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税港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23 20:10:01 | 作者:admin
    □曹艳文     保税港区对航运、物流发展影响力将不断增大。进入2008年以后,几个封关运作的保税港区运作业务类型将日渐丰富,业务规模也将快速成长。保税港区这一特殊监管区的政策机制对航运中心建设、对国际物流发展的作用,将逐步从前一个阶段的理论期待,走入实践展示的阶段。可以预期,保税港区未来将成为以分拨中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集拼中心、中转中心为主体的国际物流枢纽集散平台,对区域物流的龙头带动作用也将越来越突出。     功能拓展将成为保税港区未来发展的热点。国务院批复的保税港区是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拓展相关功能。但是各地保税港区区位优势不同,各地保税港区在发展基本功能的同时,也选择了不同的特色功能作为发展的重点。如洋山保税港区具有发展国际分拨、国际集拼的比较优势。东疆保税港区依托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在离岸金融方面寻求突破。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则主要依托周边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能源、原材料的交易中心。明确的功能定位是保税港区发展的前提,而依托不同定位的功能拓展将越来越成为各地保税港区发展的跨越式突破热点。     从立法上确立保税港区的发展地位越来越显必要。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对保税港区 “境内关外”的认识和定位仍不尽一致,给保税港区的政策实施带来一定障碍。如新出台的 《保税监管区外汇管理办法》中规定区内与境内区外之间的交易可以人民币计价,也可以外币计价结算,但是具体实施中,由于在办理退税手续中,税务部门要求凭外汇核销单才能办理,因此使得区内与境内区外自由选择结算币种的规定难以落实。因为保税港区的监管涉及海关、外汇、检验检疫、税务等多个部门,如果不从国家立法层面对保税港区的目标模式确立一个统一的定位,就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甚至相互抵触的情况出现。从特殊监管区的国际惯例来看, “境内关外”的地位往往都是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确立的,而我们对于保税港区的探索,最终也要向自由港区过渡。因此,遵循 《京都公约》的国际惯例约定,以国家立法给保税港区一个明确的定位,是确保保税港区稳定发展的保障。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