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资本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3-07-15 05:30:02 | 作者:admin
2004年12月11日我国商业全面对外开放,2005年的12月11日我国物流业也全面对外开放,大量的跨国零售商和物流商纷纷抢滩提前进入中国,甚至采取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混业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据统计,2005年商务部批准的外资商业企业达到1027家,是以往12年的3倍。进入2006年后,有两件引人注目的跨国商业企业兼并事件:一是荷兰跨国物流商TNT以“购买式”兼并中国民族物流企业的代表华宇物流企业;二是世界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美国百思买(BestBuy)以“控股式”兼并中国五星家电企业,正式进入中国家电零售市场。     与过去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有较大的不同,过去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主要采取合资的方式,对外全面开放后,许多外资采取了兼并重组的方式。如百思买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就可以利用五星电器136家家电门店成为其进入中国的“绿色通道”。这样的同业兼并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有利于调整店铺结构,避免过度同业竞争,规范经济秩序。其积极意义大于负面效应。     外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而且包括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等,正如五星家电企业所言,新资本、先进的管理系统和营运经验是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百思买的合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这些优势。比如我国物流市场、家电市场存在的过度竞争并非由外资企业进入带来的,在我国对外全面开放市场前,城市物流市场的过度竞争早已十分激烈,国内家电市场的过度竞争也已经达到了高潮(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真正的原因)。外资通过购买、兼并渠道方式进入中国,远比重新建立渠道、网络要强得多,重建渠道和网络将会因为过度竞争带来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网络化,资本要素本身已经没有地域性、意识性、民族性。世界上许多闲散“游资”(Hot money)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中外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相互融为一体,我国20家“国家队”经过几年的开放,现已经并非能够用传统的“民族商业”来概括:国美香港上市后已经成为外商独资企业,苏果超市也成为外资控股85%的外资企业,百联旗下的华联超市也成为外资参股的外资因素的企业,赴港上市的物美商业的香港公众股也占到了37.16%,台湾新光三越与北京华联集团,以各持股50%方式合资成立新公司,计划进军国内高档百货业,北京王府井继与伊藤洋华堂成立新公司携手进军生鲜超市后,2005年11月北京王府井又接手了北京首联集团的北京7-11股权。     对此,我们应该淡化民族商业概念,强化避免资本大进大出的风险。应该看到,外国资本进入我国,引进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软件等,积极意义大于负面效应。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和防止“资本的大进大出会危机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拉美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也是可以预防的。实际上外资投资在我国商业领域所占的比例仅仅不到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最高也仅在3%左右,局部地区在10%左右,何况我国资本可自由兑换尚未实现,我国离“拉美现象”还有较大的距离。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其发展方向应该是资本的多元化:     首先,资本的多元化有利促进现代企业的建立和完善。资本的多元化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单一资本的企业相比,资本的多元化容易使企业做大或做强,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完善,使企业规范有序地进行。企业资本的多元化也是资本的社会化占有形式,有利于淡化资本的趋利性,有利于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其次,资本的多元化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资本多元化后,可以回避单一资本投资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如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Nasdaq)等许多证券交易上市,2006年4月纽约证券交易所兼并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并不会带来经济安全性问题,相反能够充分社会化利用证券交易系统网络。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