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物流管理的起源与理解
时间:2023-07-18 17:00:02 | 作者:admin
根据英国皇家物流协会的定义,所谓的物流就是对从资源供应开始到消费点结束的货物实际流动的管理。而在中国,目前各地都纷纷兴起“物流热”,为了更进一步阐述中国现代物流管理的起源,在本文进行撰写的过程中,首先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所有制造企业都把经营的重心放在了生产领域,不断地扩大产能,不断地提高劳动效率就能够销售更多的产品,每一样产品的推出都能够马上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当时,民用商品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阶段和成长阶段,在高额毛利的基础上,销售量的上升意味着利润大幅度增加,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在当时有人提出物流整合的观点,其观点被接受的程度一定非常的低,这主要是基于整个市场利润和销售额的高增长,总额相对较低的物流成本与之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了,如果在当时,要求甙巡糠值木Ψ旁谖锪鞴芾砩鲜遣幌质档模辉?/SPAN>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个别大众化的商品已经开始步入成熟期,在当时,自行车、缝纫机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已经开始走向低谷,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电产品则受到消费群体的追捧,同时,中外合资品牌的崛起填补了国内多个民用领域的空白,整个消费市场依然呈现出向上的趋势,那个时候的企业经营者主要的精力均放在产品销售、市场开拓方面,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了货运车场,而大部分新兴制造业的产成品物流开始采取从以往的自行经营转向粗放型的外包;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价格战成为了几乎所有制造企业主流的竞争策略,为此,降低成本逐渐受到了重视,但是,企业经营者对成本控制的关注点集中在生产和采购领域,毕竟这两个部分构成了产品制造成本的大头,并且,企业对市场的掌控力度不断加强,销售渠道呈现出向终端覆盖的趋势,与此同时,学术界和企业界掀起了“集中资源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讨论,企业界逐步形成非主营业务外包的经营思路,物流业务外包成为一种潮流,但依然属于一种粗放型的经营;90年代末期至今,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营观念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实现的载体受到极大的重视,现代物流理论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整合所创造的竞争力和价值,具备领先物流理念和卓越运作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到了制造企业的青睐…… 从上述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历程分析,现代物流在制造企业中兴起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压力,根据国外的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物流的整合,可以使物流总成本降低23%,供货时间缩短75%,产品的可获得性提升9%,库存水平下降23%......种种的因素标明,中国“物流热”的兴起并不是偶然性的结果,是当整体经济迈向买方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阶段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就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此,物流也就成为了外界所说的“第三方利润源”了。 当然,如果从中国物流发展的历程来看,不得不提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随着著名战略家Michael Poter的价值链理论进入中国时,首次提到的“原材料-进货物流”和“产成品-物流”,这使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始关注物流在中国经济中所取得的作用,但是,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维影响,在当时,物流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业务,并没有为众多企业所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经营者把视角放到物流管理的时候,却由于缺乏对现代物流管理足够的认识而显得事倍功半,在他们理解中的物流依然停留在传统物流的范畴,仅仅以为物流就是运输和仓储两个环节。在与一些物流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采取的都是压缩物流成本的策略,每年给物流部门下达物流成本的压缩指标,让物流部门与供应商进行交涉,寻求最低价位的服务提供商。然而,随着该种策略的实施,有关的服务水平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市场缺货率上升、甚至工厂停工待料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出现,加大存货成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但因此换来的却是巨额的存货资金投入,使企业的现金流面临危机。 上述的现象表明了,传统物流的观念只能在具体业务成本过高的时候起到相应的作用,当其成本压缩接近极限时(也就是与物流供应商的成本相当接近),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将抵消具体业务成本下降所取得的优势,为此,在企业进行物流整合的时候,必须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视点进行,从总成本的概念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变革,才能通过物流管理的提升,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①流程的一部分,它对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货物流和货物储存、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美国物流采购协会对物流管理的最新定义,该定义界定了物流和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载体,并且,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据此,现代物流管理的服务功能也有了新的延伸,除了原有的运输和仓储职能以外,还延伸到了国际货代、搬运、增值服务(包装、再包装、打码、二次打码、分捡、加工、贴标签、回收)、物流信息服务(订单传输、订单处理、货物跟踪、数据分析、报表生成、库存警报)、物流规划(仓库布局及功能设计、运输方式规划、工厂布局、物流流程设计)等方面,而物流规划则是目前物流管理中的制高点,也是众多制造企业成功进行物流变革的必经之路。 虽然,“物流热”遍卷全国,然而,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的是,物流管理毕竟这是一个企业的后勤支持职能,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但是,却并不是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而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则主要是基于提升并满足客户服务水平和总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 首先,企业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第一个前提是在管理上把商流和物流进行分离 目前,很多的制造企业,尤其是国有的制造企业均把物流纳入销售部门或者采购部门的管理范畴,并且,往往原材料物流和产成品物流是割裂进行处理的,这样所导致的问题是,为了满足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或者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及时,在销售和采购职能领导的要求下,不得不常常不顾成本的上升来满足(内部)客户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整体物流成本的上升;另外,分散的物流运作体系也不利于企业进行物流的整合。而纵观外资企业的物流职能设定往往具有物流和商流分离的特点,如国际知名的P&G公司,其物流管理纳入客户服务职能中,由客户服务人员进行综合统筹管理,而生产和销售部门只需向客户服务部提出相关的服务水平,客户服务人员就会以此为依据,有效地进行物流规划,并对物流供应商进行整合。 而著名的跨国企业M公司则把物流职能独立出来成立了物流部门,并通过物流变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早在1998年,M公司在全国设有三个工厂和三个配送中心,为了保证产品的市场供应,还另设有54个小规模的区域配送中心,当时的供应商有30多家,但是,这些供应商主要都是向M公司提供干线运输的服务,而短途配送业务只 有30%由供应商负责配送,70%则是客户自提,当时的策略使M公司由于物流采购过于分散,造成相关业务成本偏高的现象,同时,由于仓库过多,库存投资非常高,并且,客户自提的做法也不利于M公司对市场的控制,市场缺货的现象频繁,有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跨区销售的现象。当时的物流部门负责人为了改善上述的现象,邀请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参与了企业的物流变革项目,成立了由双方各相关职能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项目小组,在对相关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后,制订了具体的实施策略,通过选择少数专业的物流企业作为供应商以集中采购、运作网络整合(仓储布点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定单管理流程、运输管理流程、仓库管理流程)、物流职能内部架构重组、构筑物流信息网络等策略,从根本上扭转了物流管理的劣势,在现有工厂和配送中心设置不变的情况下,把原有的54个小规模的区域配送中心减少到20个,物流供应商从原有的30多个缩减到3个,并且,短途配送业务主要由3家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服务,客户自提的份额由原来的70%下降到20%......物流变革的成功,使M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由原来的85%上升到98%,物流业务成本在原有的基础上下降5个百分点,库存也大幅度得到压缩。在实施物流变革的过程中,M公司的物流负责人的观点是,在物流职能管理方面,销售和采购部门只需提出有关的服务水平需求,而无须过多介入物流职能的管理过程,物流部门所进行的相关规划将是基于有关的服务水平基础上进行,这将使物流职能在行驶其业务控制的权力时,少了很多的制肘,其主要的业务就会在服务基准上寻找突破口,例如通过相关的规划,有效地进行成本的控制,降低库存等等。 其次,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解上应着重于软性管理方面的角度出发,而不盲目先进设施的巨资投入。 随着“物流热”的升温,有相当部分的管理者对现代物流管理片面理解成只要加大物流方面的投入,就等于在企业内部推行了现代物流管理。例如,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物流投资热,在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大型国有企业都纷纷把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基地作为其物流改革的特征,甚至不惜巨资引进世界上的先进物流的设备。但遗憾的是,盲目的投入往往换来的是巨额的亏损。造成该种误区的主要是因为国情的差异所造成的,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相当昂贵,为了有效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购置先进的物流设备以及建立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就成为必要,而在中国则刚刚相反,人力资源成本低廉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引进一套先进的物流设备或者巨资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往往其投入资金的利息往往已经超过聘请足够的工人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了,并且,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而言,高额的投入也意味着高额的回报,只考虑投入而忽略回报的行为是与财务投资的原则相悖的。 虽然,现代物流管理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物流管理的范畴,但是,在如上文M公司的案例中可见,现代物流管理首先是通过相关的整合保障物流服务水平能够满足(内部)客户的需求,而上述的整合除了高端的物流规划以外,建立高效的信息查询和传递系统尤为重要,不得不提的是,所有信息系统的构筑必须基于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信息系统只是能够提高效率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在此基础上来确保物流整体运作的透明度和灵活性。不能忽视的是,现在物流管理也包含了传统物流管理的内容,并且,就中国目前的物流现状而言,传统物流业务往往占企业整体物流成本的90%左右,换句话说,现代物流管理的绩效主要体现在传统物流业务方面,因此,要提升现代物流管理就必须基于(内部)客户对传统物流业务的需求指标(KPI),并结合传统业务的成本构成因素,构筑相应的运作规范体系(SOP),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物流职能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但是,目前的难点是,国内企业尚未能有效地对物流成本的各项细节进行界定,如车辆的使用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成本的构成依然没有得到统一,基本上是每个企业都根据各自的理解设定成本的分析系统,甚至,绝大多数企业只是粗略计算由此而付出的费用,并据此制订下年度的物流成本节省目标。因此,欠缺对细节的管理也使企业难以进行物流策略的制订,也就更谈不上实施了。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管理的变革并不是企业投入巨资引进物流设施、设备,以及兴建物流基地,而是应该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审视客户的服务需求,对现有的物流运作进行重新的规划,通过企业物流职能的分离、物流供应商整合、各种相关流程的再造、运作业务规范的制订、质量保障及监控系统的建立、信息系统的构筑等等相关的措施提升物流管理的综合服务能力,以此形成企业在物流职能方面的竞争力。另外,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买方市场的行程,国内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通过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以保障其发展将是所有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一个课题,对他们而言,现代物流管理已经不再是一种理念、也不再是一种口号、更不再是一种炒作,只有清晰地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位置,才能真正能够使物流管理成为企业顺畅经营的保障,也才能真正通过对物流细节的管理起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 查看 秦岑 所有文章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