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流通业与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

时间:2023-08-13 20:00:02 | 作者:admin
 一、韩国流通业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韩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时期。当时,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重点向工业领域倾斜,因此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而政府对整个流通业给予的政策扶持力度却非常有限,导致流通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70年代以后,随着整个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多样化,韩国的流通产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产业资本开始投向流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利用多余土地和资本涉足流通业,加快了流通业的发展。韩国流通市场的开放是在80年代以后分阶段性实施推进的。1981外商可以投资100平方米以下、经营单一品种的专卖店。1983年,美国经济委员会向韩国提出开放国内流通市场的要求,当时的韩国政府被迫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放国内流通市场。韩国政府在1988年提出“批发零售业振兴5年计划”,同时,发表了阶段性开放市场的计划。1993年发表“流通市场开放计划及补充对策案”之后,从1996年1月1日起韩国正式全面对外开放了国内流通市场。 90年代后期,伴随着流通业的对外开放和新业态的出现,韩国流通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现在韩国流通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韩国银行统计:2003年流通业(批发、零售)占GDP比重的9%,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率是17.5%,接近制造业的19.0%,远高于农、林、水产业的8.8%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韩国流通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为17.5%,高于美国的15.4%(2002年)水平。据韩国产业资源部预测:到2008年,韩国流通产业将占实际GDP的11%,每销售10亿韩元可以解决50人—60人的就业问题。流通产业的发展对GDP增长、投资、消费、就业率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韩国的流通业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主要以产业资源部为主。产业资源部下属贸易流通局负责制定流通产业的相关法规。目前韩国正在实施5 年(2004年-2008年)韩国流通产业发展计划,重点在于扶持竞争力强的流通企业的发展,构筑流通产业的数字化及合作流通平台,培养流通产业人才,支持国内流通物流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和强化国内企业的全球性竞争力,增强中韩合作。除政府组织以外,一些民间经济团体也在从事与流通产业相关的研究工作,并执行来自政府的委托项目。此外,还有按照行业类别所组成的协会,具有代表性的协会有韩国百货商店协会、韩国连锁店协会、韩国便利店协会、韩国在线购物协会、韩国直销协会和韩国特许专营协会等。 (一)零售业 90年代初,韩国商业流通业态主要有百货商店、超市、传统市场三种业态,从1996年1月1日起韩国正式全面对外开放了国内流通市场,政府发表了分阶段开放市场的“三阶段流通市场开放计划”,1996年废除外商投资综合零售业必须“限制营业面积与商店数量”的有关规定,随着流通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新业态的出现,韩国流通业发生了重大转变。1996年德国麦德龙、法国家乐福,1998年美国克罗格,沃尔玛等国际性流通企业相继进入韩国市场。发达国家零售业态的代表----便利店和以低于通常价格为代表的折扣店的出现,改变了韩国流通业的结构。过去10年间,折扣店、便利店、无店铺销售店的数量急剧增加,而百货店和小规模零售业的店铺数量逐渐减少。2002年,折扣店进入流通产业9年之后,销售额首次超过百货商店,突破17万亿韩元,攀升至国内零售销售额第一位。折扣店逐渐发展成为流通产业的核心,其销售结构也逐渐从以食品类为中心扩大到家电产品领域。 (1)销售额 2003年,韩国零售业的销售额为127.86万亿韩元,占包括汽车批发零售业在内的总销售额的29.6%,零售企业数为67万家,从业人员有192万人。 零售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行业是综合零售业,2003年,实现销售额51万亿韩元,其次是专门经营其它商品的行业,销售额为20.3万亿韩元,第三是纤维、服装、鞋及皮革制品业,销售额为15.5万亿韩元,第四是家电制品、家具及家庭用品业,销售额为14.3万亿韩元,第五是食品饮料及烟草业,销售额为10.6万亿韩元。中高档商品行业、无店铺行业、医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业,占零售总额的比重偏低。销售额仅为7.2万亿韩元。 (2)企业数量 零售企业中,企业数量所占比重最大的行业是各种专业店。2003年,该行业的企业数为16万家,2000年后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是数量最多的行业,其次是纤维、服装、鞋、皮革制品的行业为14万家;第三是综合零售业,有12.3万家;第四是食品饮料及烟草业,有11.1万家。企业数量最少的行业是中高档商品行业,有5千家,其次是无店铺行业,为1.5万家,第三是医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行业4.1万家。 (3)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最多的是综合性零售业,2003年有35.5万人,其次是专业店行业,10万人左右,第三是纤维、服装、鞋及皮革制品业,5万人左右, 最后是无店铺行业,2万人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虽然无店铺行业的销售额与企业数所占比重偏低,但是,从业人员数所占的比重却居前列,原因是无店铺行业中上门推销人员所占比重较高。中高档商品行业和医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业与其它行业相比,从业人员数较少。 (4)店铺总面积 占零售业店铺总面积比重最高的行业是综合零售业,2003年达到2339万m2,约占全部零售业的43.6%,原因是多数大型零售店店铺面积很大。中高档、无店铺行业、医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行业占店铺总面积的比重相对低于其它行业。 (二)批发业 (1)销售额 根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03年,韩国批发业的销售规模为250.6万亿韩元,占批发零售业总销售额的58.0%,其中食品饮料及烟草业占批发总额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家庭用品、机械设备及相关用品,第三是其它批发业,第四是工业用中间产品及再生产材料。批发业中销售额比重较低的行业依次为工业用农畜产品及牲畜、商品中介业、金属矿物及初级金属制品等行业。 (2)企业数量 经营批发业的企业有20.5万家, 按行业分:2003年,经营家庭用品的批发企业最多,共有5万家,其次是食品饮料及烟草业,有4.2万家,第三是机械设备及相关用品行业,有3.5万家,第四是建材及五金行业,有2.9万家。从事其它批发行业、金属矿产品及初级金属制品行业、商品中介业、产业用农畜产品及牲畜业的企业数量所占比重偏低。 (3)从业人员 批发行业从业人员数83万人 按行业分:2003年,家庭用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最多,共有22.9万人,其次是食品饮料及烟草行业,有18.5万人,第三是机械设备及相关用品行业,有15.5万人。从事其它批发业、产业用农畜产品及牲畜业、金属矿物及初级金属制品行业的从业人员不足3万人。 (三)韩国商业流通业的特征 第一,随着新型流通业态不断涌现,推动了流通企业向复合型转变,打破了不同业态之间的界限。流通零售业正在从以商品为中心的专业店向多样化业态转变。现在,满足顾客特殊需求且可同时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业态不断出现,例如化妆品柜台销售健康食品,折扣店卖家用电器等。 第二,随着消费经验的增长,消费者购物观念发生变化,购物已经不再是单纯选择产品的过程,而是演变成为一种享受服务的过程,这促使大型专业廉价店逐步发展起来,以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 第三,由于大规模零售业的发展壮大,拥有流通渠道的生产企业影响力逐渐下降,流通企业影响力上升并逐渐掌握了流通产业的主导权。特别是以大型零售业为主首的流通企业,在选择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管理,掌握着市场和产品的重要信息。 第四、随着新业态的出现,流通产业中的服务理念也不断得到强化。流通业态中提供最前沿服务的百货商店在与折扣店的服务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在商品的多样性方面,其销售的产品与折扣店相类似,且大型专业廉价店及有机农业食品专卖店的出现,使百货店的商品专业性也处于劣势。由于服务水平的趋同化,与此相类似的服务理念已不能再给顾客带来新意。相反,折扣店的快速发展正不断蚕食着百货商店的销售市场,作为新业态,折扣店的发展减少了流通环节,导致价格下降,为稳定消费物价指数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韩国商业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韩国已经建成了全国性的信息网,从而为流通信息的畅通提供了保障。特别是以大型折扣店为首的便利店、互联网销售、家庭购物等新业态的成长,带动了流通产业的全面发展。这种环境的变化使购物不再受场地的限制,可自由进行购物,同时,消费者可以便捷地获得所购物品的信息如价格、品质等。今后韩国商业流通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利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空前活跃。互联网销售市场在很短时期内获得了惊人的发展。2004年,互联网购物中心达到3474个,月交易额规模是6483亿韩元。2003年4月,韩国国内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7万亿韩元。根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将增加到19万亿韩元,年平均增长率比整个零售业还要高15.2%。1998年,韩国国内互联网市场规模占整个零售流通市场的比重仅为0.03%,但2003年已经达到5%,2010 年可增加到8%。 第二,新型流通业态层不断出现和发展壮大。2004年,在折扣店和小区超市业态之间出现了中型超市(SSM)。SSM在维持折扣店低廉价格的同时,以1,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实行地域密集性战略。最近,又出现了互联网上超级商场的新业态,与主要销售工业产品的网上购物中心有所不同,它主要经营一次性商品(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和加工食品、生活用品等。大型折扣店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和发达的配送系统向互联网上超级商场进军。现在无论是业态内还是业态之间,商业流通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第三,随着百货商店增长速度减缓,传统市场及超市正在为生存而战。 80年代后半期之前,在韩国流通领域三足鼎立的百货商店、传统市场和超市是商业流通产业中的主要销售方式,90年代以后,随着新的商业业态的出现,三者不得不逐渐为生存而战。最近,大韩商工会议所选择7大城市的700个家庭,分不同类别对流通业态进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得分最高的是折扣店,占63.7%,百货商店占51.1%,传统市场占35.8%。面对竞争,百货商店业向折扣店市场进军,为了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在地域、商品差别上更是很下功夫,传统市场和大规模超市在地域商圈内正在逐渐失去立足之地。最近,为了保护传统市场,韩国政府对折扣店24小时营业进行限制,对中小零售商店的扶持政策也从限制大型零售业的竞争向提高中小零售店生产效率和强化服务的方向转变。同时,中小型零售超市还采取行业协作的方式,通过实行统一采购、销售、管理等来提高其生产效率。 二、韩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现状 根据韩国交通研究院的统计:1990年----2001年的12年间,韩国物流费用以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约7.2%,高于同期GDP年均5.9%的增长率。2002年韩国物流费用为87万亿韩元,比2001年增长7.7%,占GDP的12.72%,高于美国的10.1%和日本9.6%的水平。 2002年,韩国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为49万亿韩元,占物流费用的比重为56.3%,占GDP的7.16%。如果包括国际运输费用,其增加值为52万亿韩元,占全部物流费用的48.8%。 企业物流费用的比重与销售额相比,2004年为9.9%,比2001年减少1%以上,比1999年减少12.5%。但是,韩国企业物流费用比重与美国、日本相比仍属偏高。各种物流费用占企业物流费用的比重是:运输费占总物流费用的51.7%,比重最高;其它依次为库存管理费33.2%,包装费6.1%,装卸费4.4%,流通加工费1.4%,物流信息费2.2%。 根据韩国统计厅的调查报告,以2002年为基准,在国内注册的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4。5万家,大部分物流企业为小规模私有企业。1999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新加入物流业的企业数达到2万余家,其中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只占5%。 按行业分:货物运输行业有13万家,物流设施运营行业有1千家,物流服务行业有1.2万家,其中货物运输企业占整个物流企业的比重为90%以上,销售额占全行业的85.3%。1999年-2002年,在货物运输业中,小型企业数和中型企业数年均增长21.3%和12.9%,大型企业数每年却减少12.1%。2000年政策放宽后,随着企业数的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货物运输业领域中大型企业破产或并购,或分解成若干个中小企业的现象。物流设施运营领域中的企业数在减少,但小规模的中型企业数却在不断增加;物流服务业则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 (二)、韩国物流产业的结构特征 韩国物流产业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大部分韩国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由此导致有组织联合运营能力不强,阻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第二,以公路运输为中心的物流体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海运空运业务在逐步增长,第三、与物流相关的主管部门有农林水产部、产业资源部、建设交通部、海洋水产部等。一些部门、行业功能重复无法形成高效率的物流行政管理体系。 (三)韩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韩国物流业没有正式分类,相关法令及许可制度按行业区分非常复杂,这已经制约了韩国物流业的发展。随着物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府鼓励、扶持物流业的发展,主要表先在第一、建设高标准的物流干线运输网,实现陆、海、空全方位的发展。第二、在硬件与软件水平上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实现物流技术现代化。第三,通过改善物流产业结构,强化国际竞争力。第四,创建安全与生活环境和谐型的物流环境。第五,构筑通向世界的国际物流网,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