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及其管理
时间:2024-04-06 19:00:02 | 作者:admin
不同模式的配送中心作业内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配送中心执行如下作业流程:进货一进货验收一入库一存放一标示包装一分类一出货检查一装货一送货。归纳而言,配送中心的作业管理主要有进货入库作业管理、在库保管作业管理、加工作业管理、理货作业管理和配货作业管理。
1.进货入库作业管理
进货入库作业主要包括收货、检验和入库三个流程。收货是指连锁店总部的进货指令向供货厂商发出后,配送中心对运送的货物进行接收。收货检验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商品入库,配送中心就要担负起商品完整的责任。一般来说,配送中心收货员应做好如下准备:及时掌握连锁总部(或客户)计划中或在途中的进货量、可用的库房空储仓位、装卸人力等情况,并及时与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做好以下接货计划:①使所有货物直线移动,避免出现反方向移动;②使所有货物移动距离尽可能短,动作尽可能减少;③使机器操作最大化、手工操作最小化;④将某些特定的重复动作标准化;⑤淮备必要的辅助设备。
检验活动包括核对采购订单与供货商发货单是否相符、开包检查商品有无损坏、商品分类、所购商品的品质与数量比较等。数量检查有四种方式:①直接检查,将运输单据与供货商发货单对比;②盲查,即直接列出所收到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待发货单到达后再做检查;③半盲查,即事先收到有关列明商品种类的单据,待货物到达时再列出商品数量;④联合检查,即将直接检查与盲查结合起来使用,如果发货单及时到达就采用直接检查法,未到达就采用盲查法。
经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在厂商发货单上签字将商品入库,并及时登录有关入库信息,转达采购部,经采购部确认后开具收货单,从而使已入库的商品及时进入可配送状态。
2.在库保管作业管理
商品在库保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商品养护,确保商品质量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储位合理化工作和储存商品的数量管理工作。商品储位可根据商品属性、周转率、理货单位等因素来确定。储存商品的数量管理则需依靠健全的商品账务制度和盘点制度。商品储位合理与否、商品数量管理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商品配送作业效率。
3.加工作业管理
主要是指对即将配送的产品或半成品按销售要求进行再加工,包括:①分割加工,如对大尺寸产品按不同用途进行切割;②分装加工,如将散装或大包装的产品按零售要求进行重新包装;③分选加工,如对农副产品按质量、规格进行分选,并分别包装;④促销包装,如促销赠品搭配;⑤贴标加工,如粘贴价格标签,打制条形码。加工作业完成后,商品即进入可配送状态。
4.理货作业管理
理货作业是配货作业最主要的前置工作。即配送中心接到配送指示后,及时组织理货作业人员,按照出货优先顺序、储位区域别、配送车辆趟次别、门店号、先进先出等方法和原则,把配货商品整理出来,经复核人员确认无误后,放置到暂存区,准备装货上车。
理货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播种方式”,二是“摘果方式”。
所谓播种方式,是把所要配送的同一品种货物集中搬运到理货场所,然后按每一货位(按门店区分)所需的数量分别放置,直到配货完毕。在保管的货物较易移动、门店数量多且需要量较大时,可采用此种方法。
所谓摘果方式(又称挑选方式),就是搬运车辆巡回于保管场所,按理货要求取出货物,然后将配好的货物放置到配货场所指定的位置,或直接发货。在保管的商品不易移动、门店数量较少且要货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常采用此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采用哪一种方法,有时两种方法亦可同时运用。
5.配货作业管理
配送作业过程包括计划、实施、评价三个阶段。
(1)制定配送计划
配送计划是根据配送的要求,事先做好全局筹划并对有关职能部门的任务进行安排和布置,全局筹划主要包括:制定配送中心计划;规划配送区域;规定配送服务水平等。制定具体的配送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素:连锁企业各门店的远近及订货要求,如品种、规格、数量及送货时间、地点等;配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方式、车辆种类;现有库存的保证能力;现时的交通条件。从而决定配送时间,选定配送车辆,规定装车货物的比例和最佳配送路线、配送频率。
(2)配送计划的实施
配送计划制定后,需要进一步组织落实,完成配送任务。
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配送计划确定后,将到货时间、到货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车辆型号通知各门店做好接车准备;同时向各职能部门,如仓储、分货包装、运输及财务等部门下达配送任务,各部门做好配送准备。
然后组织配送发运。理货部门按要求将各门店所需的各种货物进行分货及配货,然后进行适当的包装并详细标明门店名称、地址、送达时间以及货物明细。按计划将各门店货物组合、装车,运输部门按指定的路线运送各门店,完成配送工作。
如果门店有退货、调货的要求,则应将退调商品随车带回,并完成有关单证手续。上一页1
2
下一页
1.进货入库作业管理
进货入库作业主要包括收货、检验和入库三个流程。收货是指连锁店总部的进货指令向供货厂商发出后,配送中心对运送的货物进行接收。收货检验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商品入库,配送中心就要担负起商品完整的责任。一般来说,配送中心收货员应做好如下准备:及时掌握连锁总部(或客户)计划中或在途中的进货量、可用的库房空储仓位、装卸人力等情况,并及时与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做好以下接货计划:①使所有货物直线移动,避免出现反方向移动;②使所有货物移动距离尽可能短,动作尽可能减少;③使机器操作最大化、手工操作最小化;④将某些特定的重复动作标准化;⑤淮备必要的辅助设备。
检验活动包括核对采购订单与供货商发货单是否相符、开包检查商品有无损坏、商品分类、所购商品的品质与数量比较等。数量检查有四种方式:①直接检查,将运输单据与供货商发货单对比;②盲查,即直接列出所收到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待发货单到达后再做检查;③半盲查,即事先收到有关列明商品种类的单据,待货物到达时再列出商品数量;④联合检查,即将直接检查与盲查结合起来使用,如果发货单及时到达就采用直接检查法,未到达就采用盲查法。
经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在厂商发货单上签字将商品入库,并及时登录有关入库信息,转达采购部,经采购部确认后开具收货单,从而使已入库的商品及时进入可配送状态。
2.在库保管作业管理
商品在库保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商品养护,确保商品质量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储位合理化工作和储存商品的数量管理工作。商品储位可根据商品属性、周转率、理货单位等因素来确定。储存商品的数量管理则需依靠健全的商品账务制度和盘点制度。商品储位合理与否、商品数量管理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商品配送作业效率。
3.加工作业管理
主要是指对即将配送的产品或半成品按销售要求进行再加工,包括:①分割加工,如对大尺寸产品按不同用途进行切割;②分装加工,如将散装或大包装的产品按零售要求进行重新包装;③分选加工,如对农副产品按质量、规格进行分选,并分别包装;④促销包装,如促销赠品搭配;⑤贴标加工,如粘贴价格标签,打制条形码。加工作业完成后,商品即进入可配送状态。
4.理货作业管理
理货作业是配货作业最主要的前置工作。即配送中心接到配送指示后,及时组织理货作业人员,按照出货优先顺序、储位区域别、配送车辆趟次别、门店号、先进先出等方法和原则,把配货商品整理出来,经复核人员确认无误后,放置到暂存区,准备装货上车。
理货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播种方式”,二是“摘果方式”。
所谓播种方式,是把所要配送的同一品种货物集中搬运到理货场所,然后按每一货位(按门店区分)所需的数量分别放置,直到配货完毕。在保管的货物较易移动、门店数量多且需要量较大时,可采用此种方法。
所谓摘果方式(又称挑选方式),就是搬运车辆巡回于保管场所,按理货要求取出货物,然后将配好的货物放置到配货场所指定的位置,或直接发货。在保管的商品不易移动、门店数量较少且要货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常采用此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采用哪一种方法,有时两种方法亦可同时运用。
5.配货作业管理
配送作业过程包括计划、实施、评价三个阶段。
(1)制定配送计划
配送计划是根据配送的要求,事先做好全局筹划并对有关职能部门的任务进行安排和布置,全局筹划主要包括:制定配送中心计划;规划配送区域;规定配送服务水平等。制定具体的配送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素:连锁企业各门店的远近及订货要求,如品种、规格、数量及送货时间、地点等;配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方式、车辆种类;现有库存的保证能力;现时的交通条件。从而决定配送时间,选定配送车辆,规定装车货物的比例和最佳配送路线、配送频率。
(2)配送计划的实施
配送计划制定后,需要进一步组织落实,完成配送任务。
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配送计划确定后,将到货时间、到货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车辆型号通知各门店做好接车准备;同时向各职能部门,如仓储、分货包装、运输及财务等部门下达配送任务,各部门做好配送准备。
然后组织配送发运。理货部门按要求将各门店所需的各种货物进行分货及配货,然后进行适当的包装并详细标明门店名称、地址、送达时间以及货物明细。按计划将各门店货物组合、装车,运输部门按指定的路线运送各门店,完成配送工作。
如果门店有退货、调货的要求,则应将退调商品随车带回,并完成有关单证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