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 、-、×、÷”,缓解医药物流库房紧张难题
时间:2023-07-23 15:30:02 | 作者:admin
众所周知,为了给客户提供配送服务,医药务物流领域许多上规模的医药经营企业往往都有自己的仓库和配送车辆。尤其是对医药连锁企业而言,下属的门店主要包括自有门店和加盟店两种,而且随着门店数量增多,企业经营的多达数千种品规的药品也需要有仓库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在库房面积紧张而企业将更多的现金流投入“跑马圈地、广开门店”的现实情况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库房以存储更多品规的药品,是我国许多大中型医药连锁公司关心的问题。 以某医药连锁公司为例,该企业现有各类门店过百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有一座1000平方米的自有仓库,经营药品7000多品规。该企业现实行每月新增2-3家门店的扩张策略,但由于库区面积不足,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向该企业提出“ 、-、×、÷”四种解决库房面积紧张的思路,现与大家分享。 所谓的“ ”,就是想办法增加药品的可存储面积。一般而言,企业遇到库房面积紧张的难题时,首先会想到自建库房或者外出租一个仓库,但是由于我国的医药零售行业正处于快速变动的时期,很少有终端企业能拿出大笔资金建设自有库房。如果外出租库,却由于药品仓库必须通过GSP认证,故很少有可供医药连锁公司选择的第三方药品仓库。那么,增加药品可存储面积的“ ”法,只有在原有库房做文章。根据笔者经验,医药连锁公司可以根据库区面积大小,适当采购一批可组装的双层甚至三层的重型货架。这类货架如果占地面积需要100平方,那么其实际使用面积则可以达到200或300平方米。利用加法来解决库区面积紧张的问题,需要一定的初始投资,是企业最后的选择。 而“-”法,则是企业需要在药品品规的整合上下功夫。这又分两个方面,需要区别对待。一般而言,大中型医药连锁公司都有自己的商品部,商品部的职能之一就是对企业经营的药品进行跟踪分析。一方面,商品部对于那些销售状况不佳,或是盈利低下甚至无利可图的药品,企业应该及时清理,适当减少经营的该类药品。另一方面,任何药品企业都会有一定比例的长期无销售的零头药品(一般在10%左右),该类药品往往是销售到最后的库存积压品种,如果不及时处理难逃过效期的命运。针对这些积压药品,商品部应该及时采取如退厂、折价销售等方式将其处理掉,如此可及时为其他药品提供可用的货位。通过整合药品品规的减法来解决库区面积不足的难题是有效而应长期坚持的工作。 “×”法,则是医药连锁企业要充分发挥药品配送的速度优势,多利用批发企业提供的药品配送服务“门到门”的特点,尽量减少药品在仓库的中转。比如,一般的药品连锁公司,对自己所属的门店提供的药品配送周期在3—5天之间,远远低于快批公司为终端客户提供的省内送货24小时到达的承诺。如果能实现大多数药品直接从批发企业流向终端门店,就可以节约库区面积。如果连锁药店的门店数量在同一地区已经超过60家、而且是在同一家药品批发企业订货,则可以要求药品批发公司对这些门店至少每两天发专车送一次货。如果一次订货的门店数量低于30家或是总货值较低,则可以采取“接力配送”的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药品批发公司将该连锁企业所有门店当天所订的药品送至该企业指定位置,而连锁企业自有车辆等候在该地点与批发公司的送货车辆及时进行药品驳载。一旦药品驳载完毕,医药连锁企业自有的送货车辆可立即对订货的门店接着进行药品配送。一般而言,在150公里范围内采取“接力配送”的方式,操作得当至少可以实现药品连锁门店所订药品24小时内到达。采取乘法的思路,就是减少流入仓库的药品和尽量加快药品的周转,使药品仓库发挥“河流”快速流动的优势而不是作为简单的“蓄水池”。 “÷”法是企业解决难题的最高境界,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对医药连锁公司的仓储、配送、药品在门店的存储与销售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诊断,对不合理的仓库布局与药品存储方式、冗余的作业流程进行重新规划与梳理,通过调整仓库的布局、优化药品存放的剂型分类、梳理药品在仓库的流转流程而实现提高药品仓库实际使用面积的目的。比如,在药品存储实行“整零分开”的基础上多利用重型货架提高整件库区的空间使用率、将零头药品存储区与待运区联系起来、整合发货与复核流程实现复核区面积最小化等,都可以达到更有效地利用库区面积的目的。 “ 、-、×、÷”只是四种解决库区面积紧张的基本思路,在企业实际运作中还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现状组合运用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 查看 张凌辉 所有文章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