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时间:2023-06-13 22:40:02 | 作者:admin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电子商务渗透到各行各业,本文针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提出了农产品物流运作的新模式,探讨了如何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优化运作,促进其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 1、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主要依靠以下系统来组织。第一是供销系统。供销系统属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几十年来,各级供销部门积极从事以棉花为主包括农副土特产品在内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业务。近十多年来,供销系统在棉花等农特产品购销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举足轻重。第二是粮食系统。粮食系统一直担负着粮食的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以及国家的粮食战略储备任务,粮食企业是粮食和食油物流的主体。 加入WTO后,我国开始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除国家掌握的中央储备粮源和地方政府掌握的地方储备粮源外,定购粮食逐步放开,最终将完全走向市场。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物流被摆上了议事日程。第三是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20世纪80年代,集贸市场开始起步,它以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农特产品为主要物流对象,经营者主要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到了90年代,批发市场迅速发展,物流对象不仅有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还有粮油产品及其加工品、水果、茶叶、中药材和花卉等特产品,经营者不仅有农民和城市职工,而且有相当部分的农产品经销企业和生产企业。各类经营者是农产品市场上不同产品的物流主体。第四是其它农产品物流主体。 其它农产品物流主体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有关公路、铁路、水运和物资等的运输仓储企业等,它们是农产品外销和出口物流的主体。其物流对象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其物流设施和设备专业化程度大多比较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状态。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整个农产品的物流过程的信息是阻滞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不能顺畅地到达对方。生产者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流通中信息,不能依此安排生产,造成产销脱节。农产品物流主体缺乏有效协调合作机制,管理方式及手段落后,效率低。 2、构建电子商务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2.1物流中心(批发市场)主导运作。 这种以物流中心(批发市场)主导的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一般是以商业流通企业为主的一体化物流系统。物流中心可由原来的批发市场发展而来,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联结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另一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如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向上游延伸和发展,形成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两种类型的物流中心是分别从供应链上游(批发市场)向下整合和从供应链下游(连锁超市)向上整合形成的,前者位于供应链上游往往应用于农产品大宗商品跨地区调配实现农产品作为供应链生产原料的配置,后者的目的是面向连锁超市实现的生鲜农产品的快速调配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 2.2以加工企业为核心整合运作。 在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农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建立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 在该模式下,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以加工企业为中心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通过农户的组织,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供应链整合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企业内部整合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上下游环节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最终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包括电子信息系统、网络等硬件,也包括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与统一的战略目标管理机制及供应链绩效评估机制。 在该模式下,加工企业的素质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供应链整合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加工企业,有可能使加工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引入是供应链整合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工企业必须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3第三方物流为核心外包运作。 第三方物流配送主要是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依托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农产品的配送渠道,环节较少。相对于其他的配送模式,第三方配送在配送损耗、食品质量、管理成本方等都有很大的优势;能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交换库存,降低成本。专业的物流配送中心能不断地更新信息技术和设施,能以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能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专业的库存管理、科学的配送优化、流通加工,为顾客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使顾客满意度提高。 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来建立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与市场的脱节,如果信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就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有时可能会出现连带经营风险,如果第三方业是基于合同的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自身经营不善,则可能会影响使用方的经营,要解除合同关系又会产生很高的成本。 2.4期货套期保值模式。 利用期货交易,可以为农民提供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工具,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价格信息,减少农业受自然因素而遭受的损失、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化水平,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可以将期货市场看作交易信息的市场,通过这个市场集中的各种信息,尤其是远期价格,农民往往可以预测到最适合市场的产品品种,决定种植种类。有了期货市场,企业一头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远期价格与农民签订单,一头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预测价格,防止价格波动而造成的风险,把订单中的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上去。利用期货市场,做好农产品规格化,与国际市场接轨,发展标准化农业,并通过期货市场的机制,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电子商务下农产品物流成功运作关键点 3.1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重点应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以加速农产品流通。 3.2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助于改善成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和相应造成的风险,增强冲突解决能力,实现规模效益在合作伙伴选择。首先要根据市场竞争环境和资源约束,从合同履约、信用、合作愿望、生产、服务、营销能力、参与动机等方面综合评价合作伙伴,确保伙伴的利益一致性,并能适应合作的管理协调机制,逐步从普通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3围绕核心企业组织供应链资源。 资源是组织拥有和控制的实物资产、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集合。在进行农产品物流运作时,应根据市场动态对整个供应链资源实施战略管理,使整个供应链成为一体,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供应链的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组织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生产物流资源(如土地、仓库等)、信息技术资源(如土地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市场资源(如产品品牌、信誉、产品质量认证),外部资源包括供应商资源、客户资源和技术服务企业等。 3.4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 共享信息涉及订单/交货、市场需求预测、库存水平、生产计划等内容。实现信息共享,可以提高需求信息的准确度,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降低交易活动的处理周期和成本,促进供应链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改善伙伴间信任度,提高供应链效率。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由于信息共享会造成供应链成员之间重新分配信息资源,改变彼此谈判优势地位,重新分配供应链利润,使得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对信息供给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偿。这种机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第一,节支、减支成本的合理让渡。由于信息共享后,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农产品生产、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农户可以通过定价折让向下游环节让渡一部分节约成本形成的利润,构成下游环节的利润补偿;第二,增收,增加销售后的利润合理分配。下游环节准确预测需求,通过信息共享,使农户在生产环节及时响应需求,下游环节扩大销售后对生产环节做出利润的合理让渡。 3.5准确定位顾客服务水平。 在农产品物流运作时,首要的任务应以顾客需求为基础,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开展产品差异化,确定合理的顾客服务水平,并通过供应链实现对顾客要求的快速响应,使供应链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同时按照市场的要求完善农产品物流网络的顾客化改造,以实现既定的服务水平并确保赢利。4结束语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因此,我们要紧密结合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利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使农产品物流运作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蓬勃建设发展。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