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物流将何去何从
时间:2023-07-11 00:00:02 | 作者:admin
2007年国内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在10%以下,其中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专家预计2008年平均利润率将还会有所下降。 有关制造业开展物流外包的调查表明,虽然制造企业决策层认同也愿意选择物流外包这一方式,但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多年来却一直低于15%,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仍是主流。那么,中国制造业物流将何去何从? 趋势:社会化崛起 对于整个物流行业来说,在加强煤炭、原油等专业化物流的同时,更要加强一对一的服务,即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如中远与宝钢签订为期20年的铁矿石运输合同,中外运与中化集团建立了物流战略合作关系,武钢集团、神华集团、格力集团等企业把物流视为其核心业务。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物流要素出现了全面紧缺的态势。据了解,当前物流企业的仓储能力普遍不足,新建物流设施取得土地难度加大,铁路、公路、海运等运力持续偏紧。与此同时,物流企业的成本加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普通服务价格战有增无减。据统计,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至2007年的10%以下。其中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专家认为,受上述因素影响,物流行业利润空间将被挤压,预计今年平均利润率将有所下降。另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物流业,目前我国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今年在体系建设方面的力度还将加大。 模式:外包本土化 制造业的物流模式有待改善。作为供应链的要素组成,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应该充分协同,但目前中国的供应链还由制造商主宰。由于制造商过分强调博弈,较少考虑双赢或多赢,因此目前形成的供应链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这导致运输与仓储价格不断走低、供应链成本越来越高,最终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运作模式与技术创新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制造业物流的运作模式与技术照搬发达国家的多、自主创新的少。与此同时,物流企业对许多本土产生的物流问题束手无策。这就要求制造业和物流业共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提升制造业的物流能力和水平。 建议:鼓励专业化 与国外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化中期的物流业发展相似,由于我国现阶段还处在工业化中期,企业物流主要考虑的是加快销售,这意味着我国物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支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要鼓励企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商贸业、农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联动发展。同时,要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精做细,发展各类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联合协作。其次,选择适合国情运行模式。主要有: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按照国家规划和市场需要,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针对企业物流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研究出台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使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第三,按企业规模确立发展体系。有实力的大型制造企业要发展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要运用现代物流的方式,特别是运用供应链管理,与上下游企业构建供应链的协同关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受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制约,可与大型龙头企业共同构建物流平台,也可以将物流外包。 战略:外包是双赢 在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背景下,作为物流业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制造业物流,在2008年要继续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以重组、改造、提升制造业物流的运作模式,促进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预计不会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可达16%左右。2008年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线路,客、货高密度混跑而导致运力不能大幅度提高的现状,铁路运输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在航空货运方面,2008年的奥运年将推动我国航空货运有6%-9%的额外增长,北京、天津、青岛、香港、上海机场的航空货运将会出现突破性增长。2008年水路交通货运也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不过,基于对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速度的估计,我国水路货运增速将有所减缓。2007年我国物流业整合、并购、重组动作频频,2008年,我国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分化重组的趋势将更明显。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加速抢滩中国市场,反观国内物流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业务层次不高,急需加强与制造业的联动。一方面,制造业可以以更低廉的物流成本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物流业的总市场份额也会进一步增加。而一旦这种联动不断加强,物流业将有更多机会得以从提升客户供应链运作效率,甚至优化客户商业模式的角度提供更多服务,进而大大提高行业经营水平。 机遇:错过就是敌人 中国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弱小的供应能力,使国外物流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跃跃欲试。未来几年,中国物流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也给了投资者一个发挥的空间。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加大,已不仅仅着眼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而是在总部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下,着眼于整体物流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投资,投资方式也由原来的参股,到现在的参股、控股、独资等多元化方式发展。同时,外资物流企业的独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其业务扩张和本土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中国市场全面放开,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已经铺设起庞大的物流网络,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本土物流企业。目前,中国的物流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由改革开放前单一的国家所有,变为民营、外资等多元化的经营主体。物流企业的服务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运输、仓储功能,整合为提供多种服务的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和物流服务回报,为中外企业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使中国物流市场与国际物流市场连为一体。以后物流企业的发展,要走向组织化、系统化、程序化,并在业务流程上与客户对接,使企业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 市场:由大到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这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工厂”迁入中国固然反映出中国的某些优势,但并不代表经济的竞争力也具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的价值正在迅速向产前、产后的研发、分销和服务等领域转移。对这些领域的资源控制和整合的能力,远比生产制造能力更加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在服务上的缺失,使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不高,导致了大而不强的现状。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的份额非常大,但相应的利润价值却没有实现。要想提高竞争力,制造业就必须与服务业相结合,中国的物流业也应抓住机遇,加快自身的转型。现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实现对接联动后,才能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效益,并使服务业得到相应的发展。 策略:剥离非核心业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少中国企业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物流过程费用大、浪费惊人,不仅造成制造业的低效率,也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很多企业对外包的概念认识还不是很到位,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他们不得不对此考虑,这是一个早晚发生的趋势。世界500强中,400多家企业在华有投资,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而中国企业的物流外包比例只有16%左右。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应有自己的业务核心,专注于某一方面发展专长,企业中辅助性的非核心业务则应该外包。对于资源,企业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理念,促进专业化分工和非核心业务的外包。这样既能提高制造业的效率,也有利于物流业的发展。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可以大大提升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作的效率。事实证明,不事必躬亲,一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