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3-06-20 06:50:02 | 作者:admin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刘岩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系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实现河南富民强省、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举措。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要着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先进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 由此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将会产生巨大的物流服务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中原经济区建设可以扩大中原区域经济同国内外的经济交流,由此产生的物流需求,将会拉动中原区域物流业快速发展;其次,中原经济区建设将吸引大量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从而促进企业间深入的合作和业务的拓展,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再次,中原经济区建设还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一些新的产业,这些新产业对物流业的需求程度、技术和水平要求较高,从而促使物流业不断优化提高;最后,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物流网络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商贸流通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二)现代物流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起到产业支撑作用 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性产业已成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首先,现代物流业发展可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通过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抓好重点行业物流发展,实现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及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培育各行业大型知名企业,提升中原经济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其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发挥现代物流业的高效服务功能,推动中原经济区产业资源整合,从而推进产业间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再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可以直接带动金融、信息等相关的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人文因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河南对现代物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准确把握现代物流业的内涵,对物流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交通运输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内生动力不足。此外,中原区域物流业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物流服务观念不强,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性,从而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因素 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因素表现在:第一,现代物流业尚未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物流大市场,存在着条块分割和行业垄断;第二,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已有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部门协调联动不够,未能形成合力;第三,现代物流业市场秩序混乱,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品牌尚未建立。 (三)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中原经济区与沿海经济区相比,没有港口等天然的物流条件。尽管具有比较完整的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络体系。但物流资源空间布局分散,缺乏有效衔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规模小,公路、铁路、航空协调配套运行能力较差,多式联运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四)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济因素 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河南省产业结构中,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有较大比重,而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就使物流发展以低端的生产资料的运输、仓储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物流服务,特别是为制造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市场规模有限、服务能力不足。其次,经济开放度低。河南外资规模较小,对外合作不够,参与国内外经济大循环不足,影响了中原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 (一)完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中原经济区建设立足河南农业大省的实际,提出重点打造优质小麦、玉米、水稻等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链。这就需要完善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物流网络。首先,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运输车辆公路通行收费标准,让农产品快捷、便利地流向百姓餐桌。其次,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降低农资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业稳定发展。 (二)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着力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钢铁、化工、食品、纺织服装5大战略支撑产业的竞争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与此同时,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物流,把物流作为企业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据统计,制造型企业的物流成本占到产品销售额的3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的生产性物流对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总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河南省60%以上的企业自营物流,物流业低端市场恶性竞争,高端服务发展缓慢,这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加快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工业企业将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物流功能分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新产品研发、制造和市场开拓,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其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通过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将物流服务与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融合,为客户提供物流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 (四)推动生态物流发展 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构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体系,促进资源和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发展现代物流过程中注重物流生态建设,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服务质量、最便捷的方式,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要鼓励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倡导企业使用低公害运输车辆,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现代物流业发展思路 (一)完善并落实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要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和鼓励措施,为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首先,对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鼓励具有物流功能优势的城市制定符合实际的专项规划,完善物流网络、优化节点布局、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界限、促进中原经济区内物流一体化。其次,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定物流企业的资质认定标准、进入和退出的条件、市场竞争规则以及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再次,加大对现代物流业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管理部门要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鼓励社会多元化投资,特别是加大对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二)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物流管理和指导机构 促进中原经济区物流业有序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综合机构负责物流业的管理及与各专业部门之间的协调。首先是统一的政府管理机构。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交通、贸易、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调,这就要求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管理机构,消除阻碍物流业发展的部门割据与行业垄断等体制性因素。其次,建立完善高效的物流行业组织。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协调和引导作用,促进协会在物流企业与政府间的协调、服务与沟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提高监管水平,创造并维护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引导和扶持行业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物流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要建立中原经济区物流企业与制造商、交通、银行、海关和税务等政府相关部门共享的数据和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电子自动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销售时点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技术,提高物流企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加快现代物流品牌建设 当前,河南大多数物流企业仅限于提供低端的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要求。因此,必须引导中原经济区内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物流企业。一是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二是鼓励国内外物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行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竞争实力强的现代物流品牌企业,以带动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实现规范化、诚信化和现代化。 (五)加快物流产业集群建设 物流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依托交通运输枢纽、科研开发机构、协调管理部门,使物流活动主体及相关制造、流通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加快中原经济区物流产业集群建设,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物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物流聚集区的整体规划和协调,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快速、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扩大物流产业园区规模,加强园区管理,改善物流环境,正确引导园区企业规模化发展。再次,完善基础设施,畅通物流运输渠道。加快公路建设,优化铁路、机场运输通道,加快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完善城市商业网点布局。 (六)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全面了解物流管理知识、精通现代物流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物流人才加盟河南现代物流行业,通过健全企业物流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发挥物流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鼓励省内大中专院校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和操作人才,加强对现有物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培训和再教育,提高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再次,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认证制度,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特别是熟悉现代流通技术的应用。做到对全球新型流通方式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及时了解和掌握,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