物流服务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的期限内,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其营运质量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的物流,并可使企业专注于主营核心业务,减少投资和降低成本。
在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第三方物流。
随着国际贸易数量显著增长,我国港口物流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据预计,到2010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将达到75亿吨。港口是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枢纽,具有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于一体的优势,已逐渐成为综合物流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地区的稀缺资源和其无可取代性,港口成为第三方物流,有为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优势。
有关人士认为,只有培育和构建港口核心能力才能确立竞争优势,从容应对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挑战。加强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转通过能力、整合与运输、代理、流通、航运、货主企业等外部资源,建立高效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利用的优势,港口第三方物流即可为顾客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包括物流系统方案设计、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中转、报关、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和谈判等全方位的服务。
日照港在发展规划中提出,积极开发以港口特色为核心的物流功能,加快打造陆桥东部物流中心。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顺应现代港口从“运输中心”向“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区位、港路、陆域、腹地等综合优势,以煤炭、矿石、粮油、液化品、木材、建材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为重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形成了以港口为端点、以内陆物流中心为集散点的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物流网络。
规划物流园区、完善配套功能,已成为港口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上海港积极拓展物流服务,在为港口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上不断拓展。上海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说,上海港着力创造港口物流的商品集散、保税仓储、出口加工、金融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使上海港成为国内国际市场商品进出主通道和国内及东北亚地区进出口货物中转枢纽。
港航开展多式联运
对港口来说,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指标。因此,港口开展第三方物流的核心内容就是积极寻求和航运企业、运输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大的航运公司与港口建立了战略伙伴,实现了船公司与港口的双赢。今年10月,中远与天津港合资成立了天津滨海中远集装箱物流有限公司,联手做大集装箱物流,双方将在航运、物流、港口、高速公路及航运相关的多个领域进行深层次合作。
我国第三方物流出现了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航运物流企业。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叶伟龙介绍说:中远物流全力推进“由全球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的战略目标。目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做大第三方物流。在母公司中远集团船舶运输的载体和遍布全球港口为连线的货运网络上,全力打造海运、铁路、公路和空运等全方位物流网络。预计今后物流业务每年的营业额将达到50%以上的增长。中远物流的目标是,在3-5年内,取得内地物流市场5%的份额。
叶伟龙介绍说,几年来,中远物流以客户需要为中心,以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为平台,将对客户的服务由运输扩展到仓储、加工、配送,直至深入到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大部分环节,通过开展增值服务,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远物流先后在家电、汽车、电力、石化、零售业物流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开发了各类物流项目73个;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包含300多个站点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功能齐全的信息系统;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方面,承担了秦山核电三期工程,江苏田弯核电站和长江三峡工程的物流运输等项目并频创佳绩。
中运物流已走在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的前列。
规范物流市场环境
据了解,去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完成48.5亿吨,港口以其大进大出的集疏运能力和在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主导;我国航运企业也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和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使其成为世界物流的主要力量。
尽管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市场发育不成熟,还存在瓶颈。
中海物流有关人士说,相关的政策还不完善,存在地方保护和无序竞争现象;对物流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和物流配送中心等非独立法人的审批手续也比较复杂;物流运作涉及到运输、仓储等多环节,目前使用着运输专用发票、货代专用发票、服务业专用发票,税率不统一;有些环节还需要外包,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有适宜的制度环境,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大发展的时期才会来临。有专家提出,按照国内统一市场的要求,要改革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打破物流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发展公共信息系统,降低物流信息的搜寻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成本,为众多物流的提供者和使用者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是指在lnternet上进行的商务活动。从广义上来讲,电子商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外延也是十分广泛的。它不仅可以进行无形商品的商务活动,而且也可以进行有形商品的商务活动。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以及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巨大优势,电子商务受到了政府、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纷纷以不同的形式介入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电子商务在短短的几年中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有形商品的网上商务活动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在近几年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物流,不仅已成为有形商品上网商务的一个障碍,而且也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没有一个高效的、合理的、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没有一个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是电子商务改变物流,还是物流将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此,我们认为,物流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最终将会是电子商务改变物流,而物流体系的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物流的每一次变革及其发展的方向都是由于其活动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并由这些因素来决定其发展方向的。在人类已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知识化社会之际,作为以信息化和知识化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正是在适应这一趋势而产生,它具有商务活动所无法比拟的许多优势,代表了传统商务活动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首先,电子商务所具备的高效率特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次,电子商务所具备的个性化特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第三,电子商务费用低的特点,是人类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一个目标;第四,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全天侯的特点,使人们解除了交易活动所受的时间束缚;第五,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全球性的特点,使人们解除了交易活动所受的地域束缚,大大地拓宽了市场主体的活动空间。
作为电子商务活动对物流的影响,我们认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务活动,它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在电子商务的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的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功能。
(二)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
首先,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传统的物流活动在其运作过程中,不管其是以生产为中心,还是以成本或利润为中心,其实质都是以商流为中心,从属于商流活动,因而物流的运动方式是紧紧伴随着商流来运动(尽管其也能影响商流的运动)。而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有依据计算机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单个的运作方式来进行的。比如,在实施计算机管理的物流中心或仓储企业中,所实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大都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来管理物流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
(三)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经营形态
首先,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对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物流往往是从某一企业来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而电子商务则要求物流以社会的角度来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以打破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全社会的整体系统。
其次,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在传统经济活动中,物流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往往是依靠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物流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的。在电子商务时代,这些竞争内容虽然依然存在,但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了。原因在于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商品实体的合理流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既使它的规模再大,也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相互联合起来,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状态,在相互协同实现物流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的前提下,相互竞争。
(四)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首先,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
其次,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物流技术主要包括物流硬技术和软技术。物流硬技术是指在组织物流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机械和设施等;物流软技术是指组织高效率的物流所需的计划、管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物流环节来考察,物流技术包括运输技术、保管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等。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实现物流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建立一个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加快提高物流的技术水平则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物流效率的高低,也影响着电子商务高效率优势的实现问题。只有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应用于物流管理当中,才能确保物流的畅通进行,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和高效化,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电子商务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不仅要求物流管理人员既具有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而且也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知识,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能有效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促进物流供应链行业发展并不是简单的“添加”新技术就可以的,它是关于整个商业流程的重组。如果做到将无线技术特别是RFID技术和物流网络应用有效整合,物流运输行业也可以实现和其他行业一样的高效能。
在现实生活中,无线技术无处不在,如影随形:似乎在地球每一个角落里都可以找到无线技术的痕迹,像Wi-Fi手机、PDA、蓝牙耳机、笔记本电脑、RFID和3G等。专家预测,运输行业的无线传输时代也马上就要来临了。
当无线技术与GPS定位系统结合应用时,RFID标签和无线射频识别设备为仓库盘点工作和公司的卡车运输装卸操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捷、高效、精准和节省,许多公司也从中体会到了RFID技术带来的好处。
目前,无线快捷化操作能够优化运输的工作流程,实现运输过程中的可视性。不过仅仅做到这两点,整个流程也并不是那么完美。安装的无线硬件设备承担着捕获数据以及下载、传输数据的功能。由于追踪和定位应用并没有设计成实时追踪系统,所以运输计划经常失效,如果有卡车抛锚或其他原因运输拖延,就需要新的运输计划。
一个进化了的无线市场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设备的价格适中、辐射范围广以及RFID等无线智能技术的支持,整个物流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这其中,无线技术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以前,司机们都是通过无线电话或者手机向他们的上级不间断的断续的报告情况;现在,手持的无线设备不仅可以提供声音交流信息,还提供许多其它形式的信息数据,例如通过网络浏览器、GPS定位系统、地图技术、电子信号以及条码扫描和RFID标签识读等方式。卡车本身可以安装一个“黑箱”监测设备,可以自动下载许多有用的数据信息。
无线技术本身并不能给商业带来什么直接的利益价值,但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方式改变商业运营模式。例如,RFID技术可以提高仓库盘点效率,使复杂变简单,使粗略变精准,大大降低了人员的成本,也节约了工作时间。
实时信息
通过无线技术特别是RFID技术和实时控制技术,操作者可以很好的实现商业流程的可视性操控,可以在第一时间确定每一个地点,包括货车的地点以及要送达货物的地点等,而且很容易掌握卡车是否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如果司机遇见塞车时能及时地调整运货清单,可以收集实时信息,还能够实现每月、每日、每分钟的工作对比;物流公司通过无线设备实时监管,给司机分派任务,工作更加简便。信息实时传达,缩减了等待时间,降低了手动数据输入的繁琐低效操作。
毫无疑问,RFID技术及实时控制系统可以很好的增进公司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制定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以及改善客户服务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客户服务通过降低运输时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服务都是通过网络为基础的,客户以及公司实现了良好的沟通,问题便迎刃而解。
复杂性的降低是通过自动化操作取代手工操作而实现的,数据的获取更加准确,设备可以自动获取规定路线的数据并能将数据下载到中心服务器上,通过软件可以提供给公司管理者,有的可以提供给客户。
选择合适的无线设备
当然,各有各的差异,不同的无线技术有不同的功能,决定采用哪一种设备最终决定了是否能够符合你的要求,是否和你的网络兼容。
用户在选择设备时必须考虑选择的设备是否和自己的应用软件以及平台相兼容,一个网络物流管理方案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因为它能够提供网络订阅模式,这样就降低了购买成本。
RFID技术将率先在医药物流领域得到应用与推广。该技术可以使制药者实时监控产品制造过程的所有情况,快速应对市场。
RFID(射频识别)库存跟踪系统是指将RFID标签贴在托盘、包装箱或元器件上,进行元器件规格、序列号等信息的自动存储和传递。RFID标签能将信息传递给10英尺范围内的射频读卡机上,使仓库和车间不再需要使用手持条形码读卡器对元器件和在制品进行逐个扫描条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遗漏的发生,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RFID的倡导者认为,此举可能大幅削减成本和清理供应链中的障碍。该技术正与物流供应链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望在未来几年取代条形码扫描技术。种种迹象显示,RFID技术将率先在医药物流领域得到应用与推广。
RFID挑战条形码
道路自动收费系统、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等这些应用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RFID作为其中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沃尔码”要求前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RFID技术”的一纸约定和中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的成立将RFID推向了一个新的热潮,使RFID成为了2004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确切地说,不是RFID技术本身,而是RFID在商品流通和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才是真正的热点所在;或者说RFID技术的兴起并不是因为它是一项新技术,而是因为这项技术已经开始成熟并逐渐具备了走向实际应用的能力。
尽管物流、供应链只是RFID的应用领域之一,但如果RFID技术能与电子供应链紧密联系,它很有可能在几年以内取代条形码扫描技术,并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目前在商品流通领域,条形码是产品识别的主要手段,但条形码仍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缺点。例如条形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无法识别单品;条形码是可视传播技术,必须在看得见的情况下才能读取;条形码容易被撕裂、污损或脱落等。
而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同时RFID技术可识别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可以说RFID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可更改等优点。当然,RFID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并不仅仅涉及RFID技术本身,而是一个庞大的应用系统,涉及到包括技术、管理、硬件、软件、网络、系统安全、无线电频率等许多方面。从目前现状来看,RFID取代条形码,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标准问题、应用系统的跟进以及价格、安全、隐私保护问题等。
RFID能实现对供应链上每一件单品的识别和跟踪,其关键是每个RFID标签中都有一个惟一的识别码。目前在流通领域中存在各种物品的编码体系。例如,在条形码中所使用的JAN码、EAN码、UPC码和书籍中的ISBN码。但这些都是针对产品种类的编码,而不是针对每一件物品的编码。
医药物流被视为RFID”试验场”
据媒体报道,美国一制药集团将在其供应链中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其实际效用进行评测。据集团的项目经理Accenture称,参与这一项目的企业包括药品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包括Abbott Laboratories Barr harmaceuticals Inc. Cardinal Health CVS PharmacyJohnson & Johnson McKesson Pfizer Procter & Gamble and Rite Aid。另外,医疗配送管理委员会和国家Chain Drug Stores委员会表示对此项目的支持,将对其成员提供相关的信息。目前RFID技术的开发正在零售行业进行,这主要是受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商的驱动。这一技术主要用于箱子和托盘在仓库和商店之间发生的物流流动过程中的跟踪。
德州仪器(TI)是RFID领域的技术领先者和一些标准的倡导者,也是世界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系统最大的综合生产厂商,目前已生产了4亿多标签。RFID产品在全球已经有了大量的应用,例如英国的Marks&Spencer超市应用TI的RFID电子标签来对新鲜食品进行供应链的管理,使用该技术是应用条码成本的1/10,而且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提高了效率。在荷兰鲜花订货中心的1万个托盘上应用RFID技术,使鲜花的订购准确率达到99%。Goldwin生产的运动服装应用RFID技术,减少了整个成本,缩短了生产和配送的时间周期。Gap公司应用RFID技术对服装进行跟踪管理,使该公司的销售额提高20%。3M公司的图书管理系统完全由TI的电子标签Tag-it代替了原有的条码识别系统,图书馆利用一张电子标签就可以对图书的借阅、查找、盘点、防盗等进行管理。 TI更看好以下应用领域:一个是医药业的应用领域。医药业若能运用RFID技术,将会解决许多生产和销售方面的问题。制药者可以准确掌握产品现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缩短产品质量保证时间,实时监控产品制造过程的所有情况,快速应对市场,减少过期产品的数量损失。另一个是供应链的应用领域。应用RFID技术的供应链系统,可将库存管理准确率大幅提升至100%,并可提高分销中心10%到20%的生产力。此外,RFID系统还可以减少仓储和分销中心人力成本;有效评估需回收产品,并迅速在销售环节中找到产品;减少仿冒,实时监控库存和分销情况,减少生产周期。
RFID标签普及尚需时日
作为条形码技术的替代者,RFID标签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以及诸多因素的制约,普及与推广需要假以时日。
——标准不统一。标准(特别是关于数据格式定义的标准)的不统一是制约RFID发展的首要因素。因为每个RFID标签中都有一个惟一的识别码,如果它的数据格式有很多种且互不兼容,那么使用不同标准的RFID产品就不能通用,这对经济全球化下的物品流通是十分不利的。而数据格式的标准这个问题涉及到各个国家自身的利益和安全。目前的现状是日本和美国的两大标准组织互不兼容的对抗局面,而中国也开始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预计其他的许多国家也会陆续开始制定自己的标准。如何让这些标准相互兼容,让一个RFID产品能顺利地在世界范围中流通,是当前重要而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标准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关于RFID产品(包括各个频段)的国际标准,目前各个厂家推出RFID产品互不兼容,造成了RFID产品在不同市场和应用上的混乱和不兼容。这势必对未来的RFID产品互通和发展形成了障碍。目前中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在考虑制定中国的RFID标准,包括RFID技术本身的标准,如芯片、天线、频率等方面,以及RFID的各种应用标准,RFID在物流、身份识别、交通收费等各领域的应用标准。
——技术实现有困难。射频IC分销商理查森电子公司正计划帮助客户实现RFID技术的应用。该公司射频和无线通信集团经理Greg Peloquin透露,过去的一年RFID应用收入增长了35%。RFID是一项正在兴起的技术,不少客户认为该技术将完全替代条形码。目前他们这项业务的规模还不大,但他们有6个重要客户正致力将RFID的读卡器和标签应用在仓库、服装和收费公路上。
但是,如何将这项昂贵的、崭露头角的专有技术转化为有利的供应链工具是目前最大的挑战。RFID库存跟踪系统是一个供应链群体的项目。为使这项技术能够顺利运用,一个公司的整体供应链必须全部参与。目前国内很多厂商都将注意力放在RFID芯片技术上,而对RFID的后端应用软件以及对电子标签在流通中的管理关注还比较少。对于使用RFID技术的企业而言,如何有效处理应用RFID技术带来的巨大数据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至关紧要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一个数据管理平台,它包括后端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正确的分析能力来处理由RFID系统生成的大量数据。否则,企业可能会被大量的数据淹没而得不到RFID技术带来的好处。目前,国外许多大应用系统开发商如Sun、SAP、Oracle、IBM等公司已经看到这个问题或商机,纷纷开始在其产品中集成RFID技术以满足未来这方面的巨大需求。
——物流管理应用少。从目前的现状看,RFID的应用还是限于企业内部,而对RFID在物流中如何进行管理关注还比较少,因为这要涉及到供应链的整个环节,包括物流配送单位、海关、工商、税务等各个环节。而RFID的应用是一个生态环境,仅有标签本身是无法应用的,必须有相应的应用环境和管理手段,才能推动电子标签的大规模普及。另外,RFID的大规模应用还涉及到价格、隐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目前的RFID技术要想在对信息有保密要求的领域展开应用还存在着障碍,如何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同时提高电子标签的安全性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可再用的RFID小型高强度标签可循环使用数千次,相比一次即弃的标签,这种新标签更具备经济效益。它可以轻易地应用于供应链和资产管理运营,此等应用包括可再次使用的塑料容器、金属柜、货盘、饮料容器、危险物品容器和化学容器……
美国易腾迈公司(Intermec Inc.)宣布推出一款纤巧、可再用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标签,它可适用于各种恶劣的工业应用环境,其特点包括坚固、不受化学品影响及抵受极端温度等。这款全新的Intermec小型高强度标签与该公司取得EPCglobal互操作性认证的RFID大型高强度标签相辅相成,它有EPCglobal 第二代和ISO 18000-6B协议两种型号供选择,达到真正全球各地适用的标准。
此款小型高强度标签的尺寸为1.22 英寸x 3.11英寸(3.10 厘米 x 7.90 厘米),并配备了一个宽带天线,使得这种标签可用于全球各地的任何介质表面,包括金属、塑料和木质。它纤巧和坚固的设计可以抵挡极端温度,从华氏零下40度到250度(摄氏零下40度到121度),也可长期暴露在化学环境中,如机械油、甲乙酮、异丙醇、丙酮和煤油。因为此标签可用于恶劣的工业应用环境,也可在多种物料中提供可靠的性能,另外,由于它能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正常运作,同时在不同种类的材料中也有可靠的表现,企业可以使用同一个标签来识别和追踪物品,例如在生产过程、供应链及资产管理操作中的次组件、半成品、制成品、物料处理设备和物流集装箱上。
可再用的RFID小型高强度标签可循环使用数千次,相比一次即弃的标签,这种新标签更具备经济效益。它可以轻易地应用于供应链和资产管理运营,此等应用包括可再次使用的塑料容器、金属柜、货盘、饮料容器、危险物品容器和化学容器。
小型高强度标签和大型高强度标签是Intermec RFID全套RFID标签中的一部分,这套产品包括有50多款EPC第二代产品和多种ISO 18000-6B产品,Intermec 小型高强度标签和大型高强度标签已经上市。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