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荒”拷问我国食盐物流

时间:2023-06-11 17:30:02 | 作者:admin
□ 本报记者 隋秀勇   “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各地食盐供应出现紧张,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抢购所致。事实上,中国的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盐业公司一般都会有3个月的库存量。中国盐的产能达到8000多万吨,而食盐一年销量只有800多万吨,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3月17日,针对近日在全国多地发生的食盐抢购现象,中盐集团通过微博辟谣。     目前,在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部分地区“盐荒”得到缓解。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在食盐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为何会出现如此大面积的“断供”?除了信谣下的心理恐慌这个显性因素外,是否也有流通服务体系集约化不够等隐性因素? 谣言下的储备体系     3月16日晚,两条关于日本核辐射已经污染海水,以后3年内无法生产海盐和碘盐,可以有效防核辐射的谣“盐”,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这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食盐抢购风潮。3月17日,中盐集团表示,即使没有海盐供应,我们的食盐储备也完全可以供应市场需求。中盐集团地方盐业公司的食盐库存在3个月以上。     这次意外的“盐荒”表面看来,是由于“短时间大量抢购”和部分不法商贩囤积居奇而引发的。而不少业界人士则将矛头指向“我国食盐战略储备体系”,并认为构建科学的食盐战略储备体系是彻底杜绝“盐荒”的有效途径之一。     事实上,在2004年,我国已勾画出食盐战略储备制度的整体框架,初步构建起由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三个层级组成的管理体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资委三个部门组成决策层,中盐总公司作为执行层,各地盐业公司和国家食盐储备调拨配送中心构成操作层。目前,中盐集团作为我国惟一获得授权可进行食盐储备的企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9个省级国家食盐储备中心。     然而,从目前“盐荒”事件的进展来看,我国现行的食盐战略储备体系还有待完善。解决应急突发事件,关键在于“快”。我国食盐战略储备体系在此次“盐荒”事件中暴露出一个明显的缺陷――在突发事件面前市场投放能力、效率与协调机制都严重落后。     因为按照现行的国家食盐战略储备制度,由于没有详细、成熟的食盐储备管理办法,国家和地方的食盐储备建设大都依靠行政命令。这就造成了中盐集团几年前就已经向政府申报争取国家级储备,由于需要包括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发改委的多方协调,计划一再被搁置。     正如中国盐业总公司办公厅主任杨海燕所言:“若是具有国家级食用盐储备体系,像国家储备粮体系一样,面对如此严重的抢货现象,处理效率将大大提高,时间上也会更短。”     针对这种状况,有专家建议,建立由中央统一管理,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相互分离的现代化三级食盐储备管理体制,并构建相互补充和相互联动的纵横协调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十二五”规划再次提出盐业体制改革,希望此次的“盐荒”事件能够加快我国食盐战略储备体系的改革。 食盐配送体系之困     为了缓解市场上暂时出现的食盐“断供”,中盐总公司一方面要求“各级盐业公司每天中午12点前,会把目前前一天市场动态报告中盐公司直到市场恢复平稳。”,另一方面在加强生产组织管理的同时,抢购期间盐业公司要实行24小时配送服务,保证市场供应。     3月17日,中盐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顺利,最快3天内让市场恢复供应。”然而,3月19日下午1点左右,在北京海淀区马连洼地区的某大型超市,记者看到在摆放食盐的货架上,散落着十几袋“腌制盐”(又称“大粒盐”),仍然难觅精盐的踪影。在周边几家超市,食盐的销售也依然紧俏。     为何盐业公司已经加紧生产,并实施24小时配送的情况下,北京地区的食盐供应仍难得到满足?“除了消费者抢购的原因外,由于物流配送跟不上,我们只好‘放长线’,不敢贸然将仓库的全部‘存货’摆上货架。如果有限的‘库存’也卖完了,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多长时间才能补齐货还不知道。”该超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北京惟一的碘盐配送中心是位于通州区的北京市华德碘盐配送中心。北京市食盐日消费量约为340吨,其中一部分是食品加工盐。目前,华德8辆大中型配送车辆,年配送量为6万吨。由此不难算计,6万吨的配送量只能保障北京市民正常的用盐需要,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华德的物流配送能力显然是无法满足的。     这种盐业公司自建物流渠道的作法始于2003年11月,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食物流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是期望通过“发展统一配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方式,构建食盐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在地方具体实施时,各省市纷纷成立自己的专业配送队伍。这一作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确实保证了食盐的优质、有序供应。但是这种物流配送模式之所以能保障食盐的有序供应是在食盐需求量稳定的前提下。突然而至的食盐抢购事件,将自建物流体系运力不足的弊端暴露出来。     应该说该《意见》的方向是对的,但落实起来如何?食盐物流市场被各级盐业公司垄断,食盐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公司难以介入到食盐配送领域。在非常时期,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足够的专业运力,加剧了全国大面积的“盐荒”。     除了运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区域分割的管理体制,使食盐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受到限制,阻碍优质物流资源的有序、高效流动。     目前,中盐集团和省级盐业公司构建了食盐调拨配送中心和区域食盐配送中心,但中盐集团与省级盐业公司并不是隶属关系,省一级盐业公司大都由省政府直接管理。虽然发改委的委托,中盐集团负责食盐配送体系的规划,但是没有审批权,对地方盐业公司的控制力不强。虽然中盐一直希望通过资本重组的方式,实现对全国渠道的控制,但是对于有的“不差钱”的地方盐业公司,后者并不买账。     中盐青岛盐业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的壁垒还没有打破,我们的盐目前只能在青岛盐业卖,即使运到潍坊也不行。”     食盐配送中心由于区域分割的管理体制的限制,服务范围“缩水”;专业化的食盐物流配送公司由于运力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食盐物流市场的相对垄断,食盐物流市场化程度不高。由此造成供销之间有如此巨大的反差,点(配送中心)、线(专业化的物流送服务)、和面(食盐物流市场化)缺乏有效配合,协调、协同的能力不足,高效、快捷的食盐物流体系很难形成,将食盐物流的困境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应急物流体系之急     除了食盐储备体系和食盐物流体系不尽完善外,看似偶然的食盐抢购事件也暴露出我国食盐应急物流反应机制的缺失。     为什么众多消费者相信谣言,以致发生食盐抢购危机,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一位长期从事应急物流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3月16日起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情况,17日下午才发布声明,很多人宁可相信坊间传言,但对国家食盐储备情况不甚了解,从众心理作祟,导致商店超市存货在短时间里抢购一空。反之,如果能有一个政府部门挺身而出,以一种最为快捷明了的方式(如短信息)告知大众有关食盐储备充足的信息,想必抢购风潮也不至于蔓延肆行如此之烈。”     预警响应机制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对此次“盐荒”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负作用。相反,在最短时间内感知到需求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发出调运指令,在最短时间内将食盐调运到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要,也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     该应急专家指出,应急物流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效率就是生命。而这一切,首先需要有高效、灵敏、可靠的预警响应机制。     在此基础上,构建应急物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也十分关键。“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管理具体职能分散在民政、商务等各个部门,尚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调度指挥机构,综合部门和专业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了解,使得储备物资信息尚处于一种‘迷雾’状态,还没有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该专家表示。     因此,建设食盐物流应急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于食盐应急物流而言,除了加强储备管理,确保“有物可流”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配送能力建设,保证“物畅其流”。即使食盐储备充足,如果不能及时调运配送,也难免食盐断档脱销。这就需要发挥自营物流配送能力,并有效整合社会物流运输资源,确保第一时间补货到位。其中,军队、武警、公安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应当给予个别的重视,通过构建军地协同机制,有效沟通交流,以备在应急情况下动用。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