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流行病-综合
时间:2023-05-17 21:25:33 | 作者:admin
不合理占用土地以及物流设施建成后经营困难等问题,使国内对物流设施的建设模式和相关政策产生了争论 近年来,建设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但由于部 分地区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合理占用土地,设施建成后经营困难,以及并未产生预期效益等问题,使国内对建设物流设施的模式和相关政策产生了争论。有关部门对物流园区等违规占地问题进行的调查,更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发展物流设施产生了疑虑。 为了解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山东、上海、北京、广东、广西、安徽、湖北等省市进行了调研。 物流设施之惑 尽管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认识到了发展物流园区的重要性,但对哪些设施属于物流设施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按照现代物流运作的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应当是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某些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需要、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 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物流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集中在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区域)或分散(分散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环节)组织的特征。因而,物流基础设施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指在特定区域,因具有上、下游业务关系和产品生产过程联系的企业相对集中,或作为一定区域货流较为集中的节点地区,需要提供满足集中物流组织管理要求的专门设施,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便在特定区域实现供应链集中管理的功能;另一类是处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对供应链具有支持作用,满足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单个功能,或以单个功能为主兼具其它辅助功能的专业设施,该类设施具有按照自身服务对象需要进行布局和功能设置的特点,包括各种运输枢纽、货运场站、仓储设施等。 但在实践过程中,尚有一些误区。 其一是将物流基础设施专门化,认为只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才是物流基础设施,排斥运输枢纽、货运场站等的建设,或根本未能将这些设施的发展纳入规划。若将物流基础设施理解为专门进行物流组织与服务的设施,就会过分强调营造社会物流集中运作的环境,但实际物流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难免具有相对分散性,两者相悖对物流的发展并不利。同时,因规划忽视或不考虑相关功能性或支持性设施建设,导致货运场站、仓储设施发展的滞后,将使社会物流组织缺乏系统性支撑,提高物流发展水平就失去了根基。 其二是将物流基础设施功能综合化。一定区域特别是经济中心城市需要综合性的大型物流设施,但实际物流在组织与服务上存在多样性和多环节的特点,物流恰恰是在这种多样性和多环节上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组织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相关地区必须按照这种特点完善物流设施的整体功能,依托功能综合配套而非综合功能的设施建设来适应当地物流发展对设施的需求。 规划三叹 在既有的物流发展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规划缺乏宏观高度,缺乏综合性,布局不够合理等。 物流设施应是为经济整体运行发展服务的,调研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往往不具备这种宏观层次。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规划由某个部门或行业牵头完成,往往带有明显的行业和部门色彩,缺乏整体考虑;仅仅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问题进行规划,为设施而设施,忽视了物流市场需求的培育;不能站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高度进行物流设施的整体建设,脱离了宏观经济环境的基础支持。 调研涉及地区的许多规划仅仅着眼于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多少物流需求,单方面考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与国民经济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使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失去了相关规划的配合与产业布局的支持,实施效果往往不佳,部分设施建成后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调研地区的物流设施规划,虽然也考虑了产业和交通等外部条件,但因缺乏综合考虑,往往布局不合理。因缺乏经验支持和科学规划方法的支撑,设施规划成了“图上作业”,人为确定在省、中心城市范围内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设施的空间布局,往往缺乏与需求的配合以及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发展的衔接。一方面,规划的物流设施在建成后因需求不足而运营困难,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的物流经营与运作又缺乏在地理上具有支持作用的设施,物流设施的供需之间出现了脱节。 由于地方政府认为投资建设大规模的物流基础设施可以获得拉动效应和增加就业等好处,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往往不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市场需求进行设施的合理布局,而是为了短期利益而争取设施在本地进行规划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数量的失控。部分省市动辄提出要建设几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均是在此种背景下产生的不合理布局。 圈地之因与果 由于一定区域范围内物流需求增长具有渐进性,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整合既有物流资源较之大规模建设新的物流设施,或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基础设施的内生性增长,对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物流效率的不断提升更具现实意义。 鉴于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将占用大量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积极整合存量物流资源,应成为省市范围内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交通运输、物资储运、工业制造、商贸流通等领域建成了大量的场站和仓储设施,它们在布局和规模上与既有物流活动对物流设施的需求基本相适应,缺的是功能和布局的整合。 由于对物流设施的认识偏差和对资源整合缺乏系统考虑,许多新建的大型物流设施动辄占地数千亩,这些设施往往又规划在城市范围内,接踵而至的问题就是土地的使用问题。从调查情况分析,目前的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较大,占地面积在200亩到28平方公里之间。其中规模较小的为武汉商贸物流基地(占地250亩),规模较大者如丹徒港口物流园区(占地28平方公里)和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13平方公里)。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土地制约使这种建设思路难以实施,更重要的是,国家对土地占用从严控制,大规模占用土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更是难上加难。 自然,在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土地使用上也就出现了用地性质界定不清的问题。目前,不同地区出现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多种情况,甚至在一个省市内也存在多种性质的用地。用地的性质多样,一方面是缺乏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依据,另一方面也是用地量过大,城市土地资源约束造成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对已占用土地但并未真正发挥作用的相关物流设施的整合不够造成的。 在现有分行业和部门的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下,相关物流资源分属于不同的行业,要实现跨行业的整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物流基础设施通常依托城市进行建设,虽然城市的总体规划有关于物流相关设施的土地控制,但这种控制在部门分割或以行业为基础的操作背景下,也是无法很好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整合与土地占用的综合协调不够。 近年来,尽管在运输等领域曾经出现瓶颈问题,但除港口等少数缺乏替代性的设施出现短缺外,一般的运输场站、仓储设施并不缺乏。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恰恰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将相关功能进行拓展,使这些设施在功能、服务等方面得到整合,在城市运输、仓储占地总量的控制下,加强各个相关行业的横向沟通,使有限的土地满足发展物流设施的需要。但目前各地普遍缺乏的,就是实现这种整合的协调机制。 另一个大问题是土地置换政策的不配套。物流规划是在考虑一定区域现状及未来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和城市功能空间,城市在区域中的物流组织地位等因素基础上,进行综合布局的结果。在省市范围内的既有物流设施,有些需要改变或调整功能,有些则需要重新进行空间位置的调整。为了不多占用土地,需要在规划的设施与既有不符合空间布局要求的设施之间进行土地置换,而用地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与物流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加之土地置换过程中涉及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等多方利益,无法顺利实现这种能很好控制用地规模的发展方式。这是造成“外延性占地”的主要原因。 文/汪鸣
德国货运中心最早的内涵是货物集散中心,具有货物聚集、堆存、仓储、分运等传统的货运站场的功能。随着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货运中心渐渐具备对货物的加工、装配、包装、信息处理,以及与货物进出口相关的海关查验、为客户提供生活服务等更宽泛、更全面的功能。
货运中心的这些服务的提供,是为了满足生产、销售企业的需要。生产、销售企业是货运中心服务的主要需求方,它们为了降低产品、商品的成本,提高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将原先自主组织、安排实施的运输、装卸、储存、加工、包装等业务从其主业中剥离出来,通过外包方式委托给物流服务商。在这种物流服务供给和需求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德国货运中心逐渐演变成拥有多种物流设施、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以及与物流相关的其它公共机构,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物流服务。由于它们是由货运中心延续发展而来,因此在德国称之为货运区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流园区。
由此看出,货运中心向物流园区的发展,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成本、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带动区域经济的需要;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经营环境、功能作用已经成为评价其所在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到目前为止,德国货运中心已经向物流服务多元化,与生产、销售领域相结合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物流园区方向发展,形成了由33个园区组成的、分布于德国不同地区的物流园区群体。其发展特点如下:
物流园区有多种运输设施。德国物流园区至少与两种运输线路连接,即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这是其基本的运输方式。在德国推进联合运输的政策引导下,德国物流园区内或在其附近有联运站、换装站的设施已经十分普遍。物流园区是否与高速公路连接、有否可以利用的联运站是衡量物流园区是否优良的前提条件之一。除了最传统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以及公铁联合运输方式外,有的物流园区还创造了包括内河航运以及航空货运方式在内的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运输条件。因此,不来梅货运中心与高速公路的连接工程正在执行之中,它与不来梅机场、与流经不来梅市到不来梅港的威悉河内河航运都有运输联结。多尔鹏货运中心内部就拥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航运三种运输方式。这两个货运中心都有可以利用的公铁联运站,保证集装箱能够在货运列车和集装箱卡车之间的直接换装。德国货运中心或者说物流园区所具备的良好的运输条件,为实现“物”的快捷、通畅、可靠的流动提供了保障。
物流园区具备多样的物流运作设施。 物流园区内现代化高架仓库、数字化管理的专业化仓库、可以进行加工包装提供增值服务的仓库是德国物流园区的典型的物流运作设施。这些仓库有的为多家客户服务,有的为专门的客户服务,是专门客户的物流或配送中心。如不来梅物流园区内专门为大型销售企业TSCHIBO服务的配送仓库,负责接受TSCHIBO从不同供应商订购的商品入库、分类上架,按照TSCHIBO客户定单,选货、包装、出库发送,所有活动在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设备支持下采用流水作业。再如在多尔鹏物流园区内的纸张再加工仓库,它是专门为NORDLAND PAPER大型造纸厂服务的,仓库的建筑设计、纸张切割流水线的设备购置以及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完全按照客户的需求;仓库内为造纸厂进行纸张切割、包装,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增值服务。除此以外,物流园区还有冷藏集装箱堆场、危险品箱堆场、特种箱堆场,以及修箱等基本物流运作的设施。
物流园区功能多样化。德国物流园区在传统的货运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运作的模式,不仅有运输、仓储这类提供传统服务的企业落户,还有大型的货运代理、联运公司、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公司驻扎到物流园区,甚至连海关、金融、保险等部门机构也在区内设立工作点。如果说物流园区拥有不同类型的企业单位是德国物流园区的一个特点的话,那么这些企业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所形成的合作效应更是一大重要特点。在这些企业中,虽然有大型的从事全球化物流服务的公司,但大部分是提供部分物流服务的中小型公司,它们以诚信、伙伴关系、双赢等合作理念为指导,结成了物流园区多元化服务功能,加上海关、金融、保险等公共服务功能,使物流园区能够为“物”的流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物流园区所服务的客户更宽泛。 因为物流园区具备良好的物流设施、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因此,德国物流园区服务的辐射面更加广泛、深远,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其服务对象和客户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扩展。物流园区既能够为驻扎在物流园区内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诸如集装箱修理、加油、加水、餐饮等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工商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园区优良的服务条件,既吸引了大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进驻,也吸引了工商企业直接在物流园区的落户,形成了德国物流园区物流服务供应方与物流服务需求方之间的战略伙伴式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德国大型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戴姆勒- 克莱斯勒,化工企业BASF等,它们在物流园区安置生产厂区,由物流园区中的物流企业为其提供零部件、原材料的供货、装配,以及产成品的加工配送服务。这种供求双方间的合作,既保证了社会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物流服务供应方拥有一定的客户群体和稳定的市场份额,而且使工商企业能够专心于其核心业务的研究开发,不断推出新产品以及与产品或商品相关的服务,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巩固和吸引工商企业自身的客户,这既是德国物流发展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表现,也是德国社会分工细化、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强大的重要特征。
物流园区的布局既有集中型,也有分散型。 一般来讲,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以及其它与物流相关的公共机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分布的场所,这就是集中型的物流园区,有较为明确的地域边界。但是,由于物流园区的设施、落户企业、服务功能的日益拓展,对于经济、贸易、交通十分发达的地区,为了使物流服务供应方,以及工商企业、进出口贸易商等物流服务需求方共同利用物流园区的各类资源,所有相关的设施和企业单位并不坐落在一个集中的场地,而是相对集中地分布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范围内,这样的物流园区就是分散式的物流园区,它没有明确的地理边界。比如,德国最大的工业贸易区——鲁尔工业区,由于生产企业、贸易商以及运输路线的密集分布,它的物流园区相对与有明确地理边界的集中式的物流园区来讲,其边界是开放式的,但这并不是说,分散式的物流园区,其相关的企业之间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而是整个物流园区同样面向现有客户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客户。而且,通过相互之间共同认可的业务流程和规则,通过信息系统等技术,发挥企业之间的协作效应,充分利用物流园区的资源,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不管是集中式还是分散式的物流园区,其功能和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物流园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实施环保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并采取切实行动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德国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作为重要的经济领域,物流园区同样有贯彻环保政策、采取具体环保措施的责任和义务,物流园区的环保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物流园区绿化和生态平衡面积的规划和建设。其次是园区内部污水及有毒垃圾的处理设备的配置。第三,在物流园区的物流与运输组织中,优先考虑采用环保型的方案,除了十分普及的公路运输外,提倡公路、铁路、内河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联合运输,鼓励由铁路和内河航运承担中长距离的运输。同时,通过物流园区对物流服务的联合组织、操作,提高运载工具的使用率,减少交通量,从而降低物流对环境影响的压力。为了保证集装箱铁路和内河运输,物流园区既设法创造铁路线、内河航道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与具备集装箱列车的铁路运输公司和拥有集装箱内河船舶的船公司开展合作。
政府参与物流园区的建设,专门的法人单位从事物流园区的经营。 德国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作为经济发展条件之一的物流园区的建设,目的是为了促成物流服务公司经营地点集中化,运输组织集约化,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减少城市交通量,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创造就业岗位,更有效地为工商业服务,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投入上。1992年,德国货运中心的建设列入了联邦交通线路规划中,体现出国家高层对货运中心发展的支持;而且,政府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投资,比如根据地区经济改善共同责任、地区交通线路资金法等,对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场地、公路、铁路线等)进行投资。
在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每一个物流园区由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来经营,这些公司的股东构成中,不仅有所在城市和州的政府部门,也有地区经济促进会、工商会等公益性组织,还有私营物流企业。由不同股东共同参与的货运中心或者物流园区有限公司,作为所有股东利益的代表,公平、公正地开展物流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与政府等部门之间的协商对话工作。不来梅货运中心发展有限公司、爱姆斯兰货运中心规划和发展公司就是分别从事不来梅物流园区和多尔鹏物流园区的经营活动的法人代表。因此,德国各级政府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资金投入,但并不直接参与物流园区的经营活动,而是通过掺股的方式,加入物流园区的经济责任单位。
组建了跨区域的物流园区联合会。 德国货运中心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组织机构上也能体现出这一点。1993年成立了德国货运中心/物流园区联合会,有21名会员,33个货运中心中有22个是联合会的会员单位。它同时是欧洲货运中心协会会员。该联合会是所有会员单位利益的代表,从事经验和信息交流、协调合作、咨询服务;同时,进行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工作,使德国物流园区对外有一个统一的形象和交流的窗口。
正是由于德国物流园区有了这些发展变化的特点,使得它们在新经济的形势下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并且,德国货运中心向物流园区发展后所具备的优点,也得到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认同,英国、葡萄牙也在借鉴德国的经验,实施本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及经营。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适应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生产、流通、销售关系必须得到调整,工商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将发生变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之一的物流园区,也将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德国的经验,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货运枢纽资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物流园区的发展,必将有广阔的前景。
在实现JIT生产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是看板(Kanban),看板是用来控制生产现场的生产排程工具。具体而言,是一张卡片,卡品的形式随不同的企业而有差别。看板上的信息通常包括:零件号码、产品名称、制造编号、容器形式、容器容量、看板编号、移送地点和零件外观等。
1.看板的功能
JIT生产方式中,看板的功能如下:
(1)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看板中记载着生产量、时间、方法、顺序以及运送量、运送时间、运送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工序领取。“后工序领取”以及“JIT生产”就是这样通过看板来实现的。
(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一条规则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表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通过看板的运用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以及适量运送。
(3)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看板必须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行生产”。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目了然,易于管理。通过看板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库存情况等等。
(4)改善的工具
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的中间储存。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制品库存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后道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而且即使有人员过剩,也不易察觉。根据看板的运用规则之一不能把不良品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所需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全线停工,由此可立即使问题暴露,从而必须立即采取改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改善活动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使生产线的体质不断增强,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JIT生产方式的目标是要最终实现无储存生产系统,而看板提供了一个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工具。
2.看板管理五大原则
后工序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向前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零部件:需要彻底改变现有流程和方法。
前工序应该只生产足够的数量,以补充被后工序领取的零件:在前两条原则下,生产系统自然结合为输送带式系统,生产时间达到平衡。
不良品不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没有库存,后工序一旦发现次品必须停止生产,找到此品送回前工序。
看板的使用数目应该尽量减小:看板的数量,代表零件的最大库存量。
应该使用看板以适应小幅度需求变动:计划的变更经由市场的需求和生产的紧急状况,依照看板取下的数目自然产生。
3.看板的分类
在实际JIT系统中,根据需要和用途的不同,使用的看板可以分类为:
在制品看板(production card):(1)工序内看板,(2)信号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必须生产和定购的零件、组件的种类和数量。
领取看板(withdrawal card):(1)工序间看板,(2)对外订货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应该向之前工序领取的零件、组件种类和数量。
临时看板
4.看板与JIT
看板管理可以说是JIT生产方式中最独特的部分,因此也有人将JIT生产方式称为“看板方式”。但是严格地讲,这种概念也不正确。日本筑波大学的门田安弘教授曾指出:“丰田生产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生产技术综合体,而看板管理仅仅是实现准时化生产的工具之一。把看板管理等同于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因为如前所述,JIT生产方式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而看板只不过是一种管理工具。决不能把JIT生产方式与看板方式等同起来。看板只有在工序一体化、生产均衡化、生产同步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运用。如果错误地认为JIT生产方式就是看板方式,不对现有的生产管理方法作任何变动就单纯地引进看板方式的话,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在引进JIT生产方式以及看板方式时,最重要的是对现存的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改组。
目前,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国汽车物流业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市场上小企业多造成市场竞争环境混乱。而且油价的一涨再涨,企业不得不优化内部结构、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行业内部存在薄弱的基础设施,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合资物流公司将进一步领跑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可见,国内第三方汽车物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浙江物流网
劣质企业扰乱市场秩序
中国国内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刚起步,市场上小企业数之不尽,造成市场竞争环境混乱。成本的畸形降低使得某些不规范经营的劣质物流企业可以在拓展市场时给出很低的报价。很多物流需求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在外包物流业务时将价格一压再压。这就使得一些劣质物流企业有机可乘,在价格战中将优质物流企业打败,扰乱了汽车物流业的市场秩序。
油价冲击粗放经营模式
据统计,目前物流成本中55%为运输成本,而油耗占了其中的1/3。目前汽车制造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毛利率已经处于微利状态,有的甚至只有几个点,利润被油价吃掉两成。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据悉,有些省市已实施了运输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的机制,同时建立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补贴机制。必要时将征收燃油附加费,以消化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但企业要顺利闯过油价关,更须在优化内部结构、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增强自身实力上下苦功。
合资公司领跑中国汽车物流
国内首家汽车物流合资企业是2002年6月12日由上汽工业销售总公司与荷兰TNT公司投资组建的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据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首席财务官余曼影今天向记者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安吉正在形成的一个对流的网络,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将为汽车物流发挥更大的作用。安吉日前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上海大众入场物流的竞标,这个服务将会从产前零配件的分拨,到最后整车的配送,囊括汽车行业涉及到的各个领域。
中国汽车物流亟待改进
年轻的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是整个国内物流的通病,例如薄弱的基础设施。不可否认,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很大,特别是在新的港口、机场、高速公路上已有大规模的投入。但拥堵的交通状况显示,这些投入还远远不够。
物流最重要的一点是快,如果市场环境不统一就很难快起来。由于国内不同省市之间政策规定不同而引起的条块分割,也给物流商为客户提供跨省服务时带来了障碍。例如在运输方面,单是省与省之间过路费的不同、缺乏标准,就阻碍了大网络的形成。而在欧洲,不同的国家法规被统一的欧盟法规所取代,国家经济界限的淡化为经营跨境业务的物流公司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
最为严重的问题还是国内的一些物流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这也正是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合作的原因所在。合资,已经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关键是能否从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这种国内网络加国外管理的模板将会如何发展,是每个合资物流公司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银联信分析:
利润空间很小。汽车制造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毛利率已经处于微利状态,有的甚至只有几个点。油价一涨再涨,对物流企业尤其运输型物流企业形成了很大冲击,一些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为继,已被淘汰。
不利的市场环境。国内薄弱的基础设施,拥堵的交通状况,加上市场环境不统一,不同省。之间政策规定不同而引起的条块分割,一些物流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另外受到来自汽车物流合资企业竞争。
建议银行加强对客户风险的防范,即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银行在不同的时期采取多种措施避免和减少风险。更直接的方式就是拒绝风险,将风险控制在银行之外。第二种方法就是控制风险包括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补偿风险。第三种方法就是不断完善信贷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
物流业在中国作为新兴产业,市场需求之旺盛、发展之迅速、潜力之巨大,足以用“黄金产业链”来形容。广东省、广州市更将物流业列为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珠三角地区则是中国物流业最发达地区,连接港澳所形成的珠三角大物流圈辐射海内外。
今年,广州举办了“国际物流节”和“空港经济论坛”,记者藉此走访了珠三角物流企业表明:繁华的背后是中国物流业“走出去”与“请进来”都不易。新兴产业也是最需要优化的产业,致力于资源整合的产业也是最需要整合资源的产业。
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兴旺的商贸业、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消费人口与经济实力,这些都决定了珠三角处于物流业发展的领先位置。货代、运输、中转、配送、仓储等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业蓬勃发展。
——拥有国际一流空港的广州吸引了联邦快递、UPS、DHL、伯灵顿等大型国际物流企业相继进驻。今年五月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正式在穗开始建设。
——深圳是中国首个物流基地,物流业市场化程度最高,至今年已有五十家跨国物流公司在此落户。
——香港是物流业最发达、管理与服务最选进的城市,已是物流业的“国际大家”。
——东莞、佛山则是货物资源丰富、市场急剧膨胀、物流总量初具规模。
由此,市场需求导致珠三角物流企业亟待“出去”,产业升级及庞大市场容量也让国际物流企业亟需“进来”。今年城市中两大产业盛事:“物流节”与“空港经济论坛”因此而生。
今年的“中国国际物流节”传出的数据表明,尽管未来中国五年物流总量将从四十八万亿元到二0一0年约九十万亿元,届时市场规模将与日本并列世界第二大物流市场。但中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效率低、浪费大的问题突出。目前,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百分之十八点六,是发达国家的一倍多.大部分珠三角物流企业仍是用“老方法”、“土办法”粗放式经营,而“走出去”与“引进来”都面临很多障碍。
对于“走出去”,深圳海格物流董事长梅无极表示,势在必行,但任重道远。不出去就会被跨国物流公司抢占市场、收购成“棋子”。但在国内的外资公司、跨国企业很少会想到国内的物流企业,仍会沿用国际物流企业合作;中国八成的进口货物基本是到岸支付,也相应减少中国物流企业的机会;没有国际化的网络;中国物流业缺乏专业人才和统一技术标准,管理仍处于低水平,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并得到认可,同时也使得经营成本更高。
另一方面,“引进来”也并非都是只有利而没有弊。东莞“南方物流”的有关负责人谈到与外资物流公司“姻缘”时说,他们只盯着国内物流企业的网络资源,对其他方面统统不感兴趣;而投入巨资引进管理软件却未必契合国内客户需求;外资物流企业对国内市场了解、控制能力未必比得上国内物流企业,最后还是没谈成。
业界认为,整合产业资源、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挖掘第四方物流、制定个性化服务、培养专业人才是珠三角乃至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