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流讲座》之七

时间:2023-05-17 21:09:53 | 作者:admin
我们所讲的物流合理化目标,包括:距离短、时间少、整合好、质量高、费用省,安全、准确、环保六个方面。 一、距离短 前几讲谈到,物流是物质资料的物理性移动。这种移动,即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最理想的目标是“零”。因为凡是“移动”都要产生距离,距离移动得越长,费用越大,距离移动得越短,费用越小,所以物流合理化的目标,首先是距离短。 拿运输来说,如果产品在产地消费,能大大节省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采取直达运输,尽量不中转,避免或减少交叉运输、空车返回,也能做到运距短;大、中城市间采取大批量运输方式,在城市外围建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向各类用户进行配送,就能杜绝重复运输、缩短运距。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进行“门到门”、“线到线”、“点到点”的送货,进一步缩小了运输距离,大幅度减少了运输上的浪费。距离短还包括装卸搬运距离短。货架、传送带 和分拣机械等都是缩短装卸搬运距离的工具。 二、时间少 这里主要指的是产品从离开生产线算起至到达最终用户的时间,包括从原材料生产线到制造、加工生产线这段时间,也就是物品在途时间少。比如:运输时间少、保管时间少、装卸搬运时间少和包装时间少等。如果能尽量压缩保管时间,就能减少库存费用和占压资金,节约生产总成本;在装卸、搬运时间少方面,可以举叉车作业、传送带作业、托盘化作业、自动分类机、自动化仓库等例证。装卸搬运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后,不仅大大缩短时间、节约费用、提高效率,而且通过装卸、搬运环节的有效连接,还可激活整体物流过程。在包装环节,使用打包机作业比人工作业不知要快多少倍。现代物流手段之一的模块化包装和模拟仿真等,都为物流流程的效率化提供了有力条件。所以说,尽量少物流时间,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整合好 物流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是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的统一体,是这几个功能的有机组合。物流是一个系统,强调的是综合性、整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物流的作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单一发展、一枝独秀并不可取。下面谈几个例子。 例1:一个企业花庞大投资建了一个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现了保管作业高效率化。可是该企业运输环节落后,交叉运输、空车往返,或者由于道路拥挤,运输速度和效率低,不能与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匹配,还是意义不大。 例2:一个企业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建起来了,保管效率大幅度提高了,可是商品包装差,经常散包、破损,或者托盘尺寸和包装尺寸不标准、不统一,造成物流过程混乱、窝工现象不断。那么,建了全自动化立体仓库也只能发挥一个环节的作用,物流整体的效率还是没有太大的提高。 例3:一个企业运输、保管、包装和装卸四个环节都现代化了,只有信息环节落后,造成信息收集少、传递不及时、筛选分析质量差或者计算差错率高等,那么整个物流系统就不能高效运转。 例子是数不胜数的,以上三个例子已足以说明物流合理化的目标之—整合好是多么重要。当然,在条件不全部具备的情况下,先建一个现代的配送中心,第一步迈出去也能取得局部效果,这种做法也无可非议。 四、质量高 质量高是物流合理化目标的核心。物流质量高的内容有: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各环节本身的质量要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要高;物流管理的质量要高等。 就运输和保管质量来说,送货的数量不能有差错、地址不能有差错,中途不能出交通事故、不能走错路,保证按时到达。在库存保管方面,要及时入库、上架、登记,做到库存物品数量准确、货位确切,还应将库存各种数据及时传递给各有关部门,作为生产和销售的据。库存数据和信息的质量要求也必须高标准。物流合理化目标的归结点就是为客户服务,客户是物流的服务对象,物流企业要按照用户要求的数量、时间、品种,安全、准确地将货物送到指定的地点。这是物流合理化的主体和实质。 物流质量高的另一个方面是物流管理质量。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就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物流合理化的目标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五、费用省 物流合理化目标中,既要求距离短、时间少、质量高,又要求费用省,这似乎不好理解,很可能有人认为,物流质量高了,为用户服务周到了,肯定要增加成本,反而又同时要求节约物流费用,不是相互矛盾吗?实际上如果真正实现了物流合理化,物流费用照样能省。比如,减少交叉运输和空车行驶会节约运输费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库存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的功能,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加快仓库周转,避免货物积压,也会大大节省费用;采取机械化、自动化装卸搬运作业,既能大幅度削减作业人员,又能降低人工费用。这笔开支在国外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很高,我国也将逐渐上升,这方面的费用节省的潜力很大。 六、安全、准确、环保 物流活动必须保证安全,物流过程中货物不能被盗、被抢、被冻、被晒、被雨淋,不能发生交通事故,确保货物准时、准地点、原封不动地送达,同时,诸如装卸、搬运、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各环节作业,不能给周围带来影响,尽量减少废气、噪音、震动等公害,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思考题 1物流合理化的目标是什么? 2物流合理化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一、物流系统性要求的涵义 所谓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几个相关连的要素组合在一起的整体,是为达到同一个目的的群体性结合。可称为“系统”的例子很多,比如太阳系、银河系是两大天体系统;人的身体,分为呼吸系统,由肺、气管、鼻孔等组成;消化系统,由胃、肠等组成;一个国家可以说也是一个系统,由政治、经济、文化组成。经济系统由生产、流通和消费组成;流通系统又由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组成。物流系统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7个环节构成。构成物流系统的7大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综合效益,总体优势。7大环节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这种7大物流环节的有机组合和集成即为物流的系统性要求。 二、物流系统性要求的理由 1先从保证为客户服务质量的角度来谈 假如物流的7大环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中,只有运输环节有问题,为客户送货不准时,或者送错了地方,那么既使其他环节效率再高,客户也会有意见;如果其他环节都没问题,只有保管环节出了错,由于仓库货物保管混乱,怎么也找到货主的货,费了半天劲找到了,但误了送货时间,货主还是不满意;再如,运输、保管、装卸、信息各环节都正常,只有包装环节质量差,不能按客户要求的标准将货物包装好,影响了送货的质量,客户同样会有意见。依此推理,可以讲,物流的七大环节,是保证客户满意的七个组成部分,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哪个环节都很重要;其中一个环节不协调,为客户服务的质量就无法保证。 2从物流七大环节的作业效率来说明 假如一个企业运输能力非常强,效率高、质量好,但保管、包装、装卸和信息各环节与运输环节相比有很大差距,那么整个物流效率也不可能高。运输卡车如果排着队等在仓库门口,两个小时也装不完货的话,恐怕卡车在路上跑的再快也没用;假如一个企业投巨资建了全自动化立体仓库,保管的作业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倍,可遗憾的是,运输环节跟不上,配送没形成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建立了全自动化立体仓库也同样不能很快把货送到用户手中,得不到客户满意。再比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各环节效率都很高,只有电脑软件跟不上,信息传递不及时,可想而知,势必要影响整体效率。所以说,物流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各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3从物流各环节的技术水平方面看问题 比如,运输、保管、包装、信息各环节的设备都先进,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只有装卸搬运环节设备落后,机械化作业水平不行,人工装卸,效率低、质量差、作业时间长,或者由于抢时间、野蛮作业,造成包装破损,甚至出现作业事故,势必会影响整个物流过程的速度和质量;再比如,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和信息各环节的技术水平一致,效率很高,只有包装环节技术含量低,包装机械少,主要靠人工作业,即便是每天工人加班加点,恐怕也难达到要求。如果总是与其他环节不匹配,整体物流就无法实现高效率。因此,物流各环节的技术水平的一致性同样是物流系统性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拿运输来讲,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运输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也要求运输高效、安全、准确和快速。如果国际运输船队力量强大,运力充足,但是由于港口规模小,装卸机械化程度差,或者港区仓库面积不够等原因,轮船到港后不能马上进港卸货,这样,国际运输的船队规模再大也是多余的。如果港口已经现代化了,轮船能够及时进港,卸货也很快,但是,货物装上卡车后一上公路就走不动,因为港口腹地运输网络和设施差,交通堵塞严重,或者说,货物按原定计划从船上卸下来,突然情况变化,需要将货物在港口仓库暂时保管几天,可是港口的仓库面积不足,货物没地方存放,也会出现很大麻烦。因此,物流是一根链条,各个环节必须配套和咬合,哪个环节也不能出问题。 上面我们讲到的内容从几个方面证明了物流系统性的重要。实际上,系统性的另一层意思是统一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物流系统犹如一部机器,由各部分零件组合在一起,协调动作,整体运行。 托盘只是一个物流器具,但也可以形成一个系统。托盘系统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送保管和信息。托盘是装卸机械化、保管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运输效率化的基本构成因素,托盘尺寸的标准化关系到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 使用托盘能够进行叉车装卸和搬运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速度和效率;利用托盘能实现托盘化堆码、单元化包装、单元化搬运和装卸,大幅度节约仓库空间,使货物出入库、保管实现全自动化;托盘尺寸一致了、统一了,能够将物品一下生产线就堆码在托盘上,实现运输、包装、装卸、搬送保管一体化作业。这样,可以极大地缩短物流各环节的作业时间,节约物流各环节的费用,大幅度提高物流各环节的效率。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托盘的利用和托盘的标准规格、尺寸的统一。在设计托盘规格尺寸时应充分考虑与卡车车箱的宽度、集装箱的大小以及物品包装的尺寸相一致,以免出现装运搬卸的麻烦和浪费。 我们所以要强调物流的系统性,其原因一是物流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而并不是单一的运输和单一的保管作业。只有物流七大环节整体合理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才能真正节约费用,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加强服务水平。二是物流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时还相互矛盾,如果只重视一个侧面,忽略另一侧面,就会产生不协调。比如不包装,或简化包装,就要增加装卸、搬运和保管费用,降低运输效率;如想减少库存,则要增加配送次数,加大运输成本等等。三是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本身也要求统一性和整体性。比如前面举的托盘例子,托盘的标准和规格,与包装尺寸、卡车车箱宽度、集装箱宽度等都有一致性要求,关系到装卸、运输效率。四是物流外围条件的系统要求。比如,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加强为用户服务,但服务是什么标准,成本是否合算,这还要根据企业销售、企业经营和企业市场战略的需要而定。也就是说,物流系统与商流系统乃至企业经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众多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我们在追求物流系统整体最优的同时,还应该与相关的外部条件协调一致。 综上所述,物流并不是某一个环节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不能单纯地以为运输就是物流,或者是保管就是物流,如果这样认为,就偏离了物流的实质。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物流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是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七大环节(或称七大功能)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七个环节的整合性、协调性、一致性、关联性、互动性、平衡性是物流的本质和生命力;物流强调的是七大环节的综合成本的降低和综合效益的提升,而不是局部的冒进和盲目超前;物流与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密切相关,现代物流已与销售、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等连成一体,是综合设计,整体构思,协调发展的产物。 思考题 1物流为什么强调系统性? 2物流系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物流重要,应该重视物流。那么物流为什么重要,物流的实质是什么? 物流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本讲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前面讲到过,物流是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的物理性移动,是从供应者到使用者的运输、包装、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传递的过程,这就是说物流活动本身一般并不创造产品价值,只创造附加价值。这样一讲,物流是不是多余的了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任何产品都不可能生产出来,不经过搬运装卸、包装、运输、保管就立即消费,充其量可以节省物流七大环节中的一个或两个。所以说,既然物流是一个不可省略或者说不可跨越的过程,而且,随着这个过程的发生,就会产生费用、时间、距离以及人力、资源、能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只有客观地认识这些问题,正确地对待、科学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才是惟一的正确态度和选择。笼统地说,物流的实质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保值 物流有保值作用。也就是说,任何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消费,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一段距离,在这段时间和距离过程中,都要经过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等多环节、多次数的物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可能会淋雨受潮、水浸、生锈、破损、丢失等。物流的使命就是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保证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移动过程中的质量和数量,起到产品的保值作用,即保护产品的存在价值,使该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时使用价值不变。 二、节约 搞好物流,能够节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能源,同时也能够节约费用。 比如,集装箱化运输,可以简化商品包装,节省大量包装用纸和木材;实现机械化装卸作业,仓库保管自动化,能节省大量作业人员,大幅度降低人员开支。重视物流可节约费用的事例比比皆是。被称为“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的海尔企业集团,加强物流管理,建设起现代化的国际自动化物流中心,一年时间将库存占压资金和采购资金,从15亿元降低到7亿元,节省了8亿元开支。 三、缩短距离 物流可以克服时间间隔、距离间隔和人的间隔,这自然也是物流的实质。现代化的物流在缩短距离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在北京可以买到世界各国的新鲜水果,全国各地的水果也常年不断;邮政部门改善了物流,使信件大大缩短了时间距离,全国快递两天内就到美国联邦快递,能做到隔天送达亚洲15个城市;日本的配送中心可以做到,上午10点前订货、当天送到。这种物流速度,把人们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时间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随着物流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运输能力大大加强,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使人们逐渐感到这个地球变小了,各大洲的距离更近了。 城市里的居民不知不觉地享受到物流进步的成果。南方产的香蕉全国各大城市一年四季都能买到;新疆的哈蜜瓜、宁夏的白兰瓜、东北大米、天津小站米等都不分季节地供应市场;中国的纺织品、玩具、日用品等近年大量进入美国市场,除了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等原因外,则是国际运输业发达,国际运费降低的缘故。 四、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比如家电生产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质量、功能、款式、售后服务的竞争上,可以讲,像彩电、空调、冰箱等这类家电产品在工业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质量、功能、款式及售后服务,目前各企业的水平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可比的地方往往是价格。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此起彼伏的家电价格大战,足以说明这一点。那么支撑降价的因素是什么?如果说为了占领市场份额,一次、两次地亏本降价,待市场夺回来后再把这块亏损补回来也未尝不可。然而,如果降价亏本后仍不奏效又该如何呢?不言而喻,企业可能就会一败涂地。在物资短缺年代,企业可以靠扩大产量、降低制造成本去攫取第一利润。在物资丰富的年代,企业又可以通过扩大销售攫取第二利润。可是在新世纪和新经济社会,第一利润源和第二利润源已基本到了一定极限,目前剩下的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就是物流。降价是近几年家电行业企业之间主要的竞争手段,降价竞争的后盾是企业总成本的降低,即功能、质量、款式和售后服务以外的成本降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降低物流成本。 国外的制造企业很早就认识到了物流是企业竞争力的法宝,搞好物流可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流动资金占用,是提高为用户服务,构筑企业供应链,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的21世纪,企业只有建立现代物流结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五、加快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在谈这个问题时,我们用配送中心的例子来讲最有说服力。可以说,配送中心的设立为连锁商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用计算机网络,将超市、配送中心和供货商、生产企业连接,能够以配送中心为枢纽形成一个商业、物流业和生产企业的有效组合。有了计算机迅速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分析,通过配送中心的高效率作业、及时配送,并将信息反馈给供货商和生产企业,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率、高能量的商品流通网络,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能够大大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降低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六、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和公害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有人会问,环保与物流有什么关系?这里不妨介绍一下。 你走在马路上,有时会看到马路一层黄土,这是施工运土的卡车夜里从车上漏撒的,碰上拉水泥的卡车经过,你会更麻烦;马路上堵车越来越厉害,你连骑自行车都通不过去,噪音和废气使你不敢张嘴呼吸;深夜的运货大卡车不断地轰鸣,疲劳的你翻来复去睡不着……所有这一切问题都与物流落后有关。卡车撒黄土是装卸不当,车箱有缝;卡车水泥灰飞扬是水泥包装苫盖问题;马路堵车属流通设施建设不足。这些如果从物流的角度去考虑,都会迎刃而解。 比如,我们在城市外围多设几个物流中心、流通中心,大型货车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就都不用进城了,只利用二吨小货车配送,夜晚的噪音就会减轻;政府重视物流,大力建设城市道路、车站、码头,城市的交通阻塞状况就会缓解,空气质量自然也会改善。 七、创造社会效益和附加价值 实现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也能解放生产力。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这本身就是对人的尊重,是创造社会效益。 比如,日本多年前开始的“宅急便”、“宅配便”,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宅急送”,都是为消费者服务的新行业,它们的出现使居民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当你去滑雪时,那些沉重的滑雪用具,不必你自己扛、自己搬、自己运,只要给“宅急便”打个电话就有人来取,人还没到滑雪场,你的滑雪板等用具已经先到了。 再如,超市购物时,那里不单单是商品便宜、安全,环境好,而且为你提供手推车,你可以省很多力气,轻松购物。手推车是搬运工具,这一个小小的服务,就能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方便,这也是创造了社会效益。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能够看到,物流创造社会效益。随着物流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人民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人的尊严也会得到更多体现。 关于物流创造附加值,主要表现在流通加工方面,比如,把钢卷剪切成钢板、把原木加工成板材、把粮食加工成食品、把水果加工成罐头,名烟、名酒、名著、名画都会通过流通中的加工,使装帧更加精美,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欣赏性和附加价值。 思考题 1你对物流的实质是怎样理解的? 2物流的作用表现在哪几方面? 物流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等环节。 一、运输功能 运输是物流各环节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物流的关键,有人把运输作为物流的代名词。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没有运输,物品只能有存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通过运输,送至消费者那里进行消费,等于该产品没有被利用,因而也就没有产生使用价值。 假如长期不被使用,不仅资金不能回笼,而且还是空间、能源、资源等浪费。没有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生产就失去意义。运输也可以划分成两段,一段是生产厂到物流基地之间的运输,批量比较大、品种比较单一、运距比较长;另一段是从物流基地到用户之间的运输,人们称其为“配送”。就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将各种商品按不同类别、不同方向和不同用户进行分类、拣选、组配、装箱送给用户。其实质在于“配齐”和“送达”。 二、保管功能 保管同样是物流各大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产品离开生产线后到最终消费之前,一般都要有一个存放、保养、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也是克服季节性、时间性间隔,创造时间效益的活动。虽然人们希望产品生产出来后能马上使用,使物流的时间距离、即存放、保管的时间尽量缩短,最好接近“零”,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从生产厂到用户的直达运输,在用户那里也要有一段时间的暂存过程,因此说保管的功能不仅不可缺少,而且很有必要。为了防止自然灾害、战争等人类不可抗拒事件的发生,还需要进行战略性储备。 在商品短缺的时代,保管往往是长期储备、储存和仓储的代名词。人们把仓库看成“旅馆”,开“旅馆”的人希望客人住的时间越长越好,从这个角度上讲,保管的功能单单是储备、存放、管理、维护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变化,为了减少流通环节,节约物流费用,人们越来越认为仓库不应该是“旅馆”,而应被看作是“车站”,管理“车站”的人希望旅客来去匆匆,尽量缩短在“车站”停留的时间,从这个意义来讲,仓库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主要发挥保管功能,转为主要发挥“流通”功能。现代经济发达国家的仓库大都转向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或流通中心。生产企业从这里了解自己的产品流转速度、周转率,从中得出什么产品畅销,什么产品滞销,由此决定该生产什么,不该生产什么等。并把保管作为信息源,根据保管环节里各种数据的汇总、分析进行决策,决定生产、促进销售的具体策略、方法。这就是说,“保管”还具有信息反馈功能。 三、包装功能 包装可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包装,或叫运输包装、大包装;另一类是商业包装,或叫销售包装、小包装。工业包装的对象物有水泥、煤炭、钢材、矿石、棉花、粮食等大宗生产资料。用火车运煤和矿石时,只要在车皮上盖上苫布,用绳索固定即可。从国外进口大麦、小麦,只以散装的形式倒入船仓,不必进行装袋。水泥运输也强调散装化,以便节约费用,便于装卸和运输。但是无包装也好,简单包装也好,有一个原则不能违背。这就是要防水、防湿、防潮、防挤压、防冲撞、防破损、防丢失、防污染,同时还要保证运输途中不变质、不变形、不腐蚀、保鲜、保新等。此外,还有几点也是包装应该遵守的原则,这就是产品包装后要便于运输、便于装卸、便于保管,保质保量、有利于销售。工业发达的国家,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包装的合理性、搬运装卸和运输的便利性、效率性以及尊重搬运工人的能力(如每个包装单位不超过24公斤,这样的重量妇女也可以承受)等。 商业包装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销售,包装精细、考究,以利于宣传、吸引消费者购买。 由此看来,包装的功能和作用也不可低估,注重包装是保证整个物流系统流程顺畅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装卸搬运功能 装卸搬运是物流各个作业环节连接成一体的接口,是运输、保管、包装等物流作业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装卸经常是与搬运伴随发生的,装卸和搬运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是整个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产品或制品、半成品在生产线上的移动本身就是一个搬运装卸的过程,包装后有装卸车、出入库等搬运作业,物品的整个运输、保管和包装各个环节中,不知要装卸搬运多少次。如果装卸搬运工具、设施、设备不先进,搬运装卸效率低,商品流转时间就会延长,商品就会破损,自然就会增加物流成本、影响整个物流过程的质量。 尽管装卸和搬运本身不创造价值,但会影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这个环节不可没有,这个过程无法省略。由于目前我国装卸搬运作业水平,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野蛮装卸造成包装破损、丢失现象时有发生,货物破损率一直很高,这部分费用居高不下。重视搬运装卸环节显得非常必要。同时我们要知道,装卸、搬运的功能是运输、保管和包装各子系统的连接点,该连接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又是缩短物品移动时间、节约物流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卸搬运环节出了问题,物流其他环节就会停顿。 五、流通加工功能 谈到流通加工功能,我们不妨先举几个实例。 比如,深海捕鱼时,轮船一出海至少一个月才能返回,为了防止海产品腐烂变味,也为了减少占用空间,渔民们在轮船上进行分选、挖膛等加工,这叫鱼的流通加工;再有,钢卷在流通中心进行剪切、套裁、弯曲、压型等工序也是流通加工,叫钢材流通加工;还有,水泥搅拌站将沙石、水泥和添加剂加以搅拌后,再运往工地浇注,也同样是流通加工,叫水泥流通加工;此外,将砍下来的原木运到木材厂加工成板材、板坯或制成复合材料等也是流通加工,叫木材流通加工。 由此看来,所谓流通加工就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一种增值活动,属于一种产品的初加工,是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一种形式,是使物品发生物理性变化(如大小、形状、数量等变化)的物流方式。通过流通加工,可以节约材料、提高成品率,保证供货质量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所以,对流通加工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流通加工是物流过程中“质”升华,使流通向更深层次发展,国外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予以高度重视。 六、配送 关于配送,因在以后专门介绍,故本讲略述。 七、信息功能 物流信息是连接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各环节的纽带,没有各物流环节信息的通畅和及时供给,就没有物流活动的时间效率和管理效率,也就失去了物流的整体效率。物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运输数量和品种,库存数量和品种,装卸质量和速度,包装形态和破损率等信息都是物流活动质量和效率信息,准确掌握这些信息,是搞好物流管理的先决条件。企业通过不断地收集、筛选、加工、研究、分析各类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判断生产和销售方向,决定企业经营战略,是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重要条件。 当然,在搞好企业经营管理时,单单掌握物流信息是不够的,商流信息,如销售状况、合同签订、批发与零售等信息,同行业企业商流、物流信息,乃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包括政治事件、经济政策、重大项目计划,证券、金融、保险、国民经济重要指标等,都是企业经营正确决策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物流信息功能是物流活动顺畅进行的保障,是物流活动取得高效益的前提,是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依据。充分掌握物流信息,能使企业减少浪费、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思考题 1物流一般有几个环节,各个环节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应该如何有效地衔接各个环节 一、“物流”一词的由来 我们现在所讲的物流,实际是从日本传入的,是日文汉字的直接引用。那么日文汉字中的“物流”又是从何而来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物流”一词的来龙去脉。 根据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的资料记载,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已基本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企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大幅度上升。1955年成立了生产性本部,该团体为了改进流通领域的生产效率,确保经济的顺畅运行和发展,组织了一个由伊泽道雄为团长的大型考察团,于1956年秋季考察了美国的物流。当时日本还没有“物流”这个词,代表团的名称为“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该代表团在美国期间,美国著名教授肯巴斯先生讲到,美国30年来国民经济之所以顺利发展,原因之一就是既重视生产效率又重视流通效率。美国产业界真正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基本在1950年前后,在此之前一直只重视销售,仅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等物流活动作为销售的辅助性活动。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在美国还发现,原来日本被称为流通技术的运输、包装等活动,美国人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PD)。日本考察团回国后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视物流的建议,并在产业界掀起了PD启蒙运动。在日本能率协会内设立了PD研究会,邀请平原直先生(历任装卸研究所所长、日本装卸协会会长,被誉为日本“物流之父”)担任会长,每个月举办PD研讨会;在流通经济研究所,日本权威物流学者林周二教授等也组织起PD研究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启蒙教育活动。经过8年的努力,1964年日本政府终于开始对PD引起了关注。通产省几次邀请平原直先生去政府机关说明PD的重要性,为政府官员们讲课。同年7月,通产省决定讨论物流预算案时,担心新闻媒体在报道中讲PD日本人听不懂,于是邀请平原直先生同内山九万先生(日本通运株式会社专务董事)商议。内山专务认为PD中的“P”,即Physical在这里并不是“物质”的意思,而是“物理”的意思,Distribution是“流通”的意思,所以应把PD译为“物理性流通”,但又觉得作为一个名词,“物理性流通”字数过多、过长,只好缩为“物的流通”。于是“物的流通”这一新词在全日本媒体上发表了。 此后,“物的流通”在日本逐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产业构造委员会内设立了“物的流通分会”;1970年成立的日本最大的物流团体之一就叫“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同年成立的另一个日本类似的物流团体,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每年举行的物流会议也都叫“全国物的流通会议”。 1970年以后很多人又觉得“物的流通”也有点长,于是就干脆简称为“物流”了。“物流”这个词在日本至今仍在使用。 二、中国物流启蒙 众所周知,物流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日本从美国引入了PD概念,用日文汉字“物流”替代了美国人一贯使用的Physical Distribution(PD),而我国现在广泛使用的“物流”,实际上是从日文汉字“物流”翻译而来。 1978年11月,原国家物资总局会同国家计委、财政部,山东、陕西、广西三省有关单位共17人组成中国物资工作考察团,由原国家物资总局副总局长陶力同志带队,赴日本考察生产资料管理和流通现状,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和日本工业技术文化中心的协助下,分组访问了日本的商社、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与日本通产省、运输省官员,日本钢铁联盟、日本物的流通协会的物流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座谈。考察团一行听到了一个新词,这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物流”。在回国后写出的考察报告中,专门介绍了商流和物流的涵义及日本物流合理化管理经验,该考察报告被收录在由中国物资经济学会编写、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外国和港澳地区物资管理考察》一书中。 1979年3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筹备组成立后,开始与国外的物流团体取得联系,准备向国外派团组考察物资流通。1979年5月,以原国家物资总局科教局局长梅洛同志为团长、原国家物资总局储运局副局长桓玉珊为秘书长,交通部、铁道部、国家经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二届国际物流会议,并首次专门对日本的物流进行了考察。同年10月,桓玉珊副局长应中国物资经济学会筹备组之约,向在京的1 700名物资工作者作了题为《国外重视物流研究》的学术报告,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介绍了国外物流现状。同年11月20日出版的中国物资经济学会筹备组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刊载了该学术报告的全文,使物流知识在广大的物资管理干部中流传。 1979年10月22日至11月6日,应中国物资经济学会筹备组的邀请,以社团法人日本能率协会会长、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副会长十时昌先生为团长、东京大学教授林周二先生为顾问、大和运输株式会社社长小仓昌男先生为副团长的“日本物的流通协会物流访华团”一行10人,作为国外第一个来访的专业物流团体,先后访问了北京、武汉、成都、重庆、上海等城市,在各地共举行了11场物流学术讲演和座谈。日本物流专家、学者详细介绍了日本、美国的物流现状和物流管理经验,给我国的物资工作者带来了崭新的物流概念,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讲演内容后来在专业刊物上登载,“物流”一词进一步在我国传播开来。 1980年3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正式成立后,学会理事长余啸谷同志(原国家物资总局副总局长)和秘书长高博同志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同年6月组织了中国物资经济学会赴日代表团,考察了日本物流。在日本两个最大的物流团体–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和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的精心安排下,代表团对日本的物流理论研究、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人才培训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考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之后,中国物资经济学会顾问(原国家物资总局总局长)李开信同志、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原国家物资总局副总局长)宋尔廉同志等都曾率团出访了日本、美国,考察物流或参加国际物流会议。截止198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共组织了19批物流团组出国访问考察或参加国际物流会议,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国外物流发展现状和管理经验,为我国物流启蒙和宣传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从1979年至1989年期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接待的国外物流专业考察团组有21批之多。日本物的流通协会会长田中文雄先生、理事长山芳雄先生、常务理事小河信雄先生、山本茂男先生、角田国雄先生都来过我国。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理事长、权威物流学者宇野政雄先生也率团来过我国。东京大学教授、权威物流学者林周二先生曾4次率团来华进行物流学术交流。其他日本物流专家、学者,如著名的物流成本权威学者西泽修教授、装卸搬运学者梁濑仁先生、企业物流权威学者唐泽丰教授、著名流通经济学者田岛义博教授以及企业物流专家河野力、山越完吾先生都来我国做过物流讲演。林周二教授在中国科学会堂进行物流学术讲演时,北京物流界的学者、教授、专家和企业经营决策者700多人参加,会场座无虚席,3个多小时的学术讲演,中途无一人退场,可见中国人对物流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 1981年,在《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首次大篇幅连载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编写的“物流浅谈”,系统地论述了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物流结构及物流信息等。1982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秘书处靳伟(本书作者)紧接其后,连续在《物资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日本物流管理沿革、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日本从物流用语的引进到物流理论研究、物流管理实践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天津物流》、《物资流通研究》、《物资管理自动化》等专业杂志也陆续发表或转载了许多物流方面的文章。 我国出版的第一本物流专业著作是1986年2月由吴润涛、靳伟、王之泰三人翻译、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的《物流手册》。该书52万字,出版后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很快销售一空。同年9月,靳伟、薛宝田和李振三人又翻译出版了《物流管理入门》。1987年,李京文、徐寿波为主编,王之泰、吴润涛为副主编的《物流学及其应用》一书出版。这些文章和专业书籍的发表和出版发行,使我国物流业界了解了物流知识,掌握了国外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企业物流实践提供了参考,也为我国后来的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为我国的物流文库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为我国物流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另一个民间团体–中国物流研究会,1984年8月在北京成立。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柳随年同志任会长,原国家物资总局干部高博同志任秘书长。成立大会收到了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的祝词。该研究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收到了150多篇论文,100多个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人数达500多人。该研究会1987年7月在蚌埠召开了首届年会,也有50多个城市,29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35个大型企业,150人出席,收到论文70余篇。会上,代表们就物流学、物流发展战略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显示出中国物流研究会这一专业学术团体的勃勃生机和中国理论界对物流的极大关注。 1986年秋季,北京科技大学邀请德国多德蒙特大学教授、著名物流学者尤尼曼先生来华讲学,与该大学吴清一教授、中国著名物流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第二年,在吴清一教授的主持下,该大学邀请了日本的“物流之父”平原直先生来北京举办物流培训班,为我国开展物流人才教育开了一个好头。1989年,吴清一教授又以录像的形式展开了物流启蒙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89年4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有21个国家,360名代表出席,同时举办的国际物流机械展览会也获得了圆满成功。国际会议之后,“物流”用语在中国大地进一步传播开来,物流理论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可喜局面。 20世纪80年代,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商业经济协会、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等民间团体以及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国家经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北京起重机械研究所、天津物流研究所、襄樊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中国物资出版社,也以各种方式积极开展了物流知识宣传普及、启蒙教育和国际交流等活动,与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中国物流研究会一样,为我国的物流启蒙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思考题 1、请谈谈“物流”一词的来龙去脉。 2、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流启蒙工作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