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的需求量在
时间:2023-05-17 21:39:11 | 作者:admin
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物流企业群体加速成长,物流集聚区逐步形成,物流运作的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行业基础工作和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出现了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
据预测,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可达18%左右,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基本上可以保持2007年的水平.物流业需求扩张与结构调整的趋势考虑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惯性难以减速,各地政府换届后发展的“冲动”更为强劲,2008年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应该超过预期目标。再加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外贸依存度较强等因素,必将带来物流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国际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
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的趋势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扩展。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外包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将会加强深度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不少的企业,特别是商贸企业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强化自身物流功能,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专业供应链。一些具有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双汇等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发展自身的物流配送网络。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总体来看,制造企业的外包意向强于流通企业。
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各行业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其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加速了物流市场的细分化。从各行业物流费用率的差异来看,工业生产行业物流费用率较高的是橡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行业;流通企业物流费用率较高的是纺织服装日用品零售、文体用品零售、综合零售和食品饮料烟草零售行业.
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将加快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国内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全球化配置资源的推进和中国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优势的减弱,国外企业也会把产业转移的目标选择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国际化竞争的中国物流市场,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将加快资源重组,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随着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物流业的国际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区域物流集聚的“亮点”有:一是围绕沿海港口形成的“物流区”。除传统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等地以外,处于海峡西岸的厦门港、处于欧亚大陆桥最东端的连云港,特别是处于北部湾地区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都有大的动作。二是围绕城市群崛起的“物流带,”如成、渝地区的综改试验区,武汉周边的“两型社会”试点,辽宁中部城市群,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等。三是围绕产业链形成的“物流圈”,如青岛的家电、长春的汽车、上海的钢铁、汽车和化工等。
区域物流扩散的“热点”有:一是配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物流发展稳步提升,物流服务向中西部地区渗透和转移。二是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工业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下乡推动的城乡“双向物流”,带来现代物流方式由城入乡的扩散。三是大量依靠国外进口的资源型企业由内地向沿海外迁,以优化产业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区域间物流合作逐步加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北部湾地区和海峡两岸的物流合作可望有实质性推动。
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建设的趋势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相当规模。2007年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7.8万公里。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系统计划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建设18个物流中心。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万公里。按照《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将整合与建设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我国拥有1400多个港口,各类生产性泊位35753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03个,内河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全国运输机场总数从2006年底的147个增加至152个。物流园区建设各地普遍制定了规划,已有一批投入运营。
2008年,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政府有关部门将加大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加上新一届地方政府开始工作,预计2008年各地将根据国家物流规划,制定或修订本地规划,更好地协调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农村和民生的发展,回归“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将促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提供便捷通道;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将支持发展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及危险化学品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发生在2008年春节前后的雨雪冰冻灾害,暴露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脆弱。总结抗冰救灾的经验,国家必然重视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和建立。
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的趋势公共信息平台在经过几年的探索后,逐步走向成熟。一是电子商务物流平台。2007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250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25.5%;B2C电子商务市场营收规模达到52.2亿元人民币,增长33.5%。钢铁、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以及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技术,发展的势头很猛。二是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可以实现一个门户入网、一站式通关服务、统一用户管理,为用户提供高品质、多功能、全方位的口岸通关服务。四是政府监管物流平台。这几类信息平台,在政府和企业双重推动下,还会获得快速发展。一种是在园区内建立信息平台,让进驻的企业共享信息,另一种是以园区复制的模式,即把成功的园区模式复制到其它区域,并开展联网经营。三是电子口岸平台。 网络运营商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纷纷将服务和竞争的触角伸向物流信息化应用市场。中国联通推出了专业服务品牌—“物流新时空”,中国移动推出了物流行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国网通以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核心,定制整合成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国电信推出“一站式”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移动与物流的结合,显示了物流信息化的新趋势。
物流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的趋势2008年,有可能是物流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最多的一年。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将会进一步下降。现有的仓储能力已显不足,新建物流设施取得土地难度加大,所需费用大增;铁路运力持续偏紧,部分海运航线订舱困难,公路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车源紧张的状况;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高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操作性员工成本持续上升,稳定性下降。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普通服务,同行间“价格战”有增无减。油价不断攀升,油价已占据运输企业总成本的35-40%,而且还不时出现加油受限的问题。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挤压,物流行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企业反映,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在运营成本持续上升,主营业务“要价”很难提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市场主体重组“洗牌”的趋势将会加速。
政府有关部门将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趋势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一是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提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商务部已经出台《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三是各有关部门将会研究解决物流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交通、税收、土地和融资等现实问题,新一批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企业将获批;四是有关部门将会继续推进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综合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化建设;五是进一步研究打破区域间的市场壁垒,推进区域间物流合作;六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品种的物流发展,将会得到政策扶持;七是物流标准、统计、人才教育培训及理论研究等行业基础性工作,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
要根据市场经济对社会化物流服务的要求进行改革、重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专业化、社会化,高效、灵活的现代化物流组织结构。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我国石油企业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加速我国石油企业物流的现代化,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应尽快健全相关的物流产业政策,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营理念,以应对即将来临的挑战和冲击。
——研究制订规范的物流管理实施办法,改进对物流相关领域的管理方式,建立适合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制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物流政策。
——制订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包括集装箱标准、包装标准、特种运输标准,搬运标准等。建立以物流信息分类编码和信息技术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和现代物流统计信息的收集、研究,监测体系和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培养物流专业人才,营造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环境。鼓励石油企业与科研院校,物流咨询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石油企业物流的产学研联动发展。
——成立中国石油企业物流协会,由协会组织并领导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的制订,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针对协会各成员单位开展物流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咨询,调研、培训等工作。向石油企业提供促进物流发展意见。
我国石油企业目前的物流还不具备现代物流的特征,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储运。目前,制约石油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因素有:
1.物流资源分散。主要是采购资源、仓储资源,运输资源分散。各石油企业从本位主义出发,重复建设,形成了目前石油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诸侯割据,自成体系”的局面。
2.物流基础薄弱。物流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低,缺少针对性强、信息资源完备的物流信息平台与各物流运作环节的有效衔接,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对物流资源的最佳配置,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传统物资管理中重显性成本,轻隐性成本的观察仍较突出。仓储设施陈旧、利用率低;运输组织多、小、散、弱,无法形成合力。
5.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足。国有企业的工作惯性和部门利益的局限性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体系;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领域外的调控能力有限,无法形成除原油以外的大进大出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4.单位之间缺少横向协作。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各系统资源的整合,发挥供应链中各环节的集合效应。我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制滞后,各企业对库存物资和自有车辆缺乏有效的调剂与调配,不能形成互补,增加了物资的库存和运能的浪费。
石油企业现代物流发展策略
1.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石油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应制订统一的规划和完整的方案,必须具备7种功能。
一是物流信息采集功能。大力推广使用条形码、激光扫描,传感器、盘点机、非接触性的IC卡等技术和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过程的自动化,提高原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二是物流信息存储功能。建立大型的分布式的数据库;利用网络存储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安全可靠的海量存储与快速检索;具备灾难恢复能力。
三是物流信息传递功能。充分利用公用电信网,特别是宽带网资源,加速基于因特网的物流应用软件建设。
四是物流信息交换功能。实现物流信息在各类异构系统之间的平滑交换,具备与国际信息互通交换的能力。
五是物流信息处理功能。具备信息快速检索,分类,归并、汇总等处理能力。
六是物流信息开发和深度加工功能。对收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物流业发展的趋势、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和企业提供智能信息支持。
七是信息安全管理和增值服务功能。包括信息公告,查询,顾问、自助服务;紧急支援呼叫中心体系网络;设施设备租赁、资源整合、业务外包、委托开发和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发展电子商务,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各单位间的电子商务活动,主要包括网上报送计划,开单、结算、支付,传递单据等,可以免去以往交易、结算过程中大量的单据往来、人员往返,能够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2.整合采购资源,实现联合采购。
计划和市场是调节经济的两大手段,加大石油企业内部市场的计划配置,强化采购的计划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按照国际惯例,将我国的石油企业,按区域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和西北区等若干个大区,在各大区开展企业间的横向联合,实行物资的联合采购,发挥批量采购的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节约采购资金。
3.物资集中存储,实现二级单位“零库存”。
现代物流理论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同一种物资只储存在一个仓库里”,以达到仓储成本最低的目的。因此,撤销各石油企业二级单位的仓库,将物资集中存储到企业下属的物资公司(也叫供应处,石油企业是专门从事物流与采购的单位)的仓储中心,实现石油企业各二级单位的“零库存”,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4.组建运输联盟,规范内部运输市场。
对现有运输单位进行整合,建立以市场为纽带、资本构成多元化的运输联盟,全面负责石油企业内部运输市场的统一管理,运输工作量的分配、营运车辆的调度和调剂等工作。为了实现现代化管理,对所有运输车辆统一安装地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电子地理信息系统(GPRS/GIS),实施24小时的监控和调度,随时完成物流运输的路线优化、统计查询等工作。
5.发展现代物流配送。
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石油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物资的直达配送。对品种单一、需求量大,可整车运送的物资,由配送人员依据配送计划,从供货厂商处提料,直接送达用料单位;或由供货厂商提供车辆、配送人员押运,将物资直接送达用料单位。
第二,加工配送。通过物流加工和配送相结合,在不增加物流中转次数、不增加太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求得物流增值服务的合理化。同时,借助于配送,使得加工的目的更加明确,和用户的联系更为紧密,避免加工配送的盲目性。在提供基础性物流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拆装,分拣、分包、包装、裁制等物流增值服务。
第三,共同配送。对在同一配送路线上的不同单位所需的多品种、小批量的零星物资,“化零为整”,精心设计配送方案,科学安排配送时。线路,将物资送往各用料单位,从而求得物流配送的合理化。
第四,送取结合。各石油企业相互配合,将各自生产的产品(或其附近,相同运输路线上的单位生产的产品)送出的同时,带回当地的产品。这种送取结合的方式,可以使运力得到充分利用,配送功能得到更大发挥。
第五,废弃物回收。采取以现金作价回收、以旧领新等办法,收回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包装物,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双赢。
6.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