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标准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07-03 14:20:02 | 作者:admin
 物流,是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而物流标准化作为物流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已成为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分水岭。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推进中种种问题依然突现,因此需要各方有效的对策及时跟进。 �� �� 发展的现状 �� ��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物流业开始起步,进入本世纪后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近一两年,才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解决物流标准化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物流或与物流有关的标准。除技术标准外,也制定了对有关物流行业的通用、工作和管理标准。同时,我国已经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与物流有关的各技术委员会与技术处,并明确了各自的技术归口单位。在我国,包装、标志、运输、贮存方面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约占30%;公路、水路运输方面约占5%;在铁路方面约占20%;在车辆方面约占30%。此外,在商品条形码、企事业单位和社团代码、物流作业标识等方面也相应采用了一些国际标准。我国在物流标准化方面的努力对于规范当前物流业发展中的基本概念、促进物流业迅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物流标准化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实际问题还未触及。 �� �� 面临的问题 �� �� 应用推广存在障碍 �� �� 首先,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被人为地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比如条形码标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集装箱标准技术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设计、托盘技术有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因此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应用推广比较困难。其次,物流市场基础比较薄弱,也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实施。我国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企业已全面实现了市场化经营,但是,从经营方式上看,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结构与观念还有很大影响;从生产发展水平看,企业生产的物质成本与劳动率成本都还有很大潜力。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必须追求的主要途径与当务之急。这两个原因造成了物流市场实际需求的不足,这与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与物流业的急速膨胀,形成巨大反差,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应用与推广。 �� �� 基本设备缺乏统一规范 �� �� 目前,我国物流系统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环节缺乏统一规范而难以有效衔接。在我国物流企业中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更有甚者自己定义标准。由于托盘标准的不统一延缓了货物运输、仓储、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也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另外,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也不统一。比如海运铁路运输集装箱标准就存在差异,使得海铁联运必须经过再次拆箱、装箱后才能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在公路、航空中,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的不兼容影响了综合运输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效率。 �� �� 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滞后 �� �� 截止2001年,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运输网络,包括分组交换数据网、数字数据网、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公用中继网在内的四大骨干网络的总容量达到62万个端口,EDI、ERP、MRP、GPS等技术也得以应用。许多部门和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但是物流领域没有公共数据的接口行业和国家编码标准,造成了电子化物流网络相互不兼容,数据无法自由交换,信息不能共享。 �� �� 采用国际标准比例低 �� �� 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标准包括物流相关标准在制订过程中较少考虑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近几年,随着物流在我国的兴起,以及加入WTO,我国也开始注重物流的国际化标准的重要性,参加了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并在包装、标识、运输、储存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物流标准化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目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物流标准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所以,目前我国急需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完善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 �� 对策与建议 �� �� 政府部门要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 �� �� 一方面要在计量、技术、数据传输、物流作业和服务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积极推广与应用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对一些由传统企业转型过来的企业以及准备进入物流行业的其他企业,政府可以在推广标准化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比如采取物流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来制约物流企业必须贯彻物流标准化,对于贯彻物流标准化的企业,政府则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等。 �� �� 企业应成为物流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 �� �� 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和实施,物流标准化建设只能有头无尾。从长远看,物流标准化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利益问题,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物流标准化的推广和应用。 �� �� 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 �� �� 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物流系统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中寻找一个基点,由于集装形式是未来物流的主导形式,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基于物流基础模数的物流设施的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物流设施标准化的基础是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衔接、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了依据。 �� ��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 �� 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必须以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如果物流的各参与方都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而且要根据各自的需求,不断地补充、修改自己的数据库,不断地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带来了数据库信息的不统一,数据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因此,需建立物流信息数据库,包括商品信息和物流节点信息两个数据库,从根本上避免数据库的重复建设,使得需要数据库的用户可以直接将该数据库中的数据下载到自己的数据库中使用,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对于那些没必要或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该数据库将成为其共有的数据库,在需要时调用数据。因此,综合的物流数据库的建立将为整个物流系统中的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来源,是保证物流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 �� �� 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应与国际接轨 �� ��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物流标准。我国在促进和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这既能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步伐,也不失为与国际物流标准保持协调一致的有效手段。   作者: 韩晓飞 赵金胜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