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7-14 12:20:02 | 作者:admin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八纵:为京哈、沿海、京沪、京广、京九、大湛、包柳兰昆通道:八横:为京兰・藏、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沪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15万公里。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1985―2001年新增公路里程49.30万公里,年均增长3.08万公里,200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6.1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万公里。    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2002年达到12.15万公里。到2002年底,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其中深水泊位达到822个,主要港口生产性泊位比1989年增长了1.1倍。到200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已有7个港口突破了100万标箱(TEU),其中上海港超过800万标箱、深圳港超过700万标箱,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前十名。    2001年航空线路为1,143条,航空运输线路总长度为155.36万公里,为10年以前(1991年)55.91万公里的2.78倍。    2001年输油管总长度13,272公里,为10年前1992年的1.55倍;输气管总长度14,283公里,为1992年的1.85倍:输油气管总长度27,555公里,为1992年的1.74倍。    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2、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    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2002年的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如下表:    由于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很快,2001年达到14.26亿吨,2002年为16.63亿吨,增长率为14.25%。由于入世促进外贸,预计到2005年对外贸易总额将突破7,000亿美元。目前每年外商直接投资大约为400亿美元,到2005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港口吞吐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走势。有7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港行列,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两亿吨,成为世界第四大港。目前7个亿吨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别如表三所示。    3、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汽车工业    (2)家电、电子、通讯产业    (3)商业系统    (4)药品、食品工业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与第一次、第二次调查研究结果相比,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根据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研究,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3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日本和欧美等国外著名厂家也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国公司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华为公司、海尔公司以及许多烟草公司的高水平物流系统的建成,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坚强的保证作用。邮政、机场、连锁商业等配送中心和分拣设施的建设也有效地保证了该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但是我国的物流发展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    3.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中国运输企业系统效率低,运输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运输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我国运输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    物流的分类    物流的分类有多种。如果按照从事物流的主体进行划分,可分为第一、二、三、四方物流等;从物流的行业划分,可分为生产、批发、零售、邮政物流等;从物流活动的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国际、沿海、内地等;从物流活动的范围划分,可分为水路、公路、铁路、管道运输物流等;按照物流的作用划分可分为运输、储存、包装、加工、分捡等;按照物流活动的性质划分,可分为专业物流、综合物流、内贸物流和外贸物流。    1、第一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需求方(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为满足自己企业在物流方面的需求,由自己完成或运作的物流业务。    2、第二方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供应方(生产厂家或原材料供应商)专业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或某种物流服务的物流业务。    3、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 缩写 TPL)是指由物流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即由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的物流服务。所以第三方物流也称之为合同制物流。    第三方物流(TPL)兴起的原因有 6 个方面:    1)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需要;    2)企业专注核心业务的需要;    3)企业减少流通投资的需要;    4)企业重新整合供应链的需要;    5)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需要;    6)公司虚拟化的需要。    第三方物流具有的基本特征:    1)合同制有偿服务。第三方物流是根据合同条款的要求,以合同为导向的系列服务,而不是根据客户临时的需求提供的服务。    2)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货代公司,也不是单纯的速递公司,它的业务深深地延伸到客户的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所以超出了与客户一般的买卖关系,形成了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快速交换的 EDI 技术、资金快速交付的 EFT 技术、条形码技术以及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传递,提高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各环节运作的一体化程度,使客户把原来由内部完成的物流活动分离出去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    4、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 Fourth party logistics )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的领导力量。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第四方物流的基本特征:    1)第四方物流有能力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是集成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集成商。    2)第四方物流是通过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在向客户提供持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的同时,满足客户特殊需求。    3)成为第四方物流企业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能够制定供应链策略、设计业务流程再造、具备技术集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如在集成供应链技术和外包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较雄厚的专业人才;如能够管理多个不同的供应商并具有良好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等。    5、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Distribution logistics)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6、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Production logistic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在制品、半成品等各道生产程序的加工,直至制成品进入仓库全过程的物流活动。生产物流和生产流程同步,是从原材料购进开始直到生产成品发送为止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原材料、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顿地移动、转移,形成了生产物流。它是制造产品的生产企业所特有的活动,如果生产中断了,生产物流也就随之中断了。生产物流的发展历经了人工物流→机械化物流→自动化物流→集成化物流→智能化物流五个阶段。    7、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Returned logistics)是针对在生产、供应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边角余料、废料、残损品的处理等发生的物流活动。对回收物料的处理如果不当会造成资源浪费或污染。    8、废弃物流    废弃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别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它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不管对象物有没有价值或利用价值,而将其妥善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9、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现阶段,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在处理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时必须考虑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原材料的取得和产品分销中,运输作为主要的物流活动,对环境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而且废弃物品如何合理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最大可能地再利用也是物流管理所需考虑的内容。    10、一体化物流    一体化物流( Integrated logistics )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活动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它包括三种形式:垂直一体化物流、水平一体化物流、网络一体化物流。    11、定制物流    定制物流(Customized logistics)是根据用户的特定要求而专门设计的物流服务模式。它是快速响应客户的物流需求,在不影响成本和效率的基础上,为客户进行物流服务的设计和提供物流服务。    12、军事物流    军事物流(Military logistics)是用于满足军队平时和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    13、虚拟物流    虚拟物流(Virtual logistics)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方式。虚拟物流最初的应用是为了满足高价值、小体积的货物要求,如航空货物、医疗器械和汽车零部件等。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大的竞争对手面前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从自己的物流活动中不但无法获取规模效益,而且还会加大物流成本的消耗。虚拟物流可以使这些小企业的物流活动并入到一个大的物流系统中,从而实现在较大规模的物流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虚拟物流的要素包括:1)虚拟物流组织:它可以使物流活动更具市场竞争的适应力和赢利能力;2)虚拟物流储备:它可以通过集中储备、调度储备以降低成本;3)虚拟物流配送:它可以使供应商通过最接近需求点的产品,并运用遥控运输资源实现交货。4)虚拟物流服务:它可以提供一项虚拟服务降低固定成本。    14、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是指全面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而建立的适应区域环境特征、提供区域物流功能、满足区域经济、政治、自然、军事等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空间结构和服务规模,实现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物流活动体系。区域物流主要由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区域物流信息支撑体系和区域物流组织运作体系组成。    15、功能物流    功能性物流也称单一物流,从事这类物流的企业只能承担和完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如:承担运输、仓储或加工某一项业务、单一的货贷或船贷业务。    16、综合物流    综合物流是指物流的业务活动包括多种功能,通常也称为 “ 一体化 ” 物流或第三方物流。    17、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也称社会物流(External logistics),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物流的业务活动以社会为范围,面向社会。微观物流也称企业物流(Internal logistics),是指消费者、生产企业所从事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以企业为范围,面向企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国民经济宏观角度划分的物流范围,后者是从企业的微观角度划分的物流业务范围。    18、地区物流和国际物流    这是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划分的。地区物流是指某一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的内部物流。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两者的不同在于物流活动的地域不同。前者是在一个地域内的,后者是在国际间的。从跨地域到跨国不是物流简单的地域或空间放大的问题,而是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发展的程度的体现。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