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统一的物流标准乃当务之急
时间:2023-07-15 12:40:01 | 作者:admin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不仅制约了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物流标准问题造成的体制成本过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桎梏,成为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制定并推行统一的物流标准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的主要表现 在我国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的主要问题是,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物流标准的制定或修订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已经出台的与物流业相关的标准总体质量不高;与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缺乏系统和有效衔接,协调配套性差;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等等。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与缺陷,制约着物流的协调运作,致使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已经成为导致我国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由于与物流相关的现有产业标准体系起步较低,因而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各主要行业迅速成长,并且形成了各自的标准化体系,如铁路、水运、公路、民航、工业部门在建物流系统时,或自行制订,或选择不同的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这些标准缺乏协调运作机制,造成各环节衔接困难,资源极大浪费。 现代物流要求一套标准通行各个相关行业,但现行的标准化体系以部门为主,制约了物流各相关产业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的加强。在物流标准化的管理方面,除了国家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外,还有各行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各个产业的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与科研机构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和行业中,导致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物流标准化工作运行,即标准的管理、提出、制订、发布依然以传统的部门、地域为基础,必造成体制分割、管理滞后弊端势必日益凸现。而且现行的标准中,绝大部分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物流相关行业按照传统流通方式制定的本行业的技术装备和作业环节标准,没有充分考虑行业衔接与整合运作的需要,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和缺陷。尤为突出的问题是,涉及多行业的通用性、基础性标准薄弱,物流服务标准缺乏;急需填补有关物流服务、物流统计、物流企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性标准。 物流装备标准、器具标准和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各类运输装备标准不兼容,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突出表现在托盘、包装、信息技术等通用技术设备等标准上面。在信息技术方面,由于货物条形码标准不统一,造成人力、时间、效率等方面的损失;托盘作为重要的物流器具,贯穿于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是最基本的集装单元,托盘的标准化及其推广应用,关系到物流系统现代化的水平。而国内托盘大多只在企业内部使用,并没有进入流通环节,导致多次人工搬运,效率低下,不能实现社会化周转。 物流标准推广不力,标准技术组织与行业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商品信息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严重影响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也大大增加了物流企业成本;一些物流标准化的具体问题被提出来以后,往往长期得不到解决。 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先天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从总体看,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而经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可供我国选择的努力目标又非常高,形成巨大落差。 标准化参与和实施的主体是企业,标准的直接推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求。我国过去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靠政府推进,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市场化程度也不高。 以上所述,都是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所凸现出来的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问题,它严重地制约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二、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用基础类标准、物流技术类标准、物流信息类标准、物流管理类标准和物流服务类标准。 通用基础类标准包括术语类标准、综合物流服务的单证类标准及物流标志、标识等方面的标准。 物流技术类标准包括综合物流作业技术规范、物流集成优化技术标准、各种物流操作设施设备的接口、集成化所用的工具等。 物流信息类标准包括信息类的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电子单证及信息交换平台标准、物流信息管理及物流信息服务类的标准等。 物流管理类标准包括物流企业分类、物流规划、园区建设的基础标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及设施的设计规范、物流安全标准、物流环保标准、特殊物品物流业务安全标准及宏观管理与企业内部科学化管理共同需要的统计等方面的标准。 物流服务类标准包括物流服务基础标准、综合物流服务质量标准、物流环节作业服务标准、专业物流服务标准及物流从业人员资质标准等。 从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来看,亟待修订、制订的物流标准包括物流术语、物流企业分类、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公差等通用基础类标准,以及社会急需的物流单据、物流服务项目分类、物流服务合同准则等标准项目等。目前,我们国家物流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经营规模和服务质量相差悬殊,所以当前缺乏的物流服务类标准的制订任务最重,需要从国家标准层面上对我国物流企业做界定,明确物流企业的基本范围、类型和等级,从技术标准的层面上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技术性的参考依据和支撑。抓紧制定物流企业分类、评价指标、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成本考察指标、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等一批通用性强、社会和企业急需的技术标准,物流标准的新修订向服务性、管理性标准重点推进。 三、促进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标准化水平的高低是区别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全面推进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做好重点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的制修订,全面推进物流标准的应用与实践;进一步加强物流标准化的学术研究,不断提高物流标准化工作水平。 加快全国物流标准化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对标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做必要调整,力争使这个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逐步形成全国物流标准发展战略规划。 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化工作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建立物流标准化交流、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行业研究解决物流标准化重大问题和急需项目,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 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加快制定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等方面。围绕信息化和市场化,重点抓好一批物流服务和物流管理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物流的科技含量,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加快物流信息化。加快制定、修订并推广一批通用性强、社会和企业急需的物流基础标准。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及其综合服务指标进行明确的技术规定,引导我国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标准化信息是保证物流系统畅通的关键因素,也是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包括商品信息在内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化、条码化,信息采集自动化,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建立并完善统计报告的格式和程序制度,定期发布物流产业的统计信息。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速度。加强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些与物流相关的标准,但宣传贯彻工作落实不够,许多企业在实践中不能自觉执行统一的标准。要加强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物流企业执行、贯彻物流标准的自觉性。物流企业应自我规范,根据国家标准来规范和发展自己。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物流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物流运作规范以及标准,尽快建立统一、科学、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并尽快与国际接轨,以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