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分析
时间:2023-05-17 21:27:43 | 作者:admin
摘要:连锁超市物流系统是其所从属的消费品供应链的终端构成环节,也是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最重要环节。以成都红旗连锁超市为例,对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物流系统的优化,实现物流管理的总目标,即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
关键词:物流系统;系统分析;红旗连锁
1 物流系统概述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活动各要素所组成的,为实现物流目的、功能和作用所形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或者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信息联系等若干互相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说,物流系统主要由环境、输入、输出、处理、反馈等方面构成。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用户需求、观念及价格等因素,而内部环境包括系统的人、财、物规模与结构,以及系统的管理模式、策略、方法等。一般来说,外部环境是系统不可控的,而内部环境则是系统可控的。物流系统具有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适应性的特点。从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到售后服务,零售企业各个业务环节都要有高效的物流系统来保障,建立高效企业物流系统是连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2 我国零售企业物流系统
我国现代零售企业物流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连锁经营,特点有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形成规模效益。商品种类繁多,配送和仓储要求多样化。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较严格,服务内容多样。从整体上看,物流系统的单体规模和容量比较小,每个网点配送量少,频率高。物流服务市场还不完善,物流服务市场采购的比率低。由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形成的时间还不长,物流服务水平不高,而且国内物流服务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导致国内很多连锁零售企业选择自营物流。同时由于很多自营配送中心管理不规范,机械化和智能化作业水平低,统一配送率不高,我国很多连锁企业是在传统的粮油、副食、商业百货等企业基础上组建的,本身拥有一定物流资源,而第三方物流市场还不完善,使国内不少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选择了自营物流。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影响,致使连锁企业难以根据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必需的改造和重组,有些物流中心还只是仓库的功能。加上配送体系的不规范和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水平低,导致物流服务水平低,影响了连锁企业的正常经营,致使很多连锁企业不愿统一配送。以连锁超市为例,其行业平均商品统一配送率仅为50%,最高的也不超过90%.目前我国物流运作模式方式有以下四种: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TPL)、供应商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
3 物流系统分析
3.1 物流系统外部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①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水平、人口与消费状况;②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度等;③物流基础环境;④区位环境;⑤其他,比如通信环境、网络环境等。
(2)微观环境分析
①供应商与商品供应情况。供应商的布局、可靠性、工作质量、运输成本和业绩、企业信息和加工系统的兼容性。②用户与商品的销售状况。现有和潜在顾客的布局、每个顾客订单中的产品、顾客订货的季节性变化、顾客以原产地交货价或者目的地交货价付款、顾客需要的特殊性服务、每个顾客销售的总量和赢利。③竞争环境。竞争者的数量、竞争者的竞争策略、竞争者的发送途径、竞争者订货加工的准确性和速度、竞争者采用的承运货物的速度和连续性、因产品短缺而竞争者不能及时完成的订货比率、竞争者处理丢失和损坏索赔的经验等。
3.2 物流系统内部分析
①人、财、物以及物流战略与模式。②现有设施。生产工厂的区位与能力、储存仓库和配送中心的布局与能力、加工订货的功能与布局以及运输设施等。③物流各作业环节分析,特别要注重运输与库存的分析。④物流费用与物流效率分析。⑤客户服务分析。⑥产品分析。年销售额、季节性、包装、运输和仓储信息、现有的制造或装配设施、制造产品生产进度的放宽、仓库储存区位、采用的运输方式、地区销售、与该产品同时进行销售的互补性产品、与企业总的生产线中的其他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品赢利等。
3.3 物流系统的层次分析
物流系统的层次构成分析按物流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两个层次:微观物流系统、宏观物流系统。
(1)微观物流系统主要指企业物流系统,由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废弃物处理等物流子系统所构成,为保证生产运行,不断组织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
(2)宏观物流系统亦称社会物流系统,目前商品流通已发展成为以信息流为先导的商品价值流与商品实物流三流一体的流通集。宏观物流是连接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桥梁与纽带,为微观物流提供最佳的输入;微观物流是宏观物流得以顺畅进行的基础,将有效的输入进行合理转化,为宏观物流提供最佳的输出。通过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各子系统的功能作用,形成了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有机整体。
4 红旗连锁物流系统分析
4.1 红旗连锁现状
2000年,成都红旗连锁有限公司与原总府路红旗商场彻底脱离,独立经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规模的商业连锁企业。目前红旗连锁在省内已开设800余家连锁超市,就业员工上万人,拥有两座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与3000多家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互利双赢的商业合作关系。红旗连锁在各门店提供公交卡消费和充值、电信缴费、中国移动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水电气代收等服务。这种便民优质增值服务,得到消费者的一致赞许。红旗连锁是在四川省内连锁,同国内本土大型连锁企业北京华联相比,红旗连锁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随着国际上著名的零售业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的进入中国市场,零售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4.2 现有竞争对手间的竞争分析
四川外资企业经营的大型综合超市主要有:沃尔玛、家乐福、人人乐等,具有信息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供应链管理上的优势,能很好地进行低成本战略;而内资企业经营的社区型超市主要有:红旗、互惠、WOWO等,门店数量及规模、效益有限,商品售价高,难以与之匹敌。特别是WOWO的24小时经营给成都的连锁超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4.3 红旗连锁的物流供应分析
红旗连锁超市虽然拥有800余家分店,拥有自己的供应商和配货渠道,属于自营配送模式,但总体连锁水平不高,与国外大型零售公司相比,规模优势不明显,也就是说采购批量不大,导致采购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物流技术还不高,信息化程度和配送人员素质与外资零售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总部、分店与配送中心之间的信息反馈不能及时进行,商品的配送、调剂不够迅速,库存积压与断货现象并存,这和零库存的理想状态相矛盾,从而导致了高库存成本。由于红旗连锁目前缺乏必要的规模经营能力,现代物流管理意识不强,物流作业自动化程度低,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不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不太强。
4.4 红旗连锁的内部分析
据了解,红旗连锁目前会对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培训,但系统的人才培训系统还没有。同时专业的营销人才比较缺乏,整体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目前红旗连锁的职员(店面营业员)主要是非流通企业下海经商人员、流通企业转岗人员和下岗再就业人员以及农村打工人群等,虽然他们的企业忠诚度高,多数员工有一定的市场意识、顾客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不少人员缺乏对超市的专业服务营销知识,对具体的商品知识不甚了解,在对顾客消费向导上帮助作用小,这导致了目前超市的销售仍处于顾客自我选择阶段。
5 结论
通过对红旗连锁的物流系统分析可以知道,要提高红旗连锁的核心竞争力,须对红旗连锁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建议采用第三方物流,同时对超市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和综合的绩效评估,使企业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增加顾客消费满意度、忠诚度。
摘要: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高低,影响着企业盈利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物流体系建设、自身配送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改进方案,旨在提高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管理水平。
关键词:物流配送 区域共同配送 多元化
一、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有着百年历史的连锁经营,是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发达国家普遍获得成功的零售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间竞争格局的展开,配送体系成为他们的竞争焦点。物流配送的好坏是零售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当前,我国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现状如下:
1、自营模式为主导。随着连锁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各大连锁企业纷纷建立起自有配送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连锁超市的门店数量也随之高速增长,目前形成的格局为配送中心众多但偏小,其中自营模式为主导。
2、配送要求与配送效率不匹配。连锁零售超市进货频率频繁,要求配送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同时对整个流程需要较高水准的监控。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二、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理念落后,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看到物流配送实则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应变市场风险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力。(1)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导致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运作效率很低,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2)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宁可增加投入成本,构建自己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不愿与其他同行合作。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专门负责为门店进行商品配送,有些建立的配送中心离供应商的配送中心只有几百米的距离,造成了商品的重复装卸运输、运输成本增加。
2、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备。(1)整合程度低。连锁零售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在我国连锁商业企业中,能够进行统一采购的比例只有30%~60%,连锁零售企业存在连而不锁的现象,大多数门店和门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不能取得大规模采购获得的优惠价格。(2)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目前,我国多数连锁零售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有限,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许多零售企业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愿与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销售信息和现有的库存信息,商品成本提高,零售企业就丧失了价格优势,同时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3、尚未形成自身独特优势。中国具有地域辽阔、人力成本低等特点,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配送中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导航等先进设备,在我国连锁超市使用未必就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找出符合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实际而又具有成本优势、时间优势的配送方法,值得每一家中国企业深思。
三、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体系改进策略
1 强化对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认识。配送中心在服务内容上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流通环节上由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发展到由单个配送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作为物流运动枢纽的配送中心,要发挥其集中供货的作用。配送中心还必须有比较强的加工能力,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2 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我国连锁零售业,基本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经营范围窄,配送范围小,配送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同时由于配送集约化程度低,因此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零售企业应当首先在集中化布局战略基础上,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共同配送,这既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可提高配送效率。
与此同时,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必将以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这将极大改善各个门店订单处理效率,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行,并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使商品生命曲线在上市之初就达到销售量的最高点,最大程度享受企业内部协调效应所创造的价值。要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纳入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中心与各连锁店之间、连锁企业与社会专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三,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及信息传递、跟踪、反馈,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
3 结合地域实际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面对不断进入的外资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的强大竞争,国内连锁经营店一定要抓住抓牢本土优势,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举例而言,国内某些地区人力运输成本可能小于机械运输,送货上门服务可结合社区内部资源完成等,这些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发展,根据地域性磨合自身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璞:企业供应链实务[N]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
[2]顾妮娜:新时期我国企业供应链建设初探[J]现代金融,2006,(12)。
[3]曹蓉:我国企业供应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田。商场现代化,2006,(02)。
摘要:现代物流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困惑的今天,已引起各国企业及政府的广泛重视。物流的控制能力往往体现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控制物流就可以控制市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交通运输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加明显。港口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货物水陆换装的一个阶段,而是整个货物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港口对形成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影响将有别于其它游离性的产业服务,并将付货人、承运人、收货人、代理人等汇聚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
关键词:港口物流 仓储 配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枢纽,作为水陆物流交汇的重要节点。通过不断装卸输送各种物资产品,使生产者不断获取原料,使消费者不断获取商品,形成了物流体系中重要的支撑。“港兴城兴,以港兴市”,港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繁荣所产生的影响己越来多地被人们认同。
在国际经济、贸易和运输尚未一体化的时代,生产和贸易被当作是两个隔绝的因素,而运输则被分割成许多过程。因此,港口仅执行其传统的装船和卸船的功能,而游离于生产、贸易和运输之外。随着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航运业在进入集装箱化时代后又向多式联运时和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货主对货物运输的安全、准时、经济性等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国际班轮运输开始注意到海上运输及陆路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可靠性,班轮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不断延伸,逐渐朝集团化、多元化经营的全球承运人方向发展,经济贸易与航运的发展使得现代港口日益成为全球运输体系中的神经中枢,其功能也逐渐从原来的海陆中转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
现代港口正成为经贸发展的催化剂,它对周围地区和腹地产生巨大的商业辐射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和贸易发展。国际贸易和综合运输链是从原材料生产地开始,经过许多中间产品环节,到形成产品,一直到最终用户结束。货物沿着这条链运动时,不断地变化着自身的形态,要使这条链上的所有活动合理化,费用最省就必须采用综合运输的管理方法。港口处于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节点,是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一环,对现代物流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战略作用。
一、现代运输技术和经营的发展对港口条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对港口的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为适应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的提高,大加强港口基本建设,扩大港口规模,是当前港口发展的显著特点。如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港。为了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口的地位,1995年,鹿特丹港在原有港口模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沃尔和埃姆两个新港区殷资13亿美元增建8个集装箱泊位:投资1.29亿元为近海集装箱运输建设装卸场地和内陆集疏运系统;并进一步填海造地,作为吸引临港工业和转运货运之用。
2、对港口的集装箱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展开,件杂货、高值货运输的集装箱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也将其主要注意力放到集装箱港口的发展上来,并把集装箱处理量作为衡量港口集装箱化平发展和现代化进步的主要标志。集装箱化运输使船舶载箱量越来越大,集中挂靠的港口数目越来越少,国际航运中心越来越靠近集装箱枢纽港,各个港口为占领集装箱市场而投资兴建专业码头,花力气改造传统的件杂货码头,来适应港口集装箱化要求。
3、对港口现代生产组织高科技化的要求
船舶的大型化与班轮运输经营方式的改变对港口尤其是枢纽港的运作效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世界各国的港口为了谋求自身在国际港口竞争中的地位和利益,都在积极开发新技术,改善装卸工艺,扩充堆场集疏运系统,引进港口先进起卸设备。提高装卸效率,推进无纸化手段,以吸引干线船的挂靠。港口高科技表现在运输方式的现代化,港口装卸工艺合理化,港口装卸机械设备自动化、电气化,港口管理手段现代化。目前港口还普遍采用了先进的导航、助航设备和现代化的通。讯联络技术现代化的大型油轮的泊位都装有靠泊速度仪、船位自动仪、弹性系缆。装置、遥控快速脱缆钩、自动灭火装置等。电子计算机则在数据交换、生产调度、监督控制、装卸操纵自动化方面发挥作用。
4、对港口拥有的信息化网络能力的要求
港口在处理物流时,相应的运输技术和经营方式需要有关的信息系统支持,达。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准确、快速的传递。港口业信息技术革命的焦点之一是EDI.通过它可以使港口的计算机系统直接同用户、货主以及海关等口岸机构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如新加坡港务局通过其P0 RTN[丁网与此同时300多家航运和陆运企。业联结,占新加坡业务量80%以上。鹿特丹港将[D佣于运输指令、国际铁路运单、装运通知、装货清单等,提高工作效率等。由此可见,作为综合运输系统的“神经中枢”,港口信息网络化、电子商务、ED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的运用己成为全球化趋势。
5、对港口城市化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现代物流要求建立港口仓库和物资配送中心,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正常流通和城市商品交换。随着现代物流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港口预防海洋生态与陆路污染、空气噪音、交通秩序、布局规划等更加科学化,港口扩展根据重工业的迁移和港口中转物资辐射范围的增加及其经济发展的配套需要同时也出现了外移趋势。主来港口的现代物流业竞争焦点,首当集中在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上,这些领域将代表港口技术与现代化的整体水平。现代港口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物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仓储库存控制与配送模式
常见的货物在港口的位移有两类,即货物在船舶与内陆运输工具伙车、汽车、管道)或与水路运输工具(船、驳)之间的双向移动。对于进口货物而言,货物可以经港口机械化移动将货物从大船的船舱移动至港口公共仓库,或直接通过运输工具运送至货主仓库。传统的港口仓储功能是由货物在港口的中转性质所决定的,任何货物进入港口都是以运出该港口为目的的,是为了继续运输而存在的等待运输行为。现代物流之下的港口仓储配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货主继续运输的需要,而且还对货主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的综合物流环节产生作用。伴随贸易的交割,分解物权的转移和物资分配流向,它同时也包含了通关手续限制、。资金流限制、加工能力限制、原料成品库容限制、消费购买力限制等诸多客观价值。
因此,在港口建立仓储配送服务对于社会而言,将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对于企业来讲则无疑使自身的产品增添具有难以替代的市场竞争力。配送的基本环节:港口的库存配送是由备货、理货、送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即准备货物的系列活动,包括:筹集货物、存储货物、报验通关货物。即对货物的分拣,如分型号、分材质、分规格、分垛码、分唆头标志、选配归类、存货盘点等作业活动。通过专门的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的安排,经济、合理、迅速、安全、可靠地发送到客户指定地点。
三、港口物流加工模式
1、港口物流加工的功能与作用
港口物流加工,可以以集中生产的方式弥补大量生产的不足,有利于生产者或供。应商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享受更快捷的加工作业。利用港口条件,在配送前更加方便和满足用户对物品的个性化需要和多样化选择,发挥和完善港口物流服务的优势。通过流通加工可提高各种运输手段的运作效率,使物品更能适应各种运输工具。运输条件及贮存保管的要求或限制,从而加快货运周转,节省运愉费用,减少物品损耗港口流通加工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补充完善商品在销售途中的附加功能,通过加工改变或增加商品的一些功能,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促进商品梢售和增值。
2、港口物流加工的基本形式
(1)冷冻加工为解决鲜肉、鲜鱼在流通中保鲜及搬运装卸的问题,采取低温冻结方式加工。这种方式也用于某些液体商品、药品等。
(2)分选加工农副产品规格、质量离散情况较大,为获得一定规格的产品,采取人工或机械分选的方式加工称分选加工。广泛用于果类、爪类、谷物、棉毛原料等。
(3)精制加工农、牧、副、渔等产品精制加工是在产地或销售地设置加工点,去除无用部分,甚至可以进行切分、洗净、分装等加工。这种加工不但大大方便了购买者,而且还可以对加工的淘汰物进行综合利用。比如,鱼类的精制加工所剔除的内脏可以制成某些药物或制饲料,鱼鳞可以制高级粘合剂,头尾可以制鱼粉等;蔬菜的加工剩余物可以制饲料、肥料等。
我国现代物流的强劲发展平台在于,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物流业发展慢、起点低,国家应尽早构建流畅的物流体系,出台物流运作标准及相关扶持政策,以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整合社会存量资源。这是我国迅速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渠道。我国现有的物流配送,如EMS、中国储运等基本能系统化地满足物品投递到户以前诸多环节的物流配送,而投递到户则主要依靠各种零散的社会资源。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专业配送将事半功倍,从而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言秋:金融危机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理论学刊,2009,(7)。
[2]庄倩玮 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
[3]纪少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港口装卸,2004,(3)。
[4]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J],中国水运,2008,(11)。
摘要:阐述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管理的途径。论述如何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是当今企业必须关心的一个紧迫话题。
关键词:物资;成本;控制
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就性质而言,不仅是一项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而且是开源节流的重要工作。企业要使生产均衡,需要持续供应各种生产资料。那么,物耗需占企业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对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加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采购成本概述
采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成本控制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耗用资金最多,最容易出现失控的环节。采购价格、数量、运输方式等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采购成本。所以,控制采购成本对企业经营绩效至关重要。据悉1%的采购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利润提高5%~10%。尤其在采购资金占平均销售金额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降低采购成本既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也是实现赢利的基础。如何降低成本是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企业采购管理,是直面市场按质、按量、按时、以本企业所需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物资。
2 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因素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从企业持续经营的全过程看,收入减去成本就是利润,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采购成本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有:第一,采购价格:是企业成本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采购成本高低的决定因素。第二,采购数量:建立在批量生产和科学合理的物品核算定额和储备定额基础之上,经济批量的采购方式和数量等。第三,物流信息: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析物流信息,如物资性能、质量、价格等。第四,采用运送方式:以最短的里程、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完成物品在空间的转移。第五,物品储备方式:控制人力和运费以及少占用资金等。第六,采购策略:具有预见性和灵活机动的采购策略。第七,员工的素质:良好的采购工作,是决定企业产品开发,产品质量,采购成本的关键,也是决定流通企业销售状况的关键。
3 如何进行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
(1)制订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制定采购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是计划的一个方面,也是组织政策的延伸,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行为之前对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但对物资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采购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控制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确定采购价格。采购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中之重。在确定采购价格时,弱化采购人员与领导的个人行为,注重产品市场价格调查。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市场信息收集,着重了解和掌握商品的成本价及利润构成。另一方面,采取与各投标单位开展竞争性谈判方式。
(3)利用采购环境。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所需物资多方面的市场信息,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要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采购工作,即卖家(制造厂)和买家(企业用户)共用一个信息平台,要通过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实现采购信息共享,发挥采购信息的计划、协调、控制的功能,有效地组织和控制采购工作的全过程,使各个采购管理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减少采购管理和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4)择优商管理。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资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物资供应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物资采购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选择供应商的数量。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渠道增加了采购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渠道,寻求多家供应,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地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不超过3~4家为宜。
第二,选择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在物资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物资,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5)管理供应商。强化供应商的管理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到物资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这样,既可通过长期的合作获得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又可在时间长短和购买批量上获得采购价格的优势,对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有很大的好处。
(6)储备管理。所谓储备,是企业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企业储备一定的物资是有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笔者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7)强化采购人员素质。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一般的采购人员大多从事管理出身,对技术不是很了解,这样在和供应商的谈判中就会很吃亏,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在采购人员了解了采购物品的特性之后,才能在众多的供应商及谈判中做出最优的选择。所以每个公司都应该加强对采购人员的技术知识的培训,如定期对采购员进行相关的技术知识培训,闲时可以让采购人员上生产线上去工作几天,加强采购部门与技术、生产部门的联系。
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烦琐的工作,尤其在现在生产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一方面要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要保证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只要我们抓住供应工作的重点环节并把握该环节的要点,就能够在保证生产供给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实现企业控制材料成本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2]田会。从转型对企业动力系统的影响看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世界,2009(9)。
摘要:当今世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务、运输和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水平,这就要求管理现代化。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包括四大内容:管理思维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管理 物资 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全面的管理,②全过程的管理,③全员参加的管理,④全部的方法。
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规律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参考。
四、管理手段
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电子计算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经济、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莉。实施现代物资管理程序及相关系统控制程序[D],《经济师》,2003年第6期
[2]薛勇。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7,(05)
[3]陈浩。油田物资管理现代化初探[D].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