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钢铁物流

时间:2023-08-02 19:00:02 | 作者:admin
一、我过去对钢铁物流的几个基本观点 (1)现代物流是中国钢铁企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2)中国钢铁物流处于初级阶段,产业供应链是最薄弱环节 (3)中国钢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要快速进入钢材加工配送环节,防止出现外资垄断。 二、中国钢铁生产、消费在全球处于上游 (1)2007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与地区产粗钢13.4亿吨,同比增加7.5%,中国为4.89亿吨,同比增长15,7%,全球第一,比第二至第八(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总和还多,占全球总产量的36.4%。(2006年为33.8%,2005年为31%,2004年为26.2%)。 (2)由于中国处于重化工时期,城镇化加速,钢铁工业成为支持中国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装备工业的支撑。中国也成了全球第一的钢铁消费大国,2007年粗钢消费4.36亿吨,增长12.9%。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减弱。 (3)如果说过去靠苏联支持建设了长江大桥,改革开放后靠进口高档钢材支撑中国汽车、家电、IT行业的发展,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说中国钢铁的研发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能力增强。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自主研发生产了Q460特型钢材,保证了“鸟巢”所需钢材的抗震性、抗低温性、焊接性,11万吨特种钢材铸就了“鸟巢”钢筋铁骨。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长36公里,是中国特大桥梁之最,水中区域打钢柱4000多根,是海上的钢铁巨人。目前中国基本可以自行解决汽车生产、家电、IT行业的钢材需要,也保证了航天工业对高科技钢铁产品的需求。 (4)从钢铁的发展速度讲,中国从5000万吨到一亿吨只用了10年(1986年-1996年),从亿吨到5亿吨(2008年有望达到5.4亿吨)用了12年(1996-2008年),这种发展速度也是世界第一。 三、中国钢铁企业的企业物流处于全球中游 2006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那么,钢铁企业做得如何呢?是纸上谈兵,还是在积极探索?我认为不管是宝钢、鞍钢、首钢、武钢、沙钢、河北钢铁集团等都在行动,都有长进,但从总体讲并不理想,与国际大的钢铁企业相比,在企业物流上处于中游。 (1)2006年,国资委下达了“中国制造业物流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根据这一研究,中国的制造业物流处于实物配送阶段,有一部分进入综合物流阶段,还谈不上进入供应链管理阶段。钢铁行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部分,与全国所处的物流阶段基本一致,在制造业的各行各业中,钢铁行业的现代物流水平也处于中等。 (2)200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全国2621个工业企业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在277个机械制造企业的物流调查中,2006年销售收入增长21.9%,而物流费用上升33.6%,物流费用率(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8.16%。比2005年上升0.71个百分点。物流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运输费上升4.53%,管理费上升2.02%,利息费用上升1.98%。在对142个钢铁企业调查中,2006年销售收入上升17.1%,物流费用上升15.5%,物流费用率为8.77%,物流费用率比2005年下降了0.12百分点。这一情况,在调查的21个工业大类的2621个企业中,也处于中间。 (3)根据我们不完全的了解,国营以宝钢为代表,民企以沙钢为代表,都把如何降低物流费用摆上了议事日程,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不少钢铁企业都可以举出一些取得明显成效的实例。 四、钢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处于全球的下游 美国、欧洲的物流专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提出了适合所有制造业适用的供应链管理标准模型,分为计划、资源、制造、支付、回收五大流程,再加一个执行,作为前五个流程的支持系统。另一个是设计了供应链绩效考量模型,把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在财务指标上加在量化。作为钢铁企业,我认为以钢铁企业为链主的供应链,主要包括四大系统: A.供应采购系统 B.生产流程系统 C.销售物流系统 D.回收再生系统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