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信息

时间:2023-05-17 21:18:37 | 作者:admin
□ 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 李平 供应链的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以学习效果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课程建设中,依据“定义预期学习结果”“实现预期学习结果”“评估学习结果”“持续改进教学”流程完成教学过程设计,强调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依托校企合作和物流信息化技术研究优势,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化技术人才。 供应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供应链中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是指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各相关者的连接或业务的衔接,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间关系正在呈现日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也正在从线性的单链转向非线性的网链,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即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一切向前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中七项关键流程:客户关系管理、需求/供给管理、订单执行、生产流管理、采购和供应商关系管理、产品研发、退货与逆向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信息整合方式 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上分为多个层次进行设计,包括:底层架构、标准基础代码平台、系统基础管理、应用系统层、企业管理层、决策分析层、客户服务层以及EDI数据交换平台等部分。企业应该尽可能地选择供应链伙伴作为信息化合作对象,实施供应链信息化。这是因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在于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很好地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必须依赖于上游企业的供应。所以供需关系是联结企业与企业的最紧密的关系。每个企业都应该从供需匹配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对于供应链中的一个节点企业来说,它很关心来自于上游的供应信息和下游的需求信息。如果能够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它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生产、运输和销售等方面的安排。平台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基于供应链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供应链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供应链系统论为基础,将供应链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要素的流动结构有机结合。以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手段,根据行业实际项目需求,按照供应链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生命周期和应用技术能力为导向整合知识功能性教学单元,并建立知识功能性教学单元的边界条件,确立供应链工程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典型供应链信息系统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并系统性地将案例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 展开学习效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基于课程系统性知识优化教学内容,以学习效果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展开课程教学过程管理研究,依据“定义预期学习结果”“实现预期学习结果”“评估学习结果”“持续改进教学”流程完成教学过程设计。 以学生能力作为教学效果评价依据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是以学生供应链信息技术领域的成果为主要评价指标。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包括:物流信息技术相关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学生科研立项与物流大赛获奖情况。在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中将把学生研究和创新成果作为理论课程学习和综合训练课程成绩的重要评价依据。 供应链信息化课程建设 基于科教融合的供应链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研究与构建中,以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依托教师实际科研成果,探索基于“案例式教学”的培养模式,展开供应链信息化项目教学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建设课程资源。结合科研成果与教师研究课题,依据CDIO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四个过程组织教学与实践过程,完成课程架构设计与教学内容设计。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现代供应链信息技术融合了工程学科与管理学科,在“互联网+”供应链技术发展背景下,呈现出了较强的智能化与工程实践特性,对供应链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技术发展与行业需求的变化,本项目以理论课程+案例教学+工程应用+项目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为研究重点。 项目案例驱动课程教学和实践 基于科技项目案例教学设计,展开以项目案例驱动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把教学实践过程转化为新的引导性项目过程,从平台实践、开发工具应用、数据交互体验,直至完成一个项目,让学生主动地、实践地、各阶段有机联系展开学习与实践,经历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应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工程应用与研究创新能力。 基于现有科技项目、科研成果和企业实际开发项目教学案例 如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案例集成了信息分类与编码、条码、RFID、EPC、GIS、GPS、EDI等内容模块,是一个系统化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形成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性优化和应用性实践结合。基于编码技术与EPC技术完成条码与RFID编码,基于条码与RFID技术实现仓储信息管理,采用GIS、GPS实现配送的监控与追踪,基于自动化组态技术实现仓储自动化监控、基于EDI技术实现各功能子系统间的数据交互等。 今后建设目标和研究重点 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是以工管结合的城市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面向“首都现代供应链”与面向“物流信息产业”的两个服务定位,培养学生具有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物流工程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性实践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建设中构建以能力为导向、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以供应链系统理论为基础,将信息技术融合于供应链工程项目设计与实践中。以校企合作和项目教学为手段,开展以培养服务首都城市发展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结合科研和学生实践开展服务首都商业、医药、石化、城市奥运、农产品供应链的社会服务。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物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应用型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与创新能力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围绕供应链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化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增加物流工程应用人才创新能力和与国际接轨能力的分析研究与实践是今后物流工程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