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高频液压振动打桩
时间:2023-05-17 21:43:23 | 作者:admin
摘 要:目前对专用打桩船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论述了内河高频液压振动打桩船的概况、主要技术参数、操作施工原理、船舶特性、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内河 打桩船
浙江省目前内河专用打桩船很少,内河高频液压振动打桩船几乎为空白。浙江是水运大省,随着京杭运河浙江段由四级航道改为三级航道工程的全面启动,对专用打桩船的需求将变得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笔者所在单位利用原“浙杭州002”挖泥船船体,通过加长、加宽及加固,改建了内河高频液压振动打桩船1艘,为京杭运河的航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船舶概况
内河高频液压振动打桩船主要用于内河B级航区航道护岸工程、码头工程、桥梁工程的沉、拔桩。
打桩船船体为箱型、单底、单甲板、横骨架式、全钢质、全电焊结构型式,是非自航打桩船。打桩设备由沃尔沃液压挖掘机(母机)和汉欣利高频液压振动打桩机装配而成,置于船首甲板上;发电设备采用三相异步发电机组,置于甲板下机舱内; 3台绞车均采用起重卷扬机,其中1台置于船中甲板上,2台置于甲板下机舱内。
打桩设备动力由置于挖掘机后背箱内的发动机产生。机舱内发电设备所发电主要用于绞车、消防设备、信号设备和照明设备等。甲板下机舱内2台绞车用来升降船舶定位桩,船中甲板上1台绞车用来抛、起锚。
船舶定位主要靠船中左右两侧定位桩。船舶移位时,定位桩往上拉离河床;沉、拔桩时,定位往下伸入河床。同时,用以大抓力锚进行配合作业。
船舶拖航,进行长距离移位时,由拖轮拖带;作业过程中,短距离移位时,由绞车和大抓力锚配合完成。
主要技术参数
1.船舶主尺度
总长26.15M,甲板长26.00M,水线长26.00M,型宽8.80M,总宽8.95M,型深2.10M,吃水1.00M。
2.打桩设备
液压挖掘机(打桩设备母机)型号沃尔沃EC360BLC,发动机总功率198KW,主油泵最大流量2×280L/MIN,工作液压回路溢流阀设定值350 KG/CM2。
高频液压振动打桩机型号汉欣利V-350A,振频2200次数/分钟,激振力38T,油压系统操作压力300KG/ CM2,油压系统流量需求150L/MIN,夹嘴油缸夹持力量42T,往上起吊能力8T,夹嘴下端离水面最大高度9.3M。
3.发电设备
柴油机型号K4100D,功率33KW,转速1500RPM。
三相交流发电机型号30GF,功率30KW,电压400/230V,电流54.1A。
4.绞车
三相异步电动机型号Y160-4,功率11KW,电压380V,转速1460R/MIN。
卷扬机型号JM20,钢丝绳额定拉力20KN,钢丝绳额定速度16M/MIN。
5.定位桩
定位桩2根,截面尺寸480MM×480MM×16 MM,高9.5M。
操作原理
打桩设备的发动机安装于挖掘机后背箱内,发动机带动油泵,各种动作全部由液压进行传动。
高频液压振动打桩机内置两只偏心轴,由液压马达驱动,产生高速旋转及垂直激振力,透过减振橡胶后,维持38MM的振幅,能够应付各种类型的土质与打桩要求。
施工原理
振动式沉拔桩锤是利用其高频振动,以高加速度振动桩身,将机械产生的垂直振动传给桩体,导致桩周围的土体结构因振动发生变化强度降低,桩身周围土体液化,减少桩侧与土体的磨擦阻力,然后以挖机下压力,振动沉拔锤与桩身自重将桩沉入土中。拔桩时,在一边振动的情况下,以挖机上提力将桩拔起。振动法沉桩时,如遇硬土下沉过慢,可利用大臂采取加压下沉或将桩略提高0.6-1.0米,然后重新快速振动冲下。打桩机械所需要的激振力要根据场地土层、土质、含水量及桩的种类、构造而综合确定。
振动法沉桩效率较其它工法为高,主要适用于钢板桩、钢管桩、钢轨桩、铁板、 H 钢及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沉桩法最适用于砂土中作业,在粘土中效果较差,要选用较大功率的机型。
振动法沉桩的施工程序是:桩就位——检查桩的垂直度——放下桩锤,使桩缓慢沉入土中一定程度(如有需要,安装桩帽)——再次检查桩位与垂直度——振动沉桩至设计深度——将桩机移至下一支桩继续沉桩。
对于粘土层,振动作用破坏了原土质结构,使土体密度改变,粘合力降低,灵敏度增加,桩体周围的阻力便会减少。
对于砂土层,振动使土体颗粒之间的结合被破坏,产生液化,使桩身周围和桩尖阻力减少,便于沉桩。但对于致密的砂层与结构较松散的细沙砂层则会因土壤特质使振动效果减弱,应谨慎选用不同振动速度因应。
船员设置
打桩船核定船员12人,其中船长1人,打桩设备操作手3人,舱面其他船员4人,轮机长1人,机舱其他船员2人,后勤1人。
船舶特性
1.因高频振动,沉桩速度较快,以京杭运河杭州塘栖段航道“四改三”工程为例,沉1支截面为500MM×30 MM长9M的混泥土预制桩只需9分钟(不包括桩定位时间),大大快于其它类型的打桩船,提高了生产效率。
2.打桩机提供了两段式振频输出,可以根据不同工作需求,调整振动力度,达到了既能满足生产,又能保护机器、节省能源、降低噪音的效果。
3.打桩夹嘴加装了保压保护装置,牢牢锁住了系统压力,保证了夹持板桩的稳定性与可靠度。
4.起吊能力高达8T,能沉、拔10米以下的钢板桩、钢管桩、钢轨桩、铁板、H钢及混泥土预制桩等,适用范围广,基本能满足目前浙江省内河水运工程打桩要求。
5.船中两侧设置船舶定位桩,有利于船舶定位,确保桩位正确度和沉入过程中的垂直度。
6.打桩设备动作灵活,操作性能好,运转平稳,噪音低,既安全,又环保。
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1.打桩设备在沉、拔桩作业受力较大时,船舶横倾角度较大。建议船舶两侧设置可拆卸式浮筒。在航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施工时,装上浮筒,以提高船舶抗倾能力;船舶拖航时,卸掉浮筒,利于拖航。
2.打桩船船体为箱形,并且较宽,在内河狭窄航段拖航操作性较差。建议船尾设置可拆卸式临时轻便舵。在拖航时将舵装上,利于航行;作业时将航卸掉,利于施工。
3.打桩船为非自航船,移位必须借助拖轮拖带,增加了施工成本。建议另建造此类船舶时,增设自航装置,这样一方面可提高船舶的作业性能,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船舶定位桩通过绞车升降,钢丝绳在桩上的着力点在桩的周边,增加了桩在升降过程中的偏心力,导致桩与滚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建议钢丝绳在桩上的着力点应放在桩的中心,降低桩在升降过程中的偏心力,减少桩与滚筒之间的摩擦。
5.打桩船技术先进,保养和操作对作业人员要求较高,而我单位现有作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建议加大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合利的操作规程,科学维护和使用打桩船。
结束语
内河高频液压振动打桩船在浙江还刚刚起步,随着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一定能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先进、更能适应内河航道工程作业的打桩船问世。
现代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入世后我国产业中面对机遇和挑战最多的领域之一。温州市政府为了更好的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将现代物流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温州地区经济总量大,但是自然资源少,工业原料采购和产成品销售“两头在外”,形成了巨大的货物流量。同时温州是民营经济发达,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自建物流成本较高,迫切需要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以便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将成为温州物流发展的方向。
温州要实现“国际性轻工城”和“东南沿海大商港”的战略目标,必须有现代物流业来支撑。只有通过发展先进的物流产业,搭建轻工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和轻工产品的流通平台,才能使温州的产品走出去,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才能引进来,吸引世界各地的轻工产品到温州进行贸易,构建东南沿海大商港。率先发展港口物流业可使商港建设和国际轻工城建设结合在一起,使温州成为国际轻工产品的实体商港和信息商港,促进温州港真正成为温州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窗口和轻工产品参与国际大循环的物流平台。
港口在现代物流业中占主导地位
现代化的综合港口不仅仅只是简单承担进出口散货和集装箱的装卸、转运、临时储存功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日益增长和现代综合物流业的发展,港口已成为国际贸易的综合运输中心和国际物流的主要参与者。港口不再作为独立的单元存在,而成为运输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是物资流通的集散地,它与城市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
港口作为多式联运的最佳结合点,国内外的诸多港口都在开展物流服务的研究和规划,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并把港口纳入城市物流规划之中。以港口为依托,发展现代化的综合物流中心,带动区域物流的发展。港口同时具有水域和陆域的地理条件,水路运输承担外贸货物运输90%的货运量。
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所在
港口是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承担着货物最大的份额,是整个运输链中大量货物的集结点,世界贸易的90%以上是通过海运方式实现的;港口还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如果不同的地区生产要素存在较大差异,而要将其以最有利的方式结合,港口往往是最合乎逻辑的地点;现代港口是最重要的信息中心,是不同运输方式汇集的最关键节点,货源信息集中、疏运网络完备,铁路、公路、水运甚至航空四通八达,是船舶、航海、内陆运输、通讯、经营、技术的汇聚点,具有开展现代物流的良好基础。所以,港口在物流服务链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仅是海陆货物运输的重要节点,也是国际贸易的服务基地和货物物流分拨陪送中心。届于港口在物流生产中的特殊地位,优先发展港口物流在整个物流产业具有很大优势。
我国港口自迈入新世纪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如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上已位居世界第一。特别在一些主枢纽港,与世界上一些主要港口每天都有国际班轮来往。
现代综合港口一般都拥有较完善的装卸、运输设备,较大面积的堆场,仓库及良好的集疏运系统,有较强的物资中转能力,其他运输业是不具备的。港口的软硬件设施在物流服务中具有继承性,这为港口从事物流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港口的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可为港口物流提供良好的控制和管理,这就为吸引和集聚各类企业来港口物流园区或配送中心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心城市往往形成于港口城市,其经济辐射能力强,是商贸流、资金流、货物流和信息流理想的汇聚地。当需要从事附加的工业、商业或其他技术活动时,选择在这样的集结点进行,往往最能取得规模效益。
温州港发展现代综合物流的有利条件
1.港口现状
温州市是浙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浙江省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列入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温州港也是全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温州港与天津、大连、连云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港口均有直达的航线,已与日本、韩国、科威特、俄罗斯、新加坡及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有着航运贸易往来,经瓯江上溯与丽水等内陆腹地相通。温州港现有上浦、七里、龙湾、杨府山、状元岙等4个公用货运港区及小门岛等一批货主码头,港口设施齐备,集疏运条件好,港口基础设施提高迅速,港口综合实力显著增长。目前,瓯江口内航道龙湾至瓯江口外可通航万吨级海轮。截止到2006年底,温州港拥有生产性码头岸线总长6055米,共有各类生产性泊位246个,泊位年通过能力1772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个,最大可靠泊5万吨级船舶。然后七里二期、状元岙二期、乐清湾、灵昆港区等一些深水或专业的码头正在紧罗密布的建设和规划中,近期温州港的吞吐能力和整体实力会有一个快速的提升。2007温州港吞吐量达到4246.5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35.1万TEU。预计温州港的吞吐量: 2010年7500万吨,2020年12000万吨。与港口建设配套,对瓯江口航道进行了整治。
2.温州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温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温州人艰苦努力下,牢牢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大胆创新,敢于挑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济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显著增长,屡次被列为最具经济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其他城市学习和取经的榜样。2007年温州市的GDP达到2145亿元,年递增达14%,进出口总额122.48亿美元,进出口量在我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式下,几乎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强大的区域经济实力为温州港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腹地范围内巨大货运量
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有充足的物流通过量,这需要依托所在区域的经济实力和腹地范围内物流生成量。温州地区具有经济总量大但自然资源少,工业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销售“两头在外”的特点鲜明,因而产生巨大的物流量。据预测,温州港物流量在2010年将达到1323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82万TEU,公路和水路占到总物流量的90%以上。目前,温州有72%以上的货物经外口岸流出,其原因就是我市的集疏运基础薄弱,功能单一、力量分散、行业混乱,成本偏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温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从原材料、产品、市场、消费者,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过程的流通体系,使温州名副其实地成为国际性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温州港的直接经济腹地包括温州市和丽水市瓯江沿岸、330国道和104国道沿线及台州南部地区。随着金温铁路、330国道主干线辐射作用的发挥,温福、温甬铁路的通车,瓯江航道条件改善及金丽温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温州港间接经济腹地逐步扩大到浙西南、闽北、赣东、皖南等部分地区。温州港辐射范围内的温州、台州、金华、丽水、衢州五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总计为454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98.7亿美元,经济发展速度快,总量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有了长足进步,进出口总额近五年的增速都在20%以上(温州高达32%),预计2010年五市的GDP高达7300亿元。由此可见,需要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物流业来维系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来支撑巨大货运量快速运转的需求。
4.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温州在近海扇面700海里内,与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摇摇想望,是外贸辐射均匀、宽广的进出口良港城市。2007年温州市外贸总额达122.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32%;随着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温州已与1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与合作关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各种交流型博览会、交易会,如今年成功举办了“中国轻工业博览会”,实现了让温州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温州,使温州经济融入了全球一体化经济中,为温州港现代物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5.完备港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温州现已形成104、330两条国道、七条省道和甬台温、金丽温、诸甬高速构成的公路网;金温铁路与已完成前期的温福铁路、基本建成甬台温铁路线共同形成铁路网,而且政府准备投资金温铁路的复线,提高运能,等级,进行客货分开,预计明年开工;瓯江、飞云江、敖江三江汇流如海,与不受潮汐影响的五片平原内河航道,形成通航里程为1417公里的“三江五河”水运格局;现属4D级的温州机场已辟航线60多条,在全国137个航站中排名第20位,政府已决定再投巨资扩建该机场一倍。因此,以港口为中心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将有效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速度和质量。充分利用温州港务系统公共泊位的行业优势,以港口设备为基础,以运输仓储业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支持,采取配套服务措施扩展其功能,把客户、运输和内陆场、站及港口作业等有机联系起来,使物流的效益和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6.临港工业的兴起
温州民营经济在温州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资本与生俱来的逐利性、短期性、分散型,导致其不愿在高风险的技术研发、自主创新上投入等已现弊端。温州市不愿在高投资、低回报的基础产业投资上投入,港口发展日益缓慢,导致商务成本直线上升,产业升级滞后,政府调控困难等问题逐渐出现。
围绕港口而建的临港产业是提升“实力温州”重要载体之一,按照“大港口、大产业、大项目”的战略发展格局,未来温州市的临港产业将撑起“实力温州”一片天。临港产业建设,是推进“三个温州”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把握新一轮经济增长机遇的重要途径,加快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突出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构建“蓝色产业”带,是今后一个时期温州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希望所在。临港工业是依托港口资源或依托港口相关优势发展起来的工业,具有大运载量,大耗水量、大进大出、外向度高、技术密级性高等特征,包括石化、能源、建材、造纸、汽车、船舶等工业,也包括以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制造业。它在提速城市经济增长和提升经济结构的同时,还能为港口提供充足的货源和资金,提升港口进一步发展。
7.完善的信息网络
早在2001年,温州市政府就通过了“关于加快温州数码城建设,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决议”,建设“数字温州”,推动政府网络、企业网络、家庭网络工程建设。港口系统加快信息管理,布置数字化网络,开发相应的软硬件。目前温州口岸的船货代理、港口、金融、保险与“一关三检”实现EDI和网络互联。通过EDI系统可以对物流、车流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货流、集装箱的仓储、运输(流量、流向)以及各业务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对各类运输单证进行信息的接受、传递和处理。此外还通过计算机联网技术,与其他单位(港口、火车站、机场等部门)有机联系,与温州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接口,与各相关的物流枢纽建立信息系统联网,实现货源、运力资源信息共享,从而及时获得各类所需信息和为客户提供有关的信息服务。温州现已具备建立以温州港为依托的区域物流中心所需信息网络的条件。
以港口为中心发展温州现代物流业的探讨
温州市政府对发展物流业非常重视,早前就提出要构建物流体系,对物流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将建设包括温州状元岙物流园区、南岳物流园区、七里物流园区、鹿城物流园区等十大物流园区,并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快双屿、南白象和龙湾港区三大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十大物流园区主要分为综合型、产业型和商贸型三种类型,主要依托港口、公路,铁路而建,港口正好是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的融会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核心,港口在整个现代物流中起到主导作用。
1.发展物流业的总体思路
目前温州物流业存在低附加值、被动适应、供给零散的现状,行业技术装备和运作水平落后,车辆形式结构单一,多数物流企业实力有限,难以实现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服务。据调查温州物流行业的主要业务为运输、托运和少量的搬运装卸,至于深层次的配送、信息等服务则很少涉及,行业附加值低。同时一些专业市场和货物集散地,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俗称“小四轮”的厢式小货车,这些多数属于私人的货车,只能在市场被动拉客,利用率较低。公路、铁路物流都是一些托运部为主的物流公司,管理混乱,效益低下,浪费严重。
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城市型的物流中心的过程中,港口以其大进大出的集疏运能力和在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作为现代物流业的主导和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成为为温州主要物流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产业核心。
根据温州市经济发展需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对货物结构、流量流向和集装箱增长量的分析,建议先建设港口物流中心,以港口物流中心带动整个温州其他专业物流业的发展。首先温州港在加快建设专业码头、深水泊位的同时,利用现有港口条件发展综合物流,突出集散和分拨功能,完善物流服务的软硬件,完善信息化平台,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突出代理、贸易、信息处理等附加功能,从而使温州港成为本地区90%以上货物的集散地,使温州成为浙西南、赣南、闽北等沿海及内陆地区型综合物流中心。现阶段,温州港将以规划建设物流园区为切入点,发挥自身硬件和巨大物流吞吐量的优势,高实效、低成本地启动温州物流业。
2.港口物流园区总体布局设想
借鉴国内外一些发达港口的建设经验和先进模式,温州港建设龙湾港、七里港和状元岙港三大物流园区。以龙湾港物流园区为突破口,带动其他物流园区的发展,届时龙湾港物流园区所在的龙湾港区物流中心将与双屿和南白象物流中心构成温州地区大三角物流圈;龙湾港物流园区和洞头状元岙深水港物流园区、七里港出口贸易加工物流园区形成小三角物流圈。两个物流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凭借港口物流园区特殊优势,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温州港现代物流业和温州经济的发展。
3.港口物流园区具体规划思路及功能定位
龙湾港综合性港口物流园区。龙湾港区物流中心紧挨市区,临近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扶贫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机场、紧固件、旧车船、水暖、阀门、钢管以及将来建设的教育文化用品市场。前方是龙湾港区,还作为将来发展的状元岙深水港区中转的后方基地。并且龙湾港区是目前唯一通铁路的港区,靠近甬台温高速、温福高速的交汇口,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组成一个主体,辐射性强的交通网络。因此,龙湾港区物流中心集疏运条件颇佳,未来的货物物流量潜力很大。充分发挥龙湾港区物流中心与状元岙深水港区交通便利的条件,使龙湾港区物流中心成为状元岙深水港的重要补充,成为瓯江口外深水港集装箱上岸前、抵岸后存储、拆拼、加工、分改包装、分拨、配送的后方基地。因此,该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为集公路、水路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中心,充分利用独有的海-陆,公-铁,水-铁中转优势,实现港口企业与临港工业、开发区、专业市场的共同发展,为客户提供加工、运输、装卸、配送、检验及办公、管理等服务,同时调节客户间余缺,减少多余的货物储备和资金占用,从而降低客户和物流的成本,提高效率。
七里港出口贸易加工物流园区。由于七里港是温州港近期有条件重点发展水铁联运的瓯江口内深水港区,将承担近期温州港外贸货物的进出口主要部分,势必成为今后温州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根据周边的市场,以及政府的对七里港规划,结合现有的优势,功能定位七里港区为出口贸易加工物流园区,发展工业物流。七里港将发展形成以造船、机电、轻纺、粮食储备和综合化工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工业。
洞头深水港区水-水中转物流园区。洞头列岛由洞头本岛、大门岛、状元岙等岛屿组成,大小岛屿之间所围水域的深水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良好建港条件的岸线长达30余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达15公里。随着五岛连桥和半岛工程的实现,状元岙深水港区建成和开港,进一步建设集装箱专业、散杂、石油液化气等深水泊位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洞头深水港水-水中转物流园区,将大大促进其临海工业的发展,功能定位为温州集装箱进出口、石油、煤炭、矿石中转的综合现代物流中心,对温州市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转变起到重要的作用。
海外吞吐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在港口物流建设上也走在前列,尤其是集装箱大港,通过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正逐步实现由第二代集装箱港口向第三代集装箱港口的转型。
1.鹿特丹是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鹿港吞吐的货物的80%发货地或目的地都不在荷兰。大量的货物在港口通过一流的内陆运输网进行中转,运抵欧共体各成员国。目前为了跟上全球贸易、国际运输和全球物流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功能调整,即由先前传统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完善腹地交通,打造更有效率的集疏运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电子商务信息港,创造一个能满足未来电子商务IT需要的环境,并参与许多电子商务IT技术的开发。如与海关的合作,以及ESDL,XML等相关的电子商务技术开发。提供更有效的海关电子商务服务。包括集装箱电子扫描、整合EDI系统以及把物流公司作为简化电子商务手续的“有限代表”等措施,以通畅快捷的海关服务确保港口货物的及时发送。
2.香港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誉。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为此,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并成立了香港物流发展局。拥有优良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起点高。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先进的电子商务港口设备堪称世界一流,其物流业电子商务运作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首屈一指,这些都为香港港口物流的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强化和高效的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凭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政府及相关机构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其中最令客户满意的是香港快捷高效的电子商务海关通关服务。这些电子商务建设为香港港口物流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保证。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操作电子商务管理人才,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全员电子商务素质,从而提供优良电子商务人员服务。这也是促使香港港口物流不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3.新加坡港作为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与它一直致力于港口物流的系统建设分不开。新加坡港在港口物流方面成功的经验是:致力于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新加坡的2个网络系统—贸易网(TRADENET)和海港网(PORTNET)已成为政府部门、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和船东之间有效的、无纸化的沟通渠道;电子商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协助客户简化物流程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具体有3个方面:解决客户在海港操作时的物流需求,为客户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协助客户实施用于海运货物的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协助客户实施物品流通管理电子商务系统。致力于完善的物流服务。在港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开展电子商务功能。从以上三大港口发展物流的措施可以看出,传统的运输意识向现代物流意识转变是一个关键因素,物流技术的运用使港口的电子商务含量大大提升,电子商务物流的加强使港口功能大大拓展,港口由原来传统运输装卸企业向电子商务物流转变。
国内主要港口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状况
1.上海港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世界上第三大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的运作如下:完成对电子商务EDI中心的整合,提出“大通关”工程,改善港口软环境服务,加快电子商务物流的建设,积极开发电子商务货物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新的服务领域,使港区的电子商务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
2. 深圳港是我国第一个由企业自己融资、建设、经营的港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港口物流体系。引进外资建设码头,同时引进了香港电子商务软件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手段,使深圳港口物流在短时间内适应现代化的国际物流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软件理顺口岸管理体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通关速度。
3.国内其他港口如天津港、青岛港、宁波港等,都加大了对港口物流的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力度,正积极向物流电子商务软件型港口转型。与国外先进港口物流的差距:我国的港口物流还处于传统物流状态,与国外先进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既表现在物流意识上,也表现在物流硬件上,最主要还是港口电子商务的应用上。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1. 物流管理系统化趋势。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商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以达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并可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
2.信息化和网络化趋势。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储运和运输等系统中,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社会物流成本不断下降。
3.物流技术高科技化趋势。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解决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物流系统的运作更加高效、有序,并具有更好的柔性。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