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考验物流企业战
时间:2023-06-15 17:10:02 | 作者:admin
2005年行业中发生的几桩大型收购行为也是一些企业战略的外在体现。UPS以1亿美元回购股份,中外运收购了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申通快递,TNT收购华宇物流,以及宝供物流、宅急送等若干企业也在与大型外资或国有企业接触,以便卖得好身价,这些事件显示出很多企业比以往更加注重战略规划。 外资企业凭借资金跑马圈地,马士基、DHL、UPS、TNT、佐川急便等均已在中国设立总部;国有企业依靠政策、实力及人脉优势借机转型,中外运、中远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行业解决方案及标准化业务。但是为什么国内物流企业在战略上没有表现出步步为营的态势呢? 某大型物流公司的老总认为,很多国内物流企业处于战略缺失的状态,很多公司缺少一个明确的中长期目标,特别是没有一个三到五年的战略目标和远景规划,随着行业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只是被推动前进,而不能主动出击。 作为供应链管理,物流涉及到太多的复杂环节,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其实这样说更准确一些,在很多国内企业中不是没有战略,而是执行不下去。物流网络的庞大、环节的复杂、区域及行业的千差万别,难以实现一盘棋的战略规划。 着眼于战略实施的细节,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应当以增强核心业务的内涵发展为重点,明确企业的核心业务定位和市场定位,讲清自己的核心优势及差异化在哪里。从品牌、文化方面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撑,否则战略也是空中楼阁。 UPS:谋定而“先”动 这一年UPS的宣传几乎是铺天盖地,以绝对强势的比例占据了各大媒体,大部分的宣传围绕着一个主题:强调其在中国的落地及中国本地化。 这种宣传的原由就是UPS与其合作伙伴中外运分手了。明眼人从这种宣传的态势能够看出,UPS的这一举措是蓄谋已久的,可以说,在跨国合作中,这又是一桩为了离异的婚姻。 UPS的有备而来多方面有据为证,从2001年收购“飞驰”,扩大物流服务范围;并购银行,开拓资金链增值服务;吞并零售店,实现多层次信息链;到2003年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换标事件,摘掉老LOGO的盾牌上方带着蝴蝶结的包裹图案;直至2004年与中外运分手单飞,2005年在中国的大规模品牌推进,一连串事件表明其不仅规划做得好,执行更是步步为营。所以说其是“先”动,并非一个谋字而能概括得了。 某物流专业人士分析,外资物流企业加大在中国的扩张是必然趋势,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因为中国市场尚不很规范,走得快的未必顺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且不谈结果会怎样,但是我们想,跨国物流企业在战略规划方面更为成熟的“谋定而动”的思路,值得国内物流企业深思并借鉴,有几方面的启示: 供应链的范围和增值服务应该拓展,既降低经营风险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经济时代下的供应链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将客户、供应商、研发中心、制造商、经销商和相关服务商联结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这种网链可以体现在整个供应链,也可以体现在供应链的某些环节。 谈到增值服务,UPS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海关提供企业进出口历史记录,帮助建立详细的数据库,严查类似转移定价或偷税之类的不法行为,深受海关欢迎,它所提供的这些增值服务还是为自身的物流业务服务的,为了更加有效地保障其物流增值服务――报关、清关和货运等业务。因此,UPS通过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为海关提供其数据库资料,让客户不得不优先选择其作为物流服务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物流核心竞争力。 并购也是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法宝,企业应适时而购 并购是企业发展扩张的有力法宝,“并购”已经成了各个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但是盲目收购会给自身带来包袱,收购得当则绝对起到1 1>2的效果。在物流业内,通过收购或资源整合等方式也可以实现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上文提到的几个收购案例不知结果会如何,希望藉此能够带动我国物流业的并购与资源整合,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企业不应仅仅关注市场,更应关注管理 由于物流企业更多是一种B2B的销售行为,所以很多物流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在客户身上,更注重关系,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很多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较差,跑单、回扣等现象在行业内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中国企业不应仅仅关注市场,更应加强管理,有句话说得好:企业可能不是因为管理而生存下来的,但是如果死掉,却一定是管理的问题。 物流企业的品牌标志应该与时俱进 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开始关注品牌。其实这方面国际企业早已经领先一步,而且品牌先发制人的作用不可小觑。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物流”,相比之下,既容易与其他企业的标志混淆,又不能体现更多的品牌内涵,也不容易记忆。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