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承运人]2016年物流信息化十大热点问题
时间:2023-05-18 18:46:30 | 作者:admin
2016年对物流行业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为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及“互联网+高效物流”的落地出台了许多政策,特别是“无车承运人”新政的推出,如果实施得当,将极大的促进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新兴智慧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极大的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面就来回顾一下2016年物流信息化领域的十大热点问题。
一、 “互联网+物流”已经上升到国家决策层面
在去年7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这已经把“互联网+物流”上升到国家决策层面,不仅推动物流业,还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2016年是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针对物流行业发布利好政策最多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发布的政策文件50多个,地方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那就更多。政策红利将给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 物流企业互联网化助力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高效物流重点行动计划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互联网正在从技术、模式、空间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让中国物流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便捷,转型升级空间巨大。资源平台化、运力社会化是物流企业自建平台的发展方向。资源平台化依托于物流企业内联网和供应链内联网;运力社会化,借助社会物流平台走向互联网大分工、大协作。自建平台与各式物流公共平台聚合形成大数据新生产力要素,走向产业平台化,重构物流生态是发展方向。
三、 物流平台继续成为资本密切关注的领域
虽然2015年年底迎来了资本的寒冬,大家都不看好烧钱模式的物流平台。但2016年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有许多的旧平台倒下去,同时又有许多的新平台站起来,去年下半年,又有几家大的物流平台获得了新的融资,说明资本从没离开过物流平台,只是从原来的疯狂变得更加理性。资本已经开始从烧钱的B2C模式,转向青睐于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B2B模式。物流平台本身的商业模式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由纯线上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模式,许多物流平台都在各地设立经营网点,与传统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有的还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园区。所有这些都说明,回归物流的本来面目是物流平台得以生存的保证。
四、 物流平台与物流企业的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
俗话说的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滴滴打车收购优步,可以看出平台经济已经进入到了共享时代。互联网+物流也进入强强联合的时代,壹米嘀嗒就是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云鸟与运满满就是平台之间的联合。物流平台之间、物流企业之间、物流平台与物流企业之间必须走互联互通的道路。中物联建立的联物流平台正是此时因势而生,目前联合了全国60家优质运力平台,链接了300多家A级物流企业,打造了覆盖全国、跨行业,贯穿整个物流产业链的物流平台。为全国物流平台的互联互通奠定了了良好的基础。
五、 无车承运人成为大家炒作的新话题
虽然无车承运人早就存在,但自从交通运输部发布无车承运人试点文件以来,大家都有点兴奋过头。冷静下来,必须指出的是本次试点主要针对的是平台,主要是解决物流平台开票的合法性问题,无车承运人亟需解决的增值税进项抵扣问题并没有实际进展。从目前各地交通运管部门公布的试点企业名单来看,成为试点的企业类型繁多,数量也不少,与交通运输部的试点目标有所偏离。为什么企业都想成为无车承运人试点单位呢?无非是想获得扶持政策或税收优惠,目前看来这两个梦想短期内可能难于实现。但无车承运人已经成为平台企业和部分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转型的趋势已经成为必然。
六、 物流诚信平台为失信联合惩戒搭建了平台
从国家领导人、国家相关部委到行业协会、物流平台、物流企业都认识到物流诚信问题已经成了制约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家共同努力,众策众力,信息共享,联合惩戒。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了信用中国网站,意图连接中央各部门及地方的诚信信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制定了第一个团体标准《物流诚信共享信息构成要素及交换要求》,并与国家交通平台合作推出了物流诚信平台,这对于解决物流诚信问题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物流参与者失信联合惩戒创造了环境和氛围。
七、 大数据是政府监管方式转变的方向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是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的政策保证,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监管转型的方向就是从以统计报表为主的静态监管升级为以运营数据为主的动态监管,确保政府决策的透明及公正性。各方信息显示,无车承运人的税收监管发展方向也将朝着从以票控税,以车控票的方式转变为以数据控税的方式方向发展。中物联前不久建立的物流业数据备证中心也是因势而为,为物流企业和物流平台提供数据备证服务,为政府部门数据监管提供服务。
八、 车联网技术成为商用车具有竞争优势的卖点
无论是互联网造车还是传统车企搭载互联网,都在表明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已成为当下汽车行业追捧的热潮,而商用车对车联网的依赖远远超过仅仅是一种出行工具的乘用车。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在技术上更能反映汽车数字化的趋势,其对车联网、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技术带来的运输效益提升更敏感。运输成本和运营效率直接关系到商用车用户的切身利益,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和排放需要商用车和互联网的结合。2016年,各大商用车企业都在极力宣传自己利用车联网技术在安全驾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绿色排放方面的优势,车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商用车具有竞争优势的卖点。
九、 智能物流装备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工业4.0”,“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理念的传播以及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极大的推动了智能物流的发展和应用,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对于智能化、自动化物流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大,智能物流成为市场热点并逐渐演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企业的运营模式,企业迫切需要加快订单处理速度来应对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碎片化订单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巨大压力,“货到人”系统以其突出的存储密度高、拣选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用工数量等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AGV,仓储机器人在仓储自动化应用中开始暂露头脚。亚马逊和京东在利用无人机运送快件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应用。
十、 区块链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刚刚兴起
去年12月2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了区块链技术应用分会,目的在于促进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物流与供应链行业推广应用,推动行业标准的尽快形成,规范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加快在行业急需的溯源防伪、中小微物流企业信用建立、增加交易和物流供应链透明度等基础性场景方面的应用。这对进一步发挥创新科技在物流与供应链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是中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最为重要的一年,物流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转变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关系到物流企业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2017年,物流信息化将会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无车承运人试点将促进物流平台的建设
2017年,随着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无车承运人将是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一种选择,原来做信息服务的物流平台转型为无车承运人,货运代理企业转型为无车承运人,更有的以传统运输为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也在探索转型为无车承运人。对于物流企业来讲,最关键的是需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和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实际承运人的车辆运营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对于想转型为无车承运人的物流企业来讲,2017年将面临自建平台还是依托已经成熟的平台来转型的抉择。物流平台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应该给这些企业决策提供了支持,那就是依托现有成熟平台转型,是经济而快速的方法。
二、 大数据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
随着政府监管从以统计报表为主的静态监管升级为以运营数据为主的动态监管,物流企业能否适应这一变化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有采集数据、传递数据和储存数据的能力,而且要有大数据的意识,要从原有避免数据对监管的开放来规避检查风险,转变为用数据自证经营规范的社会担当。针对目前,企业信息各有异同,标准化接口改造难度较大等方面问题,中物联建立的物流业数据备证中心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 物流云的发展是构建物流新生态的基础
不管是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都有必要建立以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为重要吸引力,以平台为载体的物流新生态,促进自我发展。同时,这些私有生态,仍需要与物流产业链中其它生态聚集和互为有效利用,共赢发展。因此,物流私有云既保证了物流产业链各方信息的互联互通,又相对保护了自有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这是构建物流新生态的技术基础。
四、 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区块链与物流产业的三流合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互联网将万物信息化,区块链将信息价值化。在未来的10-15年,区块链的力量将突显,将信息价值化,从而推动基于价值和信用的交换更加高效、快捷、公平。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必将为促进物流与供应链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7年,将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起点,也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新起点,愿我国物流企业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共同促进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作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
物流金融与物流行业的发展相伴相生,物流金融持续支持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后的需求增长又反哺物流金融。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物流金融仅仅局限于传统银行机构对于物流企业的经营性借款,存在的形式比较单一,体量有限,并没有很好的契合物流行业的发展,随着无车承运人时代的到来,以大数据和物联网为特性的无车承运支撑平台,为物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物流金融业强力助推了无车承运平台的飞速发展。
物流金融是什么?
1. 物流金融在宏观经济结构中的功能与作用,它对于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提高流通服务质量减低物资积压与消耗、加快宏观货币回笼周转起着不可取代的杠杆作用。
2. 物流金融在微观经济结构中的功能突出的表现为物流金融服务,特别是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物流金融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物流与加工服务,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和资本运作效率等。物流金融也是供应链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物流金融的提供商可以通过自身或自身与金融机构的紧密协作关系,为供应链的企业提供物流和金融的集成式服务。
3. 在第四方物流出现后,物流金融才真正的进入“金融家族”的概念,在这里物流将被看成一种特殊的“货币”,伴随着物流的流转一起发生在金融交易活动之中,“物流金融”利用它特殊的身份将物流活动同时演化成一种金融交易的衍生活动,而“物流金融”这时变成一种特有的金融业务工具,一种特有的复合概念,一种特有的金融与物流的交叉学科。然后,从这个交叉学科中我们再去追踪它的存在及发展的可行性、需求乃至对策,物流金融的起因之一就是源于这些不起眼的物流原始交易之中。
物流与金融业务的相互需求与作用,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物流金融圈。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厂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流动资金不足,而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使得厂商可能处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是各方互利的选择,但是,不可回避的是风险问题。实现风险管理的现代化,首先必须使物流金融业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风险管理要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三方面。
无车承运人时代的物流金融提高了大车队和小微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传统的物流行业层层链条中,小微物流企业,大车队由于对货源缺乏控制力,在交易的过程中话语权是相对较弱的,处于被剥削,被压榨的位置上,承担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责任和工作,但是投入和产出往往不成比例。
缺乏足够的资金运作是小微物流企业和大车队直接对接货主方寻求企业升级突破的最大瓶颈之一。传统的金融机构非常清楚真正从事物流业务实际操作的正是小微物流企业和大车队,但是苦于其本身缺乏资质,运输过程不透明,结算体制混乱,总是爱莫能助。而在无车承运人时代中的无车承运平台恰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平台运单化的大数据管理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运输过程透明,结算清晰,同时作为第三方的平台利用自身的信用,为大车队和小微物流企业增信,实现金融机构,平台和小微物流企业,大车队的三方共赢。通过物流金融在无车承运人模式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大车队和小微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