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国际化发展初探
时间:2023-06-22 03:00:02 | 作者:admin
□叶伟龙 从一个中远物流的实践来看中国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中国物流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如何加快自身的国际化步伐,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中国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 我国在学术方面,对物流企业可以说各有表述,基本上已经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和定义。但在企业实践中,往往还是混淆了物流企业的概念和与其他企业的区别。从中远物流的角度来看,仓储、运输和货代企业特别容易与物流企业混淆。现在很多运输、仓储和货代企业都把自己定位为物流企业。但从我的体会来看,运输、仓储和货代企业的服务类型、服务特质以及核心的服务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当前中国有许多的物流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寻找自身合适的定位。在目前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真正赢得企业生存的空间,就要在发展物流业务的同时,更积极地培养企业以供应链组织者的角色来整合系统资源,提供集成化物流服务的能力。 接下来内容,都是基于在物流企业基本平台上来讨论现代物流的商业模式。 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在现实层次上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传统层次,占目前的绝大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同样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率和利润。这个层面主要发挥成本效应,即通过规模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从而获取更高的效率和利润。第二是领先层次,主要发挥价值效应。这种效应的发挥往往在竞争中能够获得比别人更好、更多的效率,主要以供应链整合协作为基础,尽可能地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内容,以达到为客户创造价值、系统整体获益的目的。我认为在这两个层面,现代物流企业都有可能获得比较好的效益。第一个层面,更多的是通过规模的扩张来降低运营成本,后者主要靠服务内容的创新来延伸服务链条。 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能力有两个要素是企业应该关注的。第一个是增值服务能力,这种增值服务能力是客户自己完全能做,但是通过我们的规模效应效果更好。我们要做客户不愿做的工作,如果有10个客户都不愿做的工作都交给我们公司来做,我们公司一定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回报。第二个是做客户不能做的工作,这需要物流企业依靠专业人才培养和业务经验积累,开发和应用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不可复制的专业解决方案,提高供应链技术含量。 以中远物流为例,公司有专门的团队研究前沿的技术,在两年中已经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对公司参与国际投标,包括对国内的重大客户服务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公司也不断地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模拟整个供应链管理和重大运输过程中有可能的突发事件,寻求各种预案。 中远物流成立6年来,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形成两个市场:一个是在传统领域中,关注的行业是家用电器、汽车、医药、跨国企业的会展等,在这些领域中侧重于跨国际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跟国外一样,中国有不少企业也进入到这个领域,即工程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们重点是为国家特大型的工程,主要包括电子和石化工程提供跨境的服务。从物流的角度来说是提供了现代物流服务的交钥匙工程,我们主要聚焦于电站、大型的石化工程、冶金领域、建材材料、航天航空制造。应该说中国的物流企业要想成为能够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必须在充分发挥企业原有业务竞争优势的同时,培养以供应链整合为基础的核心服务能力,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核心技术,快速寻求增值服务上的突破,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 中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经过两年的努力,中远物流将在2009年年底完成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部署。我们在海外业务的发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伴随核心客户走出国门,这与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发展是同样的路径。中远物流所服务的本土特大型企业在最近的几年中,加快了自身国际化发展步伐,他们很乐意与我们一起到海外去,所以我们在海外的公司大概有500多名海外员工就是基于这么一个准则:在海外为中国的企业提供服务。 我于近日在柏林参加德国的物流年会做演讲的时候,下面有一个德国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他问:增加海外市场投入的目的是什么? 确实,我们承认中国的企业到海外市场与海外同行分享成果,或者说来与海外同行竞争当地的市场,我认为我们的能力还不具备,这可能是5年或10年以后的事。 “在海外为中国的企业提供服务。”我回答说: “这是与德国的新科讯到中国来同样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而且时间将证明这个模式是正确的,成功伴随核心客户走出国门是中远物流的一个基础内容。” 第二个模式是直接投资建立国际网络。选择地理中心或贸易门户进行直接投资,在目标领域进行市场拓展,建立国际化的服务网络。 第三个模式是收购。收购对中国物流企业来说不是最直接的问题,但以后有可能带来运作上的问题。我们也谈过一些在欧洲的收购项目,但是最终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和其他的一些问题,最终都没有成功,所以说我们目前已经减少在海外进行资本的收购和扩张。 第四种模式是和海外的同行结成联盟,寻求共赢来为我们服务。这条路我们尝试过,但是很危险。中国的物流企业要和国际物流巨头寻求一种共赢的模式,而且要长久形成这种模式,我认为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目前我们与国外物流巨头相比还比较弱小。 第五种模式是直接地参与国际竞标,这几年来,中远物流海外业务的收入,大概占整个公司收入的35%到40%,这些项目无论从项目的规模还是对物流企业的能力要求,要远远好于在中国本土市场上的任何一种。在海内外市场上,中外物流企业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应该说是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弱点。中国的物流企业有本土文化的优势,有本土的资源优势以及本土其他的客观优势。中国物流市场完全开发的今天,我想我们用不着担忧在这场竞争中成为输家。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可以寻求合作,寻求共赢。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