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脸谱】梅赞宾:富有才情,潜心产业研究的物流人

时间:2023-05-19 14:30:48 | 作者:admin
【物流脸谱】梅赞宾:富有才情,潜心产业研究的物流人 物 流 脸 谱 人物名片: 借用朋友对梅赞宾的评价:企业家中的学者,学者中的企业家。在他本人看来,这句话过奖了,但这或可成为他未来人生的方向。梅赞宾,既有北方人特有的敦厚与朴实,骨子里又不时流露出一个知识分子的才情与精干,常被熟悉的同事和朋友称为“梅老师”。 钱钟书年轻时对其夫人杨绛说过一句话:“我志气不大,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多年后,杨绛对丈夫的评价是,这个志愿“不大,却也不小了。”梅赞宾身上,也有这样一种对做学问的“痴”和“专”。 梅赞宾发过这样的感慨:已至中年,既没赚到大钱,也没混个官干,难免时常郁闷。调侃归调侃,实际上,他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在职场这个“围城”中,他始终不忘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他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平凡无奈中不忘初心,斗志不减,潜心物流研究,推动行业发展,是一名真正的物流人。 不甘平凡,用知识改变出路 2014年8月,梅赞宾的母亲因病去世,时隔他父亲辞世不过三年。每每想起父母亲平凡又无私付出的一生,他都感怀不已。在母亲离世一年后,他写文悼念。在文中他深情写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刚柔并济,使吾辈终生受益。父母留给我们的共同财富是:行正道,诚待人,做善事。父亲传承我们的是要实干、担当,母亲留下更多的是要善良、忍耐,二者相得益彰。”为人子的拳拳之情溢于言表,可见父母的形象在他心中之高大。 1969年,梅赞宾出生在河南宜阳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父亲是位老革命,在县城的电影院当经理,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小时候,他得过两场要命的大病,加之是家中的幺儿,故而从小得到父母格外的疼爱。 在单纯青涩的青春时期,他身上潜藏的两种力量开始觉醒。对学习的热爱。从小到大,他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初中时,父亲把全家人的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他随父亲到县城读书。那时,他家离电影放映大厅不过百米之遥,但他不为喧嚣声沉迷,刻苦发奋的程度不亚于来自农村的同学,事迹被周围许多家长和同窗同学传为佳话。 对目标执着坚定,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他接连两次失利,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但他的心里,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大学的执念。1988年,梅赞宾从在读的一所河南中专直接参加了第三次高考,顺利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读国际运输管理专业。这个迟来的喜讯让全家人为之喝彩,也是他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梅赞宾通过努力,用知识改变了个人命运。他带着寄托和期盼,去广阔无垠的新世界里探索未知,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保持定力,专注货代20余年 从1992年至今,梅赞宾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始终与货代行业息息相关。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物流人。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他最值得称赞的,也最打动人的,就是对货代行业的专注和热爱精神。 1992年,梅赞宾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下面的储运公司,从事国际运输工作。这一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国务院出台了新的政策,明确开放货代、船代,允许多家经营,鼓励竞争。在此之前,只有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等几家国有企业具备国际货代经营资质。新政策出台,打破了原有的垄断局面。我国货代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他也经历了这个行业短暂的鼎盛时期。 “那时做国际运输虽不如外贸主业那般风光,但也非常吃香,天天被客户围着转,只要能揽到货,赚钱非常容易。”他举例说,当时从中国到南美的航线非常少,做此航线的海运生意,即便是经过香港的一级货代中转的二级货代,一个集装箱也能拿到1000-1500美金之间的利润。当时的大环境下,只要通过关系审批个一级货代,或者即使没有资质挂靠在别人公司名下,做货代都可以赚钱,所以不一定要大学毕业,也不必学运输专业。” 这种好日子持续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外贸大幅下滑。此后,伴随着上游外贸的放开,货代市场已越来越开放,外资货代等经营主体涌入市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中国货代企业以往轻松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其实,我骨子里很早就意识到做传统货代很没意思。这是一个比较低端的、需要求人的行业,价值含量不高。金融危机让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也让我认识到,这个行业需要转型,而我个人也需要转行了。”梅赞宾说道。 不过,曾想转行的他一直没有离开货代行业。他的内心有一种坚持,用他的话说:“我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投入,干一行不会轻易放弃”。继在中机公司之后,他还在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外资船公司及中国国际货代协会等企业和单位工作过,期间还几次当过货代公司老总。2005年底,他加入中外运工作至今,负责过工程物流,也在总部研究室做过研究工作。 同事对他做业务时的评价是:“能拼、专业、关注客户需求”。20多年的积淀使他干过几乎所有的货代业务,从简单的订舱、报关、制单到复杂的工程物流业务。谈到前些年多次到非洲出差监装卸船、实地路勘及驱车近2000公里冒险考察南苏丹等东非工程物流市场的情形,他历历在目。虽然每次都很辛苦,但收获颇丰,这些宝贵的经历正是他的文章接地气、有价值、受欢迎的源泉所在,也造就了他有别于其他学者的核心竞争力。 潜心钻研,把脉货代之转型 从大学时,梅赞宾就开始发表文章。“手中有粮,心里不慌”。1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累计完成专著、文章等已超过110万字。他最忌讳写东西东拼西凑,他的文章多为原创,有“干货”,这源自他对实践的感悟和知识的学习。这些作品中,最有价值的当属他花费五年心血、在装船现场还不忘琢磨的2010年公开出版的总字数80万字的《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研究报告》,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至今国际货代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并分章论述了海运、空运、陆运、报关、物流等这些细分市场的特点,如同行业的鸿篇巨著,奠定了梅赞宾在行业的“大家”地位,这些内容即使在今天仍然适用。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