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升级正当时

时间:2023-07-21 20:00:02 | 作者:admin
中国的工业产业可能还会保持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速度,但物流的低效率已经不容敷衍了事。     对中国人来说,保证廉价商品的出口,似乎从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通过出口惊人数量的廉价制造品,中国已经站稳了全球交易市场的中心支柱地位,现在可以说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经济中心。   物流服务提供商联邦快递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从它目前的计划就可以看出来。联邦快递计划在广州建立一个1.5亿美元的亚太区枢纽。   “实际上,中国将成为我们整个亚洲地区网络的中心。”该公司亚太区总裁简力行(DavidCunningham)如是说。   中国现在已占全球出口量的8%,按外贸文件统计,最近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出口在过去的五年内增加了一倍多,到2010年,有望再增加一倍,占到全球出口总额的11%。   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动了物流业的收入增长,看上去整个行业运行状况良好。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统计,物流业的利润收入在2002年增长了20%,2003年增长了27%,2004年增长30%,2005年增长达到33%。  裂痕出现   然而,透过不同的镜头来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画面发生了改变。随着观察面积的扩大,裂痕正在暴露出来。   工业产业仍然被无效率所羁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字显示,物流成本在2004年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6%。而美国仅为9%,日本也只占到11%。可以说,由于物流行业的低效率,中国白白浪费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中国的物流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沿海港口的总吞吐能力已经超过10亿吨,而且产能还在迅速增加。但还是不够快。   在2007年1月份的讲话中,商务部水路交通规划研究所副主任沈一华(音译)说,中国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2005年,沿海港口的吞吐总量在官方文件上是25.2亿吨,但实际处理的达到33.8亿吨。   他对媒体宣称:“未来十年里,中国港口基建的发展要快于经济的增长。”   在中国国内,物流网络紧张,加上零售商和制造商将眼光投在那些超大城市之外的二三级城市,这就造成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更荒谬的是,对中国的制造商和零售商而言,将产品扩展到内陆市场,甚至比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更加困难。   野心增长   虽然如此,中国本土和外国的零售商都有很大的扩张计划。因为零售业占到物流活动的75%,外国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纷纷远离他们以前典型的出口导向活动,转而迎合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   所有的目的和企图,都是因为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其市场将面向外商独资企业完全开放。海外企业已经不再需要与当地合资,所以,现在多数企业开始进军大陆。   但征途远不是一帆风顺,那些新进入的企业,将遭遇各种由于行业法规不健全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   香港JHK顾问公司助理大卫•奥瑞基(DavidOldridge)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物流企业本身要负有一定责任,但那些“制度化的官僚作风”所负责任最大。   摩托罗拉遭遇到的问题发人深省。该公司的一家合资公司和一家全外资公司都生产手机,然而,因为两家公司的法人形式不同,摩托罗拉公司必须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办理关税、税务登记等其他行政手续,阻止了通过规模经济节省成本的途径。  迂回路线   对于供应商来说,将产品出口到香港,然后再返销中国内地市场,比试图跨省,甚至在省内销售产品更加划算。尽管这种方式会降低时效性,并增加实际的运输成本。   举例来说,珠海的一家制造组装公司,为东莞一家公司生产的产品组装零部件。两个城市同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但它们会通过香港而不是直接运输来运送货物。   因为只要从珠海海关出关,企业立即就能得到17.5%的增值税出口退税款(中国自2007年7月1日起,已下调或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译者注)。   “如果他们将货物直接从珠海运到东莞,最后通过东莞出口产品,需要等很长时间,办理大量繁琐的手续,才能得到退税款。”奥瑞基说,“其实火车或货船每吨或每公里的成本并不是这么高,但迂回的过程导致了成本的上升。”   另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有多达五个政府部门参与了物流的行政管理,其中多数在省级地区设有办事机构。   “我猜想,在任何一个国家,这种类型的程序都可以进行精简。如果你看到了真相,并且发现物流业的成本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翻了一番,我想物流机构一定有很大的精简空间。”杰米•博尔顿(JamieBolton)说,他是埃森哲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北亚区兼大中国区总裁。  改革阻碍   中国政府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开始有与之相关的立法改革,但不同地区的海关部门对规则的解释和执行力度参差不齐,导致了改革进程的放缓。中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名誉主席马克•米勒(MarkMillar)如是表示。   德莎(Dachser)是上海全外资的物流公司,对其总经理克里斯托夫•文森特(ChristopheVincent)而言,正是这些地区差异最让人头疼。但他强调,只要你了解不同地区物流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这些并不是不能克服的。   “我们仍会时常遇到行政延误的情况,但只要将这些延误纳入你的商业计划,你就不会再将其视为一个问题。这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运作模式。”   将这些延迟纳入商业计划,对物流企业而言,可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那些运送的物品和委托方的客户,将不得不为此增加运输成本。   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也是一个复杂的因素。许多地方当局不允许外省货运卡车穿越本地,要求不必要的卸载和重新装载。在一些省份,卡车可以过境,但必须更换司机。   过路费通常占到总运输成本的20%,很多经营者通过逃避这些费用来维持微薄的利润。他们通过超载、降低交货速度,或者选择不合标准的公路运行,这导致货物的损坏率增加。节省下来的成本,客户却无法受益。   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导致中国的物流业极度分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说,目前中国注册的物流企业超过70万家,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即便是最大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低于2%。  市场分散   中国大多数物流公司缺少战略规划、人员培训和系统管理。它们往往倾向于以本土或区域的水平经营,这就意味着,供应链必须依靠多家服务供应商来建立。   比如,沃尔玛在中国有60家左右的店面,需要大约1.5万个供应商。而在美国,3800家连锁店仅需要6.1万个供应商。   时尚品牌利兹克雷伯服装公司表示,必须依靠众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s)、经销商和货运公司,来联结其生产基地、中国各地的分销网点及国外零售点。   大多数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梦想是,能够依靠一家或者少数几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建立起供应链。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做到这一点都是非常困难的。”奥瑞基说,“多数企业可以在某些环节上做到这一点,但看上去没有一家能做到一切”。   虽然对制造商和零售商而言,这是一个问题,但对物流企业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那些可以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物流企业将会处于优势地位,这也引发中国物流业的并购风潮。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物流业被少数几个大公司所控制,它们网点众多,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高度专业化领域,企业可以找到合适的运营商,比如医疗用品等。少量的地区性小物流公司也会继续存在下去。   “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夹在中间的企业应该寻求重组,争取做大,与大公司竞争;或者要做专,发展自己独特的领域。两者都不行的话,就只能被兼并。”米勒说。  接近成熟   有迹象表明,中国物流业的整合正在发生。2007年1月,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青岛海丰国际航运集团,与中国最大的航空运输公司北京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公司合并,组建了海丰物流公司,总资产值为1.277亿美元。   米勒表示,此外,大约还有1.5万家国内企业,将自己的数据资料输入了不同的数据库中心,便于与其他企业整合。   并购在外资企业的扩张战略中起着关键作用。TNT中国分公司正在一马当先,急切地收购黑龙江华宇物流集团,后者是中国货物和包裹运输中的佼佼者。   华宇物流在中国一、二级城市中有1100多个运输网点和56个运转中心,加上TNT目前在中国拥有的25家独资子公司和500多个城市的运输网点,这将使该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货物和包裹运输企业。   面对本国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不断下滑的情况,许多外资企业将进入效率低下的中国市场,视为改善经营状况的一个途径。   在奥瑞基看来,这可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西方的运输公司的确精简高效,但它们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规则保障。困扰中国国内运营商的低效率问题,将会同样影响到这些新进入者。   “把一些天津人放到北京的公路上,并试着做我们在墨尔本和悉尼所做的事情。什么都不会发生!每天早上大雾一出现,道路就会严重堵塞,甚至达8个小时之久。”他说。  整合式解决方案   外资物流企业的优势,是整个供应链的全程管理经验。这些综合性服务大大降低了成本,而这正是中国物流业目前无法解决的难题。   再一次,奥瑞基将责任归咎于过分官僚作风的机构,但他相信,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精明的经营者的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很快得到改善。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市场的机会将逐渐减少。   他说:“外资企业必须尽快实现盈利,因为它们的竞争优势很快就会荡然无存。你可以把现代技术和流程引入到第三世界国家,你可能花费25年的时间来积累这些知识和技能。但复制这些,只需要25分钟就足够了。”  出处:美国《商业周刊》2007年2月2日   编译:天韵 查看 《财经文摘》 所有文章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