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知识】日本的配送实践历程

时间:2023-05-19 15:48:45 | 作者:admin
【物流知识】日本的配送实践历程 在日本,人们对于配送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实业界人士多把“从中央仓库或小型存货点运货到顾客处的发送活动”称作配送。   考察日本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国家,配送是伴随着物流运动的合理化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它是一般意义上的送货(或发送)行为的进一步完善。如果说,在美国推行配送制和开展配送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和挖掘利润新源泉(“第三利润源”)的话,那么,在日本,进行配送实践则是由三种因素(即生产因素、交通因素和需求因素)激发和促成的。换句话说,在日本,推行配送制及开展配送活动是为了解决生产问题、交通问题和物流效益间题。正如有人所言:在日本,配送被视为解决流通、交通问题,以及提高服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的复兴使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特别是60年代,日本经济完成了向重工业化转化以后,日本经济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在这个历史阶段,产品产量和货物运输量均急剧增加。然而,随之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流通发展滞后,由此阻碍了生产快速发展。主要表现是:交通拥挤、运输效率低下和流通费用上升。以大阪为例,如果以1970年的交通拥挤指数为100的话,那么,时隔6年之后(即到了1976年),其指数则上升到了314。就物流费用而言,从1965年到1971年6年间,生产商的物流经费增加了9%,批发业的物流经费增加了112%,零售业的物流经费增加了40%。在生产企业内部,由于生产量的急剧增加和“量的扩大”,出现了原有的仓库一时容纳不了新增加的商品的现象,有的企业只得从外面租借仓库,由此增加了物流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营销活动。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日本政府从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愿望出发,采取了各种措施扶持企业进行物流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统一规划城市中的仓储设施建设、修建“流通团地”,并且制定规划物流运动的法律、法规和颁布倡导企业革新物流技术、更新物流设备的优惠政策等。   与此同时,日本工商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提高物流效率的可行性办法和途径。这期间,不但调整了物流组织,而且提出了“物流系统化”(即在运输、保管、装卸、发送等工序采用各种技术,以求提高作业效率和促使各种职能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目标、策略和规划。其要点包括:发货“大量化”,运输“计划化”物流“共同化”和“专业化”,等等。   在实施上述规划的过程中,日本的生产商和批发商为了扩大单元发货量和提高供货效率,一方面实行了奖励制度和优惠价格制度;另一方面,建立了“发送中心”、“流通中心”等物流设施。例如,日本旭玻璃公司为了使来自特约店的平板玻璃的订货量达到“大量化”要求,对运输车辆的单位发货量实行超量减价制,促使其分布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中的特约店联合设立了平玻璃流通中心,集中接收货物和集中保管、加工和发送货物。又如:日本批发商店和百货商店为了提高供货效率,把过去分头向各个店铺发送货物的方式改成了在批发商和零售店中间设置发送中心,集中管理交付的货物,并对货物进行检查、分类、整理、和统一交货的供货方式(见图示)。   在日本,“发送中心”的相继建成及其功能的逐步完善,标志着这个国家的配送业已经初步形成。   综观日本配送体制和配送实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国家里,从一开始,配送活动就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植,因而起步很快、成就辉煌。归纳起来,日本政府对实际配送制的物流企业的扶助(或者说,对配送活动的扶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中心企业联合体的事业进行指导,鼓励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的组织化程度   日本的中小企业数量很多(据统计:60-70年代,中小企业的数量约占企业总数的85%左右)。为了便于开展配送活动,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将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组合到一起,提高其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使它们的经营规模“适度化”,经营活动“联合化”。早在60年代,在配送开始萌芽时期,日本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曾经联手建立起了“事业合作社”,从事联合加工、联合运输、联合接受定货等“共同事业”。当时日本政府为了引导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走规模经营和高度组织化的发展道路,对于上述经济联合体的事业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具体指导(具体内容有:①帮助成员企业进行新的经营方向的调查。②对企业计算机入网帮助进行设计。③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巩固其市场地位。④帮助企业开发新的事业),以此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   二、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帮助物流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在金融政策方面,对于物流企业为实现流通合理化、经营规模适度化目标而建立的信息处理、流通加工和配送中心等设施,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国民金融公库”都制定了“商业现代化贷款制度”(即实行了特别贷款制度),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2.在税收政策方面,当时规定:①中小物流业者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力和促进企业结构“高度化”而购置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如:自动分拣传送带、回转式分拣机、多用途货架、电子计算机等),在第一年可进行特别折旧或减免税收。②某些未用机械可进行特别折旧。③物流业者的仓库、贮藏槽、露天货场等场地免征土地税。④“仓库团地”的事业用地和建筑物向合作社成员转让时,可免征登记许可税。   总之,在发展物流运动的过程中,日本政府为了支持和扶植配送业,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国家里,配送活动不但起步较快,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今,分布在日本各地的大型配送中心已达几十家。配送的货物种类已由生活资料扩大到了生产资料。   日本的配送活动是在吸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因此,它的起点较高,发展速度也很快。在配送制萌芽后不久,日本的实业界即进行了计划配送和共同配送等多种形式的配送实践。例如,大宗鞋子批发商—东京鞋子公司,自70年代起就实行了按规划的路线送货制度。并且,该公司于1973年增设的物流公司,在取得“区域混载许可”以后,扩大了业务范围,将配送发展为包括其他同行业公司在内的“共同配送”。又如,札幌啤酒公司在向大城市零售店发送货物(啤酒)时,也实行了计划配送制度。其做法是:根据各零售店事先登记的卡片,按品种、按发货单位和交货日期等先制定按地区、按星期派出的车辆运输计划,然后再实施配送计划。   日本中小企业(包括物流企业)所开展的计划配送和共同配送实际上就是以协作关系为基础的统一配送活动。其中,共同配送主要是以“共同发送”和“共同运输”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其具体作法简介如下:   (1)共同发送。首先,依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力量将中小批发商及其批发设施集中在某一个选定的地区,形成批发商集中地。然后,通过讨论,制定周密的计划,按计划进行共同发送和共同处理情报等“共同化事业”。共同发送是通过设在集中地内的“共同发送中心”来进行的。例如,在仙台近郊的批发商集中地,有成员企业285家(涉及的行业有饮食、纤维、日用杂货、建筑材料、燃料、机械和金属材料等),参加共同配送的有一半以上的成员,这些批发商就是通过共同发送中心来进行货物共同配送的(见图示)。   (2)共同运输。共同运输的作法是:将物流集散地划分成几个集中区和发送区,由组成集团的各运输企业分区、分头来运输和配送货物。具体说就是:某个发送区的若干个运输企业首先将集中到本地区内的货物的一部分运至终端站,然后由负责在其他集货区内运送货物的运输业者将其接回,进行配送;与此同时,前者把终端站内属于配送到本地区内的货物带回来,由此共同完成不同集货区的货物配送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实业界在推行配送制和从事配送活动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此相关,在一些关键性的作业流程中,配置了不少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果说日本的配送也有很多特点的话,那么,其中之一就是:物流技术先进,配送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较高。现在,在日本物流领域(或配送领域)内,新技术应用得非常普遍。新技术推广的速度也相当快。目前,普遍采用的先进技术主要有:自动搬运技术、条形码技术、人工智能系统和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分拣技术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了能进一步提高配送的作业效率和整体运动水平,如今,日本的物流企业又引进和推广了许多新的管理技术。例如,许多企业在制定配送计划(运输计划)和设计运输方案时,普遍应用了VSP方法。所谓的VSP方法系国际商用电子计算机公司(IBM公司).最先研制成功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应用这种软件的物流企业从几个结点向多家用户发运货物时,只要向电子计算机输入现有的车辆台数、所需时间、运距和需要量等数据,计算机便能很快输出运行效率最高的发货路线和必备的车辆台数。   日本在引进欧美一些国家的物流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物流设备,并且成功地把许多先进设备配置到了配送组织(配送中心)中,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当前,配置在日本物流企业中的先进设备主要有:高层货架、移动式货架、多层回转货架、重力式货架、巷道堆垛起重机、各种叉车、以及各种集装设备和运输设备等。   在实践中,由于日本的许多企业积极推行和广泛应用了先进的物流技术,并且配置了各种先进设备,致使很多作业流程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以信息一(或情报)处理和分拣作业为例,现在,由于配置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操作系统,其操作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订货情报(信息)由基层组织收集到以后,作为出货(出库)指示单先通过计算机网络向配送中心传输,然后,信息被记录在IC磁卡上。配送中心的有关人员拿到IC磁卡后,随之将它插入拣选控制车上,此时,订货情报及相应的货物所在的位置(即拣选货物的货架布局和商品位置)会立即显示在台车的显示器上。接着,操作者按照取货要求按动台车的控制按纽,通过光束信号可把有关信息进一步传送到货架接收器上(货架上的指示灯亮即表示接收到信号),至此,自动、快速完成了信息传递和拣选货物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条形码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日本配送的运行效率和运行速度。有关条形码技术在日本配送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大体上是这样的:订货信息(情报)先利用计算机网络从终端向计算机中心输入,然后通过打印机打印,以条形码及拣货单的形式输出(条形码分别记录着欲拣选的商品的编号和出货地编号)。操作人员将条形码贴在集装箱的侧面,并将拣货单放入集装箱内。在拣选过程中,集装箱一旦到达指定的货架前,自动扫描装置会立即读出条形码的内容,并自动进行分货。工作人员根据拣货单的要求,将拣选好的货物放入集装箱内,待作业结束以后,只要按一下“结束”纽,装有货物的集装箱便会顺序地向下一个货架移动。等到全部作业结束后,有关人员利用自动分拣系统将贴有条形码的集装箱运往指定的出货口,转入发运工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包括配送在内的日本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实际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这个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已经实现了装卸托盘化、集装化,以及托盘、集装箱等包装设备标准化。同时,装卸、运输等作业也很早就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由此,为日本配送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