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比例偏低 物流业需与制造业融合
时间:2023-07-06 14:30:02 | 作者:admin
2008年,我国物流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不会改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初步预测,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20%,而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可达16%左右,略低于18.8%的水平,物流总费用有望保持2007年的水平。 在这一预期之下,物流业在2008年的发展趋势及运行特征预期须引起重视:一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推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二是我国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分化重组将加剧;三是制造和商贸企业将在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同时,强化自身物流功能;四是生产资料物流、农村物流和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及危险化学品物流将受到重视,并加快发展;五是各地贯彻“十一五”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将加紧建设;六是区域经济发展将带来物流合作的加强,物流运作集聚区将快速发展;七是企业获取资源、资金的难度加大,经营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八是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越来越薄,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预计物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将在今年有所下降,增值型业务将成为物流企业新的增长点。 数据:增加值占服务业和GDP比重实现双增长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货运总量达到226亿吨,增长11.8%,高于GDP的增长水平;国内物流业增加值预计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百分点。2007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增加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7%提高到6.8%;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为4.5万亿元,增长17.3%,占GDP的比率为18.4%,与上年基本持平。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也凸显了物流业发展对于做大服务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而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供需偏紧的情况下,物流行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初步预测,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今年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将基本能够保持2007年的水平。而从总体来看,在提高整体物流效率的同时,今年物流行业的物流费用将保持平稳运行的走势。 运行特征:内外环境向好国际化进程加快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计,2008年物流行业增加值将增加16%左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人士认为,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力量,这一推动作用在今年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从合资到独资、从单一业务到综合业务、从中心城市到全国性的网络布局……在国内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外资物流企业也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抢滩中国市场。目前,外资企业在远洋船运和国际快递等方面已越来越占有优势。 业内专家认为,企业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技术。 而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则要充分考虑我国物流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影响。 据了解,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和企业的加快发展。目前,中邮物流已形成以下几种形式:以戴尔、摩托罗拉、诺基亚为代表的IT电子客户,以雅芳等为代表的化妆品客户,以神龙、通用、丰田为代表的汽配客户群;中外运分拆经营干散货业务的中外运航运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中远物流组建的中远香港、西亚、美洲、欧洲、日本等区域公司。随着国内物流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专家观点:开放服务业市场仍需谨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吴双 2007年,我国服务业运行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在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的强劲拉动下,传统服务业投资和现代服务投资均有较快和快速的增长。在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房地产和其他服务业,均实现较快增长。 由于服务业投资增长的特点是投资面广、种类繁多,大项目少、小项目多。除去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属于基础设施投资外,其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和金融业,无不受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 受消费需求的带动,2007年服务业六大行业投资增长普遍较快。这说明,在强劲需求刺激之下,服务业各行业投资必须高增长以满足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但仍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服务业比重继续下降。自2006年以来,第三产业比重出现连续下降的现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为12.5∶47.5∶40,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8.9∶39.9,呈现二、三、一型产业结构。在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在下降。笔者认为,对第三产业比重,即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双下降的现象值得认真关注。究其原因,既有转变发展观念的问题,也有统计不完整的问题。即现行的统计制度,还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其次,谨慎开放服务业市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服务业的特点是覆盖面广、种类繁多,金融业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金融领域,欧美国家具有相应的优势,而我国既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又缺乏防范金融风险的经验,尤其是没有防范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经验。对此笔者认为,首先是要求发达国家也要对等开放本国的服务业市场,以保留我国金融企业将来进入的权利;其次是注意谨慎、渐进式开放,以期尽量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第三,认识、体制与管理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三大突出问题。据了解,在国家先后出台三个服务业政策性文件后,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确实有所提高,积极性在增强。然而,由于对服务业认识不深、缺乏抓服务业的工作经验,工作中存在一些困惑。 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方面,很多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对外开放的控制权在国家,地方想放宽准入而没有“令箭”。由于服务业涉及的部门较多,一些分管服务业工作的地方领导感到统领服务业发展的工作难度很大。因此,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上迫切需要解决认识、体制与管理三大问题。 趋势:市场集中度提高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 目前,物流业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物流业与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加快。同时,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也正在逐步形成。2008年,将是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行业发展的具体特征将体现在集中度提高等几个方面。 物流方式向采购环节延伸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即国外企业在投资中国市场的同时,把中国企业纳入到世界工业链与企业链中的先进物流管理方式。如今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设有投资项目,同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也开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这些都推动了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迅速发展。 从世界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来看,愈接近消费者的企业,愈容易获得对供应链的控制权,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成为常态以后。为了取得更好的规模效益,几乎所有大型连锁公司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部分大型工业企业还与商业企业建立联盟关系,打造以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延伸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海尔、联想等企业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地发展自身的配送能力。 随着现代物流方式向采购环节延伸,要求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加快发展,供应链管理也将因此成为今年我国物流发展的一大亮点,而实行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我国生产和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行业集中度提高 当前,我国物流市场的主体还比较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国家一方面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另一方面在行业中深入开展整合、并购和重组,推动物流企业迅速成长。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几十家。与此同时,整合并购重组在物流业深入展开,使主营业务向优势企业集中。据了解,我国领先的物流企业2007年增幅达30%左右,特别是民营快递企业增势迅猛。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合作的深入推进,现代物流加快向物流集聚区集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泛北部湾等地区和一些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开发区,正在成为现代物流集中的区域。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里我国现代物流业仍在快速增长区间,物流集聚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整个物流行业来说,在加强煤炭、原油等专业化物流的同时,更要加强一对一的服务,即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 近年来,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而在制造业物流加快发展的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等物流业务,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 如中远与宝钢签订为期20年的铁矿石运输合同,中外运与中化集团建立了物流战略合作关系,武钢集团、神华集团、格力集团等企业把物流视为其核心业务。 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物流要素出现了全面紧缺的态势。据了解,当前物流企业的仓储能力普遍不足,新建物流设施取得土地难度加大、铁路、公路、海运等运力持续偏紧。与此同时,物流企业的成本加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普通服务价格战有增无减。 据企业统计,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至2007年的10%以下,其中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专家认为,受上述因素影响,物流行业利润空间将被挤压,预计今年平均利润率将有所下降。 另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物流业,目前我国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今年在体系建设方面的力度还将加大。 问题:外包比例偏低制造业物流模式有待本土化 首先,制造业的物流模式有待改善。目前,物流还没有成为我国制造业重点关注的领域,这无疑需要提高制造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有关制造业开展物流外包的调查表明,虽然制造企业决策层认同也愿意选择物流外包这一方式,但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多年来却一直低于15%,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仍是主流。 其次,供应链难协同。作为供应链的要素组成,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应该充分协同,但目前中国的供应链还由制造商主宰。由于制造商过分强调博弈,较少考虑双赢或多赢,因此目前形成的供应链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这导致运输与仓储价格不断走低、供应链成本越来越高,最终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运作模式与技术创新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制造业物流的运作模式与技术照搬发达国家的多、自主创新的少。与此同时,物流企业对许多本土产生的物流问题束手无策。这就要求制造业和物流业共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提升制造业的物流能力和水平。 建议:鼓励专业化和大型企业物流自主 与国外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化中期的物流业发展相似,由于我国现阶段还处在工业化中期,企业物流主要考虑的是加快销售,这意味着我国物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支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要鼓励企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商贸业、农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联动发展。同时,要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精做细,发展各类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联合协作。 其次,选择适合国情运行模式,主要有: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按照国家规划和市场需要,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针对企业物流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研究出台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使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第三,按企业规模确立发展体系。有实力的大型制造企业要发展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要运用现代物流的方式,特别是运用供应链管理,与上下游企业构建供应链的协同关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受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制约,可与大型龙头企业共同构建物流平台,也可以将物流外包。 在1月中旬召开的2008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15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王慧敏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酝酿出台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并考虑对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制造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措施。 有专家指出,在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背景下,作为物流业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制造业物流,在2008年要继续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以重组、改造、提升制造业物流的运作模式,促进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表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预计不会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可达16%左右。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张晓东分析,2008年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线路,客、货高密度混跑而导致运力不能大幅度提高的现状,铁路运输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航空货运方面,“2008年的奥运年将推动我国航空货运有6%~9%的额外增长,北京、天津、青岛、香港、上海机场的航空货运将会出现突破性增长。”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邹建军颇为乐观。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大山则表示,2008年水路交通货运也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不过,基于对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速度的估计,我国水路货运增速将有所减缓。 2007年我国物流业整合、并购、重组动作频频,2008年,我国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分化重组的趋势将更明显。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加速抢滩中国市场,反观国内物流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业务层次不高,急需加强与制造业的联动。 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还停留在仓储、运输等基础性普通服务,由于竞争激烈,恶性价格战有增无减。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9月召开的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上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被提上政策层面。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制造业和物流业来说,物流外包是种双赢。一方面,制造业可以以更低廉的物流成本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物流业的总市场份额也会进一步增加。而一旦这种联动不断加强,物流业将有更多机会得以从提升客户供应链运作效率,甚至优化客户商业模式的角度提供更多服务,进而大大提高行业经营水平。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