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现状

时间:2023-05-17 21:41:05 | 作者:admin
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现状及解决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运营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在当前,配送中心的建设严重滞后于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连锁经营,配送中心,建设   连锁经营是当下我国许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商业经营形式,它有利于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实现经营集约化,但同时,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在资源整合和管理方面仍潜伏着危机。目前,商品缺货是我国连锁经营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缺货率平均高达9.9%,每年仅仅因为商品缺货给连锁经营业造成的损失达830亿元之多,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便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与连锁经营企业发展不同步,物流配送系统发展滞后。而在物流配送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统一配送功能滞后,是影响我国连锁经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我国连锁经营业配送中心的现状   我国许多连锁经营企业借鉴了国外着名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经验,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电子商务的应用也还处于调整提高阶段,在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管理环境、资金投入、技术设备、场地条件等方面与国外的连锁经营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对物流配送中心认识不足。物流配送中心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批发中心、集货中心、运输大队或综合仓库。一些从事连锁经营的企业,对于物流配送中心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具备什么样的功能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建设好高质量的物流配送中心,立足眼前利益,浅尝辄止。在管理上,一些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购、运、存、配等系统相互独立,各自追求自身的效率提高和效益增值,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导致物流配中心没有真正发挥“第三利润源泉中心”的强大作用。   2.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人才缺乏。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业态和新型运营方式,传统的商业人才须有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目前真正精通物流配送运作模式、懂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还不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也不是特别多。中小型连锁企业在物流人才、连锁经营人才引进方面的力度也不够,没有将人才战略放到与物流成本战略同样的高度去重视,一些企业尽管也会选派人员到物流配送方面做得好的国外着名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有的甚至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对其进行培训,但企业现实条件使得他们学到的许多东西很难得到充分运用。   3.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连锁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也提出要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并出台了一些支持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但从目前的反馈情况看,大多数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4.配送未形成规模,统一配送率低。我国的连锁企业大多数是由一些门店小且市场有限的超市自建配送中心,平均一个连锁企业只有14个店铺,而国外配送中心平均下辖50多家分店,如沃尔玛的一个配送中心可以下辖100个店铺。对于分配经营的各连锁店,没有一定规模的配送中心是很难做到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的。由于未形成规模、连锁不正规及商品运输管理方面的问题,我国连锁企业配送率一般为60%-70%,差的仅有30%甚至更低。由于配送率低,使得人员闲置,整车装载率低,回车空驶率高,运输设备不能充分利用,浪费了大量运力,从而提升了物流成本。调查结果显示,在拥有库房的企业中,大约66%的物流与储运企业的库房利用率在85%以上,有21%的企业库房利用率在70-85%,有10%的企业库房利用率在50-70%,有3%的物流企业库房利用率在50%以下。   5.配送设施落后。配送中心是一种动态型仓库,其高效高质的运作需要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来实现。目前,国外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作业面积大,配有自动分拣机、电动升降机、自动传送带、真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并采用自动化管理,配送服务快速、准确。而我国的配送中心规模较小,设施普遍落后,很多配送中心还处于人工操作状态,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配送需求。   6.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管理落后。配送中心是集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流通中心,尤其强调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其基本功能不仅仅是仓储和运输,还具有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与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目前,我国配送中心主要在两大功能上存在缺陷:一是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在很多配送中心内还没有开展起来;二是信息处理与信息反馈功能,物流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起到对流通加工的导向作用,由于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物流信息系统薄弱,使高效率的信息采集、传递和信息处理成为空谈。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就不能完全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使配送中心达不到经济配送规模而造成资源浪费。   7.信息技术落后。连锁经营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企业商流、物流、信息流高效率运转产生的规模经济。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成功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它的经营战略并选择它的经营业务。   这些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如EDI、EOS、POS等,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增强了其经营决策能力。最新数据显示,77%的配送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较之第三次全国物流调查时的数据提高了近一倍,但是仍然有近四分之一的物流配送企业没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信息闭塞,操作滞后。   8.原有的进货渠道导致配送中心无效或效率低下。由于现有的大部分配送中心是在一种很不规范的情况下设置的,它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原有的进货渠道,到一些国营大批发商那里进货,再分给下面的连锁分店,配送中心实际上成了批发与零售中间的又一道批发环节,企业自身特有的连锁体系:厂家——连锁店系统并没有形成。对于连锁分店来说,进货环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回扣增大,成本上升,调查显示,在当下的发展过程中,59%的企业物流费用非但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24%的企业物流费用持平;仅有17%的企业物流费用降低了。   二、改进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不良现状的对策   1.强化管理理念。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生产力。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能力,是连锁经营企业构筑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配送中心贵在建设,重在管理。企业要针对目前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短板”,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消除部门观念,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连锁业的物流配送属于现代物流,它是以信息流为导向、以商流为前提进行的现代化物流活动,从总部到物流配送中心再到分店,三者应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独立核算。物流配送中心发挥着连接总部与分店的枢纽作用,要坚持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标价,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此外,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通过激励和约束措施,使配送中心的各个作业环节按规定时间、规定标准、规定程序完成,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提高作业效率。   2.选择恰当的配送模式。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实现成本上的竞争优势。目前主要有三种配送模式:社会型配送中心、联合型配送中心与自建配送中心。中小型连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身实力较弱,经营管理能力较差,采用社会型配送中心,可以避免自建配送中心投资太大带来的费用问题,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高配送效率;当然,如果有多个中小连锁企业,可以考虑采用联合型配送中心,以达到物流配送合理化、互惠互利、降低成本的目的。资金较为雄厚、达到一定规模的大型连锁企业应自建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这样不会受制于人,为本企业提供配送业务可以更方便灵活,还可将剩余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企业要按照作业流程设置岗位,对于采购、储存、加工、配货、运输、财务、客户服务等岗位,都要制定具体详细的岗位职责。要分类建立相关人员档案,形成人才梯队动态管理;要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可委托高校进行培养,签订用工协议,同时加强培养期间的实习和实践,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要对各个岗位的人才定期进行培训或轮训,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熟练操作,提升技术水平;要充分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选派英语好、学历高、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出国考察或委托国外着名连锁企业进行培训;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如连锁学校),定期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要充分利用各大专院校、专业研究单位的力量,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利用他们的人才资源和专业优势,针对本企业物流配送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共同开展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管理中。   4.用好扶持政策。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明确将物流配送与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一起,作为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三大重点之一,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政策,如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交通管理部门对送货车辆提供市区通行和停靠的便利、重点支持效益好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等等。对于连锁企业而言,有了好的政府政策,关键在于用好、用活,政策是政府意志的晴雨表,谁先解读好政策,谁就有可能具备先发优势,从而在激烈的连锁经营竞争中抢得先机,乘势发展壮大。   5.提升信息技术管理水平。要充分分析当前各种物流技术的特点,针对连锁经营企业实际状况,有选择地做好各种开发,不求大而全;要重点突破一个或几个对配送中心功能充分发挥有极大制约的瓶颈,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提升;在建好内部网、外部网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信息的及时传递、处理和分析工作,将各门店、总店与配送中心用网络连接起来,及时处理供货、补货、进货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利用电子商务协助完成订单处理、售后服务等工作,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提高反应速度;要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引入自动定货系统、物流条形码技术、电子支付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在分阶段提质的前提下,要做好信息系统的模块构建和功能整合,如销售出库子系统、采购入库管理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物流配送绩效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等,在各种模块充分发挥专项功能的同时,将信息集成于物流配送绩效管理系统,全面分析各项职能完成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加强系统开发,方便及时地实时采集与追踪物流信息,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和监控水平,使物流配送中心实现“最优的库存分布、最理想的库存水平、最快捷的市场反应、最迅速的输送手段”。   6.重视设施设备管理。设备与设施的优劣对信息技术提升、配送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尽量引进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打包机、自动分拣、配货系统、吊车、托盘等现代化物流设施,同时要注意选购操作合理、快速有效、经济实惠、具有较高技术水准、与电子商务配套的设备,不能贪多求全,浪费有限的资金。其次,要注意设施设备的合理布局,使其与各项流程相互衔接,按照方便、灵活、快捷的要求进行布局设计,尽量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第三,要注意设施与设备的配套,保证在流程中形成整体优势。第四,要对运输车辆进行有效配置,运用VSP规划法等方法确定配送中心最佳配送路线,争取做到所需车辆最少,运距最短,所需时间最少,配送成本最低。第五,要注意设备的合理使用,加强维修与保障,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减少操作失误,降低折旧成本,实现保值增值。   7.搞好供应链管理。实现这一点,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搞好供应商关系管理和顾客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就是要有效集成供应商、制造商、配送中心和门店,使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到恰当的地点,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需要的同时,使系统成本最小。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供应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进行动态评价,稳定固定的供应商,保证货源的整体品质。顾客关系管理就是对物流配送中心与客户(包括各门店和其他社会组织或企业)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管理,以赢得新客户,巩固和保留既有客户,增进企业效益,要加强对客户进行差异化分析和个性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连锁经营必将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商品流通方式,加强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和改善物流配送网络规划己迫在眉睫,建立适宜、有效的物流配送中心已成为加快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宁,连锁物流配送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当代经济》,2008(6)。   2 龚红果、李海婴,电子商务与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 李晓超等,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物流技术》,2005(1)。   4 张荣齐,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8。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