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海口如何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3-05-18 19:18:53 | 作者:admin
城市配送,作为面向居民消费、工商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活动,近年来关注度越来越高。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海口一些工商企业和社区居民对目前的城市配送不甚满意,认为服务不够高效便捷,成本过高带来商品价格上涨,差异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 经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审定,海口近日成功入选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今年获得中央财政4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海南省一些业内人士希望以此次试点为契机,有效推动海口城市配送共同化、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现象:配送服务不够高效便捷 1:取货不方便10月28日下午4点半,在海南大学第五食堂外,尽管刚下完小雨,一家快递公司依旧将快递包裹一一摆在地上,等待学生来取货。每天的上午10点至12点、下午4点至6点,是该快递公司在海南大学的收发包裹时间。 海南大学学生李宇超对这种快递收发货方式不太满意。“如果快递公司在校园有店面就好了,那样可以随时取货。”李宇超表示。 就租店面问题,该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货量有限,租用店面不合算,成本太高。 不光是海南大学的学生,海口不少市民反映收取快递不方便,希望一些社区便利店等能提供快递寄存服务。 2:配送成本高在海口春源购物广场,其所售的快速消费品由数十家供货商供货,这些供货商分散在城市的多个角落,配送货车到来时给周边交通带来了压力。“分散配送,造成了很多车辆的配送空间利用率低下,推高了配送成本,抬高了商品价格。”一些商家指出,海口快速消费品配送和仓储普遍存在着典型的“分散化”配送,一个大型的超市由上千个配送商(供货商)供货。 海口好新鲜平价商店拥有货车自行配送商品,不过在配送过程中,一日多配的商品配送形式让该商店有些吃不消。“用货车运少量菜,菜价不及运费,划不来。”海口好新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说,该商店只能一次多运些菜,不过这样影响了菜品的新鲜度。 剖析:城市配送体系建设滞后 在省商务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处相关负责人看来,一些商家及居民不畅快的收货体验,反映了海南省在城市配送体系建设方面的明显不足。 1.缺乏专业大型的配送中心海口城市快速消费品、医药品的配送中心和仓储基地十分分散,影响了配送成本和效率;建筑材料和鲜活农产品配送相对而言较集中,但建筑材料仓储基地多存在“脏、乱”现象,而生鲜食品配送受货运客车进入市区的时间限制,一些末端网点(或商户)的配送周期为1次/天,造成了末端网点产品保鲜储藏成本增加。 2.配送车辆大多“单打独干”车货对接方面,在海口市区进行日常用品配送的车辆,大部分处于无组织状态,价格体系不明了,服务标准不规范、不统一。尽管一些大型的物流公司尝试过进行整合,但由于缺乏政策的有力引导等,整合效果不明显,车辆管理的分散抬高了配送的成本。另外,配送末端网点建设不足,制约了海口居民享受到更便捷的配送服务。 借鉴 近期,海南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代表赴全国多个城市调研城市共同配送,国内一些大城市在城市配送体系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上海:构建了城市配送三级网络,规划建设了重点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公共及专业配送中心、城市末端配送网点,为城市配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上海将诸多社区便利店打造成全天候的“邮局”,并导入“储物柜”,使居民自提收取网购物品成为现实。 北京:以中通、圆通、申通、汇通等主要快递企业为骨干,推动组建了北京城市一百物流有限公司,开展共同配送。 建议 海南省一些业内人士建议——海口应牵头搭建城市共同配送信息平台,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的撬动,整合现有车辆、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提高配送的效率和质量; 集中政策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城市快消品、医药品及生鲜食品的仓储建设; 鼓励购物网站、快递企业等与便利店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包裹快件的收寄服务,可从消费量较大的学校、单位办公区、居民集中点开始,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城市共同配送取货点。 名词解释 城市共同配送,即在城市范围内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对配送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针对某一区域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提供多功能增值服务。(记者罗霞实习生黄琦) 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分3批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湖南、重庆、深圳、江苏等8个省市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其中,北京、上海等地在试点工作中重点推动城市共同配送项目建设,在创新物流配送经营模式、推广现代物流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便利居民消费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北京、上海两市利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41亿元,共计建设城市共同配送类项目45个,带动社会投资41.1亿元。 项目实施领域涵盖共同配送网络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领域。 创新经营模式降低物流成本 北京、上海等地抓住试点工作的契机,着力构建城市分拨中心、共同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点等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体系,通过试点工作,城市配送网络布局更加规范有序,节点与干线运输的衔接更加顺畅,新(改、扩)建了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及末端网点,各类共同配送信息平台逐步完善,并在企业经营中得到实际应用,有效提高了物流配送能力。 如上海市陆交中心“56135”物流服务平台会员超过10万家,每天发布80万条有效信息,累计撮合交易货值近300亿元,参与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降低近一半。 试点城市整合末端物流配送需求和资源,结合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开展经营模式创新,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标准化和集中化,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居民生活便利度,改善了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一是注重整合的末端配送联盟模式。 北京城市一百物流公司整合电商、快递、物流配送等近50余家企业的末端配送业务,已在社区、学校设立共同配送站点136个,服务覆盖300多个社区及高校、超过500万居民和师生,平均每天配送业务量近3万件,同时还提供代缴水电、代理机票、保险(放心保)等便民服务。二是强调对接的连锁经营“网订店取”模式。上海市发挥连锁经营较为发达的优势,百联集团、农工商超市与淘宝等电商合作,将2300多家连锁零售店拓展为城市配送服务网络,实现“网订店取”,打通了电子商务、末端连锁商业网点和城市共同配送平台的信息链,有效破解重复投递、生鲜货品保鲜等难题。 试点城市积极推动现代物流技术在城市共同配送领域的应用,管理信息化、分拣配送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商品库存周转速度明显加快,效率和效益得到改善,人力成本明显降低。无线手持终端设备(PDA)、全程数据监控系统、对运营车辆实时监控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时返款的POS机刷卡设备等高科技配套设备都已投入实际运营,提高了配送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实现了资金快速回流。如北京市采用的电子地图信息分拣技术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分拣错误率,将每单货物配送成本降低0.1元。 扶持关键领域鼓励信息开放 制定完善全国流通节点城市的商品配送网络布局规划,做好各层级、各区域之间规划衔接,加强配送分拣中心等物流网络用地的保障。 继续发挥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对城市配送网络体系、整合物流配送资源的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天网落地”、食品、药物专业配送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给予重点支持。改善城市货运车通行环境,为进入中心城区的标准化车辆提供便利。 鼓励企业间构建共同配送合作联盟,利用城市配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社会富余物流资源和新增物流需求,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集约化水平,增强城市运行保障能力。 鼓励跨行业、跨企业的物流信息开放与交换,实现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对接和共享。 继续加大物联网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快速分拣技术、标准化集装单元技术、配送线路优化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通过现代物流装备技术应用及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共同配送企业的服务能力,降低整体物流运作成本。 抓紧研究制定《城市配送车辆管理办法》,确定城市配送车辆的标准环保车型,有效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 制定城市配送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提升企业的物流作业效率和城市配送服务水平。 锁定聚集在80万平方米土地上的4万师生和教职员工,抓住崛起的物流商机,成都理工大学的4位创业大学生瞄准“校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空间,建起校园生活物流平台,用“服务到门”的贴心物流赚取每月5万元的收入,积攒校园内的人生第一桶金。   是难题   学校每天的快件收取量有几千单,但快递配送到学校都只在大门口等人自提,因为“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收件人常常错过取包裹的第一时间。   是商机   建立以代收和代发快递的校园物流平台,由平台统一代收快递公司送来的校园内的快件,最后这些快递送件上门。   电瓶车的后座和脚踏板上塞着行李,李鑫宇被稳稳夹在中间,他缓缓将车停靠在成都理工大学生活物流平台服务点(以下简称物流平台)外,跟跑出来接行李的伙伴说,“寄行李的。”   忙碌的大学生李鑫宇做的不只是快递员的体力活儿,他和三个师兄凭借“物流平台创业项目”,摘得第七届成都市青年创业大赛桂冠,还拿到了“中国创业榜样”全国训练营的入学通知书。他们的“校园物流”服务,每月营业额达到了5万元。   电马儿变快递车   一周时间快递处理件翻5倍   李鑫宇是成都理工大学大三的学生。许久以前,快递公司忽视的“校园最后一公里”就吸引了李鑫宇和师兄胡金磊、黄长春、王露四人的目光,“学校每天的快件收取量有几千单,但快递配送到学校都只在大门口等人自提,”胡金磊说,收件人为此常错过第一时间取包裹。   在校团委的支持下,2013年10月,以代收和代发快递的物流平台进入学校市场,“统一代收校园内的快件,最后负责送到收件人手上。”黄长春说:“第一天只有一家快递公司把包裹给我们,就20多单。”但完成第一批包裹配送后,物流平台的客源就打开了。某快递公司的派件员余平说,“以前为了二三十个包裹,要在学校门口等几个小时,现在几分钟就交托了。”快递公司盘算过,向物流平台支付一定的费用,省下派件员的时间占领更多市场,划得来。一周后,物流平台每天处理的快件量就涨到了100多单。   “快递员”变送餐员 一天时间派送外卖200份   物流平台的“顾客”送了胡金磊等人一个暖暖的名字—物流贴心男,“我们免费上门派送包裹代收快件,大家觉得贴心。”讨巧的服务把快递代收和代发做上路后,平台业务扩充到了校园餐饮和生活物资配送,“跟周边的商家合作,”胡金磊说,一笔配送订单向商家收取1元的配送费,买家不多给钱。   “一些商店还主动来找我们。”一家卤肉店老板透露,物流平台每天要帮他送200份餐,“他们比我们的员工方便,能进出宿舍。”记者了解到,宿舍管理员对“物流贴心男”的诚信可靠很放心,“我们还有专门服务女生宿舍的‘物流贴心女’。”   大学生变“高富帅”   一月时间营业额达5万   “快递每天有四五百单,收件是一单5角钱,发件4元到5元不等,行李发件每天有500元左右收入,送餐每家能送一百多单。”简单算一算账,胡金磊他们的月营业额能有5万元。“收入都来自我们与快递公司,电商企业和周围商家的合作,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购买成本没有任何增加。”自己当上老板后,李鑫宇都忘了问家里要生活费,“前两天我妈给我打电话,很担心地问我为什么不要钱买衣服,呵呵。”   创业前景   与全球最大电商敲定合作   服务最不能缺的是创意,在物流平台,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同学。“签到”可享受赠品或打折卡,选择某家快递可以享受相应折扣等。“QLY”是物流平台的铁杆粉丝,每天都来刷个脸卡签到。   “现在每天和我们往来业务的人有1000多次,”一些电商和互联网企业已经把触角伸到了物流平台,“他们提供一些技术产品或小礼物,我们掌握有大量客源,为他们做活动推广等。”   全球最大的某电商企业已经和胡金磊谈妥,未来物流平台走到哪所校园,他们的合作就跟到哪里。原本在校园内有自提点的电商也在考虑和胡金磊合作。   创业榜样   入选“中国创业榜样”5月进京集训   上月,胡金磊带着物流平台创业项目拿到了“中国创业榜样”全国训练营的“入学通知书”,“今年5月会到北京去参加集中培训和比赛。”本月6日,物流平台的创业模式再次获得肯定,第七届成都市青年创业大赛的桂冠和最佳商业模式奖都颁给了它。   “希望今年内,能在成都高校建起10-15个校园生活物流平台。”胡金磊和他的团队正在建立标准化,争取迅速把这个模式成功移到在蓉其他高校。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媛莉   创业分享   业务:发展商家会员   月收入:1万2千元   曾经就读于四川大学的杜强认为校园有自己的商业圈,占据地利可以将校园生意做长远。“当时新校区在郊区,学生买东西,看电影都不是很方便。基本都在学校内商业街解决。”敏锐发现商机的杜强和自己的社团伙伴一起一家家游说,最终说服了大半条街的商家一同推出联合会员卡。“凭借这张卡,学生可以在整条街十多家店铺享受会员折扣。” 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是指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即送货上门,而不是让客户定点提货,因此大大方便了网购用户,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   在家里轻点鼠标,即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网购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金融危机之后,电子商务更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在人们对电子商务期待越来越高的同时,却也无奈地发现,这个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让消费者揪心的问题就是物流配送问题,特别是在“最后一公里”的环节。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并因此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但是这套体系还是被人诟病。快递变“慢递”,网购“假日症”,爆仓、压货、送错货还是屡见不鲜。   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完善整个物流配送体系,仍然是当今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   没有强大的物流,就没有完美的网宅生活。   “大物流”还是“小物流”  今年1月19日,阿里巴巴在北京正式公布了其物流战略,阿里巴巴及其金融合作伙伴承诺一期投资200亿至300亿人民币,其中阿里集团自己出资100亿元,逐渐在全国建立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希望十年以后,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人们只要在网上下订单,最多8小时货物就能送到家,形成真正的农村都市化。”   马云声称,阿里巴巴要实施新的物流战略,不是直接把货送到用户家门口,而是建设电子商务生态链,为卖家减少物流、仓储配送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也就是说,马云的“大物流”战略类似于淘宝的“平台”定位,本身不提供送货上门的物流服务,而是要为网商和物流企业服务,做物流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大物流”的概念显示了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可以说,要降低中国企业的物流总支出成本,构建社会“大物流”势在必行。   然而对单个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建设“小物流”比谋划“大物流”似乎更为实际。“小物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建设一套自身的物流体系,满足自身的物流需求。成本更低,而且还能与自身的电子商务业务更紧密的协作,京东是其中的代表。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的计划是,用5年的时间,花费100到200亿元建设一个全国物流系统。“整个供应链全部是我们自己做,所有信息系统都能控制,确保运营环节的效率最大化”,刘强东曾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而之所以这么做,京东商城还是考虑到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就是说,京东认为只有掌控了物流的所有环节,才能实现“运营环节的效率最大化”,而不是依赖第三方物流,从而使“最后一公里”的控制权落入他人手中。   京东网上商城配送副总裁张立民认为,“最后一公里”是工作人员直接与客户面对面的时机,第三方物流无法完成品牌传播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另外,由于个性化的需求,例如以旧换新的上门服务,是难以借助第三方物流完成的。   当今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最后一公里”的顽疾,究其原因,既有“大物流”的不足,也有“小物流”的缺陷。如果有足够的物流基础设施,电子商务企业就可以避免“爆仓”的困扰。而如果每个企业都有一套自身完善的物流体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最关键的是,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用策略。 我国去年物流费用占GDP的18% 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导致不少商品价格畸高 5月7日,太原市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名蔬菜批发商在整理芹菜。在蔬菜流通环节“两头诉苦”的现实情况下,作为中间人的菜贩子并没有赚取过高利润。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披露,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我们的不少商品价格畸高。物价高企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而物流不畅进城难,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从批发到零售,西葫芦价格上涨20倍 目前,产于山东的西葫芦在产地的收购价是5分钱一斤。西葫芦到了北京的社区菜市场后,价格又会变成多少呢?每斤一元。西葫芦从产地到市场,价格竟然涨了20倍。 在一张蔬菜进京的路径图中:山东的西葫芦经过长途运输后来到北京的新发地(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当初5分钱一斤的西葫芦加上运输费用和新发地市场的费用,这时的批发价格已变成了每斤两毛五左右。 山东菜贩告诉记者,他们挣的钱并不多。虽然知道城里的西葫芦能卖一块钱一斤,但这位山东菜贩也只能在新发地卖两毛五一斤,因为他的运菜货车进不了城。 紧接着,如同接力赛一般,另外一些菜贩子把蔬菜从五环外的新发地批发市场贩运进了四环内的岳各庄蔬菜市场,虽然距离并不算远,但加上来回的搬运费、摊位费,这时每斤西葫芦已经涨到了三毛五左右,涨幅高达30%。 在北京市内社区卖菜的菜贩舒先平告诉记者,他们的菜就是在北京岳各庄蔬菜市场批发的,虽然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菜价更便宜,但是他却很少去那里进货。因为拉菜的都是人货混装的面包车,按照北京市交管部门的规定,人货混装的车辆是不允许上路的,为了躲避交警他们只能在夜里12点半到凌晨6点之间上路,而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够跑新发地买菜的。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菜市场附近,不足200米的道路两旁,停靠着数百辆小面包车。那些车窗户上都贴了黑膜,车厢内所有的座椅也被拆掉了。这些车都是专门用来拉菜的。 从四环内的市场再到社区菜场,又增加了摊位费、卫生费、水电费等等。在北京一个社区卖菜的杨大姐说,她的菜摊每个月的各项费用总计达到1500元。这些最终都摊进了菜价。 ◎蔬菜进城难 北京市物流协会调查发现,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这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的费用至少高出150%。 山东菜贩的卡车开不进城,北京社区里的菜贩的小面包车不敢开出城,所以西葫芦从产地到社区市场,价格涨了20倍,进城最后一公里的费用比前面1000公里的费用还要高出150%。菜价背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蔬菜进城难。 路难行,城难进,物流配送遭遇送货难 记者发现,不光是蔬菜,几乎所有的商品在进入城市最后一公里时,都不容易。 老寇是位于北京东五环的一个物流公司的货车司机,他接到去中关村送货的任务。按照北京市的规定,货车进入四环需要货运通行证,但是他的车没有通行证。为了不挨罚,他只好选择绕行五环。一路绕行,老寇进入了中关村地区,那里的许多路段全天禁止货车驶入。看见周围没有执勤的交警,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直接开进了禁行路段。他说,去那里的路几乎全是限行的,这也是没有办法。 货车司机老李要去王府井的六个大商场送货。虽然他的车有货运通行证,但早晨7点到9点,下午4点到晚上8点的这两个时段,货车同样不能进入四环,因为这个限制,老李每天送货都是分秒必争,因为到了晚上,许多客户就不接货了。 为了避开货车限行,很多物流公司用客车改成货车运输,把窗帘拉上以逃避检查。 一位司机称,将客车改为客货混装,成本其实很高。以一辆载重2吨的厢式货车为例,它的运输量需要4辆轻型客车才能完成,所需花费的汽车购置费用、油费、道路通行费、工人工资同样都要上升4倍。 ◎物流之困局 据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恽绵介绍,物流难就难在“最需要物流的地方,物流的通行是最困难的地方”。如王府井、中关村,都是货物流通量较大的商业区,也是对货车限制最多的地方,怎么把货送进那些区域一直是北京的物流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物流围城,货车通行证成为紧俏资源 在另外一个大城市上海,情况又如何呢? 王杰所在的上海利丰物流公司是上海市内最大的卖场商品配送物流企业,每天有40辆货车为上海市内400多家卖场配送商品,但是公司的市内通行证只有3套。也就是说,公司每天只有3辆货车能进入内环,为内环45家卖场配送商品。 王杰对记者说:“在市中心、环线以内的超市,用3辆车去配送,是很紧张的,会造成我们晚送。有时候,就会租用别人的通行证或者打出租车。” 作为上海市内最大的物流配送公司之一,也只有三套货运通行证,怪不得他们送货要靠打出租车。而北京,交管部门的回答更明确,(货运通行证)没指标了。 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内的很多大中城市,物流围城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商品是通过各种违规的方式运进城的。 ◎违规之无奈 据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晓东调查,北京市每年货运量2.9亿吨,而目前有货运通行证的车很少,如果没有以客代货、客货混装的违规车来运货,很多超市的货根本就送不到。 算账 一辆货车抵得上4辆金杯车 各大城市对货车限行,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加剧交通拥堵,但有没有算过物流不畅对于物价的影响呢? 专家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即使是最小的货车,它的载货量也相当于4辆金杯车的载货量。从现实来看,货车禁行后,上路的面包车多了,其实并没有减轻拥堵,反而加剧了拥堵。而且,一辆货车所占的道路资源远远小于4辆金杯车,尾气排放也远小于4辆金杯车。此外,目前的城市配送不畅,实际上增加了商品的流通成本。 北京物资学院教授邹晓美说:“原来可能用一辆大货车,就可以运送一趟货物,现在就得变成两辆或者三辆,这就可能要增加投资的成本。当然包括时间成本、财务成本等,统统都加大了。” 借鉴 香港东京对物流车辆开绿灯 记者注意到,有很多同样面临交通拥堵困扰的国家和地区,对货车进城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在寸土寸金的中国香港,物流业是支柱产业之一,不少跨国企业也都选择香港作为储存、管理和运送产品及获取增值服务的理想基地,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香港特区政府一方面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对从事物流运输的货车大开绿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而且大部分商场、超市在夜间也会收货。 据香港嘉里物流公司营运总经理张晓龙介绍,香港对送货的车辆管制是比较少的,对于车辆进城(市中心)的时间没有限制,24小时都可以送货。 而亚洲另外一个大城市东京,和北京一样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但其对物流配送的货车却没有任何限制,货运车被视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甚至和公交车一样享受财政补贴。 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东京是如何解决城市货物配送难题的呢?专家告诉记者,日本的城市配送,采用共同配送的办法,为同一区域的商家设立共同配送中心,统一调配运送货物。而且日本的商业区一般有专门的卸货平台,商家用小的搬运工具把货物从卸货平台运回去。 数据 中国物流费比发达国家高一倍 每一位进京送货司机的辛酸其实反映的是物流进城之难,而最终这些艰难又都变成了城市里各种各样商品价格的一部分,可以说,每一个城里人都在为这种辛酸和艰难埋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我们的不少商品价格畸高。 物价高企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比如油价上涨、通行费用高昂等。而物流不畅进城难,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缓解交通拥堵、规范货车运输,城市管理者的本意固然是为了让大多数人享受到城市文明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但对比中国香港和日本东京的案例,我们应当发现,和香港、东京相比,北京、上海对私人轿车的管制过于宽松,而对公交、货运的扶持过于乏力。从结果来看,香港、东京的城市交通既比我们畅通,物流环境又比我们更便利。城市管理需要整体智慧和前瞻眼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顾此失彼,左右为难。希望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能够重新审视城市功能定位,宜疏导,忌堵截,真正让农民和市民都能获益。 据中央电视台  当日,商务部在北京举行商贸物流发展专题发布会。记者从会上得知,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例如,北京的蔬菜从新发地批发市场到社区零售店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约为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新发地费用的4倍。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