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库存从何来?
时间:2023-10-02 12:00:02 | 作者:admin
剩余库存从何来?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采购沙龙上有个主题,说的是剩余库存从何而来。
从表面上看,剩余库存是因为过量采购、设计变更、客户订单变更、生产计划变更、质量问题等。从实质上看,它源于两个基本面的问题,那就是采购前置期(Lead Time)和不确定性。
设想一个完美的世界,你想采购什么就能马上得到,即采购前置期为零。于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采购,就像到水龙头上接水:谁家的水过剩过?库存不存在,自然就没有过剩的问题。不管是设计变更、客户变化,还是生产计划变更,剩余库存就不是个问题。
那么,解决方法之一就是缩短采购前置期(Lead Time)。公式很简单:库存=平均用量x采购前置期。具体方法很多。例如丰田生产系统通过相对富裕的产能规划来缩短前置期。流水线设计地好,半成品的中间停留时间很短,过程库存就很少(又是一个丰田生产系统的例子)。再就是与供应商想办法,看3周的生产周期能否缩短为2周。一些大公司在着手库存问题时大都从采购前置期着手。例如一个高科技生产企业,几年来一直推行六周政策,即任何零部件的采购前置期不高于六周。在一个采购前置期动辄上十周的行业,这一措施大幅度降低库存。相应地,库存周转率也大幅升高。
上面的库存计算公式太简单,少掉了安全库存部分(Safety Stock)。安全库存就是为对付不确定因素而定。例如每天平均需求量为10,但有可能是13,也有可能15。备料时就得多备。在同样的服务水平下(即有货的可能性),变动因素高则安全库存高。其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而是以类似几何数级的方式增长(概念上)。这些变化因素包括供货不稳定、质量问题、需求变化、设计变更、清点误差等。有些变动难以控制,例如原材料,一般的公司没法控制供给与需求。但是,更多的变动是人为的。例如客户担心供应商供货不足,于是下大订单;营销部担心分不到足够的产能,故意飙升预测;客户服务人员担心服务水平跟不上,于是囤积过多的货物(而不是按照科学的方式去计算)。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可控制的不确定性大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例如客户知道的供应商不知道,销售部门知道的生产部门不知道。所以,信息共享便成为解决方案中最有效的一个。例如沃尔玛直接让供货商接触顾客采购信息,让供货商在沃尔玛的货架上管理自己的货品,就是防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采购方与供应商一起预测、规划和补货(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CPFR))就是拿信息换库存。信息换库存的背后是互信,互信背后是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在一个要么我吃了你,要么你吃了我的短视的商业环境,很难实现信息换库存。
进一步深究,采购前置期反映了供应链成员的生产、运营能力,体现了各方在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规划、和执行上的水平。为什么涉及到开发与设计呢?因为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多是由开发设计阶段决定。例如笔者管理的一个部件,最初设计得很笨重,80多磅重,得两个工人抬着,生产周期在八周左右。改进设计后,部件轻巧多了,只有二三十磅,一个人就能对付,六周就可以得到产品。为什么涉及规划和执行呢?规划不科学,例如不了解产能瓶颈,没法有效规划产能瓶颈,工序搭接不合理,工序时间计算不准确,材料列表(BOM)不准确,材料库存数量不准,就影响到规划的准确性。而执行不力,如果没法按照计划的来,那规划就得考虑更多的富裕时间,采购前置期就是这样从实际生产周期的几天变为几周,因为绝大多数时间是等待(在90%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只要你催货,你总会得到一个更好的交货期(似乎是个定律)。更深一步讲,采购前置期也没几个人真正弄得懂,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多,或者因为没几个人感兴趣(大家都是想当然,用一些简单的准则来确定前置期,例如生产周期为1周,额外加上3周,就得到采购前置期)。其实用更复杂的模拟方法确定采购前置期也好不到那里去:变量太多,模型太复杂,确定的前置期本身也是一个变量,例如在30到40天内生产出产品的概率是95%。这是个什么答案?你没法拿这个答复客户啊。
所以,归根结底,采购前置期的本质也是不确定性,是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性(不知道是否能得到产能,不知道质量是否合格,客户可能提前要所以预先把交货期延长,降低期望,一旦催货,便“提前”交货,皆大欢喜,诸如此类)。加上采购方的不确定性(设计变更、物料清单不准、库存量不准、质量损耗、过期等)和客户方的不确定性,这库存就是和不确定性打交道。剩余库存就是在与不确定性的斗争中败下阵来的产物。而库存水平也是一个公司是否正常运营的温度计,甚至是整个经济的温度计(美国的供应管理协会统计库存水平变化,中国和几十个其它国家也有类似指数)。
表面发烧,其实是得了炎症,或者更复杂的病症。管理者的任务就是透过表面看实质。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解决不了问题,也造就不了合格的管理者。当然,话说回来,库存问题非常难解决,因为问题实在太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写几本书也写不完(而且确实库存管理方面的书估计能塞满一个图书馆了)。程晓华有一个专门的库存研究室,而且专门研究制造业,看上去非常小、细的一个方向,其实只有内行才能体会到里面天地有多宽。程先生现在到Flextronix担任物料总监,但他的网站、文章依然在,感兴趣的可访问。
注:当然剩余库存也可能是因为价格原因而过量采购。此类问题相对好解决。
上一篇:【案例】一百万的库存是怎么来的? | 下一篇:为什么预测在供应链最末端失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