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分

时间:2023-05-17 21:09:02 | 作者:admin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分析:推动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探讨 面对第三方物流蓬勃发展的国际态势,面对国外物流企业的冲击和挑战,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应该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按现代物流的内在要求,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战斗力。但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力量的鼎力合作、群策群力、统筹兼顾。要想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4.1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订促进、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再造现有物流企业,转变它们的观念,完善它们的服务功能。通过宣传和指导使我国工商企业改变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与规模化原则,建立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   (一) 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欧美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昭示一点,现代物流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扶持,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协调。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更加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协调。因此,我国要促进第三方物流稳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和调控作用,需要政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政府的作用不是也不应该是万能的,政府必须找准在推进物流发展中的位置,主要从规划制定、政策导向、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制定全国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以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企业现代物流组织管理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物流网络和完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为总体目标,并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包括营造适宜的企业物流及物流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加快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等。物流产业各个相关的行业或行业管理部门,要从现代物流发展的整体高度,从复合产业所需要的高度,从经济运行协调的高度打破条块分割,把制定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作为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加快研究制定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   一是加强基础性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在物流产业发展目标的总体框架下,按照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给予物流产业较其他第三产业更为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及相关扶持政策:完善企业自营物流退出机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来遏制社会上的自营物流趋向,如对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资产的退出和落后的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给予较为明确的资金、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界定和支持。   二是整合运输资源,制定科学的综合运输发展政策。国家应加快进行宏观上实行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得研究,逐步整合运输资源,待条件符合及时机成熟时成立运营的场地形成和货物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在规范物流市场准入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支持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在促进现有物流企业之间加强联合的基础上,积极打破行政性垄断;在打破原有垄断性经营的基础上,充分放开市场,引进外资特别是民间资本,实现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和竞争机制,进而促使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良性竞争的市场。   三是解决协调机制问题,也就是解决物流各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问题。现代物流产业的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各个相关部门的良好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上。因此,国家要建立国家级的物流发展综合协调机构,设立一个由交通、铁道、民航、邮政、工商、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参加的综合协调机构,弱化部门利益,改变行业管理政策理念,从全局出发,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物流发展工作。要改变各部门自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的惯例,采取政府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企业制定物流规划,以排除部门利益的困扰。   此外,在未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可借鉴日本的经验将物流方面的政府管理职能适当进行集中,特别是将交通运输管理职能纳入统一的部门,以提高政府的管理和协调效率,形成有利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管理体制环境。   (四)是规范物流市场经济秩序。   信用和法制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正常运作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WTO的有关条款、协议,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经验教训,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有效地保护第三方物流乃至整个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健全我国目前尚不完善的信用制度,在全社会倡导“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等信用理念,并辅之以建立信用记录,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构建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样就能防止第三方物流服务中的法律纠纷,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风险。总之,要使客户相信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大多数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扩大市场需求。   4.2 行业协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物流市场需要规范,一是靠政府,二是靠行业自律组织。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学会等等。他们起着政府不能起到的作用,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第三方物流的跨行业服务与经营特点,使其行业协调和自律任务重、难度大。尤其在政府部门职能改革的形势下,政府不太可能参与行业具体经营性事务的协调工作。因此,物流行业协会特别是联合会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好自己的关。   1、代表国家行使物流发展行政管理职能   行业协会代表国家行使物流发展行政管理职能,可以解决严重制约3PL发展的“多龙治水、政出多门”现象。3PL发展所涉及的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数量之多,严重阻碍了3PL的顺利发展。通过物流行业协会,把所有由其他职能部门行使的职权全部归集到物流行业协会,这样有助于使该问题得到迅速有效地解决;同时,由于物流行业协会是物流管理专家云集的组织,因而还可以避免在一些行政职能管理部门中出现的“外行”管“内行”的情况发生;另外,物流行业协会毕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因此,由它管理物流行业还可以避免“政企不分”的现象出现。   2、推动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由于物流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贸易、运输、金融、商检、海关等部门和行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程度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其发展呼唤懂信息、会管理、知法律、通金融、晓外语的复合型和综合型人才。但我国在物流人才教育和培养上不尽人意,物流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乏物流管理师和工程师。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高级物流人才需求将达3万人左右,中级管理人才需求将达lo万人左右。因此,行业协会要积极推进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人才后备和智力支持。   物流教育与培训要注意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具体实践,着力培养物流实用型人才。   第一,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培训点,着力培养师资力量,继续推进与世界贸易中心(ITC)达成的物流与采购高级人员培训计划。要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推进物流师的培训与认证工作。   第二,要向国外取经,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培训方法和培训教材,着力培养物流实用型人才。国外物流人才培训体系经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而实践也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此外,借鉴和学习国外人才培训体系也是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关键一步,也是入世后我国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毕竟国内物流人才教育体系的构建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因此要想在短期内缓解国内物流人才匮乏问题,引进国际先进物流人才培训体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拿来主义”。2008年底,中国交通协会与英国皇家物流运输协会在北京就我国引进其物流培训认证体系签订协议,正式揭开我国利用外国培训体系,养我物流人才的序幕。   3、要加强物流理论和政策研究   我国物流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资本、技术和能力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差距。尽管我国物流理论研究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对物流的基础理论、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物流政策研究,还有待加强。行业协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开展物流理论和政策研究,为我国物流理论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当前,行业协会要在学习探讨国外现代物流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系统地开展物流发展战略、物流标准化、物流技术、物流政策研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参与国际物流学术研讨,进行研究项目的合作,促进我国物流学术界与国际物流学术界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4.3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内外功的修炼   国家与国家的竞争,行业与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较量。而作为推动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核心力量,作为增强我国物流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注重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内外兼修,固本强基,真正成为我国物流市场的主体,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力军。   1、苦练内功,不断增强竞争力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传统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因此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整合优化内部物流资源,如中远集团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业务的基础上,2002年初成立中远物流公司,重新构建覆盖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使公司的发展迈进了新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金不足的制约,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2、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信誉   一是提高服务质量管理,确保客户满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因为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可以说没有质量没有一切,没有质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要提高服务质量管理,确保客户满意,第三方物流企业就要站在工商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物流服务,必须熟悉工商企业物流活动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层次,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物流管理能力和水平。只有把好质量关,客户才会满意:客户满意了,双方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商业信誉。物流服务是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是完全以信用体系为基础。   一方面,企业要自觉树立起高度的信用,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以赢得客户的信任。   另一方面,重视建立市场信誉,塑造良好的信用形象,打造信用品牌。物流服务是诚信敏感度高的行业,由于物流服务常常会深入到工商企业的核心层面,牵扯到企业经营和运作的具体环节,一旦这些环节处于不确定或多变的状态,工商企业的正常运作就会受到重大影响,这样它会放弃物流外包而选择自营。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保持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恪守诚信。   3、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物流信息化   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最大的特长和优势就是物流专业服务,既然是专业化服务,当然不能一般化。要提高专业化水平,关键在于人才,高质量的物流人才是企业专业化服务的源泉。企业要从人才着手,打造一支既有强兵又有悍将的物流队伍,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工商企业认同和首肯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感到所作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此,企业要重视本企业员工的培训,积极参加一些物流组织举办的高水平物流培训班,培养一批高级物流技术人才;建立物流操作示范区,培养技术骨干:通过各种物流行业组织,加强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广泛交流,加强对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先进经验的学习及借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要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送货延时等风险大大降低。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已经使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通信、RF(射频识别装置)。此外,电子商务物流正在崛起,网上订货、网上签单、客户个性化管理和网上结算正成为趋势。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物流活动将通过Internet与EDI(电子数据交换)来实现。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有能力与客户之间建立基于Internet和EDI的物流信息系统,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及时跟踪货物的运输过程,掌握库存的准确信息,从而合理调配和使用物流资源。所以信息系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立足市场的必要条件,这是工商企业选择物流服务时考虑的首要条件。   4、加强增值服务能力的塑造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种明显的趋势,即原来重视多元化的制造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只作为辅助的物流服务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并且不断整合物流环节,成为多元化、复合性的一个行业了。在这种变动中,物流服务不仅仅从物流本身获取其增加值,而且渗透到其他领域,在分拆、包装、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得到其增值服务能力的利润,而且真正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的增值服务方面更胜一筹。   可以说,增值服务是物流企业获取超常利润的有效途径。例如,美国EXCEL公司属下专设一个部门建立了一种订货登记服务,为刚出生的婴儿安排将宝洁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尿布送到顾客家中。由此看来,我国第三方物流要提高竞争力,要想在物流市场上有所作为,就一定要加强增值服务能力的塑造,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还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获取服务效益。   5、拓展业务网络   物流业是一种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明显的行业。其规模主要表现在业务网络足够大,只有具备足够大的网络,与其他同业者相比,才会得到较低的平均成本的优势。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网络可以减少往返空载,提高仓库的使用率,加快仓库的周转。   同时,在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共用等方面都会因规模的扩大而提高。所谓业务网络是物流企业的功能网络,是指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具备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业务功能,如储运、增值服务、报关代理、代理采购、金融保险、售后服务、返程物流等等。从理论上说,成本,因为内部化后将会减少交易成本。在各地域和各环节上全部覆盖最能节约但是任何企业都不是全能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贸然进入不擅长的领域不仅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收益,还可能降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网络的规模大小还要受进入行业市场大小的制约,或者说要受到特定业务和市场的限制,有的行业业务量非常大,例如普通日常食品、快速消费性日常用品等;而有的却较小,例如精巧的奢侈品像高级手表等。对于前者,必须拥有足够大的运力和网络,而对于后者则不可能要求大型的载重车辆和固定的全国性网络。   因此,对业务网络布局,企业不仅在地域上要选择,还要对物流环节的进入有充分的准备,只有进入到有领先优势的环节和领域,才有可能成为这个环节或领域的强势企业。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若企业规模大,业务多,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可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和共用网点;还可以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点。2002年中远集团和小天鹅、科龙联合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合理配置异地货源,取得可观效益,堪称业务网络拓展的经典。   4.3.2 实施整合战略,优化物流资源   1、 客户资源整合   客户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根据客户价值为其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努力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使企业的内部优势资源和外部优势资源进行迅速有效的整合。实现客户服务成本最低化、客户服务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大的优势。客户资源整合说到底是为了争取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要想成为大的物流企业,就要有众多的客户,而要形成众多的客户仅仅依靠一次性的客户服务是不稳定的,除了将一次性的客户发展为长期客户外,还要挖掘潜在的客户资源,即要与可能的客户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客户资产具有不可储存性。一旦物流企业的服务不再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就会“用脚投票”。   因此,物流企业的客户资源整合在操作层面上就是两件事:一是留住老客户;二是发展新客户。由于开发新客户的成本常常是留住老客户的5倍,所以客户资源整合的重点应放在老客户方面,通过长期的合作能够消除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取得代理的信任,减少信息收集成本。更重要的是在于与客户结成战略联盟之后,不断拓展为客户服务的领域,会最终成为客户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服务商。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是客户资源整合的最佳途径,虽然建立客户资料、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经常走访客户、对客户实施分类管理、实施专家营销、帮助客户重整物流业务流程等都是整合客户资源的有效方法,但全方位的服务将是留住老客户和发展新客户的最佳途径,也是一个拓展空间极大的服务创新理念。   2、能力资源整合   能力资源整合则是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来完善物流网络,扩大物流服务能力资源的范围,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物流服务能力资源既包括物流服务所需的有形的实体资源,又包括物流服务所需的无形的技能资源和有效的物流管理团队。而所谓战略联盟,从资源集合体的角度界定,是指参与企业根据各自已有资源的异质性,本互利互惠的原则,结合资源的互补性,追求共同利益的行为。   因此,这资源整合实质是在盘活实体资源,增强技能资源水平及提高管理团队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物流服务创新。但任何一个物流企业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当客户的需求不能独自完成时,就需要与其他物流服务商合作。另外,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分工,第三方物流业务也需要外包,即与其他的物流供应商结成联盟,特别是异地的联盟更具有重要性。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指两个或多个物流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开拓新市场等特定战略目标而签订的长期互利的协定关系,联盟企业分享约定的资源和能力。物流服务由于运作的复杂性,加之一个企业的物流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某个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往往难以满足物流服务的全球化与综合化发展需要,难以实现物流动作整体的有效控制与管理,难以实现物流全过程的价值和经营行为的最优化,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与相关物流企业间战略结盈,可以使物流企业在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利用伙伴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增加物流服务品种,扩大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面,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进而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获益。目前,这已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物流企业才能不断做大,物流业务也才会不断升级。就目前物流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能力资源整合方式主要是通过战略联盟来实现服务创新,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层次,可以说战略联盟是能力资源整台的有效途径。而要实现能力资源的整合,首先是战略联盟的成功。而要实现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需要联盟双方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有效而积极的信息沟通、共同的企业经营目标、互补的物流服务能力、双方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共同努力。   3、信息资源整台   由于现代物流涉及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即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由于现代物流的宗旨是以最经济、最快捷的优质服务来满足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又是千变万化的。因而,企业进行生产、必须依据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进行采购、设计和投产,这就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必须有很强的市场目的性,企业在生产之前必须深入市场调查,确实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要完成这一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递,物流服务必须完成两个使命,一是商品的流动,即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二是信息的流动,即从消费者流向生产者。商品的流动要达到准确、快速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离不开前期的信息流动,所以在现代物流中,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将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信息资源整合就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而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有赖于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共享资料的采集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功能的实现。而通过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实现物流运作全程的可见度和可控性,进而增强物流操作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度,实现较高的客户满意度。   4.4工商企业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经济市场化的环境中,只有需求才真正是市场的源动力,只有工商企业对物流外包服务的需求充足,第三方物流企业才会有持续改善服务的利益驱动和资源支持,物流市场资源才不会浪费。市场需求问题是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关键和根本,市场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内工商企业物流观念滞后,自营物流退出机制不健全;   另一方面国内物流企业服务不尽人意也制约了市场需求的增加。不管怎么样,第三方物流作为新生的物流服务模式,在未来的物流市场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是大势所趋。因此,工商企业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适时采用第三方物流,当然这要在整体把握第三方物流运作及其动态发展的前提下,在深刻理解时代发展趋势、现实国情和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审时度势,转变观念   而要解决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企业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物流外包对于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   一是工商企业要打破“大而全小而全”,“肥水不流别人田”的传统经营思想,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重视物流管理工作,为发展第三方物流提供市场。当然这一方面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自身的优质服务来吸引、培养、挖掘;   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宣传报道,有赖于社会舆论尤其是相关媒体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整个市场化体制改革的完善,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是当务之急。只有明晰的产权制度才能使企业成为真正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主体,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真正的动力和保障,使之放弃诸如“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和做法。   二是工商企业要认识到第三方物流能成为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有力武器,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其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通过求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在更广阔的视角范围内了解各地市场趋势及销售状况,调整生产经营计划,增强企业市场灵敏度和判断了,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2、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我国工商企业是否选择第三方物流,采用何种形式外包以及外包范围的确定,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其综合实力与经营特点而定的。由此看来,第三方物流不一定是企业的最佳选择,而且物流外包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工商企业在对第三方物流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做到因地制宜。对于一些工商企业投资进行自营物流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这样做必须一定的条件和前提。一是企业自营物流具有显着的规模收益且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海尔物流、宝钢物流;二是若企业选择物流业务外包,稍有差池就会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或市场领先地位造成显着的负面影响。物流业务外包分为全部外包与部分外包,所以工商企业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   全部外包适用于以下情况,一是工商企业物流资产不多,物漉业务较少,物流部门人员少,这样企业可将物流业务完全外包,也就是彻底关闭自己的物流系统,将所有的物流职能转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工商企业的物流系统全部买下,接管并拥有企业的物流资产和人员,接管后的物流系统仍然为企业服务也可与其他企业共享。   三是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能明显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效益;或尽管物流成本上升但运作总成本下降且企业整体运作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四是企业多年从事专业化经营而没有经营物流,缺乏物流经营的经验和技巧;或是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和新建企业该选择全部外包。至于部分外包或叫逐步外包,主要针对以下的情况。一是对于物流资产较多、人员较多、物流业务较多的企业,一般采用部分外包与部分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工商企业对基础较好的物流环节改造提升,同时以高效的社会专业化物流服务取代某些低效的自营业务:二是工商企业将物流系统剥离,成立独立的物流子公司并允许其承担其它企业的物流业务;三就是物流业务管理外包,就是工商企业拥有物流设备的产权,将管理职能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伺机而动,有的放矢   工商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战略必须比较预期总收益和预期总成本,也就是要权衡战略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物流系统中各主体的行为或者外部形势发生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净收益变动。因此,工商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系统中各主体行为的变化,及时甄别和筛选各种信息,精心选择行动时机,以求一举成功。若时机选择恰当,企业可获得战略优势;若时机把握不准,企业则陷于被动境地。譬如工商企业估计到在一定时期内某个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不能达到自生产经营的要求或其制定的物流服务价格比自营成本还高,或者因其信用等级太低而使违约风险很大,那么贸然选择外包,企业就会得不偿失,由此会遭受损失甚至致命的打击。   又如,企业预见到迅速实施外包战略,有利于将来获取更大的战略利益,那么不失时机抢先行动就是上策,当然企业不应该守株待兔,应积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紧密合作、充分协商,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总而言之,工商企业应以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预期的净收益进行权衡比较,恰当地选择时机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   总之,促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推动和协调控制作用,为中国第三方物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建立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发展有规章制度;二是尽快规范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组织、发挥、协调、规划职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消除条块分割现象,避免浪费建设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发展。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