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常见,危货,运输安全]如何保障常见危货的运输安全?

时间:2023-05-18 19:14:10 | 作者:admin
第一类:爆炸品 ①汽车运输爆炸品禁止使用以柴油或煤气为燃料,这是因为柴油车尾气易发出火星、煤气容易发火。②装车前应将货厢清扫干净,排除异物,装载量不得超过额定负荷。所装货物超出栏板部分不得超出货厢栏板高度的三分之一,密封式车厢装货总高度不得超过1.5m,在任何情况下雷管和炸药都不得同车装运或两车同时在同一场地进行装卸。③汽车运输爆炸品时,其运输时间、线路应事先报请当地公安部门批准,按公安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不得擅自改变行驶路线,以利于加强运行安全管理。车上严禁搭乘无关人员和危及安全的其他物资。 ④行车中驾驶人员必须集中精力,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操作规程,同时注意观察,保持行车安稳。多部车辆列队运输行驶时,跟车距离至少保持50m以上,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车、强行会车,非特殊情况下不准紧急刹车。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①夏季运输除另有限定的除外,当罐内液温达到40℃时,还必须配备有罐体遮阳或用冷水喷淋降温等设施,防止罐体暴晒。②运输易燃易爆气体应远离热源或火源,如锅炉房或明火场所。③运输大型气瓶,行车途中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防止气瓶因惯性力作用冲出车厢平台造成事故;车辆转弯前应减速,以防止急转弯或车速过快时所装载的气瓶因离心力作用而抛出车厢外。④运输驾驶人员应根据所装气体的性质穿戴防护用品,必要时需要戴好防毒面具;运输大型气瓶或罐式集装箱,在起重机下操作时必须戴好安全帽。⑤运输大型气瓶(如液氯、制冷剂等),车上必须配备防止钢瓶滚动的禁固装置,如插桩、垫木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 ①运输易燃液体,车上人员不准吸烟,车辆不得接近明火及高温场所。装运易燃液体的罐车行驶时,导除静电装置应接地良好。②装运易燃液体的车辆,严禁搭乘无关人员,途中应经常检查车上货物的装载情况,如捆扎是否松动,包装件有否渗漏。③夏季高温季节,当天天气预报气温在30℃以上时,应按照作业地规定的作业时间运输。若必须运输时,车上应有有效的遮阳设施,封闭式货厢应保持车厢通风良好。④大多数易燃液体的蒸汽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性,因此驾驶人员在作业前或作业中,应加强集装箱、封闭式车厢的排气通风,以使易燃蒸汽能有效的扩散,特别是在夏季,高温诱发空气中有害蒸汽浓度加大,更应加强通风。⑤易燃液体蒸汽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因此在作业现场必须严禁烟火,作业现场应划定警戒区,一般半径30m内不得有热源或明火,车辆应停靠稳妥,熄灭发动机,实施手制动,接好导除静电装置。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①行车时,要注意防止外来明火飞到货物中,要避开明火高温场所。②行车中应定时停车检查所装货物的堆码、捆扎和包装情况,尤其是要注意防止包装渗漏等隐患。③运输作业现场要远离明火、高温场所,遇湿易燃物品车厢必须干燥、无积水。④雨雪天运输遇湿易燃物品时,车辆必须具备有效的防水设备,不具备条件的车辆不得运输。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①根据所装货物的特性和道路情况,严格控制车速,防止货物剧烈振动、摩擦。②需控温的有机过氧化物在运输途中应定时检查制冷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③中途停车时,应远离热源和火种场所,临时停靠或途中住宿过夜,车辆应有专人看管。④车辆重载若发生故障,在维修时应严格控制明火作业,驾驶人员不得离开车辆,要随时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⑤运输前应认真检查车厢,不得有任何酸类及煤屑、木屑、硫磺等可燃物的残留物,车厢必须干净。⑥运输需控温的有机过氧化物,应检查车辆控温、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运转正常。 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①要平稳驾车,定时停车检查包装件的捆扎情况,谨防捆扎松动,货物丢失,装运有机毒害品,行车中应避开高温、明火场所。②防止毒害品丢失是行车中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事项。如果丢失不能找回,落到不了解其性能的群众手里,或被犯罪分子利用,就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因此发生丢失而有无法找回时,必须立即向货物丢失的当地公安部门报案。③装运过毒害品的车辆未清洗、消毒前,严禁装运食品或鲜活动物。④在运输作业现场,人尽量站立在上风处,不能在低洼处久留,不能在货物上坐卧、休息,作业过程中不能进食、吸烟、饮水。工作前、工作后严禁烟酒。 第七类:腐蚀品 ①装载有易碎容器包装的腐蚀品时,驾驶人员要平稳驾驶,密切注意路面情况。在路面条件差、颠簸振动大而不能确保易碎容器完好时,应缓慢通行。②运输途中应每隔一定时间停车检查车上货物情况,发现包装破漏要及时处理,防止漏出物损坏其他包装,酿成重大事故。③运输前应认真检查货物包装和容器封口情况,严禁运输无外包装的任何易碎品容器。④作业前应站立在上风处,防止有毒烟雾、气体对人身的伤害;罐装后,应将进料口紧密封严,防止行车中车辆晃动,造成腐蚀品从盖口溅出,伤及周围人员和车辆。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公路运输管理处)
  • 上一页1 2 下一页