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配送: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

时间:2023-08-16 21:00:02 | 作者:admin
摘 要:冷链物流是确保食品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综述了冷链物流与共同配送的研究成果,然后分析了共同配送对食品安全、易腐商品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社会的影响,最后指出在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薄弱,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还很难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情况下,推行共同配送是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 关键词: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优化选择,服务业经济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日渐受到广泛重视。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和国家多家部委都对农副产品物流和食品安全给予了关注。例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2005年,贯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绿色通道”建成;200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产,积极推进中式肉制品工业化生产步伐;……在现代物流技术方面,重点攻克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技术、数字化存储与智能配送技术、智能分级技术、快速预冷技术与冷链技术、综合保鲜技术等”;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      与此同时,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权威资料,目前我国仅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和少量的牛奶、豆制品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远低于发达国家85%左右的比例。由此导致易腐商品在物流渠道中大量变质、腐烂,物流损失率高达25%~30%,折合金额为750亿元人民币/年,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们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此,尽快建设和发展好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确保食品安全,成为我国流通经济中的头等大事,其中,由于冷链产品的易腐特性,选择什么样的物流配送模式,更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易腐生鲜产品从产品生产(收获或捕捞),经过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适用于冷链的产品包括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和特殊商品(药品)。      关于共同配送,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按日本运输省的定义,共同配送是指“在城市里,为了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的配送”。也就是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供配送服务。也有专家认为,共同配送是指为提高物流效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许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的配送,它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      实际上,以上两种定义描述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两类主要的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的内涵在于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的企业联盟。企业间通过沟通、交流,逐步形成共识,在互信互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水平、垂直、同业、异业的整合,以策略联盟、协同组合、物流共同化等合作方式共享有限的资源,从而达到物流配送的整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获利能力,进而提升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商业环境现代化以及整体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何景华,2001)。      大量专家对冷链物流进行了深入研究。Marija等(2005)认为全球冷冻食品消费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关税的降低、运输效率的持续提高、IT技术以及冷链技术的发展。同时,他们认为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快速反应对于食品品质非常重要。Simon等(2007)的研究表明,冷链在全球食品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加拿大政府由此对冷链物流进行了政策引导和扶持。我国著名物流专家邬跃(2005)指出,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水平的差异以及我国整个物流行业的结构特点等因素,我国不能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要发展具有自身特点的冷链物流。汪云华(2006)指出我国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恭树生、梁怀兰(2006)认为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环节没有很好的衔接起来,区域内的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应尽快建立配送中心。韩根初(2007)强调保证冷链食品安全对策在于:食品物流体系的建立;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升级冷链技术设备;创新冷链物流的管理机制以及政府的扶持等。      在共同配送方面,David等(2004)研究了瑞典东南部城市乌普萨拉市区物流共同配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研究发现,共同配送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减轻对城市交通堵塞和环境的污染。叶志坚(2004)从量化角度重点研究了多车型车辆路径问题以及车辆数目保有量计划与相应的算法。胡小文(2006)从共同配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衡量,无论在企业角度还是社会角度,开展共同配送都是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学者们分别对冷链物流与共同配送进行了研究,但是对冷链物流的配送模式尤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配送模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上述专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冷链物流的特点,提出我国冷链物流的优化配送模式。      三、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链物流配送模式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在于:冷链物流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硬件设施建设滞后,投资巨大,中小物流企业或工商企业无力单独投资建设;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配送成本高;现有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容易导致城市交通堵塞,加大环境污染。而我国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主要体现在部分易腐商品生产企业自行完成配送任务,配送成本高;专业配送企业各自为阵,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以上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现有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反映了我国在冷链物流方面的国情。笔者认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共同配送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其中,适合我国国情的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是指在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薄弱,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还很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情况下,一方面充分整合现有冷链资源,建立以区域为核心的统一物流配送中心;另一方面,共同配送的模式既包括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也包括多个配送企业联合一起进行配送,还包括多家工商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冷链物流设施。即物流配送的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的共同化、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发展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主要理由如下:      (一)从食品安全角度看。首先,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多家工商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冷链物流实施,不仅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风险,而且容易完善冷藏冷冻配套实施,有助于提高冷链物流在易腐商品供应链物流中的比重,减少物流损耗,降低商品的腐烂率。其次,多家企业参与共同配送,一方面更有条件共建信息系统与网络,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快速反馈,从而更快地反映市场需求,缩短产品订货提前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物流技术例如RFID、GPS的采用,加强对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最后,多家配送企业联合进行配送,提高了服务网络的覆盖率,进而提高了配送服务水平和配送速度,有利于降低商品的腐烂率。总的来说,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比传统配送模式更有利于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      (二)对于易腐商品生产企业来说。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配送任务,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与扩散,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有利于提高食品质量,创立食品名牌,提升食品的国际竞争力。而食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通常会带来产品价格的提高,最终也有利于位于供应链最前端的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为多家易腐商品生产企业提供配送服务,容易达到了配送的经济规模,运输单位的大型化和信息网络化使得车辆资源充分利用,装载效率明显提高,在实现物流效率化的同时,有利于小批量、多批次配送业务的展开。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而且提高了顾客价值。      (四)从社会角度看。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大大推动了多品种、少批量、多频度的配送,商品种类的增加,交货提前期的缩短,导致运输车辆增多,交通道路堵塞,城市环境恶化。开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在区域配送中心的协调下,将运往同一地区的商品用一辆卡车运送,大大地减少了运输车辆,缓解了城市交通,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共同配送的实质是对物流配送要素上的各个企业的横向集成,在产品流通中利用各个配送企业的资源、设备及地理条件,提高了社会资本的利用率,使得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四、结束语      共同配送是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好的应用。在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无疑是一种优化选择。当然,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诸多的问题例如费用分担问题、信任机制问题、路径优化问题等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笔者也将在今后继续关注。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