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物流

时间:2023-05-17 21:25:41 | 作者:admin
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展望及启示 通关、物流、供应链和采购等供应链体系有密切的整合的趋势,客户信息整合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以往的实际运作往往是分段的,没有整合和串接 文/万超 贺光辉 截至2011年底,台湾物流产业年营收超过新台币1.4兆元,企业家数约1万2千家,从业员工数约为25万人。台湾外贸依存度高,特别在两岸开放直航以及ECFA签署后,台湾物流业进入大陆市场的各种障碍大幅降低,海空货运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2011年两岸共签署7项物流合作意向书,未来巨大的商机与竞争并存。国际物流服务业是创造就业的关键产业,已列为台湾投资策略性十大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之一,包括海运和空运在内的台湾进出口所需要的国际运输在全球供应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 国际环境变化下的台湾国际物流新模式及展望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整合趋势下,受到贸易便捷化的要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动,特别是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衍生,近年来台湾物流企业中出现一些新趋势和创新模式值得关注。 第一,小三通模式。两岸小三通自2001年开通,属于跨岸的便捷运输方式,和传统运输方式有很大差别。该模式目前还在发展中,并在单纯民间业者采用的基础上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一些邮局也会采取该模式来处理快捷邮件。 第二,海上快递。小三通以及海空联运仍具发展空间。如何应用两岸间的旺季输送,创造两岸物流服务价值,值得研究。台湾经建会在国际物流发展方案中已规划,将进行产业跨境合作,打造海运快递专区,建立海峡两岸快捷走廊,并建立两岸关务信息交换与合作之对接机制。 第三,客货滚轮直航前景广阔。海峡号、中远之星等作为客货滚轮具有通关方式快、好停泊等便利,运输方式更便捷与经济等优势,有助两岸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已成为货运直航以及“小三通”货运的有益补充。 第四,对包括空运和海运在内的两岸间开航的运输模式产生的变化展望与设想。 合作式物流。ECFA签订后,可能出现一种大陆和台湾业者间的合作式物流,即强调融合两边生产,前端做主要的生产,后端做关键式的简易加工或重新包装。这属于配合自贸港区政策所衍生出来的“简易间加”的物流模式。特别是大陆空运在旺季时无法消化的运量往往需要借助周遭港口,如韩国釜山等转空运。两岸通后,可能实现与前端海运或空运衔接,直接在台转运,以台湾长荣、华航等空置运能填补。 交易形态的变化。一方面,ECFA项下有一些早收清单不仅会刺激大陆的货物进台,还可刺激台湾货品出口至中国大陆,且大陆可能由工厂购进原料并加工后出口的“工厂模式”,转而成为消费市场,带动对消费性产品的需求,例如包括农特产品的冷链物流。另一方面,不同于公司大量生产、大量运送的B2B的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电子商务的兴起降低了投资门坎、小额订单规模化增长,这些产品的交易的形态很可能向B2C,甚至B282C的方向发展。随着新的业务形态发展,应留意因网络电子商务兴起所带动两岸间小额贸易(B282C,B2C,C2C)对于物流快速运输及通关需求所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启示及结论 在当今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之下,厂商会随着变化的市场跟随转移,商流的大迁徙会带动物流的大迁徙。特别是,面对成本上升、劳工短缺、环保要求提高等带来的中国投资环境转变,台商回潮成为了一种巨大的可能性(16%制造业受访者表示有回台投资的考虑)。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观察和迎合外在环境和产业内生演化的变化趋势,如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产业布局国际化趋势,消除速度障碍对加快通关便捷的要求,保障供应链全程安全,以及企业信息e化服务需求等等。经营者适应和领先变化的关键就在于保持包括经营模式、业务服务和信息等方面的锐意创新。 台湾国际运输中海运占99%以上,空运仅占0.4%。但相比之下,海运货物价值通常较低,而空运货物多为短小轻薄、价值高的货物,对于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但台湾多年来政策实施中存在“重海轻空”、 “重客轻货”的偏颇,近十六年台湾政府航空货运的投资几乎为零,观念方法和系统平台建制都缺乏国际接轨能力,需在未来发展中导入航协以及人力资本技术国际标准认证。 由于各行业物流业规模、涉及产品性质和运输要求不同,对物流速度、成本和服务的需求也差别很大。目前台湾海空物流业大多独立经营,协同作业少且效率不高。但作为转口货物的一种,海空联运通过资源整合,可以灵活作业,能较海运大幅节省运输时间,又较空运显著降低成本,是满足业者多元需求和提升服务品质的有效策略。 普华永道有调查指出,物流业的合作一直在加强,但相比之下,亚太地区最为薄弱。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产业布局需要具有宏观视野,改进营运模式,物流产业供应链重组非常必要。未来应顺应国际化潮流,需要积极开展物流业横向和纵向整合,特别是跨境整合(cross-border consolidation)和联盟,符合打造“复杂、精致和便宜”供应链的要求。 台湾经济部2011年整合242家供应链业者,促成物流服务规模42亿元,并积极辅导物流业这国际布局,增加海外据点与客户资源。台湾物流业以小企业为主,产业短期内较难实现全程服务,而通过企业联盟,特别是国际布局、跨境合作和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实现优势互补,实“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特别是,ECFA,即《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更应借助两岸直航契机,强化两岸产业供应链布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产业布局国际化背景下,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必须以连结、合作和发展为精神,观察和顺应外在环境变动和产业内生演化的新趋势。 通关、物流、供应链和采购等供应链体系有密切的整合的趋势,客户信息整合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以往的实际运作往往是分段的,没有整合和串接。物流业创造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运效率,需要结合物流运筹的货况数据与供应链,做到诊断式服务。除了供应链成员之外,港务、机场、仓储等公共领域的规范、运作流程是否能提供便捷化机制也很关键。可从关务的角度切入通关的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全盘性的检讨,并建议业界参与研讨可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产业布局国际化背景下,国际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必须以连结、合作和发展为精神,观察和顺应外在环境变动和产业内生演化的新趋势。产业结构导致物流业属于利润偏低的行业。虽然台湾省自1995年起通过推动“亚太营运中心”及“全球运筹发展计划”等项目加强物流基础建设及人才培育,近年来中高阶和基础人才培训也在逐年推进,但总体上看,台湾人才倾向于制造业、金融、电信等服务业,从而导致物流各业相关各层次专业人才普遍短缺甚至出现断层,人才供给和专业度均有所不足。特别是台湾目前中小型、地区性的物流业能力不够,中小企业物流成本过高(表现在规模小、资金不足、IT能力不足、人才不足等方面),物流企业面对未来生存和发展,需以独特的价值链获得较低成本或较高利润,提供“深入专精”的服务体系和内容。首先,物流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应重视通过市场区隔以找到准确和明显的策略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安排恰当活动以增加差异化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升专业度,实现利基化,即成为所锁定产业的物流或供应链专家,有利于与所选择的策略伙伴形成稳定和深入的合作关系;第二,不同于以往着力于报关、仓储等单一服务,企业需提高差异化,延伸物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第三,通过互相并购和持股,整合金流、信息流、物流,实现规模化,以降低营运成本。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YJC790180)、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编号:sjn1015)、台湾交通部运输研究所专案(MOTC-IOT-101-MDB005)的资助。 (万超(通讯作者):上海金融学院; 贺光辉: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