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军民结合的现

时间:2023-05-17 21:28:01 | 作者:admin
□本报实习记者张华义 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经济学院政委马建国自2006年到军事经济学院工作后,就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军事物流相关课题研究。记者了解到,军事物流学科专业是该院重点建设的新兴学科专业之一,因此,马建国对我军军事物流建设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经常组织专家力量对军事物流发展重大现实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对军事物流学科专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2008年《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颁发后,他开始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构建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上,组织力量对当前军队物资采购、军事仓储、运输配送等领域的军民一体保障情况进行调研、研讨,先后向总部提交了“军地一体物资应急采购保障研究”、“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等多份研究报告。今年“两会”期间,他的《大力构建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提案受到军地高度关注。为了更深入地探求构建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精髓,本报记者近日对马建国进行了专访。 军民结合模式已形成 “我军历来重视军民结合保障方式的运用。”在谈到军民结合保障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时,马建国向记者表示。据他介绍,自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自发为军队提供军需给养。建国以来,我军后勤保障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发展方针,其程度、范围不断深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致力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事物流保障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与国家、社会保障资源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物资储备、交通保障、国防采办等领域的军民结合运行体系已基本确立,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迈开实质性步伐,民用物流高技术向军事物流领域转化加速,社会物流人力、设施设备越来越多的为军队提供服务,军民结合保障程度不断深化,基本形成了国家支持、军队主导、政府协同、企业响应、市场运作的军事物流军民结合保障模式。”马建国强调。 不过,在物资储备、交通保障、国防采办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在国防采办领域,军队集中采购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地方企业能够积极响应参与军事装备物资的研制、生产与保障,供应商直达配送应用广泛。但还存在应急状态下的军事需求保障的优先性未能充分体现,军队物资采购配送中军地力量的统筹使用不够优化等问题。 在物资储备领域,还存在储备物资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储备物资品种存在重复或数量不足,军地储备物资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完善。 在交通保障领域,还存在大型物流基础设施贯彻国防需求制度落实不够好,民用运输机、滚装船等物流装备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军事用途需要,第三方物流参与军事物流保障的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保障范围不够广泛等问题。“从总体上看,这些年来军事物流军民结合保障的趋势愈发明显、程度不断加深、运行更加规范。而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则需要国家、军队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研究解决,不断推进军民结合军事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马建国强调。 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构建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是一条重要的富国强军之路,是利国、利军的大好事,这一条发展道路经过了中外军队保障的实践检验,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当前,国家物流业处于调整振兴的重要时期,军事物流改革事业正蓬勃发展,建立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面临良好机遇。在这一形势下,马建国指出,需要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统筹协调工作。要把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纳入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军事物流主管部门,纳入国家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搞好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军地物流沟通协调机制,创造条件引导、鼓励社会物流更多地参与到军事物流保障中,促进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振兴和军事物流保障力的提升。我认为建立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要以国家为统揽、军队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是一种国家行为,涉及国家和军队的组织建立、制度规范和协调运行,有许多问题需要国家统一规划、研究解决,仅仅在军队内部进行研究论证、调整改革是不行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配合,需要社会全体的共同努力,所以加强统筹协调非常的重要。”马建国表示。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为了能够更好地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加强相关部门协同,解决军民结合物流体系建立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马建国经过长时间调查研究并将相关成果专门提交到今年“两会”进行讨论。 马建国认为,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还必须做到优化调整力量。他介绍说,在国家的统一调控下,着手对现有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军队战备物资储备体系的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调整,该合并的合并,该调整的调整,该加强的加强;要改造现有国家交通运输网,使重点方向、重点城市的机场、码头、高速公路具备军事用途。 此外,马建国代表还特别强调完善物流标准的重要性。他说,国家应组织力量研究确立统一的军地物流信息指标体系、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物流系统开发平台、物流信息交换接口,统一军地物流信息标准;要完善物流标准化工作机制,由国家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物流标准化的重大问题和急需项目,重点做好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和推进工作,建立兼容、衔接、配套的军地物流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军地物流无缝连接的技术障碍。 做好军地协调等工作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战斗集团,所以在建立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难题,这就需要军地双方加强协调,那么又应该怎样搞好军地协调工作呢?对此马建国向本报记者谈起了他的研究成果。 马建国分析说,要搞好军地协调,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顺畅的协调机制。首先要建立好指挥协调机制,要建立完善集中控制、分工协调、信息整合、资源共享的军事物流组织指挥体系,统一组织指挥军地物流资源保障力量,充分协调国家、社会各部门、机构和企业,健全军地物流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合署办公制度、紧急通报制度等,完善军地物流保障应急预案、应急资源配置方案,加强军地物流协同演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打通渠道,建立接口,优化物资生产、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做好军事物流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其次要建好市场作用机制,要在满足军事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规范约束物流保障活动;按照军队是主导而不是领导、政府是支持而不是命令、企业是参与而不是服从的思想,正确处理军民结合物流保障组织的各方关系,通过协议平等自愿地开展合作。 还要建好激励约束机制,要通过立法调整军地物流工作法律关系,规范平战时军地物流机构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国家和地方物流资源征用方式和程序,建立物流资源使用补偿机制,在物资筹集、运输、仓储、包装和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修订一批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军地双方在统一明确的制度要求下规范运行。 此外,马建国还就如何做好保密和安全等工作进行了阐述。 □ 李海军 战略投送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掌握和保持军队行动自由权的重要基础。如何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理论研究滞后,对实践指导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军战略输送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从总体来看,“人唱我随”的现象比较突出,事后总结式研究多,超前预见性研究少,原创性探索研究少,理论先导作用和现实指导作用有限。 力量建设薄弱,指挥管理机制不够科学。与美俄日印等国军队相比,我军的投送力量建设薄弱。加之我国奉行积极防御战略,强调谋求共同安全,军交运输力量发展以应对本土防御为主,战略运输能力特别是海空投送能力薄弱。指挥手段上,与美军依靠“全球运输网络”实施军事运输的动态可视与全程可控相比,我军运输指挥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软件系统不兼容,技术水平仍在低层次循环。 后备力量不足,交通动员机制不够完善。各国历来重视后备力量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把地方运力纳入到战备体系中,使民用运力的征用法制化,从而建立起军地一体、常备不懈的战略机动力量。而我军的战略后备力量薄弱,动员机制上更不够完善,严重制约平时和战时的快速转换。 在现有情况下,要科学确定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重点。一是依托国家交通运输资源,发展军民融合的战略投送力量。战略投送是陆运、海运、空运三位一体的大规模、大建制跨域、跨疆投送的战略行动,必须依托国家战略运输力量,建立军地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这也是世界军事强国提升军队运输能力的普遍做法。在我国海空运输力量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作用,并随着海空运输事业的发展,整合利用民用航空、海运资源,在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载工具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建设军地一体的运输力量体系。 加强海空投送能力建设,发展军队自身的战略投送“拳头”。美俄等国的运力资源很丰富,但仍非常注重军队自身运力建设。与之相比,我军的海空投送力量十分薄弱,装备建设落后,必须以海空投送为重点,以陆上特种装备运载工具为补充,建设军队的投送“拳头”。 二是建立顺畅高效的指挥管理机制,提升战略投送指挥效能。指挥管理机制是否顺畅高效,是战略投送能力强弱的关键。应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的建设目标,改革完善现有体制,建立统一规划、归口管理三军运力的工作机制。应积极探索战略投送力量建设与使用新模式,建立能统一管理全军运输力量,又能统一调度军地运力的指挥管理机构,形成管理、使用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此外,还需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并改革完善驻交通沿线军代表体制。 要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必须从富国强军有机统一的大局出发,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出一条既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又符合我军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路子,确保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有效履行;并在大力发展海空战略投送力量的同时,建立健全战略投送指挥与动员机制;建立与部队作战样式、投送方式相适应的军政民一体指挥长效机制,按照作战需要,整合三军运力资源,加强运输机构与作战机构的横向联系,在战略层次成立联合运输指挥机构,统一协调军地运力的指挥使用和发展建设,真正实现对战略投送力量的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使用。 而军代表体制是一个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体制,是“军民融合”式战略投送模式的集中体现,需要在现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发展。在机构设置上,向航空运输、航务运输倾斜。在职能调整上,由组织协调单一方式运输向组织协调多种运输方式转变,由组织协调点线保障向区域保障转变,由组织协调为主向组织协调与实体保障并重转变。在队伍建设上,组建专业装卸保障部(分)队,提升军代处的综合保障能力。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