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分析: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时间:2023-06-11 15:40:01 | 作者:admin
   我国较早的第三方物流是从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如上海友谊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储运经过分离和改制后组建的,为联合利华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业务由最初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发展到今天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反馈等多功能个性化服务,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综观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总体概况,可以说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呈现地域性集中分布;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涌现一批颇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l、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10%,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据《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9年)》显示,2009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入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01年调查分析预测,三年后我国企业外包原材料供应物流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35%,工业企业销售物流外包将从目前的45%增加到80%,商业企业销售物流的外包将从目前的25%增加到65%。另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有57%的工业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存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即第三方物流。综观我国物流市场近年来的规模,可以说发展潜力巨大,增长势头不容小视。    2、从地区分布上看,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很不平衡,第三方物流数量以及服务收入绝大部分是集中和来自东部地区。据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24%的第三方物流,获得了30%的服务收入;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企业的28%,获得了35%的服务收入;京津唐环渤海地区集中了企业的27%,获得了32%的服务收入。 3 、参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迅速增加,占整个物流数量的比重也从1997年以前的不到2%增加到2009年的8%左右,约5万家。随着我国物流热的日益高涨,我国涌现了一批有相当实力的第三方物流。如中远集团在整合原中远国际货运公司和中国外货代理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远洋第三方物流,拥有资产60亿元,旨在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现代物流、国际船舶代理、国际多式联运、仓储等服务,在国内外成立多家区域公司或代表处,形成功能齐全物流网络系统,推出汽车物流、家电物流、项目物流和展运物流四大品牌。其他如中物流、中邮物流、中铁现代科技物流,宝供物流、大通物流、大田物流等都渐渐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领军人物。这些第三方物流各有优势资源,均具有规模大、实力强的特点,致力于新的发展战略,朝着大规模、网络化、信息化、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物流企业整体水平还不高,整体竞争力还偏弱,他们很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还没有质的提高。“多、小、少、弱、散、慢”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是指功能单一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多。小指企业大多孤军作战,经营规模小,综合化程度较低,营业额上亿企业很少。少是指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运作经验少,高素质人才少。弱是指管理能力弱、信息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是指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慢是指响应速度慢,不适应现代物流追求动态运作,快速响应的要求。这些问题造成我国物流企业服务成本居高不下,难以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运作管理低水平重复,难以形成特色、打出品牌。 1.1.2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格局 l、我国第三方物流供给方主要由以下四类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它们在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各自拥有一定的份额。 第一类就是前文所说从传统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拥有全国性的网络和许多运输和仓储资产,在国内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中远、中外运、中储、中粮等。 第二类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增长极快,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新兴的一支生力军,是最具活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约25%的市场份额,以宝供、大田为代表。 第三类是外资物流企业,他们有羞很强的海外网络,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实际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马士基物流、n汀物流、和黄天百物流等。 第四类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如中邮物流、中铁现代科技物流。 2、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因此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占有率受到影响。据中国仓储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工业企业物流中(包括工业企业原材料物流和成品物流)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71%,第三方仅占21%;成品销售物流中,43%的执行主体是公司,21%的第三方,36%是采用两种形式。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