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战略运输预见性研究少需整合三军资源

时间:2023-07-04 04:10:02 | 作者:admin
□ 李海军     战略投送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掌握和保持军队行动自由权的重要基础。如何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理论研究滞后,对实践指导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军战略输送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从总体来看,“人唱我随”的现象比较突出,事后总结式研究多,超前预见性研究少,原创性探索研究少,理论先导作用和现实指导作用有限。     力量建设薄弱,指挥管理机制不够科学。与美俄日印等国军队相比,我军的投送力量建设薄弱。加之我国奉行积极防御战略,强调谋求共同安全,军交运输力量发展以应对本土防御为主,战略运输能力特别是海空投送能力薄弱。指挥手段上,与美军依靠“全球运输网络”实施军事运输的动态可视与全程可控相比,我军运输指挥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软件系统不兼容,技术水平仍在低层次循环。     后备力量不足,交通动员机制不够完善。各国历来重视后备力量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把地方运力纳入到战备体系中,使民用运力的征用法制化,从而建立起军地一体、常备不懈的战略机动力量。而我军的战略后备力量薄弱,动员机制上更不够完善,严重制约平时和战时的快速转换。     在现有情况下,要科学确定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重点。一是依托国家交通运输资源,发展军民融合的战略投送力量。战略投送是陆运海运空运三位一体的大规模、大建制跨域、跨疆投送的战略行动,必须依托国家战略运输力量,建立军地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这也是世界军事强国提升军队运输能力的普遍做法。在我国海空运输力量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作用,并随着海空运输事业的发展,整合利用民用航空、海运资源,在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载工具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建设军地一体的运输力量体系。     加强海空投送能力建设,发展军队自身的战略投送“拳头”。美俄等国的运力资源很丰富,但仍非常注重军队自身运力建设。与之相比,我军的海空投送力量十分薄弱,装备建设落后,必须以海空投送为重点,以陆上特种装备运载工具为补充,建设军队的投送“拳头”。     二是建立顺畅高效的指挥管理机制,提升战略投送指挥效能。指挥管理机制是否顺畅高效,是战略投送能力强弱的关键。应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的建设目标,改革完善现有体制,建立统一规划、归口管理三军运力的工作机制。应积极探索战略投送力量建设与使用新模式,建立能统一管理全军运输力量,又能统一调度军地运力的指挥管理机构,形成管理、使用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此外,还需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并改革完善驻交通沿线军代表体制。     要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必须从富国强军有机统一的大局出发,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出一条既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又符合我军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路子,确保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有效履行;并在大力发展海空战略投送力量的同时,建立健全战略投送指挥与动员机制;建立与部队作战样式、投送方式相适应的军政民一体指挥长效机制,按照作战需要,整合三军运力资源,加强运输机构与作战机构的横向联系,在战略层次成立联合运输指挥机构,统一协调军地运力的指挥使用和发展建设,真正实现对战略投送力量的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使用。     而军代表体制是一个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体制,是“军民融合”式战略投送模式的集中体现,需要在现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发展。在机构设置上,向航空运输、航务运输倾斜。在职能调整上,由组织协调单一方式运输向组织协调多种运输方式转变,由组织协调点线保障向区域保障转变,由组织协调为主向组织协调与实体保障并重转变。在队伍建设上,组建专业装卸保障部(分)队,提升军代处的综合保障能力。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