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物流业 信息
时间:2023-05-17 21:24:39 | 作者:admin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物流活动的范围、物流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正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才可能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综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管理,使物流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通过搭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事实证明,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现代物流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物流运作系统化
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将生产、销售、配送、运输、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部门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统筹协调、整体规划、有效运行,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
1.2物流服务网络化
完善的物流网络是现代高效物流系统的基础条件,地区性物流网络、全国性物流网络、全球性物流网络是现代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资源。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方式将物流企业的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1.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收集采用条形码技术,通过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和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在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技术基础上实现产品跟踪,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
1.4物流活动全球化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使企业的发展趋向多国化、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物流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营越来越复杂。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
2.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物流产业的总体规模目前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这一方面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在物流领域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和制约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
2.1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长足发展。现代包装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人背肩扛的手工搬运方式。但由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正在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而条形码、EDI、网络这些用以处理大量信息的技术和手段,尽管在我国企业中开展得较早,但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条形码仅局限于大中型企业,零售企业并没有完全实现条码化;EDI的应用范围相对集中在进出口企业与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网络技术还处于起步探索过程。由此可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2.2信息化意识提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从企业到政府部门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类企业积极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各级政府也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还较低,即使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16.67%。同时,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已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和竞争能力提高的技术瓶颈。
2.3物流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创新与应用环境差
从总体上讲,目前国内物流人才匮乏,技术研发力量严重不足,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技术,导致技术应用成本普遍过高。与此同时,在应用环境方面,我国物流业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相互冲突等问题。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
2.4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物流运作成本过高
在现代物流中,只有保证各项活动的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通畅无阻,才能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我国多数企业目前没有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等流程优化技术和EDI、互联网等信息共享技术,无法开展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物流活动中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得不到根治,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快速、及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难以形成其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最终使得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增加了物流成本,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2.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物流产业的总体规模目前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这一方面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在物流领域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和制约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
2.1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长足发展。现代包装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人背肩扛的手工搬运方式。但由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正在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而条形码、EDI、网络这些用以处理大量信息的技术和手段,尽管在我国企业中开展得较早,但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条形码仅局限于大中型企业,零售企业并没有完全实现条码化;EDI的应用范围相对集中在进出口企业与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网络技术还处于起步探索过程。由此可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2.2信息化意识提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从企业到政府部门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类企业积极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各级政府也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还较低,即使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16.67%。同时,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已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和竞争能力提高的技术瓶颈。
2.3物流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创新与应用环境差
从总体上讲,目前国内物流人才匮乏,技术研发力量严重不足,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技术,导致技术应用成本普遍过高。与此同时,在应用环境方面,我国物流业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相互冲突等问题。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
2.4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物流运作成本过高
在现代物流中,只有保证各项活动的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通畅无阻,才能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我国多数企业目前没有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等流程优化技术和EDI、互联网等信息共享技术,无法开展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物流活动中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得不到根治,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快速、及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难以形成其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最终使得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增加了物流成本,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3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在现代物流核心活动的各个层次中,高效率的物流活动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从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到物流进程优化乃至整个供应链各项资源的可视化,信息技术成为贯穿所有物流活动的关键要素。
3.1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定单、发票、物流信息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包含数据标准化(报文)、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三个构成要素。
以往由于通过VAN进行通讯的成本高及制定和满足EDI标准较为困难,造成EDI成本较高,只有大企业因得益于规模经济能从利用EDI中得到利益。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快速、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为EDI发展带来了生机,大大提高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2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形码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条码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从生产到销售的流通转移过程中,条形码技术起到了准确识别物品信息和快速跟踪物品历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条形码技术在物流的数据采集、快速响应、运输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目前常用的几种条形码包括EAN条形码、UPC条形码、39条形码、交插25条形码和EAN128条形码。
3.3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
无线电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仓库的双通道通讯选择指示、仓库循环点数核实和标签打印(如线路标签)和阅读包裹上的ZIP码。它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ID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近年来,便携式数据终端(PDT)的应用就是利用射频技术将PDT存储器中的数据随时传送到主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获取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
3.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以一个空间信息为主线,将其他各种与其有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起来,整合成综合性的地理信息资料库,通过应用软件将相关信息以文字、数字、图表、声音、图形或配以地图的形式,提供给规划者及决策者使用。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
3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在现代物流核心活动的各个层次中,高效率的物流活动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从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到物流进程优化乃至整个供应链各项资源的可视化,信息技术成为贯穿所有物流活动的关键要素。
3.1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定单、发票、物流信息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包含数据标准化(报文)、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三个构成要素。
以往由于通过VAN进行通讯的成本高及制定和满足EDI标准较为困难,造成EDI成本较高,只有大企业因得益于规模经济能从利用EDI中得到利益。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快速、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为EDI发展带来了生机,大大提高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2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形码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条码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从生产到销售的流通转移过程中,条形码技术起到了准确识别物品信息和快速跟踪物品历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条形码技术在物流的数据采集、快速响应、运输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目前常用的几种条形码包括EAN条形码、UPC条形码、39条形码、交插25条形码和EAN128条形码。
3.3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
无线电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仓库的双通道通讯选择指示、仓库循环点数核实和标签打印(如线路标签)和阅读包裹上的ZIP码。它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ID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近年来,便携式数据终端(PDT)的应用就是利用射频技术将PDT存储器中的数据随时传送到主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获取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
3.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以一个空间信息为主线,将其他各种与其有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起来,整合成综合性的地理信息资料库,通过应用软件将相关信息以文字、数字、图表、声音、图形或配以地图的形式,提供给规划者及决策者使用。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
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3.5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GPS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的获取,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反馈空间信息。在物流领域运用GPS技术,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货物状态,包括运输货物车辆所在的位置、货物名称、数量、重量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了监控的“透明度”,降低了货物空载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于顾客通过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3.6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流,将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一个一体化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它可以同时完成对物流的确认、跟踪和控制,不仅使企业自身的决策反应快、灵活机动,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强,而且增强了和客户的联系沟通,能最大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系统的引进和完善有效地为物流企业解决了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在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现在和未来预测之间的矛盾。
4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措施
4.1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物流标准化趋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二是信息流标准化,三是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当中,只有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后,才有利于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信息流标准化的重点是企业各类信息的编码、管理信息、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标准化问题;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的互联与互通。还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标准要统一,二是标准要适当超前。
4.2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基于Internet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若干家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发布和业务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公网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由信息平台根据物流资源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即可加入物流信息平台,低成本的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因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五大功能: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提高交货的可靠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4.3发挥政府作用,
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有关的政策、法规
物流产业是个竞争性的产业,政策支持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当前政府对物流产业的政策应当抓这样几条:第一,要抓紧立法,把有关现代物流的一些法律法规明确起来,使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所遵循;第二,抓全国性的总体规划设计,包括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各种物流方式之间,各个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通过合理的规划,使物流中心形成网络,推动各种运输协调发展,形成综合运输网。第三,抓紧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比如哪些行业能办物流,哪些行业不能办物流,当然并不能以内资外资、国有私营来划分,而应看是否具备条件,具有什么样的资格,达到什么样的行业标准,才能成为物流企业。还有,要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
4.4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发生变化,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是开展国内外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教育也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加速启动现代物流产业的人才教育工程,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是21世纪物流产业大发展中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提高我国物流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企业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一是要加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与教育;三是要大力发展物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大批第一线物流技术的操作实用型人才;四是推行从业人员职业或岗位资格管理制度。
5结束语
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正确认清目前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准确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下决心加大推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我国现代物流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