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安全库存量
时间:2023-09-06 20:00:02 | 作者:admin
库存管理:安全库存量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安全库存量就是除了预计出去的库存量,还留在库里的适当库存。影响安全库存量的因素
(1)存货需求量的变化、订货间隔期的变化以及交货延误期的长短。预期存货需求量变化越大,企业应保持的安全库存量也越大;同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订货间隔期、订货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越大,或预计订货间隔期越长,则存货的中断风险也就越高,安全库存量也应越高。
(2)存货的短缺成本和储存成本。一般地,存货短缺成本的发生概率或可能的发生额越高,企业需要保持的安全库存量就越大。增加安全库存量,尽管能减少存货短缺成本,但会给企业带来储存成本的额外负担。在理想条件下,最优的订货和储存模式可以求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反向变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这个自出现商品流通以来就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一般地,厂商要处理两种流:物流和信息流。公司内部间的隔阂影响了信息的有效流通,信息的成批处理使得公司内“加速原理”生效,需求信息经常被扭曲或延迟,从而引起采购人员和生产计划制定者的典型反应——“前置时间或安全库存综合症”。该效应继续加强,直到增加过量,相应的成本同时随之上升。
过剩的生产能力不断蔓延至整条供应链,扭曲的需求数据开始引起第二种效应——“存货削减综合症”,厂商不得不选择永久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侵蚀企业的盈利。前一种效应引起过量的存货,公司为了求出路又导致后一种结果,不进行流程改变,这两种效应将持续存在并互相推动。
在市场成长期,两种效应的结合所带来的后果常被增长的需求所掩盖,厂商可以生存甚至兴旺而不顾及震荡周期的存在——一段时间内,全力处理存货;另一段时间内却又不顾成本的加速生产。当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或下降期后,厂商开始一步步走向衰亡。可以说,在目前企业与企业存在隔阂甚至企业内部门之间也存在隔阂的情况下,信息传递滞后、反应缓慢、成批处理和不确定性是造成上述两种效应的深层原因,应对的根本也在于减少组织隔阂、加强信息疏导并能做到迅速反应。
上一篇:推动式库存管理模型的计算 | 下一篇:拉动式库存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