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连锁经营的高效率配送1

时间:2023-06-23 10:10:02 | 作者:admin
内容提要:      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激烈竞争年代,连锁经营之所以能够产生高效率、高效益的关键是以众多店铺网络为市场依托,以集中采购开发销售利润,以高效率配送挖掘物流利润,将市场信息向加工制造业渗透,逐步形成供应链管理。本文主要针对高频率、小批量配送,共同型配送及一体化配送三种配送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在对日本三种配送形式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论证了一体化配送作为连锁经营的配送方式是一种发展趋势。特别是到了供应链管理时代,连锁经营将成为供应链无缝链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体化配送是连锁经营中高效率,低成本,高服务水平的现代化物流,它将把连锁经营连的更紧密、锁得更牢固。      高频率、小批量配送是丰田公司的准时供应引入到商业而形成的配送方式,这种配送方式具有配送频率高,散货出库比率高,订、发货周期短等优点,但是配送中心内作业量大,物流总成本增加,配送汽车装载率低,汽车用量增加,交通拥挤及污染环境。共同型配送是解决这些问题对策,它具有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缓解交通拥挤及环境污染等优点。但是共同型配送的问题是商业秘密易泄露,易出现货物损失及配送费用难易核算。一体化配送也称为“一揽子物流”,其意思一是“业务一揽子”,将与进货相关的业务一揽子承担;二是“货架一揽子”以某货架群为整体,将全部商品集中上货。它即保留了共同型配送的优点又克服了共同型配送的缺点。一体化配送的库存型配送中心及流通型配送中心将成为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的发展主体。      关键词:准时供应 配送频率 共同配送 一体化配送 供应链      商业连锁经营是通过将商品统一采购,集中储存,流通加工,按各店铺需求统一配送,实现最少流通环节,最短配送距离,最佳库存控制,最低物流费用,最高运营效率,最大经济效益。战略决策向总部集中、物流活动向配送中心集中。配送中心汇集各店铺的订货信息,进行采购、分拣、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按众多店铺的需求,以令顾客满意的服务,快速、及时、安全、准确、低成本地进行配送。这就需要有合理的配送体系及配送方式。      1.服务周到的高频率、小批量配送      1.1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的产生与概念      (1)准时配送      这是丰田汽车有限股份公司开发的生产、工艺管理方式“丰田生产方式”中的其中一项内容,被称为“看板方式”,进行准时供应。即可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可降低成本,将这一原理用于商业经营,仅根据必要的商品、必要的时间、必要的数量进行准时供应,是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零存库”的“准时供应方式”其中一种类型。      由于看板方式的采用,丰田公司的生产发展顺利,实现了中间库存减少,业务操作标准化、简单化。作为“看板系列“的代表??准时供应系列成为日本工业生产现代化的代名称,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零售业为了降低成本,实现“零库存”;而且又要防止商品滞销和缺货而进行“准时的、少量的、直接的供应。由于准时供应、准时进货,店铺的库存负担减轻,店铺高效益运营,人工费用压缩,并起到了防止滞销和缺货,促进销售等作用。对于生、鲜食品当日配送,能够保持良好的新鲜度。      (2)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的形成      及时配送对于物流企业的运营有各种困难,如物流成本上升等。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品也从量到质发生了变化。零售业者为了及早发现滞销商品及避免库存积压,与此相对应的是商场效率化、进货小批量化。因此,零售业方面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的要求日趋高涨。例如,在日本1982年高频率、小批量配送开始普及。最初是大型的便利连锁业采用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系统作为开端,成为燎原之火,迅速扩展到超市业及其他零售业。其实这个系统的原型是美国的食品业和汽车运输业采用的散货出库方式,将这个散货出库方式和准时供应方式结合起来便成了独特的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系统。      (3)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的概念      批发商认为:“所谓高频率、小批量配送,配送间隔较传统的配送间隔短,然而接收货物的单位小批量化,较传统的配送方式费工夫,它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配送的系统。”另外,便利店总部认为:“所谓高频率、小批量配送,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供应商的协助,将必要的商品,在必要的时间内,按必需的数量供给零售业,是合理的、高频率的物流系统。”      这两方面的理解反映各自对流通的态度,批发商的理解对于高频率小批量配送是被动的;与此相反,便利店的理解是主动的,不管怎么说意思都是正确的。      1.2 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的分析      根据各种商品的特性、价格等因素,采用“配送频率”、“散货出库比率”、“指定时间配送件数”、“订、发货周期”4个指标进行分析,日本流通政策研究所将加工食品、日用杂货作为主要商品对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超级市场、便利店等)进行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配送频率      从生产商到批发商的配送由4.1次/周增加到4.5次/周,从批发商到超级市场的配送由3.2次/周增加到3.5次/周;从批发商到便利店的配送由2.9次/周增加到3.2次/周,配送频率的分布趋于高频率,平均配送频率正在提高。      (2)散货出库比率      所谓散货出库即非运输单元(集装箱、托盘等)出库。在日本散货出库件数占总件数的比率根据进货单位的不同分别为:超级市场64.9%,便利店81.7%,一般零售业68.7%.向便利店送货的散货出库比率显著高。根据商品不同,日用杂货、化妆品的散货出库比率较高,一般为70%~90%。      (3)指定时间内的配送件数      在指定时间内配送件数增加的企业及增加的比率分别为:生产商85.3%,批发商定86%,而零售业仅有48.6%还不过半。      (4)订、发货周期      先看一下平均订、发货周期的变化,生产商和批发商之间从24.9小时缩短为22小时,批发商和便利店之间从23.9小时缩短为22小时,批发商和一般零售店之间从19.7小时缩短为18.9小时,普遍显示出周期缩短化。另外,批发商同一般零售店之间订、发货周期中不足12小时的企业占42.3%,批发商同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之间的订、发货周期不足12小时的企业分别上升为22.2%和22.1%。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从零售业方面对高频率、小批量配送进行分析如下:      (1)消除脱销      高频率、小批量的配送是进行“适品、适量、适时”地配送和进货,零售业者作为一个条件要求批发商采用高频率、小批量配送使缺货率降低及消除脱销。另外,高频率、小批量配送还要求附加免费进行流通加工(例如粘贴价格标记等)及商品陈列等服务,对于出现脱销、配送迟缓等现象强化惩罚措施。      (2)订、发货期间缩短      零售业期待批发商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的基本要求是订、发货期间缩短,这样零售业的商品库存面积削减,能够确保店铺商品陈列场地。另外一个作用是削减了库存量,解决了因陈列面积不足而不得不压缩商品数量和因商品在店铺库存而使其新鲜度降低、品质恶化等问题,进而减少了商品损失。      (3)多样化的流通加工      高频率、小批量配送是以消费者需求的高档次、多样化为背景,为使零售业店铺商品品种齐全、丰盛而形成的物流系统。由于商品品种的不断扩大,要求商品进行分类、分装、标价、包装等流通加工的多样化。      (4)验货成本的改善      由于POS信息和EOS的使用,新售商品可根据统计结果有选择地进行销售,使店铺库存压缩,商场效率提高,对于要求批发商缩短订、发货周期的零售业,必须备有高频率、小批量的验货系统,由于订、发货周期缩短,验货频率较以前增加,验货时间也比以前长,验货人员相应增加,人工费用随之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零售业同批发商配合较好的话,验货时间就能够缩短,验货成本也可以压缩。      ①零售业如果是整包装入配货箱或货架进货时,尽可能按入库品编号顺序及货架行、列顺序进行配货,这样可以一目了然。      ②入库时间尽可能在早晨和夜间,这个时间带验货方便,避开交通堵塞、停车场紧张问题可以缓解;便于验货时间缩短,验货成本降低。      (5)配货人员协助售货人员进行现场商品陈列      批发商配送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区分。      ①配送到店铺货架上不需商品检验。这是最低的服务水平,主要是批发商配送到店铺货架上后,由店铺负责验货的方式。      ②搬运到检验场所进行检验。将商品搬运到店铺某一地方,接受检验,检验后的作业由店铺进行。      ③将商品搬运到检验处,检验后再搬运到该商品的售货场,由店铺负责进行货架陈列。      ④搬运到检验场所,检验后由配送人员陈列到货架上。这是最高的服务水平,搬运到检验场所检验后,再运到售货场,进而陈列在货架上的方式。      一般地,零售业要求高服务水平,批发商希望低服务水平,无论哪一方,无论什么方式都不应该仅以有利于自己的观点论事。对于消费者,从流通服务最适化、各流通阶段应该分担的功能这一观点出发,选择客观的适当的方式。      关于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的问题,有3种不同意见:      ①高频率、小批量配送,人工费增加,库内作业的配送费等也增加,因此带来总物流成本增加。      ②配送车装载效率低,总的运行距离长,平均装载率由原来的80%弱一点降到75%强一点,另外汽车数量增加,由于配送时间集中,易堵车及停车场紧张,接收货物的作业也较繁杂。      ③带来城市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噪音等公害问题。      2 降低运营成本的共同型配送      由于有效地进行高频率、小批量的配送,也推进了分拣等方面的机械化及物流技术的革新。为了防止配送车辆数量的增多和装载效率的下降,有必要进行车辆混载等共同搬运、共同配送。      2.1 共同型配送的历史变迁      所谓共同型配送就是为了提高车辆装载率有效地进行配送,对多数企业共同进行配送。例如,多数进货业主设立共同配送中心,并从该中心进货,然后配送中心将所进商品汇总、分类后统一进行配送。这样,增加汽车装载率,多数货主的货物一次便可送达,装卸搬运作业省力方便。      日本的共同型配送历史要追溯到大约30多年前的1966年,那时是经济快速发展期,随着物流量的扩大,大批量运输、直达运输这类词代表那个时代的物流关键词。但是出现了单程运输效率低,如何充分利用返程汽车问题等。另外,为了缓和城市交通混乱,诞生了共同配送。日本当时实施的共同配送同现在实施的共同配送的思路有很大区别。只是以减少交通量、削减车辆的数量等为主要目的,共同配送对企业的刺激越来越淡薄。再加上商业交易的传统习惯的障碍,对于参加共同配送企业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但是,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零售业为了使供应物流效率化,向店铺共同配货,特别是便利店总部向连锁店共同配送等新形态的共同配送方式开始普及,据1996年连锁经营协会的物流调查,大多数零售业利用共同配送方式,共同配送采用率为55.4%,其中的41.4%为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进行配送。      2.2 对共同型配送的评价      (1)共同型配送与高频率、小批量配送      共同型配送与高频率、小批量配送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当前研究的新课题。共同型配送也具有实现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的可能性。如果批发业只有一家公司进行配送,零售业只能要求高频率、小批量配送。共同型配送进一步细化是实现高频率、小批量配送的重要措施。      共同型配送是物流企业使用本公司的设施及配送网络,根据零售业的需要将配送、流通加工、保管三个服务按“商品种类”、“不同地区”、“不同配送地点”捆绑在一起。      (2)连锁店的共同进货      百货店、量贩店、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连锁店,为了提高各店铺的进货效率及验收业务效率,将发货者发来的商品先集中到配送中心再共同配送到各店铺。这种进货物流共同化的方法,在日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大荣集团为代表的将自己的转运中心作为物流中心。这是为了追求多店铺功能性的优势,同时也追求自己公司资产增大这一财务上优势的方法。第二种类型是伊藤洋华堂为代表的共同型配送中心。这种方法构筑在本公司专用物流据点和物流系统之上。是将自己掌握主动权的物流网络进行信息化,因此是一种完全统合地开展市场营销的方法。对于连锁经营具有自己的物流中心和不具有自己的物流中心由第三方物流代行配送的方法,究竟选择哪一种方法为好,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第三方物流至少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构成的物流系统,而不进行设施投资,不负担运营责任,参与代行进货较易实施的方法。      (3)共同型配送的主要优点及问题      共同型配送具有以下优点:      ① 车辆装载率提高,单位成本降低,进而可以削减物流总成本。      ② 复数企业之间不存在重复、交错运送问题,运输效率提高,单位成本下降。      ③ 复数企业的货物一次运达,装卸、验货等作业也是一次性进行,提高物流效率。      ④ 可以缓解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      ⑤ 物流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共同型配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① 不可避免泄露企业之间的商业秘密。      ② 不可能完全保证货物的不破损、不丢失等安全性问题。      ③ 能否适当核算运费及其他费用,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 高效率运营的一体化配送      一体化配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现在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一体化配送的意义      一体化配送或者叫:“一揽子物流”,它是将货物和信息实现一元化高水平管理的物流。其目的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这里的“一揽子”可以认为是两层意思。一是“货架一揽子”,也就是某一货架群作为整体对象,不问进货地点和形态,将全部商品集中上货。另一个是“业务一揽子”,就是说不仅仅是进货业务,而且包括发货的商品完全不出现错误,易陈列地进入店铺,是将与进货相关的全部业务一揽子接收的系统。      具体的讲是将店铺作为起点,把出库信息(ASN)、供应链(SCM)记录单,物流EDI等信息技术纳入物流系统,同样,将一次性分品种进货、定时定量配送等作业组合在一起,是一体化配送中心起着核心作用的进货体制。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