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危机管理策略

时间:2023-07-09 06:10:02 | 作者:admin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危机本身就是一个危险与机遇共存的矛盾统一体,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更大限度地抑制风险,抓住机遇,并把握发展的方向,这样才能在危机过后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SARS危机虽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但它给物流管理带来了一个警示:日常物流管理工作应该围绕危机管理加以规范。要使现代物流管理能够有效地处置和化解危机,关键建立快速应变机制,以准确及时的危机预警和完整有效的危机预案做保证,保证现代物流管理工作在危机状态下也能应对自如。      第一,以危机意识为契机,为物流管理建立良好的宏观制度保障环境,减少行政割据对区域间物流整合的影响。物流管理既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构成企业之间完整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仓储等物流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衔接与协同合作,更需要企业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宏观环境方面的制度保障对于物流管理渠道是否顺畅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和关键作用,而行政割据对物流管理的影响最终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因此,在行政割据的情况下,应当通过建立有效的行政协调机制(有时甚至是高度集权的行政协调机制)来抵消地方保护主义或条块分割对物流管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当机制建立后,有关的政府部门还必须推行健全的政策进行相应的支持,协调机制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没有适当的政策和强有力的安排来配合机制的建立,那么,机制的协调作用将难以得到发挥,企业的物流管理仍会面对很大的风险和阻碍。     第二,加强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物流管理合作,协同防范危机风险。为了减少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处于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应该共同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在物流整合和物流联盟等方面的合作。可以确定的是,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因此,物流管理活动是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真正有效的,并且与社会应急机制相配合的快速响应是降低不利影响的重要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适时制也好,快速响应也好,企业物流管理都不能单方面地一味强调追求“快”,更要强调的是“变”――基于市场变化的灵活“应变”能力以及基于供应链变化的各环节之间的“呼应”能力。“变”与“快”结合才能实现与JIT目标的一致。     第三,在日常物流管理中要建立各种应急预案,对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物流管理职能是企业的重要职能之一,因此,物流的危机管理目标与企业的危机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在企业的物流管理活动中不仅要树立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建立应急机制来贯彻危机意识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从而达到对危机实现常态管理的目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能够适合所有的企业,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环节不同,情况各异,各企业在建立应急机制时需要采取多种灵活机制相结合的办法,既要建立柔性的应急机制,也要建立刚性的应急机制。     在日常的物流危机管理工作中,首先,必须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不松懈,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力争在源头上即将风险予以有效控制或直接消除风险,避免危机扩大;其次,必须提前制订物流危机管理预案,不断完善危机管理战略和措施,防止将制度流于形式,增强企业的风险“免疫力”;再次,在危机管理中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来实现危机管理的目标,并与物流管理活动中的其他组织相辅相承,协调一致,通过有组织的学习能力,实现应急体制的自我完善。     总之,只要坚持不懈地将“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落实到物流管理工作中,一旦有突发事件导致危机发生,企业也好,社会也好,都能够迅速启动危机管理程序,以较强的应对能力降低或转移风险。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