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口岸大物流的发展
时间:2023-05-17 21:33:22 | 作者:admin
朱镕基同志在200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实行大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海关总署等部门在全国推行了上海实行“大通关”改革的典型经验。实行口岸“大通关”制度,不仅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还对推进我国口岸物流发展,乃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口岸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口岸是指国家指定的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简单地讲,口岸是国家指定的对外往来的门户。口岸物流是指利用口岸货物集散的优势,以先进的物流服务基础设施、设备为依托,以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为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优化物流资源整合为目标,强化口岸周边物流辐射功能的综合物流形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口岸建设飞速发展,已经形成沿海、沿江水运、航空和内陆边境的开放的立体化的口岸体系。1978年以前,全国仅有一类开放口岸51个,到2000年迅速发展到242个。其中,水运口岸占一半以上,达到130个,空运、铁路和公路口岸分别只有51个、19个和42个。口岸是连接国内物流与国外物流的重要结点,口岸物流已成为我国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进出口岸的外贸货物、交通工具由1980年的8809万吨、69万辆次,发展到2000年的6.27亿吨、1021.7万辆次,分别增长了6.1倍和13.8倍。
口岸物流在优化资源配置,活跃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发以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区在国内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发挥口岸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上海市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口岸物流的高度发展。上海市拥有一个高效完善的以国际化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联运网络,以公路、铁路、内河等综合运输网络系统及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这些大大促进了上海口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中远、中海、中外运等国内海运界的巨头,以及国际主要物流公司,如丹麦的马士基、美国的总统轮船、香港的东方海外等,也都在上海建立了独资公司。可以说,没有口岸物流的飞速发展,上海市作为国际大都市与世界的联系就不会如此直接和广泛。深圳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加大了口岸建设的力度,目标是建设华南地区最大、最有影响的国际贸易物流分拔中心。青岛以保税区为重点,以港口为基础,联合航运、代理、仓储、物流业一起组建国际贸易物流分拔中心,成为青岛实施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际经验看,是否拥有优越的口岸条件,是一个城市能否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条件之一。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世界著名港口城市,都是靠发展口岸物流兴盛起来的。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拥有世界最大的保税仓库群,围绕着它所形成的油品现货交易市场和石化工业闻名世界。新加坡充分发挥港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新加坡港已成为东南亚的航运心脏、国际大洋航线的枢纽。香港作为我国华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口岸物流中心。香港通过口岸物流建设,大大加快了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步伐。据统计,香港港口业务及其相关的工业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0%。
二、大通关带来大物流
尽管我国口岸物流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但物流管理水平仍然较低,物流管理费用较高,物流组织环节较多,尤其是物流的效率还不高。
这集中体现在我国口岸通关速度较慢,口岸管理和运行效率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口岸平均通关时间为2.2天,而香港只有2.5个小时。世界一些著名的口岸城市物流业高度发达,都是与拥有高效率的通关系统密不可分的。如新加坡海关建立了一种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客户只需一次报关,就可以完成包括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部门在内的整个进出口通关程序。在受理电子报关后,货物放行只需15分钟。可以说,只有大通关才能带来大物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对流通速度要求越来越严格,普遍要求快速周转,减少存货周期,保证货物的安全。过去远距离、长时间、高成本的流通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寻求流通创新,加快经济和流通运行效率,成为经济和流通现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缩短交易时间,拉近交易距离,增加单位时间内交易含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流通更加强调了时间和效率的重要性。
流通现代化发展客观上需要物流现代化的支持。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将运输、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现代物流的核心目的就是加速资金周转,合理安排和控制库存,以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追求资金周转速度和减少库存的历史。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上的差距,不在于仓储、运输费用过高,而在于资金周转过慢。以2000年为例,我国工业流动资金每年周转率为1.62次,批发零售业2.25次。而建立了现代物流体系的日本制造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15-18次,一些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甚至高达20-30次。我国商业流通环节的库存平均周期为1.5个月,其中零售环节为2个月。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额的1.3-1.5%,库存的平均周期为5天;非制造业(含批发和零售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额的1.14-1.29%,库存平均周期是4天。在我国整个商品生产销售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仅为10%左右,而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为90%。因此,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的潜力相当巨大。可以说,未来的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讲就是时间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谁能够抢占市场的先机,谁能够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加大了向我国投资和转移产业的力度,我国正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主要着眼于未来中国物流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没有把物流成本作为选择物流合作伙伴的首要条件,而是更加强调了高效率的物流运作能力和相对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中,物流服务是一个支持系统,它的效益在物流之外。物流的功能在于通过加快商品的周转速度,提高制造业、分销业的核心竞争力。口岸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其物流效率的高低,是影响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我国口岸通关改革和物流发展,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和物流效率,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我国口岸物流的发展对策
提高口岸物流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受到通关效率的影响,还与政策环境、物流设施、市场潜力、技术进步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许多口岸城市如上海、深圳、天津、大连等,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制订物流发展规划,相关港口、运输、货代、仓储等企业积极参入物流规划,海关积极配合物流发展,改进通关服务手段和方式,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电子化通关等。所有这些,都对提高口岸物流效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提高口岸物流效率尤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枢纽港口。从目前我国口岸物流的组织现状分析,港口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在总量和效率方面均对口岸物流具有重要影响。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在评价港口在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时指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方法及运输的现代化,港口由原先海陆交界的转运点发展成为贸易供应中心。在有些港口这种新活动生成的港口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3以上。实质上第三代港口是以物流中心为载体,集国际商品、资本、技术等于一身的资源配置型港口”。许多口岸城市建设了一批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的大型多功能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并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城市。如广州港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利用港口的优势,兴办了水产品交易市场。青岛港依托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四大支柱货种的物流优势,大力培育矿石、原油、煤炭及化肥、粮食等港口现货市场和区域性航运交易所。从国际物流发展趋势看,我国应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枢纽港口,努力发挥其在推动我国现代物流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改善口岸物流发展环境,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口岸物流管理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口岸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与国际惯例相衔接。要在加强海关进出口监管、提高口岸各项管理职能的同时,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尽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当前要研究尽早推广“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实现企业“网上报关”,简化进出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方便企业合法进出。同时,对于口岸的其他各项管理,应该遵循“一个窗口”服务的原则,尽量使商检、卫检和动植检在一个窗口内实施检查、检疫。要尽力缩短货物口岸滞港时间,在出口退税、外汇核查、核销等金融管理方面也应尽可能为客户着想,提高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积极性。要大力发展口岸保税物流,以吸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中转物流货源。
3.努力促进口岸物流的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国际一流的现代口岸物流服务市场。要引进市场机制,改善经营方式,紧紧围绕用户各种需求,提供优质高效和丰富多样的口岸物流服务,特别是强化口岸物流的货物集散功能,抓好集货、存货和配货,努力培育一个完善的物流服务市场,以满足口岸物流服务的需求。要根据口岸的特点,加速物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口岸物流资源整合,在对口岸物流全行业开展协调和前瞻性的规划工作的基础上,推进行业联盟和企业联合经营,逐步使物流业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口岸物流的潜在综合优势。要根据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大力培育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努力将现代物流同商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个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核心的口岸物流综合服务系统。
4.引入国外先进的信息流技术,建立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加快口岸物流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物流赖以生存的根本技术保障。要尽快建立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包括以物流流转数据处理为主要功能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以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收集、仓储库存控制为主要功能的条形码系统(BAR—CODING);以物流流程监控为主要功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一个公正的、高效的口岸物流共同数据(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以实现口岸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提升口岸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充分运用各种物流新技术手段,大力发展EC(电子商务)物流和IT(信息)物流,不断提高口岸物流技术含量。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