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乘用车物流前景广
时间:2023-05-17 21:45:59 | 作者:admin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汽车产业的对外开放,我国汽车生产和消费水平在2006年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此相适应,汽车物流也在“十一五”的起步之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汽车物流一片利好形势下,记者就当前关于汽车物流存在的问题,在“2007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十三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采访了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张晓东博士。
乘用车物流特点
对于已经过去的2006年,我国的乘用车物流有什么特点呢?对此,张晓东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乘用车产销增长态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乘用车产销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我国乘用车市场在2004年销售252万辆的基础上,2005年增长率达到26%以上,2006年更是超过30%,这在世界汽车消费领域也是少见的,充分说明了我国乘用车市场的旺盛需求。与乘用车销量快速增长相适应,各乘用车生产厂商纷纷扩大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使得我国近年来乘用车产量也呈不断上升之势。2006年1~11月,全国汽车产销659.24万辆和645.48万辆,同比增长27.92%和25.49%,其中乘用车产销473.45万辆和461.06万辆,同比增长34.06%和30.91%;商用车产销185.79万辆和184.42万辆,同比增长14.55%和13.70%。2006年汽车产销量可直接跨越600万辆台阶,跃升至700万辆台阶。2005年,我国汽车消费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消费大国。我国乘用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表明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已开始向平民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
二、各厂商更加注重整车物流运作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发展迅猛使得各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各大汽车生产企业自报的规划产能总和在“十一五”末将达到1400万辆,由此可见,乘用车市场愈加激烈的竞争态势难以避免。这种激烈竞争的影响结果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产能不断提高,各厂商的整车库存量不断增加。到2006年5月末,各轿车生产厂累计库存已达10.036万辆,同比增加近30%(不含各地经销商库存数量),库存增加意味着大量成本的占用,行业资金周转效率存在下降压力。另一方面,竞争导致的国内汽车整车售价下降,加之钢材等生产材料价格上涨,使得我国整车销售利润率从2003年的9.11%降为2004年的6.85%,2005年进一步降至4%。这给汽车生产制造商带来了巨大压力,从而使降低自身物流成本问题成为各厂商开始关注的热点问题。2006年各汽车厂商物流业务外包比例进一步提高,同时对乘用车物流服务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厂商和物流商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始逐步形成。
三、乘用车物流市场竞争性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汽车工业和消费市场的发展,我国乘用车物流服务提供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乘用车运输平均运距为1200公里左右,主要方式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路,多种运输方式竞争性格局已基本形成。
公路运输凭借着较早进入汽车物流市场以及其“门到门”的灵活性等优势占据了汽车运输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是目前我国乘用车运输物流市场的主体。巨大的市场机会使得一些汽车物流企业迅速崛起,像上海安吉天地物流、北京长久物流、重庆长安民生物流、中信物流等为厂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管理型汽车物流企业,已占据了我国汽车物流业务的半壁江山。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公路运输企业的本地化趋势更加明显,在一些大的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周围诞生了大批公路汽车物流企业,这也将进一步加剧汽车物流市场的竞争程度。
目前我国乘用车的水路运输主要包括从重庆至上海的长江航线和从广州至上海和天津的海运航线两条线路。由于水路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成本较低,所以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同时运到时限和运输OD点有限等因素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鉴于国外的成功运作经验,我国铁路在前几年经验运作的基础上,对当前铁路乘用车运输物流服务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业务发展安排。2006年8月,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与相关铁路车辆生产企业合作推出了可装运10台标准乘用车的新型铁路乘用车运输专用车辆(车型为JSQ5),使铁路建立了专用车、专用集装箱运力协调资源体系,完善了我国乘用车综合运力资源系统。
四、汽车物流服务需求要素特征明显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各生产厂商对于物流服务要素的关注情况也有了多样化的变化特点。
目前运输成本是各厂商最为关注的运输服务要素,厂商比较关注的次要因素有运输安全性和运输时效性,其后依次为“门到门”程度、灵活性以及网络覆盖性,服务的增值性和费用结算周期是厂商关注度最弱的服务要素。
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张晓东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整车物流成本和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各厂商关注的重点,因此运输成本和运输时效性是厂商最为关注的要素,而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并非低于运输成本,而是因为乘用车运输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各厂商已就运输质量中涉及安全性方面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并有类似于武汉神龙这样的企业还对服务商施行积分管理制,使得各服务商处于严格的约束机制下,运输服务质量因此有了较好的保证,厂商不必为此过多困扰,从而可将大部分精力转向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上。其次,在增值服务方面,由于目前我国乘用车消费还刚刚起步,相应的整车物流需求也比较粗放,还多以运输和少量仓储为主,而增值服务则较少,短期内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也有个别厂商将信息服务列入增值服务当中,呼吁各物流服务商提高信息服务与对接能力。
乘用车物流存在的问题
张晓东表示,虽然我国乘用车物流发展整体态势比较喜人,但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各种运力资源配置尚不科学
目前我国乘用车运输物流行业尚无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得整个行业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差等问题,大多企业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重去重回”运输组织体系,各种运力资源配置不够科学。一方面,企业整车运力资源利用率低,国内大部分整车运输企业基本上只运送自己某一品牌的整车,运输空返率高达37%,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轿车运输空返率高达39.8%,存在着回程空驶,资源浪费,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车物流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当前的主要乘用车运输物流服务商多依赖于单一的运输方式,未能发挥多式联运的优势,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发展缓慢。
二、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乘用车运输物流企业均或多或少地面对诸多不规范运作和恶性竞争等问题。一是运输物流价格竞争导致了行业价格体系失真,妨碍了企业的必要经济技术积累;二是载运工具标准不规范,地区政策执行尺度不统一,运输物流服务安全性难以保证;三是企业经营信誉制度有待完善,物流供需双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诸如回款不及时、运力保证不到位等合同履行不规范问题。
三、物流服务的综合性与增值性表现不足
目前,我国各主要乘用车运输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尚主要集中在运输环节,一些先行企业虽实现了局部配送服务,但总体上还没有实现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一体化全方位的综合物流服务,而对于国外企业已经实现的诸如整车清洗、喷漆打蜡、定制安装等增值服务更是表现不足。
四、乘用车物流服务的国际化有待加强
由于我国尚没有与国际相适应的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乘用车运输与物流服务内涵理解不一、服务品质参差不齐、服务流程规范不足。我国乘用车物流服务商绝大多数局限在国内服务领域,未能随着我国汽车外贸的进出口增长而跨出国门,乘用车运输与物流服务的国际化亟待加强。
乘用车物流发展前景
在谈到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趋势时,张晓东认为,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汽车行业也将进一步快速发展。虽然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增长迅速,但与世界其他主要汽车市场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保有量仍然不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达900万辆;若以2005年乘用车、轿车所占比例计算,则乘用车产销量将达630万辆,轿车产销量有望超过450万辆。这必将对我国包括乘用车在内的汽车运输物流服务提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和运输物流服务商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零部件物流市场需求和供给均有望在近几年快速发展并不断壮大,从而形成体系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运输物流综合服务体系。
此外在各方推动下,我国汽车运输与物流服务作业标准化体系和相关法律规章体系也有望逐步完善。总之,可以预见,“十一五”将是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运输物流持续稳步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完善优化发展的生存挑战期。
包装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现代物流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也对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系统的观点考虑包装问题,注重物流过程的整体效率及效益。同时,在现代物流“整体最优”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从包装环节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活动。
一、包装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1.包装是现代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理念形成以前,包装一直被认为是生产领域的活动,被看作是生产的终点,包装的设计往往主要从生产终结的要求出发,因而常常不能满足后续物流环节的要求。我国物流专家王之泰提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之与生产的关系要密切,其作为物流始点的意义比之作为生产终点的意义要大得多。
2.合理的包装可以提高物流运营的整体效率
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搬运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包装和物流信息处理等七个环节构成。七大环节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时还相互矛盾。物流效益背反说即是物流领域中这一普遍现象的典型描述。在包装方面主要体现为简化包装,可以降低包装费用,但是,由于包装强度降低,产品的防护效果降低,仓库里的货物就不能堆放过高,这就降低了保管效率;而且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以致搬运效率下降,破损率增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递减。所以通过包装,将相关环节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注重包装与其他环节的联系。
二、与现代物流相匹配的包装发展趋势
1.包装专业化
我国的物流包装业发展尚不成熟,主要由生产厂家直接采购进行包装,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外包服务而独立出去。在这种情形下,对产品的包装往往按照各自产品的特征来考虑,对运输空间利用和仓储空间利用未必最佳。如果把包装环节从厂家剥离出来,交付给专业化的包装企业来完成,至少可以带来两方面的效益。一是把分散的包装业务集中到一起,可以产生一种规模效益;二是包装企业凭借其专业化,在包装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仓库的堆码层数,运输过程的压力,机械操作过程,注意装卸、仓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效率。
2.包装绿色化
包装绿色化即作为绿色物流的重要内涵之一的绿色包装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人们对环境问题日趋关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包装也列入限制进口之列,成为非关税壁垒的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提出“3R1 D`,原则。`313`‘原则是指减量化(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 “1D” (Degradable)原则,是指包装材料应“可降解”。基于上述原则,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应不断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等。
3.包装标准化
物流包装标准化是以物流包装为对象,对包装类型、规格、容量、使用材料、包装容器的结构类型、印刷标志、产品的盛放、规格、缓冲措施、封装方法、名词术语、检验要求等给予统一的政策和技术措施。我国目前的包装标准从数量上看不可谓不多,有很多标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就其总体而言,尚有诸多不尽完善之处。现今中国企业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而国际市场对进口商品包装的标准及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标准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贸易、保护民族产业、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的需要,迫切要求我国包装标准与时俱进,既能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又能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惯例。如何利用包装标准来有效地保护我国经济利益、减少贸易技术壁垒中的国际物流争端,是物流行业面临的非常紧迫的一个课题。
4.包装合理化
包装合理化与包装标准化两者相辅相成,是实现包装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所谓包装合理化,是指在包装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材料和适当的技术,制成与物品相适应的容器,节约包装费用,降低包装成本,既满足包装保护商品、方便储运、有利销售的要求,又要提高包装的经济效益的包装综合管理活动。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经济层面考虑,要避免包装不足和包装过度,兼顾整体的物流效益与微观的包装效益;二是从技术层面考虑,合理地组合和运用各种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方式,使其满足运输、仓储、装卸诸作业环节的需要,保证物流运作的质量。
三、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包装优化
包装环节对物流过程尤其是运输和储存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逐渐形成共识,人们开始将物流需求、加工制造、市场营销以及产品设计的要求结合起来考虑包装设计,以求实现对货物的防护功能,提高物流效率。目前采取的优化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包装优化
(1)包装成组化
采用组合单元装载技术,即采用托盘、集装箱进行组合运输。托盘、集装箱是包装一输送一储存三位一体的物流设施。我国目前出口的服装特别是西装,基本上都是采用专用集装箱将衣服挂在箱内后再运输的,不仅免去了纸盒包装,而且还可防止衣服在运输途中发生皱折,免去了销售前的再次熨烫,既提高了运输质量和效率,又节约了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2)无包装的物流形态
对需要大量输送的商品(如水泥、粮食等)来说,包装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金、材料是非常大的,若采用专门的散装设备,则可获得较高的技术经济效果。散装并不是不要包装,它是一种变革了的包装,即由单件小包装向集合大包装的转变。如水泥在物流中的破包率达到1520%,损失的水泥相当于年产量的5%,而采取“集中缎烧熟料,分散磨制水泥”,实行散装水泥专用车辆运输,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泥的运输损失,提高运输效率,还可以起到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避免运输途中因包装物破损而造成的水泥撒漏和污染、防止运输途中水泥因潮解而造成的标号下降。
2.包装延迟战略
包装延迟属于对包装时间进行优化的范畴,即把最终包装延迟到配送中心或更近一步延伸到零售商处或产品实际销售时。这一方法可以获得很强的战略灵活性。吉列公司即在其剃须刀片业务中应用延期策略。刀片的基础样式在它的高科技工厂进行生产,但包装作业转移到区域配送中心。包装(那是一条装配线,进行消费包装印刷和包装刀片之类的作业)将按订单进行。这使标签特征能够针对每个零售商定制。而且,吉列公司可以正确地满足零售商所希望的每个包装的刀片数量,而不会出现不恰当的数量造成的多余包装的浪费。该方案完全实施后,公司预计成品存货量减少50%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我国的保税物流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额的逐年扩大,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扩大对外贸易,发展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和出口加工服务,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我国在上海、天津、大连、宁波等城市设立和批准建立了部分保税物流区域。这些保税区域与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类似,实行“境内关外”的政策,国内货物通过保税区出口到境外,采用“离境退税”的原则,而出口加工区采用“入区退税”的原则。
十几年来,这些保税物流区域在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招商引资和进出口贸易及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成为沟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桥梁。
目前,我国主要的保税物流形式有保税仓库及出口监管仓库、保税物流中心(A型和B型)、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跨境工业区和保税港区。
1.保税仓库是指专门存放经海关核准的保税货物的仓库。这种仓库仅限于存放供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复运出口的料件,暂时存放之后复运出口的货物和经过海关批准办纳税手续进境的货物。
2.出口监管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对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的货物进行存储、保税物流配送、提供流通性增值服务的海关专用监管仓库。
3.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由一家物流企业经营的、糅合、集成、拓展“两仓”功能于一体,既可存放出口货物又可存放进口货物,能够将运输、仓储、转口、简单加工、配送、检测、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充分发挥其在进出口物流中的“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分销中心”的作用,为用户提供辐射国内外的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性服务保税场所。
4.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指由多家保税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公共型场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联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保税物流场所。海关对B型保税物流中心按照出口加工区监管模式实施区域化和网络化的封闭管理。
5.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其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
6.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是指在保税区与港区之间划出专门的区域,并赋予特殊的功能政策,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达到吸引外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外贸出口的目的,它是目前我国法律框架下自由贸易区的初级形式。
7.出口加工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特别适合以出口为主的加工企业进入。可以进入出口加工区的企业:一是出口加工企业,二是专为出口加工企业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三是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加工区内货物进、出的运输企业。
8.珠澳跨境工业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跨境工业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珠海拱北茂盛围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青州之间,功能定位是粤澳经济深层合作的实验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现代物流展销区和自由贸易试点区。
9.保税港区作为目前我国发展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港区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临港)加工等主要功能,享受保税物流园区相关政策和出口加工区入区退税政策,国外货物进港保税,国内货物进港退税,港区内货物自由流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一流现代港口条件和强大政策优势的保税港正式诞生,也标志着我国在保税物流发展上的新突破。
国外的经济自由区
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转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增加劳动就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划在一国国境之内、关境以外的允许外国货物自由进出,并与其他地区实行严格隔离的特定经济区域。从国际上来看,有将这种特定经济区域称为自由港的,也有将这种特定经济区域称为自由贸易区的,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是指自由贸易区仅限于港口或城市中的某一特定地区。而自由港通常指整个港口和城市,包括停泊船只的水域、码头设施和路上地域等。目前世界上包括整个港口或城市的自由港为数不多,主要有香港、新加坡等。这种包括整个港口或城市的自由港往往被称为综合型自由贸易区。
各国对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方法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1. 进入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商品,不缴纳关税,也不办理海关手续。2. 按所在国或地区规定允许进出口的商品,均可进入。3. 商品进港后,可以拆散、储存、分级、分类、修理、再制造、重新包装、重新标鉴、清洗、销毁、与外国或国内商品混合或重新出口,海关不予监督或控制。4. 进港商品要运进所在国的国内其他地区,则需办理报关手续,缴纳进口税。进口商品可以是原来货物的全部,也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是原样;可以加工,也可以不加工。5. 当进口货的实际毛重大于货物净重加海关规定的法定皮重时,可以在区内进行改装。6. 对进出区的活动不加限制,例如已纳税的进口货可以从纳税地进入区内与其他货物混合后,再免税进入纳税地等。7. 在区内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其主要内容:放宽或取消对银行支付存款利率的限制;减少或取消对银行贷款规模的直接控制,允许业务交叉;允许更多的新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新金融市场的设立;放宽外国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限制及对本国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减少外汇管制;在汇率制度的安排中增加汇率的灵活性。
纵观国际上规范的经济自由区,其主要共同特征是:一是把经济自由区当作“境内关外”,免征关税,并赋予其他税捐优惠,以鼓励外商前来投资;二是简化海关监管手续,一概免除繁杂的常规手续;三是经济自由区的功能范围放宽,由早期的出口加工发展到综合功能,尽管各有侧重;四是区内统一管理,效率高,不致互相牵制、扯皮;五是区内注册企业均授予进出口贸易经营权,且进出货物不受数量限制;六是地理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七是法制建设完善,先立法,后设区,以确保政策措施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经济自由区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仓库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形式。
政府在物流园区规划中的角色定位
1.资金支持者角色。在日本,大型物流基地是由政府以很低的价格将土地卖给开发集团,并由若干企业集团、株式会社向银行贷款建造的。日本政府考虑到建设大型物流基地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对改善城市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银行予以长期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在欧洲,法国政府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资助物流园区的建设,并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资助。在德国也没有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是通过政府的赞助而建成的。政府主要是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而私人公司主要是对他们自己的一些物流方面的设施设备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实行减免税收政策。
2.总体规划者角色。日本政府把全日本的大型物流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交给了通产省、运输省、农林水产省、建设省和经济企划厅等5省主务大臣,由他们制定全日本共通的基本事项,决定建设流通基地的城市。凡需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基地的城市,均以本地区的城市规划为原则,决定物流基地的建设地点、数量、规模及功能,并报中央主务大臣审批。
1992年,德国政府从铁路运输的考虑出发,由当时的联邦铁道部和前东德的铁路局合作完成了“全国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规划在全德国境内建造28个物流园区。1995年,对规划进行修改,由28个物流园区扩建到39个,并形成网络。
医药冷藏物流,主要是指在医药生产、制造、流通行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符合药品GMP与GSP管理为前提的低温条件下的药品物流现象,是需要特别装置、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和运输型态的特殊物流形式。一般而言,凡是要求在低温条件下(2度到8度)储存的药品的流通,都属于医药冷藏物流范畴。
有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一般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3%~8%,虽然比重不是太大,但是近年来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而且随着国家的药品药事法规的进一步管理到位,医药冷藏物流将成为我国医药物流行业中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
医药冷藏物流由于药品的特殊性质,是冷藏品物流中要求最高的一种,在操作中尤其要注意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一般的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如果有自身的仓库和药品配送车队的,一般多采取自营物流的模式,药品储存在自己的冷库中,由自己的车队配送。对于许多跨省经营的企业,往往采取租用有经营资质的医药物流企业的库房,委托其管理,按月或者季度结算物流费用的模式。医药冷藏物流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自营物流模式。冷藏药品自营物流最大的好处就是药品始终在自身企业的掌控之中,药品的质量管理能得到保证。虽然此模式比较令企业放心,但是电费、管理费、设备设施购置费、配送费用、人力成本等物流成本比较高,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资源的整合。
二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即将需要冷藏的药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但目前在我国实行这种模式的医药流通企业却不多。这种模式关键在于被委托方有没有药监部门颁发的资质许可证,又没有足够的实力(硬件、软件、人才)将冷藏药品管理好。
虽然第三方物流尤其是冷藏药品的委托管理在医药流通行业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但是随着我国物流管理水平、医药流通行业不断发展,相信物流外包将成为医药流通行业的主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医疗保障水平大大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过程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迅速并且增长潜力巨大。在医药行业火热的背后,医药冷藏物流的市场总需求将高达近百亿元,但目前我国能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冷藏物流服务的企业却不多。因此,医药冷藏物流领域不失为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另一个有效发展空间。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