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15:1背后:电商专列到底是谁的菜?
时间:2023-05-18 19:18:26 | 作者:admin
这两天,关注度比较高的新闻莫过于铁老大电商专列的开通。8月,京广、京沪两条电商专列开始运行,分别连接到上海、广州,加上前不久开通的沪深线,铁路总公司为快递业开通的首批三对六列电商专列已投入运营。这的确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铁老大终于放低身段,朝市场化迈进了一步,也会缓解电商快递过去几年来“逢节必瘫”和消费者对“慢递”的抱怨。
在媒体报道中,“顺丰15节、京东1节”被频频提及,在为电商开设的特快专列上,似乎作为快递公司的顺丰反而抢跑在了电商巨头京东的前面。那么,电商专列究竟是谁的菜呢?笔者认为,专列开通将给电商业带来三大冲击波,行业将发生极大的变化。15:1只是一个数字符号而已,物流、仓储与电商未来绑定会越来越紧,作为首批电商专列中的唯一电商京东,将在这波浪潮中抢食到更大的份额。
别只看15:1 京东偷着乐
专列开通了,想必自然有搭车的,但有趣的是,媒体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哪家包揽了这两趟专列,一个被放大的消息:首趟京沪快递专列16节车厢中,顺丰抢了15节,京东只有1节,另外一列京广线被申通快递拿走。很多人认为,电商专列能拿到多少个车厢,往往是实力的对比,所以在这上面大做文章,实际上,这是一种混淆视听的玩法,因为顺丰、申通是快递公司,运输了大量的个人快件,所以虽然量多,但符号意义大于实际。京东则是首批里唯一的一家电商企业,所代表的意义则非同一般。
为什么电商们对专列翘首期盼呢?因为专列开通将压缩干线运输时间,快递业有一半的运力被电商所消耗,但体验上连及格都谈不上,以往干线由公路和空运组成,前者慢、时间不可控,遭遇极端天气、特殊情况,概率非常高;后者快,时间可控,但成本过高。有人算了笔账,以京广为例,公路运输0.5元/千克,飞机是1.2元,铁路是0.3-0.5元,而电商专列容量大,相当于62辆9.6米长的货车,或36架波音737的货机运力,一趟专列即可搭载22万件普通快件。
一个实际的问题来了,电商专列开通了,谁是最大受益者呢?其实得辩证地看,体量大的不一定能喝得头啖汤,决定因素是企业属性,你是否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系统,能否根据快递需求和电商专列的布局,快速响应市场。因为快递业经过多年竞争,正从散乱小的混沌状态,向符合未来趋势的现代物流形态升级。电商专列开通,恰好卡在了这样一个临界点上。
相信,坐上头班车的京东、申通和顺丰,都会打出新牌,因为上海、北京、广州三个犄角区,是电商运输负荷和需求量最大的重镇,以前是2-3天,以后夕发朝至,隔日达会成标配。那么,谁会是第一家落地的呢?这就要分析下这几家的属性,京东一开始建的就是现代化、智能化物流体系,顺丰、申通从老形态中升级而来,干线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不能迅速传导到支线和最后一公里,带来快递服务的创新体验更迭,这是关键。有人说,京东在电商专列上的体量小,但也因此更灵活,可根据干线变化,自动适配和优化支线、最后一公里,推出个性化的快递服务,顺丰和申通也会跟上。这也是前文中认为15:1只是表面数字的原因。
物流电商一体化更有爆发力
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物流、仓储与电商未来绑定会越来越紧,系统是完全打通的,且能智能识别和调优,保证最高效的运转,这也是刘强东带领京东2007年悍然跳进这个“坑”里的原因。
其中有两点:一是现在看,电商订单、仓储与物流、快递是一个两张皮的“现状”,后者严重滞后,导致物流体验不佳,一到双十一等大的网购节日就趴窝,怨声载道,甚至很多人都开始主动规避和压抑需求释放;二是只有一体化后,成为一个优化的链条,才能顺畅、高效、低成本地运转起来。能做到这点有两个选择,一是像京东一样形成一个封闭的闭环;二是顺丰、申通等与电商协商,通过开放将接口对接。但开放并不好做,牵涉到快递公司和电商企业多方的利益。以阿里为例,马云喊了这么多年的菜鸟的口号,想搞大自己的物流网络,实际上还不落地。
过去谈过,对京东来说,自建物流在外行看起来是个“坑”,实际上现在成京东的头牌了,而且赶的机会好。物流正好在一个升级换代的拐点上,通过信息系统,将仓储、运输、配送、商品、订单、人串接在一起,实时监测订单、出库、分拣、打包、干支线、分拨中心、配送站,直到客户手中。还要能根据不同地区的订单需求变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优化布局。这是现代化物流的基础,也会降低人工、提高效率。
电商专列开通,只是在干线环节提供了一个“窗口”机遇,但能不能延伸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性的最终一公里服务,得看你是否有这个基因。京东、顺丰都进化到了这个阶段,但比起京东,顺丰只是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很难左右电商端。而京东却可以在自己的闭环里玩创新。比如京东最近推的“移动自提车”,很有意思,可根据业务、订单的大数据分析,动态满足最后一公里服务,这是游击队的套路,但的确很实用。
激活三至六线电商市场
另外一个明显的好处是,现在各家电商都在抢三至六线地区的市场,基础的网络环境具备了,用户网购意识有了,需求开始释放了。但物流和最后一公里是最大的瓶颈,尤其是订单不足以支撑配送成本时。电商专列开通会带来两层积极意义:一是铁路网四通八达,几乎能覆盖所有三至六线地区,以后电商专列会延伸过来;二是铁路专列成本低,搭配上末梢的支线、终端,让网购走向纵深地区成为可能。
京东、阿里、苏宁等都在搞“渠道下沉”,电商专列开通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有望激活三至六线地区市场。前些天,网上蹿红的互联网大佬下乡刷墙的帖子,也表明三至六线城市未来几年会是“香饽饽”,但进入这个市场,实际上门槛更高,即使你有足够丰富的品类了,触角是否足够远,物流怎么解决,这既是一个大难题,对本地也是一个大机遇。公开消息显示,京东今年已经开始在乡镇铺“先锋站”了,就是鼓励本地员工就地“建站”,帮助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个思路很值得借鉴。
说了这么多,总体看,电商专列是一件电商全行业受益的事,但能不能从其中分一杯羹,其实要看企业本身是什么体质,有没准备好,否则对别人是机遇,对自己可能是压倒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如今,不少农村居民开始尝试在网上购物,或开网店销售农产品。对于家住高安蓝坊镇的小杨来说,网购虽然改变了他的生活,但他同时也被收货难问题困扰。
记者了解到,在我省,囿于快递业务覆盖范围不足,农村物流布局留有空白,在一些偏远地区,发货难、收货难问题始终存在。目前,南昌市已出台文件,提出加快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推进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与此同时,多家快递企业也表示将加速推进“快递下乡”。
快递止步乡镇
愁坏买家和卖家
“网购容易,收货不易,村里人收件都得自行提取。”小杨告诉记者,蓝坊镇有快递网点,但他所住的漆溪杨村并没有快递服务,每次网购以后,他都得骑电动车去网点取件。
与小杨一样,家住新建县金桥乡大观村的小万也遭遇了类似的尴尬。今年26岁的小万开了一家网店,专售农家土特产。据小万介绍,大观村距离市区50多公里,除了金桥乡邮政局,附近没有其他快递网点。“我们现在不愁产品销路,只愁发货。”
小万说,网店开张半年来,店内产品销量一直不错,只是发货让人头疼。因为去最近的快递网点得坐公交车和小巴,来回一趟得花3小时,此外,每次20多元的路费也增加了成本。
配送难成本高
快递公司下乡不易
今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相关部门号召快递下乡。7月22日,记者从顺丰、圆通、汇通等多家快递公司了解到,农村网购处在起步阶段,考虑到配送难、成本高等因素,快递企业在农村所布的网点相对较少。
申通快递南昌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的县市级网点覆盖率达到100%,但乡镇一级的网点布局工作尚未展开,网购者只能选取就近网点发货或取货。“快递公司属自负盈亏企业,我们虽有‘下乡’打算,但受市场因素、资金压力影响,相关计划暂时无法实施。”该负责人说。
22日,汇通速递江西分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该公司在我省的乡镇级网点覆盖率约为12%,随着加盟店的增多,到今年底,乡镇网点覆盖率有望达到27%。“向塘、麻丘等镇均有网点,大的网点每天收发货三十来件,小的网点每天只有几件。”该负责人说,与市中心网点相比,郊区及乡镇快递业务成本更高,耗费的时间也更多,所以不少网点都处于亏本状态。
谈到乡镇网点的现状,圆通快递江西分公司负责人冯洪国也提到了“亏本”。冯洪国介绍说,在江西,圆通的乡镇级网点覆盖率已达70%,今年底有望突破90%。虽然有些网点是亏本经营,但基于未来市场考虑,所有网点都将坚守下去。
第三方公司寻求合作
“铜鼓做法”值得借鉴
在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处长王宏光看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快递下乡已是大势所趋,农村物流现在虽然留有空白,但随着快递市场的发展,以后的物流供应链将逐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铜鼓县,有一种新的快递服务模式已经出现。一个主营同城配送的第三方公司与“四通一达”(圆通、申通、汇通、中通、韵达)及天天快递合作,统一代理以上公司的乡镇及偏远地区快递业务,并在铜鼓县城及下辖乡镇设置了10个网点,距离县城约70公里的幽居、港口等偏远地区也可直接收发快递。
这个名为“捷一”的商务服务公司已在我省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该公司负责人罗芳告诉记者,她在铜鼓开了一家销售电脑桌的网店,此前因为物流不便,网店一年的销售额维持在300万元左右,于是她萌生了提供快递服务的想法。如今,她自己兼做快递业务,店内一年的销售额已提升至3000万元。
“作为第三方公司,虽然快递业务暂时亏本,但是我会坚持下去。”罗芳说,她的公司主营同城配送和包裹广告,这两项业务可以帮她扭转局面。“乡村物流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将‘进军’农村,第三方公司也将大有作为。”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