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海地地震应急物流方案
时间:2023-07-06 16:30:02 | 作者:admin
深度分析:海地地震中,中美在应急物流运作上的差距 许多国人都津津乐道于中国救援队在海地创下的“第一”:救援飞机第一批在海地降落,救援队第一个上“火线”,救援运输队驰援海底。 这当然是值得称许的,但人们不应忽视“第一”背后的第一--美国82空降师的100名先遣队,在第一时间赶到海地机场,并抢在中国等国民用运输机降落之前,将跑道上的石块等障碍清除,并架设起最基本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确保这些飞机在跑道遭破坏、塔台通讯因断电而瘫痪的机场顺利降落。成为为海地地震应急物流的开路先锋; 事实上,在此次海地地震发生后,美国的救灾应急物流反应速度、效率都令人刮目相看。灾害发生后不到3小时,美国已通过外交渠道,争取到海地唯一邻国--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帮助,开放两国边界,打通物流通道,启动美国海军的核航母,建立海上地震救援的交通枢纽与中心。在应急物流组织上,美国并没有因灾情紧迫而一次投入大量兵力,而是有序投放:空降兵82师的100名先锋队开辟空中通道,建立通讯联系;速度最慢但最有效能的海军舰船最先出发,以免赶不上趟,而所派舰船也经过精心思虑--核航母既可充当临时直升机场、前线指挥中心、通讯情报中心,应急物流中心、还可直接为灾区供电(其供电能力可满足一个中等城市需要,而且无需加注燃料),而医院船的到位,将大大改善灾区的医疗条件--尤其是手术条件和病床需求。 不仅如此,在自身指挥协调机制尚未完善之前,美国还“放下架子”,和依托海外领地瓜德罗普岛的法国建立了救灾协调机制及物流中心,确保了救灾投入的效率优化。 与之相比,中国救灾能力与应急物流的提高固然也很明显,中国参与海地地震就在的应急物流运作也面临地理距离远。与海地非邦交国协调不畅等客观原因,但总体上看中国救助队仍然停留在“求快”的阶段,综合救灾和保障能力的进步相对小得多;而从“9.21”汶川到太子港,中国在救灾统筹、协调、保障、兵力投放和后勤组织等方面,仍看不出阶段性进步的痕迹。 孔子曾经说,“君子不贰过”,有问题不是最可怕的,出现问题却难以根本解决、遇到类似情况仍会复发,才是最可怕的。在救灾的应急物流问题上,“贰过”就意味着更多生命、财产的损失,确保“不贰过”,意义自更重大。从新奥尔良到太子港,美国在救灾范畴的“纠错”能力,值得认真比对分析,认真思考一番。 海地地震救援应急物流成为最难办头等大事 因担心摇摇欲坠的建筑在余震中倒塌且无处安身,民众只能在街道上或站或卧,但这却无意中延缓应急救援物资的运输。与此同时,一些暂时未能得到救援的灾民涌向超市废墟“劫掠”食品和日用品、太子港不少道路遭废墟阻挡,加之民众担心一些建筑在余震中倒塌而栖身道路中间,使食品等救灾物资运输更加困难和缓慢,应急物流遭遇巨大挑战。 海地总统普雷瓦尔表示,目前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外国援助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问题是,物资抵达海地后,运送物资的卡车在哪里,仓库又在哪里?真是一团糟,”比尔斯说,“从运输来看,这简直是一场噩梦。” 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言人查尔斯・文森特说,太子港大约2400人会在14日晚些时候得到食物。“显然,这只是杯水车薪。”他补充说,一旦道路得以清理,物资分发工作将在其他地点展开。 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人员保罗・加伍德说,道路受阻导致救护车无法及时赶到,医疗人员只能徒步走到药房 1月15日援引美国一名不愿公开姓名官员的话报道,由于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停机位及油料不足,美国联邦航空局14日“叫停”从美国飞往海地的非救援类的民用航班。这支部队发言人约翰・多里安说,空军士兵已清扫跑道,建立24小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气象系统,机场照明已经启用。数十架货运飞机14日在太子港机场起降,但卸货设备在地震中损坏致使卸货速度缓慢。 到目前为止,国际救援工作依然处于混乱状态,无法满足救援巨大需求。各国政府承诺了近10亿美元的援助,数千吨食品和医疗用品已经装船运出。但还有许多物资仍然滞留在仓库中或者转送至海地邻国多米尼加。 面对困难重重,全球启动应急物流系统,邻国机场与道路充分利用,美国派出核动力 航母成为应急机场补充,联合国计划迅速建立30个应急物流中心,美国空中投递救援物资,中国派出应急物流空中运输队,全球各国利用一切手段设法给当地居民分发救灾物资。 海地地震救援,亟需高效率的应急物流系统! 美国救援航母成为应急物流平台 应急物流启动,空投救援物资 海地发生的大地震导致海地道路严重受损,地面运输受到很大限制。在此情况下,美军从星期一下午开始向海地居民空投救援物资。 据悉,美国空军使用C-17军用运输机运送物资。这些飞机从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费耶特维尔的波普军事基地起飞,前往海地。每架飞机每次将运送40包的援助物资。美军计划在未来三天总共空投600包援助物资。美军已经确定了三处投放地点,飞机将从1000米高空进行空投。 在已经升空的一架飞机上,机组人员将空投14000份战地快餐和13000多升水水。 不过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曾表示,地震发生以后空投物资更有可能引发混乱而不是制止混乱。他说:“如果地面没有任何分配机构,进行空投会导致骚乱,因为人们将争夺救援物资。” 在地震发生一周以后,海地政府官员和人道主义机构正在努力将救援物资提供给最需要的海地居民。但是海地发生的多起骚乱事件阻碍了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一家主要援助机构提出抱怨,认为美国控制的飞机场存在不平等和供应瓶颈的问题。不过美军认为他们正在努力工作,加速物资运输。 中国东航首批执行海地地震应急物流运输队出发 运输受阻,物流不畅,极大的影响着海底地震的救灾行动与赈灾物品的发放与配送,为此全球应急物流系统启动,中国应急物流迎接挑战。 据最新消息:东航首批执行海地地震救援任务的“航班救援队”已经于北京时间21日中午12点45分从上海飞行部正式出发,执行海底地震应急物流运输任务。 上海飞行部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认真对待此次包机任务,在1月21日上午9点30分接到任务后,飞行部立即吹响了“救援集结号”,一个小时之内便顺利成立了一支由四名机长教员(杨雄南、石立新、刘凯、刘海峻)和三名成熟副驾驶(文雷、黎晶、张哲浩)组成的强大航班救援队。据了解,机组将先执行MU581航班抵达温哥华,在那里作简单休整后,预计于北京时间24日调换刚抵达温哥华的第二套救援机组,继续运送国内的医疗队和医疗器械飞往海地。 据飞行部航务部经理王松介绍,此次包机任务飞行时间紧迫,航线距离极长,且地处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在此季节上空多对流天气,震后情况非常复杂,海地机场通讯、导航以及后勤保障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给执行这次任务的机组带来极大的挑战。机组成员均有着执行重大包机任务的经验,其中机长杨雄南还执行过汶川地震救援任务,他们在出发之前都表示虽然困难重重但对完成此次任务充满信心。(中国物流产品网独家报道) 海地强烈地震交通瘫痪,应急物流运输取道邻国 在加勒比岛国海地1月12日七点三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全球救灾工作及赈灾物品应急物流系统迅即启动,但地震在城海地境内交通非常差,没有火车,公路也很破旧,造成赈灾的应急物流进展十分艰难。很多援助物资取道多米尼加等邻国,然后通过陆路转到太子港。 美国在地震后迅即启动应急系统,首先派直升机先遣队降落海底太子机场,清理跑道,架设通讯设施,打通海底救援应急物流运作的最快捷空中走廊,使联海团的后勤中心也可以运作。 赴海地执行救援任务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乘坐的专机于北京时间14日清晨6:40左右取道温哥华国际机场补充油料、办理相关手续后飞往海地。 据介绍,武警总医院常备灾难救援战备应急仓库,医疗分队组成人员每年都要进行两次集中救援训练。医疗分队到达地震灾区后可立刻组建成一个小型医院及相应的应急配送仓库投入救援工作。 法国政府1月13日当天紧急向海地派遣救援人员和两架载有救援物资的飞机。在24小时内从两个海外省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及法国本土调遣总计130名救援人员和6条搜救犬前往震区。 巴拿马巴拿马外交部也发布公告说,巴拿马政府将为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处实施震后救援提供便利,救援所需的基本物资将被及时送往海地。 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建30个人道主义物流中心 海地太子港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了8天,媒体报道称很多暴民无视警察的存在,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住家商店寻觅粮食和贵重物品,加之灾民的生活物资比较匮乏,太子港的治安形势愈发混乱。新浪科技连线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前方救援人员,了解当地治安和物资发放情况。 作为联合国负责物流事务的关键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建立了一个物流系统,来确保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飞机在太子港的安全降落。我们计划派出直升飞机,找到受灾人员的集中地,发现之后立即发放食品。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在太子港建立4个人道主义物流中心,并计划在海地周围再建至少30个这样的中心。除了食品发放,世界粮食计划署还在帮助国际移民组织发放装水的容器以及净水剂。 由于对食物的需求较大,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全球发出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捐献1亿份即食食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保住灾民性命。为了保证此次大规模救援行动的实施, 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在动用5条通往海地的人道主义走廊。陆路运输的食品和救灾物资将会经由邻国多米尼加进入海地,空运的物资降落在太子港的主要机场以及Borahonas的一个小型机场,水运则通过太子港的主要港口进入海地角的另一个海港。目前已经得到了共1600万份的即食食品的提供保证,并且正在购买420万吨的补充即食品,以满足儿童对能量和营养的日常需要。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