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咨询-夹缝中
时间:2023-05-17 21:31:44 | 作者:admin
作为专业的管理咨询,由于咨询的范围相对狭窄,同时在国内没有形成成熟的物流管理咨询模式和市场范围狭窄,因此,物流管理咨询可谓在夹缝中生存。
一、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
1、物流市场变化挤压物流管 理咨询的市场空间
首先,物流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流热还是趋于理性。典型的例子是,国内一些大的企业开始理性回归。例如,据说,上海实业将大通国际运输公司卖给嘉里以后发誓不在介入物流行业。上海扬子江快运从03年初开始磨刀霍霍进军物流业,但是从04年9月就开始将物流从快运剥离,专注作航空快运业务。而现在华航日前和台湾的阳明、万海投资49%,华航持股25%,参与大海南航空旗下的扬子江快运的实际经营,扬子江也将淡出物流业务市场,原先计划投资近百亿的战略计划也随之落空。市场这些变化就直接导致对物流咨询业务需求的萎缩。
从本人实际的咨询业务来看,2004我们做的管理咨询业务偏重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案例较多,而2005年主要是政府和外国的物流咨询案例较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物流市场的变化情况。
2、物流管理咨询水平低下,损害了物流管理咨询市场的生态
我国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大多数从大专院校中延伸出来,虽然在有很多实际企业的咨询经验,但是只是善于揣摩客户的意图,提提观念,空话连篇。有的从软件公司、设备公司转型,其自身局限性也很明显,咨询的公平性很值得怀疑。从国内物流咨询发展情况来看,物流管理咨询还远远处于一种初级阶段,要么是概念上炒作(多数是大学教授或者依附于大学机构),要么是解决部分问题的咨询,主要是软件公司、设备公司、设计院等。这些咨询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很难给客户一个完整科学的咨询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咨询公司的咨询师水平低下,虽然是名牌大学硕士、博士、MBA毕业,但是连基本的咨询方法都不懂,专业知识更是一知半解,竟然也在装模作样做咨询,结果可想而知。这种人好像并不少,似乎还充斥物流咨询界,不仅仅是咨询项目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破坏了物流咨询市场的生态环境,造成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咨询的一种怀疑态度。
3、我国企业的咨询意识比较差
管理咨询不仅仅是咨询公司的事,同时更是企业自身的事。任何咨询师不可能比企业更了解自身。但是很不幸,很多客户以为付了咨询费,你就必须给我想要的东西,否则你的咨询就是失败的。因此,造成很多咨询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对咨询的价值并不了解,很多客户认为,我付的咨询费,你就给我百十页咨询报告,这些报告的纸可是金制的,值吗?因此,通常咨询费最后一笔款项一拖再拖。
二、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如何在夹缝中找到生存机会
首先,作为专业咨询公司,练好内功是必要的。物流市场无论怎样,是存在的。同时物流管理也是企业将来取得成本优势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物流咨询市场是存在的,而且还会继续扩大,现在关键是,咨询公司能做吗?我看过目前一些所谓物流管理咨询所做的方案,实在是不敢恭维。
其次,培育物流咨询市场。一个良性的物流咨询市场需要客户和咨询公司两个方面培育。咨询公司必须用专业的服务,科学的方法,case by case做好每一个项目,让客户意识到咨询的价值。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管理咨询生态。
第三,专业化和系统化结合。一个成功的物流管理咨询远远不是物流方面,还可能牵涉到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信息化、系统实施、财务等方方面面。如果没有系统化的知识作为支撑,只是从物流谈物流,必然是一个不完整的咨询。
第四,有一个咨询方法论和数据库。作为一个专业的咨询公司,其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咨询方法论,并有一个专业的数据库支撑。而目前很多物流咨询公司,在作咨询时,没有基本的方法论,完全是case to case,没有深入研究现象背后本质,拿到咨询费用,就万事大吉。
第五,咨询公司的产权关系必须明晰。这一点是致命的。如果你是客户,你是选择一个有大企业投资背景的咨询公司和一家二到三个合伙人开的咨询公司(假如水平是一样),你一定毫不犹豫选择有大企业背景的咨询公司。很不幸,你绝对错了,通常有大企业背景的企业要死得快些,一般号称有大企业背景的咨询公司的寿命不会超过2年,这是有案例证明的。而合伙咨询公司的寿命是要远远长于其他产权组织形式。因此,你要生存,你的公司产权必须搞清。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供应链的竞争阶段,中国对石油、钢铁、木材、塑料等各类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各类产成品的进出口业务蒸蒸日上,各级政府以及企业把包括物流园区在内的物流产业作为其他产业的支柱,乃至区域的支柱产业来重点发 展无可厚非。其实,国内目前热度不减的“物流园区规划热”其实是“物流园区热”。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国外物流园区的投资收益期大约在15年左右,中国的物流园区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赢利,加上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因此物流园区的规划工作也愈加显得重要。
通过对国内大大小小各类物流园区规划案例的研究以及对众多物流园区的实地考察和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物流园区规划主要存在“需求不清、定位不准、功能太泛、布局不顺、实施不力”五大软肋。这五大软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方法论造成的。
德国物流园区规划普遍采用MSFLB“五部曲”规划方法论,其实是五个步骤英文首个字母的简称,它们分别是市场分析(Market Study)、战略定位(Strategic Positioning)、功能设计(Function Design)、布局设计(Layout Design)和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
为了深入了解区域物流园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基础设施、服务竞争等情况,必须对物流园区辐射地区的宏观经济、产业和微观环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根据长远和近期的物流量,确定物流园区长远和近期的建设规模。在完成一手和二手资料收集后,所有的资料都汇总到一个规划数据库里,下一步就是数据处理及分析工作。
如何从重点行业的营业额、产量、货物周转率、库存需求,推导出区域经济对物流园区所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运输、仓储和加工方面的需求,德国物流研究院专用的REA经验模型公式,可以非常简便地推算出每个行业的运输量、仓库作业面积、增值加工区的作业面积,以及相应的占地面积大小。
在完成翔实的定性和定量市场分析和研究之后,规划者必须对物流园区整体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如果某类服务,例如空港、海港、公路货运站场,在整个园区中占有较大比例,还必须进行专项的SWOT分析。这些分析主要作用是帮助园区的高层经营决策者明晰内外部环境,提出发展物流园区的使命、远景目标和制胜策略,从而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帮助实现其战略目标。
物流园区的功能设计主要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即在确定物流园区的规划原则以后,对物流功能规划所涉及的核心因素进行列举和分析,然后通过收集整理一系列国际最先进的物流园区案例,总结出对国内物流园区最适合的经验。随后,整个物流园区将被划分为几个大功能区域,例如物流产业区和管理服务区,规划者再从国际最佳实践经验,以及市场调查得到的实际需求两方面入手,为每个功能区域命名、定义,分配相应的面积,引入相关的设施、设备和IT系统。功能规划的最后一步是对物流园区的核心流程进行定义和描述。这些流程包括。集装箱服务、生产原材料供应和配送、生活资料采购和配送流程、保税物流作业流程等。
布局设计是指根据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目标,在已确认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货物的进入、组装、加工等到货物运出的全过程,力争将人员、设备和物料所需要的空间作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商业机会主要是园区投资和经营管理者如何按照公司体制设计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职责、物流园区业务模式、收益预测、客户分析、园区销售、市场推广策略、投资收益等财务概要分析。
物流园区的开发一般分阶段进行。分阶段进行将比一步到位式开发容易实施,而且,后一个阶段可以吸取前一个阶段中的经验,同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下一步的营销策略和其他细节。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一直是顺风顺水,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更加使其如虎添翼,物流市场已成长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并成为国际资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特别是运输资源的“硬缺口”制约依然存在;行业、地区和品种之间发展不平衡,体制的障碍、诚信的缺失和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尚未解决,物流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物流供给存在“硬缺口”。
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相适应,存在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2004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压港、压库严重。
资料显示,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完成工作量居世界第二,每公里铁路完成的货运量居世界第一,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全国各地每天向铁路部门申请车皮15万至16万辆,实际只能满足9万多辆的要求。我国现有路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按国土面积平均的路网密度算,每万平方公里拥有铁路,德国为1009.2公里、英国为699.1公里、法国为538.3公里、日本为533.63公里,我国只有74.89公里,排在世界60位之后。按人口平均,我国每万人拥有铁路0.56公里,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另外,在这几年兴起的“物流热”中,各地规划了一些物流园区项目,也出现了借机“炒做”,圈占土地、搞房地产的问题,但真正投入运作的园区并不多,物流基础建设滞后的问题还很突出。其根本原因是,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幅度明显低于需求增长。2004年物流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0.7万亿元,增长24.3%,增速比同期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低5.6个百分点,也低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的水平,尤其是供需矛盾最突出的铁路运输投资增幅只有16.5%。
三大负面影响明显
谈到物流发展的环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向记者坦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目前诸多因素给物流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是体制方面的障碍。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不明确,物流组织布局分散,物流资源和市场条块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性障碍。物流企业普遍反映,许多地方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存在地方保护的问题;物流企业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承揽业务和车辆通行等遇到许多困难,纠纷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出台文件,要求货运企业统一进入指定的货场经营。
二是政策环境的影响。由于物流产业的复合性,与物流有关的政策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不少企业反映,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明确标准,物流企业没有明确界定;在企业登记、发票使用、税收抵扣、企业资质评定等管理中,都有自有车辆数量的硬性规定,这是整合社会资源的一大障碍;物流企业业务外包时,营业税应征基数偏高;从总体上来说,海关与动检、卫检、商检、外管局等相关部门还不能联动,与企业信息系统也没有接口,又不允许企业预录入,延缓了通关速度等等。
三是市场竞争的“失信”和“失范”。目前,在许多地方存在着诚信缺失和无序竞争的问题。有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借机乱收费、乱罚款;甚至还有黑恶势力当道,欺行霸市;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招标中的不规范、“暗箱操作”等问题也比较严重。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